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用20篇)

浏览

484

范文

1000

老王教学设计导入 老王教学设计两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1.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老王的性格。 (重点)

3.体会作者情感。(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儿时背过的《三字经》?能背诵一下吗?看来同学们依然记忆犹新。《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让我们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二、初读“老王”,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哪个词语表达作者写作本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

学生结合文中相关语句体会老王身体有残疾、无依无靠、住处简陋、备受歧视、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等方面的不幸。

3、精读“老王”,品味人物。老王为杨绛做了那些事?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三件事: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和鸡蛋。

4.结合文章体会到老王是一个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研读“老王”,体悟情感。

5、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

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老王送香油、鸡蛋,不能让她白送,也给了钱。女儿还送给他大瓶的鱼肝油。

6、补充介绍杨绛和她的不幸遭遇。

从杨绛的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比老王幸运得多。但从文革那个时代来看,杨绛也是不幸的。她称自己为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苦难的超脱和淡定的态度。她收获了人间最宝贵的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幸运的。

但她对老王也很好,也很照顾呀,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呢?

杨绛和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其中还包含了什么呢?同情。她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三年,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怜悯。作者反思对老王,是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一再坚持不欠别人的情,把一切物化为金钱,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区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很显然,杨绛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好的标准。杨绛在不断叩问自己灵魂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自省。

文章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作业

课后选读杨绛的《干校六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342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莓等8个字。

2、能根据图意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清感。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生字词卡片、挂图、小黑板。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放风筝吗?你们不知道吧,它们除了带给我们欢乐外,还是小松鼠和小熊增加友谊的信使呢!不相信,我们就来学习《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一幅一幅地看图。

第一幅图:小熊从家门前的小溪里拿起一艘纸船,看到里面的松果,他乐坏了。

第二幅图:在山坡上,小松鼠收到了一只风筝,他看到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也十分高兴。

第三幅图:小松鼠看到了天上飞着的风筝,把一只只折好的纸船放进了小溪里。

2、把三幅图连起来当成一个故事讲讲。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

乐坏吵架难受祝福松果草莓幸福

四、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生字。

2、重点指导。

祝:左右结构。

福:左右结构。

幸:上下结构,注意下边不要写作羊字。

扎:平舌音。

抓:右边笔顺是:一厂厂爪。

漂:多音字,漂流。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

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

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了解课文大意:我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⑵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⑶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⑷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6、拓展练习:

⑴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⑵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大家说得太好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43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通过自读感悟到说明事物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1、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等资料。

2、“我找到了”新闻发布会:

大家好啊,早前请同学们去找找有关故宫的资料,怎么样?都找着了吧?呵,了不起,资料真是丰富。那现在请各小组把你们所收集到的认为最为得意的一条,用最简炼的语言,给咱们大家讲讲,好不好?

教师最后归结:故宫,帝王行使王权、生活之所,处处体现帝王之家的非凡气派。这是一座规模庞大繁复然而又处处讲究,集古代建筑技艺精粹于一身的建筑群。

3、今天我们咱们就来学习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它原本就是一篇广播稿,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今天呀,我们就改一改老规矩──不再是请大家打开课本,而是──请大家侧耳倾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乐声中一起去神游这一方在世人眼中曾是那么神秘莫测的土地。

不过呀,请诸位听的时候,要留心哦。因为待会儿作者带你游历过故宫后,捷足先登的你可要领着咱们这些初来乍到的老师、同学去瞧瞧哩。所以呀,呆会你在听的时候,不妨手上拿一支笔,画上一张简图,把那游览路线啊,宫殿的方位啊,名称啦等记下来,当然,你也可以聘请一个助手,协同你完美的完成这一项任务。大家有信心吗?好哩,那咱们现在就开始。

听课文朗读录音,为自已做导游做准备。

4、好,录音听完了,怎么样?美吧!这才是故宫,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群。大家手上的简图画好了吗?

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已所作的游览路线图及标注,同学们根据课文和刚才所听到和记录下来的内容,互相品评手绘的图样,好吗?

5、好,请各小组选出最棒的一幅图样来,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展示。

(打出收上来的图样)咱们大家一起来,总结总结这位同学的经验好不好?

每个人都来说说怎么样才能把一处建筑,一方名胜给游客们介绍清楚。

得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得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得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6、教师小结:嗯,都是很优秀的导游员哩,解说得特棒!今后我们在向客人介绍我们的学校、居家,向外地游客介绍咱们江西名胜景点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空间顺序,从南到北,从外到内……或领着他们边走边看或驻足一处细细品评,我想他们一定会像老师这样儿,非常满意于大家的解说。你的学校,你的故乡将会因为你,给客人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7、当堂作文,当堂交流。介绍自已所居住生活的城市、社区,游历过的一处明胜,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你的家,你的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季之美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美是什么?美是存在于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也是小伙伴笔下描绘的一幅幅图画,更是生活中那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就让我这双眼睛发现一下家乡四季的美吧!

