0

浏览

466

范文

1000

篇1: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小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罐宝宝。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幼教之友《小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罐宝宝》。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的表现,体会争吵后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的道理。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

重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的道理。

难点:体会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谁和谁争吵?

2,为什么争吵?

3,多好的朋友,可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了争吵。争吵之后,他们各自的表现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吧!

活动2【讲授】走近“我”和克莱谛

1,学生感情朗读第5-8自然段。

讨论:争吵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有怎样的表现?

(1)自读课文后,参与小组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讨论。

先说说克莱谛:

a他不时用眼睛瞟“我”,流露出的是悲哀,不是愤怒。

(可以体会到他此时为争吵而后悔)

b他两次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他是想告诉“我”,让“我”认真听讲,放学后在和“我”解释)

再说说“我”:

c争吵后,“我”也十分后悔、难过,从第五自然段可以读出。但是“我”没有勇气认错。

d克莱谛两次对“我”说的话明明是安慰“我”,“我”却误以为他放学后要找“我”算账。

2,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活动3【讲授】感悟克莱谛的友善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9-13自然段。

讨论: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克莱谛的友善。

(1)学生感情读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

出示:“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2,指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

(面对向自己举起戒尺的朋友,克莱谛不仅没有发火,反而微笑着,温和地提出重归于好,不计较“我”的一错再错,他的宽容让我们十分感动。)

活动4【讲授】接受教育

1,齐读第14自然段。

出示父亲的话:(1)“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2)“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2,齐读父亲的话。

,3,交流你的体会。

(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1,课外读一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2,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活动7【活动】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2,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我”————克莱谛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活动9【活动】教学反思

《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克莱谛的友善。并从中明白在和同学朋友相处时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体会其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氧气教学设计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电脑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为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

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剩下的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个长方形,自己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填一填、比一比。

小组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动笔计算。分别找出图中长和宽的倍数(或分数)关系。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

师:谁说一下其他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

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

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教案《氧气教学设计》。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不变,照片看起来就像;长与宽的关系发生变化,照片看起来就不像。

2、生活实例

(1)出示情境图

师:你喜欢吃苹果吗?现在有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你认为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什么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反馈交流:

a:15÷3=5(元)b:9÷2=4.5(元)c:12÷3=4(元)

(2)出示情境图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小刚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快?

师:要比谁快,比什么呢?要比速度,也就是要求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

汇报交流,老师板书:

40:2=40÷2=20(千米)

45:3=45÷3=15(千米)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苹果单价,跑步和骑自行车的速度时运用的都是除法算式,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比”

2、请同学们自学p50的“认一认”,然后交流你从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比的知识,

(1)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号、前项、后项、比值、写法、读法。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关的,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母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948 字

+ 加入清单

16母鸡

姚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邻家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的体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教学重点: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出示母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你喜欢吗?(说说喜欢的理由)你猜猜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喜欢母鸡吗?正巧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母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那么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一)检查预习,巧过字词关

老师知道大家都有预习的习惯,接下来就要检查一下你的预习合不合格了。 第一组:如怨如诉 颤颤巍巍 啼叫 欺侮 聋子 雏鸡 嘎嘎 咕咕 凄惨 慈爱 (指名读)

第二组:可恶 结起个小疙瘩

第三组:一撮儿毛 挺着脖儿 挺着身儿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出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变化吗?找找、划划,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齐读)

(1)我一向讨厌母鸡。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是如何把这两部分连起来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是啊,作者利用了第4自然段,有一个关键的词语——(可是)连接了讨厌母鸡与不敢再讨厌母鸡两个部分的,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叫做——(指名回答)对啊,我们把这样的段落叫做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连贯。

(一)讨厌母鸡

同学们, “我”一向讨厌母鸡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表示讨

厌的时间长,可能是三年五年,可能是从出生讨厌到现在了。)作者为什么长时间地、一直讨厌着母鸡?读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划下来。

(品读句子,说感受)读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 第一自然段:叫声讨厌

(出示)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整理朗读,读好长句。指名读;男女生对比读,读出母鸡的讨厌)

第二自然段:欺软怕硬(引导学生说出词语,记在段落旁边,作积累,读) 第三自然段:拼命炫耀

(出示)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

(为什么讨厌?你试着叫出声来;叫出点什么内容来。)

(不就是下了个蛋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母鸡还这样——拼命炫耀)

(作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读)恨不能——就是聋子——夸张手法)

(作者多会写啊!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爱炫耀的毛病,仿佛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只爱炫耀的母鸡呢!你能模仿这说一说,写一写吗?)