春天最美的是早晨。春晨的天气变幻无常,但若说最美,那一定是飘着的细雨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来的悄悄地、细细地。清晨,打开窗户便会嗅到那泥土的芬芳,春雨一过,太阳便来了,在清晨蒙蒙的大地上洒下缕缕柔光,春雨润阳光照,土里的嫩芽儿似乎在这一霎那间萌芽了。小草披上了绿色的新装,从土里探出头来一瞧:哟,大家都在睡觉,只有我们来了呢!小草越来越兴奋,他们随着细风起舞。可惜这个美景,许多人都忽略了,就像是春天使者降临人间。她悄悄地来,没有人在意,等到花红柳绿、艳阳高照,人们才会赞叹春天的到来。和无声的春雨一样,小草也是一位“隐士”。

夏天最美的是夜晚。那萤火虫飞舞、小舟缓缓夜行的诗情画意我虽未领略到,不过我家旁边那小广场上草坪的风景更独特。夏天,天黑得很晚,空气闷热,小广场就是周围居民纳凉的最佳地点。没有人大喊大叫,没有嘈杂的音乐,大人们坐在石椅上窃窃私语,孩子们坐在草坪上对着天空冥想,人们忘记了所有烦恼,享受着这怡然自得的生活。

秋天最美的是黄昏。太阳下山,留下了一大片红紫红紫的彩云。这时,你若抬头仰望,大自然的美丽会把你征服。秋天真是一位好画师啊!他把那天空晕染得五颜六色,挨着太阳的是黄色,往后一点的是橙色,接着是粉红色、浅紫色、浅蓝色、深蓝色,每两种颜色的过渡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完美。我想,能够做到这样的,大概只有秋天一个了吧。

冬天最美的是中午,一缕阳光透下来,大地不再寒冷,小朋友们便趁着这个机会堆雪人,打雪仗。有的跑着、跳着,有的笑着叫着,使你听到那声音就会情不自禁地融入这雪景,融入这孩子的世界。

这四季是属于我的美丽,更是属于所有家乡人的美丽。也许你的眼睛里四季更有独特之美呢!你是否发现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六年级《灯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认识“皖、郝”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先指导自学。通过速读了解大体内容,找出不懂之处。在自学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理清课文条理。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的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1课时

1、板书课题。

2、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灯光,会是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便围绕着灯光回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几次灯光?火光?

(2)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作题?

(3)战斗前夕,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4)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可能在想什么?

(5)郝副营长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并在组内互相说说想法。

2、指导学生填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体会。“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三次)讨论: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第一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千万盏灯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如果大家能够国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第三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战争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

(2)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结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愿望,表现内心世界,使主题升华。)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当我们安享灯光的温暖与明亮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没来得及见到灯光的革命先烈。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2、查找有关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开个故事会。

3、灯光

引起回忆

灯光 对往事的回忆

回到眼前(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及反思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1、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好文中人物对话。

2、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3、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师: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生:扁鹊。

请用上其中任意一个词,来介绍扁鹊其人。

生:传说扁鹊是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他曾经把“死”了的虢国太子救活了。

……

师:扁鹊的原名叫秦越人,他医术精湛,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个“扁鹊”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板书)的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全文,然后想一想,扁鹊是一位怎么样的医生,他为谁治病

2、检查生字,新词。

3、交流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名医)。

4、质疑:身为名医扁鹊最后有没有把蔡桓公给治好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把最后一段读一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5、这名医可不是徒有虚名吗?是扁鹊没看出蔡桓公有病呢?还是扁鹊无法医治蔡桓公的病?你能从文中找中反驳的理由吗?

6、生再读文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描写扁鹊是名医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

从扁鹊的“看”“望”就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单是医术高就能称“名医”了吗?

生:医德高尚

你是从文中哪里感受到扁鹊的“医德?”

抓住时间间隔“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可见扁鹊为蔡桓公的身体健康着想,扁鹊三番五次地去见蔡桓公为的是什么?

评:对啊,医生的本职就是救死扶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日益加剧,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质疑:你觉得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4、师:蔡桓公日益加剧的病情,扁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谁能再来读一读,读书扁鹊日益焦急的心情。

5、指名读。

6、齐读。

面对扁鹊的再三劝说,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用笔划出蔡桓公的语言和态度。

交流: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从蔡桓公的不信到非常不高兴,你读出了蔡桓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善意劝告。

师:正是蔡桓公的固执己见、不以为是,最后使他的病情连神医扁鹊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扁鹊只好跑了,所以扁鹊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了。我们来看扁鹊给蔡桓公最后的诊断: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不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读一读。

2、从扁鹊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你从这则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508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品味“孤独”的含义,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

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孤独”呢?(幻灯片出示)

我们班的龚洪程同学就曾经在作文中这样理解”孤独”的感受。(出示学生作文选段)有请龚洪程同学。

他的作文告诉我们,小小心灵偶尔也应学会去享受孤独,让孤独将我们的人生装点得更美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和少年杜小康去一起体验一段孤独旅程吧。(出示幻灯片——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近孤独

1昨天,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了整个故事的结构。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次迅速地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然后用两个词来概括小说中我们主人公心理旅程的起点和终点。(出示问题)

起点:孤独终点:坚强(出示答案)

2寻找“孤独”

这是我们主人公的一次心理旅程,从起点到终点,沿路的风光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手中的笔,快速地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出示问题)

比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

“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出示部分句子)

3个性彰显,你要主动

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你想像的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并且思考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旅程。(出示)

如:(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感到茫然

(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感到害怕

(3)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镇定下来。——缓解恐慌

(4)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依然恐慌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感到孤独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面对孤独不再恐慌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长大坚强

4师:这可怕的孤独和恐慌可以打垮一个人。我真担心他会变成一个不再会说话的傻子!同学们,杜小康被打垮了吗?

师:噢,是这样的话,他眼前的景物还像以前那么陌生和令他恐惧吗?

师:可见,是他自己在调节自己的心理,自己在拯救自己的灵魂。正如海明威所说:“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文章中有一件事最能证明杜小康是不会被打垮的,是哪件事?

师:对!找鸭艰难吗?最终找到了吗?

师:其实他完全可以靠着父亲去找鸭,可他受伤了还要主动继续找。你们看到了他哪些品质?

师:经历了这件事,杜小康的感觉是怎样的?

师:是啊!在放鸭的过程中,最令人欣喜的结局是怎样的?

师:小鸭能生蛋么?

师:那么,鸭既然能生蛋了,说明了什么?

5通过在风雨中找鸭的经历,杜小康,这个小小少年也长大了。

环境描写探究

杜小康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从孤独到坚强的心理旅程。为了表现这种心理变化,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麽作用?(出示问题)

1、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2、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3、“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这样,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出示)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我与小康比成长

孤独是一种状态,需要慢慢地面对它的真实。

孤独是一桩邂逅,需要美美地咀嚼它的甜蜜。

孤独是,需要

五、教师寄语:

1、罗曼·罗兰对于孤独曾有这样的表述:

“关心社会生活的良好习惯,不应妨碍你们每个人倾注于内心的生活。在连绵不断的行动和感情的激流里,你们应该为自己保留一间单房,离开人群,单独幽居,以便认清自己力量的弱点,深入思考,然后重新再去接触大地……”

2、我们的作者曹文轩在《论孤独》中说:“它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六.小结:不要把孤独当成痛苦,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独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七、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草房子》,感受那些苦难中成长的孩子的心路历程。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杜小康的心理旅程: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不成熟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缓解恐慌

依然恐慌

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成熟

雨后天晴时:坚强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石拱桥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1、重点:

(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

1、位置;

2、形态、

3、结构、

4、材料、

5、周围环境、

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

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

2、建筑时间、

3、使用时间、

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整体把握课文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珍珠鸟》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49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运用“居然、竟然”;

2.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变换人称复述,理解“关爱与信赖”的关系;

4.能抓住人与动物的关系描述画面。

板块一:字词学习

预习了吗?有不认识的字吗?有不会读的词吗?

出示1:一卷干草 愈发繁茂的绿蔓 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尖细又娇嫩的鸣叫___而又___的___

出示2:拔开 碰撞 扭动 倍伴 淘气

出示3:雏儿 小家伙 可爱的小家伙

作者对小鸟的情感往往藏在这些词语里,用心读才能体会得到。

板块二:朗读课文

1.用心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藏在文中的情感。

2.哪一段话最能体现作者对小鸟的感情?请你读一读。

读后追问:什么样的感情?

板块三:复述体验

1.课文每一段都流露出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告诉我们:我喜爱珍珠鸟,我非常喜爱珍珠鸟,我真的非常非常喜爱珍珠鸟?再用心想一想,作者最想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人与鸟如何相处”的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哪一个境界最最美好?

出示:(插图)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

(2)说说你的理由?

要点:珍珠鸟原来是怕人的,现在不怕人了;落在我的肩上,而且睡着了,令人意想不到;人与鸟就像亲人一样依偎着,温馨、感人、柔软。

插问:在谁的怀里你睡得很香?在陌生人的怀里,你会睡得着吗?安全感、信任感。

(3)什么创造了这样美好的境界?

要点:信赖,小鸟对人的信赖。

这种信赖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小鸟为什么会如此信赖我?就像一个孩子信赖他的母亲一样?请你读一读这段话,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要点:

(1)我不去伤害它;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2)我从来不伤害它(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再……后来);

(3)没有伤害,只有关爱,才有信赖。

(4)假如我追它、抓它、大声吓唬它、用鸡毛掸子打它、用弹弓射它,你猜会怎么样?

小鸟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你想知道吗?我们来做个游戏,你现在就是那只小鸟,和那个叫冯骥才的作家怎么相处的?

提示:人称变换;关系变化。小家伙→我;我→他;它→我

插问:你怎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你怎么敢在人家的屋子里乱飞乱撞啊?我的天哪,你还上桌了!怎么离他那么远?你瞧瞧他的反应,还担心什么?人家在写作,你怎么敢去骚扰人家?哇,你居然啄人家的手指,不要命啦?

总结: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怎么那么信赖那个人呢?一点都不担心吗?

板块四:想象写话

1.出示: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想象一下,白天,小鸟会怎样陪伴我?请你写三五句话,写出鸟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境界。

提示:我翻书的时候?我写作的时候?我写累了,闭目养神的时候?我喝茶的时候?我在房间里踱步的时候?用上“居然、竟然”这些表示意外的词语,表达我的惊喜之情。

2.交流点评。

3.总结:人与鸟之间美好的境界是写不完的,所以作者有些地方用一个词简略地带过去,给人留言想象的空间。不写,也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使人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对诗中“愁”的理解。

1、导语: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将一同去感受。

2、板书课题。

3、释题。

过渡语:《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

1、课件出示古诗内容,聆听范读。

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2、学生朗读。

⑴分男女生朗读。

⑵指名朗读。

过渡语: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我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只有理解了古诗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更好的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学生试理解“月落”和“乌啼”以及“霜满天”的意思。

2、学生根据句中词语意思,试说诗句意思。

3、用以上方法逐句分析古诗。

4、自由诵读古诗。

5、教师配乐吟诵古诗,学生闭眼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

6、你觉得诗人此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7、介绍作者。

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相信大家更加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试试?

8、指名吟诵古诗,试读出诗人的感受。

9、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的话,但通过八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传达出他浓浓的愁绪,这就叫做借景抒情。同学们,以后在你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增添文章色彩。

过渡句:同学们,张继借《枫桥夜泊》抒发了千古一愁,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愁”字的诗句?