(出示)慢吞吞的蜗牛 不动的乌龟 热情的小狗 好动的兔子 (先说后写,交流)

(三)不敢再讨厌母鸡

那后来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写出了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你能把它找出来并划出来吗?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5-8自然段)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你觉得每个自然段分别具体写了母鸡哪个或者哪些个品质,并填写好你的表格。也请记

第5自然段:勇敢、负责

第6自然段:负责、慈爱、勇敢

第7自然段:慈爱、辛苦

第8自然段:辛苦

那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通过阅读课文、句子之后对母鸡的感受,真棒!那么现在,我们觉得这只母鸡负责吗?(负责)母鸡慈爱吗?(慈爱)母鸡勇敢吗?(勇敢)母鸡辛苦吗?(辛苦)此时此刻,在作者的心中,这只母鸡仅仅是一种动物吗?它还是一位——(母亲)我们作者是怎样称赞它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读,出示)——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再读)

这个时候,作者对母鸡不仅仅是喜爱了,更是——(指名回答)所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我对母鸡应该喜爱的,应该尊敬的,应该尊重的。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第九自然段读一读!一定要读出对母鸡的喜爱、尊敬、赞美之情!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们班谁朗读得最好?大家推荐一下。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那么我为你配上音乐吧!(指名读,齐读)

读着母鸡妈妈为她的小鸡雏们做的一切,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因为我的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她也是那样地爱着我。我也要赞美一下我的母亲!(出示改编版)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我。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相信,你的母亲也是那么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你也来赞美一下你的母亲。(配乐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老舍先生的这篇《母鸡》中,老舍先生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对母鸡的态度从一开始是讨厌母鸡,到后来的喜爱、尊敬,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写讨厌母鸡时,老舍爷爷通过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三个方面具体地写出了讨厌母鸡的原因。而后,老舍爷爷又通过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四个方面具体写了母鸡、母亲伟大的一面,以致于老舍爷爷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同学们,老舍爷爷的母鸡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请你试着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在属于你自己的文字库里。

板书设计

16 母鸡

叫声一 不 慈爱

欺软怕硬 向 敢 负责

爱炫耀 讨 再 辛苦

厌 讨 勇敢

母亲

《母鸡》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篇名家名篇,作者的语言非常地有深度,带有京味儿的语言,往往让我们南方人觉得难读。所以在字词教学上,我出示了四组词语,分别把文中的难读的词语找出来,一起来读读。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采用先扶再放的教学策略,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抓住作者总写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并从句子中体悟母鸡作为母亲的优点。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是自己因为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丢掉一些,反而使课堂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还有自己上课节奏比较慢,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成长体验,细节欣赏。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读

1、导语: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

2、作家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现为全国作协委员,北大教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3、预读课文。要求:疏通大致情节,划出精彩细节和优美的句子。

4、积累词汇:

⑴读准字音:

嬉闹觅食驱除旧茬儿戳破撩逗

⑵解释词语:

厚实:富裕。

觅食:寻找食物。

嬉闹:笑着闹着。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撩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二、情节梳理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细节与成长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

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3、“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4、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5、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

6、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是委屈的,激动的哭。

7、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强的面对现实。

8、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孤独之旅”的含义是: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

四、环境与语言

1、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试找出小说环境描写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①鸭群:鸭子的恐惧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鸭子的长大是杜小康成长的写照。

②芦苇荡:前部分那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制造了杜小康的恐惧与孤独。

后部分的芦苇荡衬托了杜小康的“长大”。

③暴风雨:给了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2、语言有的生动细致,有的意味深长。

试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体会。

如:“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

“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鸭们也长大了”……

五、漫话成长

以“我的成长”为话题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夹竹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柔软而结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师恩难忘》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段,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1.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2.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一、激活情感,激发表达欲望。

1.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像一位魔术师,把一篇篇课文变幻成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娓娓动听地讲给学生听;他似一阵春风,轻轻柔柔的把文学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幼小的心田。在学生的眼里他的口才、文笔都很好。

孩子们,当老师说到这儿的时候,你想起来他是谁了吗?对,他就是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中介绍给我们的田老师。

2,田老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呢?

3.交流

预设1:把干枯的文字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田老师教了作者四年时间,一定还有许多的事情,但是作者却选择了这件事情来写,这就是抓住典型事例来写的。(板书:抓典型)

预设2:老师讲课娓娓动听。(这就是注重了细节描写)(板书:重细节)

同学们,田老师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作者在描写田老师的时候抓住了最能体现田老师教学有方这一特点的事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事例。在描写的过程中注重了细节的描写,让人物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落下了根。

过渡: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老师像田老师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老师。(指板书)

二、学习例文,感悟“细腻”的情感,明确写法

1.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小作者的习作片段。

2.出示《我的班主任》片段。

3.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个片段。

4.从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班主任?

5.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老师帮助“我”纠正写字姿势这件事。)

小结写法1:虽然这是学习中很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写人物时,你选择的事例不一定非要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是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但一定要能反映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或品质,这就是要抓住典型事例来写。(板书:(以小见大)

出示句子,组织交流:

△“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温暖”“慢慢地”可以看出冯老师动作是那样轻柔,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这句话借“我”的感受生动地写出了冯老师当时的神态,使人觉得冯老师特别亲切、和蔼。)

△“冯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轻轻”一词表现了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小结写法2:要把人物“写得细腻”,必须抓住他在某件事情中的突出表现,特别是要把语言、动作、神态等这些细节写具体,就像例文中虽然只是写了冯老师的两个动作,一个眼神,仅仅片言只语就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看到了一位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老师形象,让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6.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最后一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句子“从此,我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就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时提醒我: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我”的感受,表明老师的教育使“我”一直难以忘怀,抒发自己的情感)

小结写法3:我们在写主要人物的同时,还要适当穿插写一写相关人物的所做、所想,这既能衬托主要人物,也能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习作中心更突出。(板书:表情感(所做、所想)

三、引导回顾,捕捉“细腻”的感受。

1.现在,谁愿意把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介绍给大家。你只需要选择一个典型的事例来介绍就行。(指名说)(课件)

2.这几个同学刚才说的非常的好,是啊,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来请同学打开练习本,打开记忆的闸门,用你的笔来描述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一会和大家来分享!

3.学生练写

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写吧,就只写你选取的那件事,写清楚、具体。

4.交流自己的幸福体验。

(1)谁愿意将他写的给同学们分享一下。

(2)谁来简单点评一下他的习作,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较好,哪些还需要修改,给他提提建议。

(3)请其他同学交流所写的事例。

(4)拓展学生思路:出示例文后出示温馨提示

(5)同学们,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习作,必须精心修改,下去后继续修改习作,加上精彩的开头和和结尾,再给你的习作取一个响亮吸引人的题目,

板书设计:抓典型(以小见大)

重细节(语言、动作、神态)

表情感(所做、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设计理念:

1、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2、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秋天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蛐蛐声、鸟啼声等,和着轻音乐。

2、乐曲《金铃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谈话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用音乐与声响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创设了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再读。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3、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配轻音乐)

4、 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 展示朗读,展开想象。(配乐)

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如:第一小节,可以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第二小节,可以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

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

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6、全班齐读。(配乐)

【通地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浓浓的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三、 续写诗歌