1、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愁”字的诗句?

2、你想对这些充满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大家说的真好!

3、教师小结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面对忧愁,有的人沉沦,有的人思索,有的人彷徨,有的人分奋发。而张继呢,变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4、全班齐声背诵诗文,结束本课。

播放乐曲《平湖秋月》

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背诵全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23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3月,“三八”节就被孩子们挂在了嘴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妈妈、爱妈妈、对妈妈说出心中的爱,是爱的教育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这个主题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们以绘本阅读为切入点,生成了《开满鲜花小路》这一美术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像袋鼠宝宝一样做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的好孩子。

1、欣赏绘本《开满鲜花的小路》,感受故事中袋鼠妈妈爱袋鼠宝宝、袋鼠宝宝爱袋鼠妈妈的快乐心情。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通过语言、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出来;把握用油画棒均匀涂色、不涂出轮廓线的涂色方法。

3、引导幼儿像袋鼠宝宝一样做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的好孩子。

1、《开满鲜花的小路》ppt课件,3首背景音乐。

2、各种花卉、各种小路的图样欣赏。

3、人手一份作画工具:黑色记号笔、8开铅画纸、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的黑色剪影、油画棒、背景草绿色水粉颜料、刷色笔。

1、欣赏谈论。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书,这里面发生了一个爱的故事,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艺术教育不应是枯燥的美术知识灌输和美术技能训练,而应该让幼儿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大胆想像,以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而绘本这一独特载体,正是以色彩丰富、形象鲜活、图文并茂的画面,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能让幼儿产生创作的欲望,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经验等都获得了提升。

(2)观看绘本《开满鲜花的小路》ppt前半部分(到第8张时停下来),并谈论。同时定格数张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发生的内容,为画面场景做准备。

①袋鼠妈妈好辛苦,袋鼠宝宝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来爱妈妈?

②如果是你,你会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爱妈妈?(幼儿自由回答)

③出示第9张图片,袋鼠宝宝想送给妈妈一路的鲜花,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自由回答)

④出示第10张图片:看,宝宝在挖坑;听,小鸟在叫。噢,原来小鸟们都在帮忙往坑里撒花种子。

⑤小朋友,你觉得开满鲜花的小路会是怎样的呢?

分析

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我选择了动画作为课件辅助教学,同时对动画作了处理,尤其是在画面的定格上,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意图,让幼儿伴随情景展开想像,并和动画产生互动,在一连串紧凑的问题中预设了故事不为人知的情节,吸引着幼儿去观察、思考、探索,带着问题进入一个又一个的环节。

2、操作尝试。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路,让幼儿欣赏,并示范画一条小路。提醒幼儿小路是妈妈要走的地方,应该留空出来,路的两边才画上鲜花。

(2)出示各种各样花的形状,教师和幼儿共同为一朵大花作涂色示范。幼儿一起参与尝试用油画棒均匀涂色、不涂出轮廓线的方法。教师对幼儿提出要求:“这可是袋鼠宝宝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花,要涂出漂亮的颜色。”

(3)出示未完成的鲜花小路,教师和幼儿示范涂草绿水粉颜料,在未干的情况下贴上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的黑色剪影。

分析

《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阅读绘本的过程,会让人在快乐之余产生一丝丝感动。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绘本中蕴藏着有助于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从月亮挂在树梢到太阳落山、小鸟回家的情景,从光秃秃的小路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情景……给了幼儿细细品味的机会。而幼儿对画面的敏感程度更胜过文字,他们喜欢关注画面细节,鲜艳的色彩、不同形状的花朵,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正是不可多得的美术教学资源,让幼儿在欣赏之余,有了一种想创作的愿望。

3、想像创作。

(1)在音乐声中,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2)留意幼儿的绘画思路,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醒反复使用相近颜色的幼儿更换对比明显的颜色作画。

(3)留意有创新的设想,请幼儿及时介绍给同伴。

分析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凭着对画面的感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音乐声中自由、积极、大胆地表现。

4、交流体验。

(放音乐)幼儿分享快乐,体验成功。

请幼儿把作好的画在地板上拼接成一条长长的鲜花小路。

分析

把情景放大,使幼儿在交流体验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尽情地挥洒,他们在小路上都种满了鲜花,而且每一条小路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构想。当他们把既完整又独立的小路一条一条地连接成弯弯曲曲的长长的小路时,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的情绪再一次被激发,兴奋地投入到拼接小路的快乐创意活动中去了。

5、活动延伸。

(1)播放《开满鲜花的小路》ppt后半段。

(2)最后出示封面《开满鲜花的小路》。

小朋友,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开满鲜花的小路》。你们的鲜花小路和袋鼠宝宝的鲜花小路一样美丽,他多爱他的妈妈呀!你们在家里每天都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好不好?

分析

在欣赏谈论环节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了绘本的前半部分,在美术活动后再和幼儿共同阅读绘本的后半部分,这样做既让绘本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又保持了绘本原有的完整性,使爱的教育完整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北大荒的秋天》是第1篇写景课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感想,感受北大荒的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能说说秋天留给你的印象吗?生回忆作答。

3.秋天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季节,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令人赏心悦目。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北大荒的秋景。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秋天的回忆,学生凭借自己的印象,各抒己见,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1.自读课文。

2.读后交流,比一比谁读懂的内容多。

3.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体会天空的一碧如洗。

4.品读比喻句。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2)将词义与生活的表象联系起来,感受“五彩斑斓”的色彩,体会流云之美。

(3)扩展

理解词义后,仿写表示色彩的词语。(例如:雪白、碧绿、湛蓝……)加深对色彩的认识。

5.想象画面,感受天空的净,流云的美。

6.板书:天空净流云美

【设计意图:对于色彩之间的细微区别,需结合具体的表象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并通过扩展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色彩的认识。随后,让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想色彩斑斓,感受天空的净,流云的美】

1.同桌互读。

2.抓住“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问:读着这样的语言,在你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

4.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师生共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悟,想象中读】

过渡:北大荒的天空净、流云美、小河清,那原野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1)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讨论:分别从哪几方面来写?

(3)引导品味:写大豆、高粱的拟人手法和榛树叶的打比方写法。

(4)重点抓住“摇动”、“扬起”、“笑声”、“演唱”等词,体现原野闹。

(1)自由读,体会原野上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先通过齐读中心句,再分组读句的形式,暗示本段的构段方式。

(3)齐读,读出人们丰收的高涨情绪,体会情感。

【设计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读为本。对本段的构段方式,先通过简要分析,再采取齐读,分句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得到暗示。从而在反复读中领悟其先总后分的构段写法】

1.简介本段的构段方式。

2.让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交流生活中的场景。

3.动笔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先让学生说,可以说说操场上的情景,春天百花盛开的场景,秋天丰收的景象。再动笔表述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后,学生有了精华,这时给学生练笔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节学科之间的综合课,以美术学科为主。结合音乐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透过美术、音乐、文学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选择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教材中的一些学生作业是听听画画的一种呈现方式,听的过程以学习活动的展开为线索,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

本课试图构建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道,潜在地在幼小孩子的心中埋下综合性艺术智慧的种子,将美术 ( 绘画 ) 、音乐 ( 旋律 ) 、文学 ( 歌词 ) 三种艺术,形式的美积淀、渗透到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将呈现极大的学习热情,作业表现将呈现异彩缤纷,如教材图例所示。

教学目的

1 、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

2 、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3 、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 听觉的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l、绘画

播放克莱德曼钢琴曲 ( 乒乓之歌 ) 与儿童歌曲《表情歌》多媒体选段不同旋律与节奏自然衔接的音乐,学生听并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着音乐做律动。学生可选择—种颜色蘸在手上,在专门的墙壁上或大张纸上随音乐的旋律涂抹作画 ( 画完后,用湿布把手擦干净 ) 。

2 、回味

让学生相互说说在作画时的感受,如:听音乐作画时的心情。手触摸颜料时的感觉,不同的色影碰到—起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速度、力度影响了线条的粗细、长短、转折等的变化 ) 。

学生以尝试表现的方式体验音乐和美术相交融活动的感觉。才会急切地投入到综合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综合学习活动

1 、 观看课件配乐的抽象、具象图画:优美的歌曲运用平缓的线条,调和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歌曲运用起伏的线条、对比色彩来表现。

2 、播放贴近儿童生活的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并随着歌曲齐唱。

3 、请喜欢舞蹈的学生上台挑选彩带或彩球,根据歌曲运用色彩配合律动即兴表演。 4 、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并请学生想象歌词大意。用简单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场景。通过学习活动,激活音乐、文学与美术的感觉联通,明白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 线条来表现。

三、 创作表现

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效果,把流水、下雨、刮风、鸟叫、车鸣、敲击声、运动声。儿童歌曲 ( 《大自然的声音》、《小月亮》的听声音与听曲子听歌词自然而流畅地衔接起来播放,学生倾听。选择印象最深。最愿意表现的绘 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工具不限,如用彩笔进行具象表达;用毛笔、水彩、油画棒进行抽象表达。

四、 学习活动评价

自评与互评都参考下列条件:

1 、自己是否对本次学习感兴趣

2 、是否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 、自己是怎样理解音乐。并能否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听歌曲的感受。

4 、在体验练习及创造时有无注意清洁 ?

5 、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发生冲突 ?

6 、能否发现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以及创造表现的优缺点 ? 还可以怎样表现会更好 ?

五、 学习迁移

出示—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联想到—些曲子或歌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音乐美术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画家和小朋友的画再次证明。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用线条来进行造型练习。

2、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3、通过趣味线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体验用线条来进行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毛线。

学具:彩笔、油画棒、作业本、毛线等。

教学策略:引导、讲解、示范、评价等。

学习策略:讨论、欣赏、练习、评价、感受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初步了解线的丰富性、多变性。

(二)探究交流:

1、在生活以及自然界中我们见到的哪些画面能让你联想到长长的线?(小组交流)然后展示交流结果。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线的图片,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

3、出示图片“少女”让学生欣赏线条带来的美感。

4、出示图片让一名学生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点图片进行连线(花),笔不离纸、一笔画成。

5、出示另一张图片,让一名学生上堂进行描线(狮子)。

6、教师示范一笔画成“狼”。

7、我们感受了这么多的线,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表现一下这些美丽的线条呢?