1、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

【熟悉的音乐声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着丰收的果园里,启发学生想象果园里的悄悄话,达到语文也可以和音乐整合的目的。】

2、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3、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节,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4、学生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四、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74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恶者 摸清底细 调查了解

受害者 漳河情况 西门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惩办巫绅 惩治巫婆 巧妙 惩处官绅 兴修水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板书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62 字

+ 加入清单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是有着“鬼才”之称的李贺的代表作。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在我国古代反映边塞战争的诗篇中,这是一首壮烈雄奇、影响较大的佳作。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

1.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借助想象,理解诗歌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来描绘悲壮的战争。

3.品味语言,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1.借助想象,理解诗歌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来描绘悲壮的战争。

2.品味语言,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借助想象,理解诗歌运用浓艳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悲壮的战争。

多媒体课件、cctv4《雁门太守行》解读

一、导入新课

李贺是唐代的诗人,他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说,李贺写诗非常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投囊中,暮归再成诗篇。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而这首诗,竟然就是李贺在17岁写成的。李贺的诗非常有特色有个性,人称“诗鬼”。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看这首诗究竟凭什么让韩愈拍案叫绝?

二、读品全诗

(一)读注意句读

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读。大声朗读。

2.齐读

要求:读出诗味,读出感情。声音洪亮。

3.范读

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抑扬顿挫。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读了解大意

整体感悟

问:通过朗读,你读出了哪种情感?

明确:苍凉、悲壮、豪迈……

过渡语:这首诗很多方面都投射出了战争的紧张、壮烈、悲壮,请大家在诗中找一找,读一读,可以在书中作标记。

例如:“压”是“逼迫”的意思。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三)读把脉情感

如果给本诗配上一幅画,你打算选用哪些色彩,把背景定格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画面里面有哪些人物?

要求:小组讨论,描述画面

明确: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三、悟诗情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提示: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品其味,谈出你的感受。

明确:“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例如,诗人巧妙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景象,运用了“黑”、“金”、“红”、“紫”、“燕脂”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又分别就“听”和“见”,“白天”和“夜晚”等角度,从侧面加以烘托,构成了一幅有神、有形、有动、有静的战斗画面,给人一种战斗惨烈的实感,从而突出了出征将士的英勇形象,使全诗气氛紧张而热烈,意境苍凉而悲壮,声情凝重而激昂。

又如,“黄金、玉龙”,其质地和色泽,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玉龙”,唐人用以称剑。“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招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四、当堂检测

1.背诵全诗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明确:“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这两句诗写出敌军兵临城下,孤城将破,守城将士批甲迎战的紧张场面。

3.找出诗中引用的典故,并说说引用典故的用意。

明确:“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连战鼓都擂不响,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报君黄金台上意”,引用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五、全诗小结

《雁门太守行》以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这就是《雁门太守行》的魅力,这就是诗鬼的才气。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升国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93 字

+ 加入清单

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升国旗》一课,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告诉孩子们国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升旗时要奏国歌,我们要敬礼的生活知识,短短三句话,知识融入其中,饱含浓浓爱国之情。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感悟到文中的爱国之情,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情感体验是伴随着阅读全过程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凭借,情境渲染,品读悟情,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音画配套,情境渲染,诱发热爱国旗之情。

1、放录音: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国歌)听到国歌响起,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2、出示国旗,你知道她的名字吗?(认读:五星红旗)

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五星红旗的样子?(①她是我们的国旗;②上面有五颗金色的星星,一颗比较大,四颗比较小;③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3、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前,每天早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板书:升国旗)

(二)初读文本,感知文本,激起热爱国旗之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指名读。

2、请学生看动画听课文录音。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词语。读完后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五星红旗、我们、国旗、升起、 立正、敬礼、您

(2)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词。

(3)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三句)

(三)精读文本,感悟文本,品悟热爱国旗之情。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3)出示图片:刘翔手举红旗。指导朗读: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当刘翔取得冠军的胜利后,把代表国家的象征披在自己身上,这是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句吗?

(4)指导朗读第一句。自由练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五星红旗,是我们自己的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国歌》)

(2)在国歌声的伴奏下,有谁认真观察过五星红旗在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3)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4)出示升国旗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5)你们瞧,在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阿!在祖国的蓝天上空随风飘扬。多美啊!谁能把这样的美丽的通过你带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谁来读读?

(6)指导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齐读一、二句。

3. 学习第三句

(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2)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指名读句子,并做立正、敬礼的动作。

(4)“您”在这儿指谁?(国旗)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哪些人?

向国旗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那谁能把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指名读,齐读,表演朗读第三句(师生互评)。

(四)整体回归,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国旗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演示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说话训练:我们除了在升国旗的时候,向国旗立正,敬礼,以表达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在平时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呢?工人叔叔的辛苦施工,建筑成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民伯伯的辛勤种地,有了丰收的粮食;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育学生,成就了大批祖国的人才;医生为了病人救死扶伤,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强壮。每一个行业的叔叔阿姨,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位公民都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看着鲜艳美丽的国旗,你想对国旗说些什么?

5、听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五)布置作业,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纪伯伦简介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雨之歌》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1675 字

+ 加入清单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所以对菜场里的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买菜》。孩子们既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选择的内容又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为生活所服务.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受和奶奶一起买菜时的快乐心情

2、在演唱歌曲中,体验与同伴合作记忆歌词的快乐。

3、乐意帮助同伴,体验互相帮助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重点: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以及轮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

难点:用欢快的情绪来表现歌曲,旋律重复地部分能分声部连贯地演唱。

1、《买菜》课件

2、《买菜》音乐

3、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老奶奶头饰

(一)练声

(1)练声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师:今天来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呢?请小朋友轻轻走到老师这里来。

(二)导入活动

(1)出示课件老奶奶图片引出活动主题《买菜》

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家都是谁去买菜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今天有一位老奶奶家也来了许多的客人,要买好多菜,她想请小朋友帮助她去买菜,她把她想买的菜藏在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小朋友小耳朵仔细听,小眼睛仔细看,看一看老奶奶需要买哪些菜,一会举小手告诉老师听。

(2)播放《买菜》的音乐,幼儿倾听。

师:好听的歌曲听完了,老奶奶需要买哪些菜呢?

幼:说出鸡蛋、青菜、母鸡、鱼儿、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3)完整说出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蹦蹦跳。

(三)学习说唱的方式

(1)师:我们的菜单都列出来了,我们一起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老奶奶要买的菜(复述买菜部分的歌词),我们要帮老奶奶买这么多菜,老师有个特别好的方法记得又快又准,那就是用说唱的方法,等一会儿老师说唱一遍,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第一段是说的还是第二段是说的还是唱的,哪一段速度快,哪一段速度慢。

(2)教师清唱一遍

幼儿回答?播放第一段唱的音乐、播放第二段说的音乐。

(3)出示图谱进行游戏

你看一看这里用了几个萝卜?(两个)跟老师做个游戏,两个萝卜拍手两下,几个黄瓜?(两个)也拍手两下,几个西红柿?(三个)拍手三下。咱们连起来就是我们的节奏,蚕豆毛豆小豌豆和前面的是一样的吗?几个蚕豆(两个),几个毛豆(两个),几个小豌豆(三个),咱们拍出来行吗?那我们把老奶奶要买的菜连起来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的念出来吧,小朋友把你的小手拿出来,好开始。下面我们就用说唱的方式一起帮老奶奶记住这些菜名吧。(完整学念歌词)今天我们帮老奶奶买这么多菜,你们开心吗?(开心)那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很好(有大大的太阳),今天天气真好我和奶奶去买菜怎么唱呀?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

(4)出示菜篮帮老奶奶买菜

师:你们都记住了吗?那我们现在开始帮老奶奶买菜了,先准备个菜篮,咱们先买什么?幼儿说出所买的菜名并唱出来。

(5)引出音乐后半段

师:哎呀呀哎呀呀,买了这么多,拿都拿不了了怎么唱出来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乐是怎么唱的,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播放音乐结束部分。