8、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以及教师带来的优秀学生作业图片。(出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 〈三〉尝试练习:

尝试用一条不间断或多条长长的线条来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配上背景音乐)

〈四〉讲评作业:

师生共同评讲作业。

〈五〉拓展延伸:

1、用线来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形象。

2、除了生活中我们能摸得着和看得见的长线以外还有一些线是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比如爱心线等。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泥土;

2、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3、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

掌握团、捏、揉、和、接、插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器皿、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 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

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

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 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教学目的:

1、用多种形式表现火车。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

3、通过对火车的了解,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感受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火车的知识,开扩学生的视野。

教学难点:学生用各种方法表现制作火车。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药盒、牙膏盒、饮料瓶、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1、进教室给学生在黑上写大大美术字,对于我来说很轻松。

学生在下面议论,情不自禁的喊到“火车开啦”

2、老师也很高兴,告诉学生在讲《火车开啦》

老师当火车头让坐的好的学生拿着水彩笔盒在后面跟着自己。

3、学生高兴,激动万分,学生老师一起着火车叫的声音,在教室走一圈,顺便把自己的水彩笔放在黑板的槽中,班里的学生沸腾了,真的很热闹。

4、师生开始讲各种各样的火车。

火车如果按动力方式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如果按用途来分有客运列车,货运列车和特殊用途列车;还有按轨道方式来分有轻轨列车和重轨列车.

5、学生四人小组商量做什么?画什么?

6、学生作业:

老师巡回辅导

7、展示学生的作业

立体放在前面的`桌上,画帖在黑上。

8、请一个火车头(一个学生)带大家看展览。

教学目标

1、 增强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2、 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3、初步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发展对形和色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仔细观察有关树和自己、同学的不同变化的影子;

2、教师结合教材实际准备和收集网络上有关影子的资料;

3、教学直观示范作品等;

4、准备一些粉笔或者用水作画。

教学过程

教师带学生到外面操场上,指导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

问题思考:如果把影子给重叠起来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边观察边互相说一说。 学生观察与思考,边回答教师的问题。事先把准备要投影的物体、材料摆放在讲台或边上。

一、观赏与启发。

指导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自由观察,把观察到的感受在小组里说一说。

二、请每个小组同学用自己的小手在太阳光线投射下的不同变化。

三、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用已准备的粉笔或者水进行描绘。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四、看一看重叠后的影子有什么新的不同变化?

五、请你对所描绘的影子展开想象和联想。

六、让学生在的这一活动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所看到的、所感所想,进行有趣的描绘,并找到适合表现的方法。

七、教师作简单的作业布置。

1、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人都要观察、尝试影子变化所带来的兴趣;

2、讨论并说一说对影子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作者生平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品味诗中感情充沛的语言

4:体会本诗主旨,学习作者高尚的精神

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过零丁洋

首联: 不屈不挠 无怨无悔

颔联: 借用比喻 忧国忧民

颈联: 借用双关 抒写感受

尾联: 慷慨正义 舍生取义

教学过程:

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板书课题)

一: 感知文本

1;老师范读全诗

2:学生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

3: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且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举手发问,老师释疑

5:补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体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别说说故事对应哪些诗句,故事讲完,顺势引导背诵。

二:质疑探究

1:细读文本,结合文章大意,根据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欢————————,因为它表现了―――――――――。

2:给大家留下5分钟时间思考。

3:举手发言,交流意见,做好评价,及时点拨、追问。

三:拓展延伸

学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案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具体地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1、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重点朗读老人最后不紧不慢说的话。

3、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导学生在湿地或沙地上走走,体会单脚跳脚印深,双脚走脚印较浅,从而了解因左脚跛,身体重量就大多集中在右脚上了,脚印就深。

(2)从树叶上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4、组织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类似“找骆驼”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对观察或调查到的情况经过思考推理,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也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有关推理、探案小说,如《包公案》《福尔摩斯探案集》。又如“积累·运用4”的阅读短文《小海龟找到了》,读一读,想一想,居里夫人的孩子是根据什么找到小海龟的?

忿忿(fènfè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点(zhǐdiǎ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āngré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这段话是老人所讲的他是如何推断骆驼的特征的。从“看见……知道……”可以看出老人不是无根据的,而是通过细致观察才得出结论的。

1、暴怒的骆驼骆驼具有很强的忍耐力、承受力和持久力,平时总是一副慢吞吞的温顺的模样。一旦超出其承受限度,也会发生异乎寻常的情况。传说一个牧人痛打一只离群的骆驼,使它勃然大怒,用巨颌咬住牧人的腰部在空中狂挥乱舞,将其摔落在地,牧人当场死亡。

2、忠顺的骆驼骆驼是人类忠顺可靠的朋友。沙特、巴林、约旦等国的王族都将骆驼编入禁卫部队。据说利比亚的领袖卡扎菲更是一天也离不了骆驼,他每天喝骆驼奶,出国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有时也要带上骆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786 字

+ 加入清单

望洞庭》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风景优美的洞庭湖秋夜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那么和谐,平静的潭水,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教学的程序可按照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像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的步骤进行。另外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注意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套朗读音频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小游戏,老师说诗的上半句,看谁能最快说出诗的下半句。(“明石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大家回答得真棒!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小游戏中这些诗句有哪些特点呢?

生:山水诗

2、揭题释题

诗人游历了名山、名水之后,诗兴大发,为了留住眼中的美景,于是写下了这些山水诗,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看看他眼中的山水之美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诗以律、绝为主,乐府小章尤为著名。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浪淘沙》《石头城》等。

4、介绍洞庭湖

师:通过题目有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呢?

生:洞庭湖

师:那洞庭湖在哪呢?

生:湖南省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由书上的注释知道的。

师:孩子们真是善于搜寻有用的信息,真棒!

师出示ppt寻找湖南省,并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景象?

生:晚霞、湖水、山、鸟……

师:那你们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你看的景物吗?

生:波光粼粼、梦幻迷人、金光闪闪、清澈见底、月色朦胧……

师送一组词,出示ppt水天一色、湖中有山、水平如镜、朦朦胧胧、水鸟翱翔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

⑴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觉得他的字音读准了吗?

⑵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3、读出节奏

⑴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的节奏,下面请看黑板,请大家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画画小斜线吧。指生读。

⑵有一个人,她很厉害,很会读诗,同学们想去见识一下她的本领吗?请大家仔细倾听。出示朗读音频。同学们有信心比她读得好吗?先自由地练习一下吧!指生读,评价。齐读。

三、理解诗意

1、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诗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问号。(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2、交流反馈

看着大家刚刚激烈的讨论,肯定有不少收获,那么谁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请同学们按诗句的顺序,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3、古今对比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描述得可真美,来,我们一起将这美丽的景色吟诵出来。出示ppt

古文今文

女生:湖光秋月两相和男生:洞庭湖的水光和秋月相互映衬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风平浪静,如同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四、感悟诗境

师:整首诗以精炼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那么刘禹锡在《望洞庭》这首诗到底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学生上黑板画)

1、湖光秋月两相和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生:读

师:诗人是在什么时候欣赏的洞庭湖美景的呢?生:秋天的夜晚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生:从“秋月”一词。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生:湖光、秋月

(板书:湖月)

师:那是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呢?生:水平如镜的湖面,银色朦胧的秋月。

出示图片: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风平浪静,水天一色……)

师:是哪个字把这种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表现出来的?生:和(板书:和)

师:来,我们一起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齐读)

2、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

生: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师:是什么让诗人联想到是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生:水平如镜的湖面。

师:把湖面比作镜子似乎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同学们在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述,可是作者却别出心裁的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为什么要强调没打磨过的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白天,阳光照在湖面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金光闪闪、清澈见底……)此时,天上的白云,岸边的树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

师:再想想,夜晚,月光没有阳光那么亮,洒在湖面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湖面看起来朦朦胧胧、迷迷蒙蒙。)

师:这看起来朦朦胧胧的湖面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平滑吗?

师:那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铜镜呢?(未经打磨的铜镜)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未经打磨的铜镜是什么样子吧。(出示铜镜图片)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模糊,朦胧)

夜晚,湖面迷迷蒙蒙,看不清,就像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一样。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观察)

来,我们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胧美吧。(齐读)

3、遥望洞庭山水翠

师: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谁能把它读出来?(生读)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生答)(板书:山水)

师: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诗中的哪个字眼来概括出来?(翠)

师: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山水之美?(指名一列读)

4、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生答)

师:你觉得这句诗妙在哪?(生答:……比作……)

师:这是多么精妙绝伦的比喻啊,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诗人看到月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这一点,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怎样一幅美景吧。(出示图片)

师:诗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师: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写下这句诗,你感受到诗人对洞庭湖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喜爱、赞美、对大自然的喜爱)

5、创设情境读

师: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诗人笔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精妙绝伦的工艺品,给人莫大的艺术享受,诗人可真浪漫啊!

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精妙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真不愧被称为“诗豪”。

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考一考

看到

联想

比喻

五小组合作

1、小朗诵家:请大家将《望洞庭》读给同学听听;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

3、小小画家: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

4、小小书法家:请将《望洞庭》整齐地书写在你的方格纸上。

六、交流展示

小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

七、布置作页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刘禹锡的《望洞庭》,诗人把美丽的洞庭湖描绘出来,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还有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请同学们下去搜集一些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分享交流。

八:教学板书: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月和

观察

山水翠

想像

九、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诗歌短小,却感情深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反复引导学生朗读,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接着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然后再齐声朗读。听完老师的泛读之后,让学生再读诗。在理解诗意的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联系自己以前学过的古诗方法同桌交流,并进行了古今对比读。在感悟诗境这一块我采取的逐句分析,并重点解释了镜为磨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掌握诗人整首诗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比喻句的应用。最后安排的小组合作展示孩子的喜欢的方面。把空间时间留给孩子。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课堂上,点拨引导的太细,应再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由于时间关系,小组合作中有的孩子还没能够完成自己的作品。处理的太过匆忙。以后还得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一次比一次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寨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寨沟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91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二、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介绍九寨沟自然风光的第三小节是重点也是难点。

1.湖泊多,湖水清,湖石彩。

2.五彩池美的原由。

3.瀑布的高低错落,蔚为壮观。

相关课件 小黑板两块。

一、导入激情

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在。这节课我们深入地去品读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新授

(一)细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a.九寨沟的地理位置——读原句。

b.九寨沟名字的由来——读原句。

c.一进入景区,象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课文第二段为我们做了介绍。

(二)细读第二段

1.学生快速朗读,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介绍的。 师相机板书: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2.师配乐朗诵该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九寨沟的美景。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1)出示自学方法

a.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读一读;

b.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细致体会感受:

*学生说到哪一处,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下教学设计显示的是点拨内容,针对重难点,话语在具体教学时可能有改动,顺序不一定如此)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a.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b.教师相机出示图片,配合学生的讲述。

c.朗读。练读,指名读。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色彩斑斓。”

a.学生交流体会。

b.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读一读,讲一讲。 大大小小、颗颗——湖泊多;清澈见底——湖水清;色彩斑斓——湖石色彩多。

c.朗读。指名读,齐读。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a.说体会,找词语。

b.朗读。指名多生读。

“每当天气晴朗时??五花海,五彩池呢”

a.这池水怎么是五彩的? 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水里。湖底有五颜六色的石头。

b.教师出示图片,讲述: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雪峰闪闪,森林郁郁葱葱。不仅如此,春天百花盛开,秋天果实金黄。这么多的颜色都倒映在湖水中,真是美得让人心醉呀。大家愿意用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来领略这种美吗?

c.朗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蔚为壮观”

a.指名读。

b.出示图片。师述:因为地势高低不平,瀑布顺地势层层跌落。这就是课文中哪个词——高低错落。

c.谈感受。如果你站在旁边,会看到、听到、感到什么? 你最想用

哪句话来赞美这瀑布?