(6)教师弹琴幼儿跟唱边做动作

师:我们帮老奶奶买了这么多菜都买对了吗?我们来检查一遍,老师弹琴小朋友一起跟着唱,听一听谁的声音好听。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播放音乐)

(四)游戏《买菜》

师:老师今天要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也叫《买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在你们的凳子后面,请小朋友拿起来,和小伙伴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蔬菜,记住了把它挂在脖子上。小朋友看老师变成了谁呀?(老奶奶)

游戏规则:小朋友看这里有个大的菜篮,老师当老奶奶,小朋友当蔬菜宝宝,等一会儿我们就要去买菜了。一会我们唱的时候围着这个菜篮转,唱到哪个菜哪个菜就要跳进框里蹲着不能动,最后唱到嘿咱们站起来,老奶奶说三二一,我们跳出来继续游戏。

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边唱边游戏。

(五)结束活动

师:老奶奶家的客人都到齐了,我们一起去给老奶奶送菜

(播放《买菜》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它们怎么了?)

直接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认”中的十二个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书来解决)

1.教师检查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凉、轻、定”的发音。

2.出示“我会读”中的短语让学生认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正确。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完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2.教师分节指导朗读,体会每小节表达的情感。

第一小节: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要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可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要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3.读第四小节时可以质疑。

第四小节中的“仿佛”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通过看插图理解“目光、投向”。提问: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读后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自然段)

第三段(3—13自然段)

第四段(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类的老师课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设计,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4)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g.总结。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4.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交流资料)

6.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再读第7自然段。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

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

(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⑴ 出示句子: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⑵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

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对话平台

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

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

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学写变、条两个字,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20xx.12 p354 p358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和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人与海鸥教案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自制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⑴ 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⑵ 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 塑(sù)料袋 模(mú)样 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⑶ 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

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⑴ 喂海鸥:

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⑵ 唤海鸥:

① 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 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 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⑶ 谈海鸥:

① 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 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1.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2.范仲淹《驯鸥咏》

3.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赏析

4.老人与海鸥教案合集五篇

5.老人与海鸥教案合集9篇

6.老人与海鸥教案合集八篇

7.老人与海鸥教案合集5篇

8.《老人与海》教案合集8篇

9.《老人与海》教案合集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课文《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1、要让学生产生阅读的体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

2、个性化的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力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潜移默化的阅读的指导,亲身的范读都是很好的阅读指导方法。

3、注重学法的渗透,不局限于这一篇文章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所收获,为今后的阅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着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学生观察有关春天的图片,教师语言渲染,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境促思、以思促说”通过播放一组春天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同时又被这个残疾小女孩深深地打动,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自读要求:认真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是理解文章基础。对文章感受无不渗透着对字词的理解,但又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为了解词而解词,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孩子在轻松地读文状态下扫清字词障碍。使学字词变得不再那么枯燥。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主读文:

⑴边读边思考,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体会它为什么是一个奇迹。

⑵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根据学生的发言,相继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⑴“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①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流畅”、“磕磕绊绊”,体会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

②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方法)

⑵“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停下”、“伸手”、“拢住”等描写小女孩动作的词语体会“这真是一个奇迹”。

②引导体会什么是“神奇的灵性”。

④学生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设计意图:“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围绕“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个问题,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区域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重组,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在合作研读、深入体会的环节中,运用找一找、谈一谈、想一想、读一读的方法,逐步进入安静的内心世界。同时理解这种奇迹的创造不是偶然的,而是安静对生活无限热爱的体现。本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共同进入文章的情境。

⑶拓展想象,自主表达:

想象并交流: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设计意图:想象是没有边界的,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更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让学生感悟到其实心灵就是安静的眼睛,同时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体会。

1、自由读喜欢的段落。

2、配乐朗读。

3、背诵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加强诵读,以利于积累语言,感悟语言魅力,培养语感。

收集有关海伦.凯勒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