师述:真是水声轰响,水浪翻滚,水花飞溅,气势磅礴。 朗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三节,配乐钢琴曲。

(5)积累内化。

a.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记记。

b.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起立朗读或背诵喜欢的句子。

c.朗读或试背全小节,音乐环绕于耳际。 过度:现在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去看一看吧。

4.细读第四小节。

(1)生自由读,思考:课文描写了四种珍稀动物,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金丝猴,羚羊(出示投影图片),大熊猫,小熊猫(学生用资料分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小节。

a.出示学习方法。

a.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

b.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

b.学生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3)交流学后成果。

喜欢金丝猴的有哪些同学,交流。 金丝猴——体态粗壮,攀吊,眨巴,窥视(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 朗读。指名几生读。

羚羊——突然窜出来,又消失了。 朗读。指名几生读。大熊猫——翰态可掬(是什么意思:朴实可爱) 朗读。指名读,要读的慢一些。

小熊猫——行动敏捷,美滋滋照镜子。 朗读。指名读。

(4)齐读该小节。

(5)同桌互读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句子。

师述: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大家都很爱这些动物,愿和它们成为朋友。

(三)细读第三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在前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描写了“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由此可见,这一部分是对前文的总结。)

3、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一句和前面哪一句相呼应?

(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季之美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美,嫩绿的新春,火热的盛夏,金灿的深秋,雪白的隆冬,这美的踪迹,让我的心,我的情融入了四季自然之美。

春,美在风,春风柔和、温暖。春天来了,春风像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吹绿了草原,吹红了红杏枝头,吹黄了娇嫩的迎春,吹皱了残血,吹起了波纹。

你看,那远处的森林,春风再与它们嬉戏,春风像一双充满爱的手,她抚摸世间大地万物,抚摸那颗沉睡的心,使大自然处处生机勃勃。

夏,美在雨,夏雨豪放,美丽。

夏天来了,调皮的雨点打下来,像上帝随手扔下的钢珠,打到窗户上。霹雳啪啦,咚咚作响,雨点打在湖中心,画出一个一个大大的音符,演奏一曲专属夏天的优美曲子。

这曲子吓跑了赶上水面观景的小鱼,打碎了水平如镜的湖面,雨还在下,如一幅巨大的珠帘,把前方的景物与天空变得灰蒙蒙,自己倒形成另具一色的美景,令人神往,扩大心胸。

秋,美在霜,秋霜冰冷、洁白。

秋天来了,秋霜也跟随秋姑娘来到这个收获的季节,让自己来染白这个金黄的世界,清晨,玻璃上结了一层小小的霜,它晶莹剔透,有着雪花似的冰薄,放眼望向窗外,白花花一片,洁白无瑕,那雪白的地上,有时也能看着一点一片花色的装饰,它们交相辉映,把大地妈妈点缀得更美。

冬,美在雪,冬雪寒冷、宁静。

冬天来了,冬雪也像个小小跟屁虫,和冬妈妈游逛大地,冬天在那,那就寒冷,冬雪在那,那就落下一片片小小六边形小花,雪花跟它团结一致,为冷得瑟瑟发抖的大地披上一件厚厚的外衣,世界被白雪覆盖,琼枝玉叶,粉妆玉砌,好一派瑞雪丰年的景象,平时骄阳似火,而今却冷得颤抖躲在云后,不肯出门。雪花纷飞,它们留恋于翠绿的青竹,停在那飘香的梅花枝头,又落到小孩冻得发紫的嘴唇上,调皮的它们无忧无虑地纷飞在大地,直到又一年的春天来临。

爱你,四季美,爱你的风霜雪雨,爱你的春夏秋冬,爱你这多变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348 字

+ 加入清单

1、让学生收集和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关知识,并知道他写本诗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如:涵虚、太清、徒等。

2、要求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意和主题,体会诗歌的语言和节律之美,并且熟背本诗,以此收集和积累更多的优秀古诗词。

3、通过学习本诗,要求学生学习诗人的“自我推荐”的勇气和精神,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一、课前预习

(教师布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

1、准确熟练地朗读本诗,对照课文注释或资料书疏通诗意。

2、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关于作者孟浩然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解题。

4、文言词语解释:涵虚、太清、济、端居、耻、坐观、徒有。

二、课堂学习

导入语设计

1、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后让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朗读水平。(教师作评价和朗读点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欣赏)

(2)教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关文学知识?(让学自荐发言,教师提供资料作补充)

2、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留给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1)教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指出并解释诗中重要的词语?

(让学自荐发言,同学补充)(教师帮助归纳、整理并补充解释)

3、多媒体展示相关词语解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蒸:蒸腾。

撼:撼动。济:渡过。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坐观:旁观。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教师问题设置:谁来解释题意?

(教师引导探究与提示):这是一个联合结构短语,由“望洞庭湖”和“赠张丞相”两个述宾短语构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诗歌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着重于“望”,是以描写景物为主。后半部分是“赠张丞相”,着重于“赠”,是以表达意愿为主。那么,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首诗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自荐发言)(教师帮助整理并提供参考资料)

4、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教师问题设置:谁来讲述诗歌大意?

(让学生自荐发言,同学补充,教师帮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媒体展示诗歌大意: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虚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为水面蒸发出来的水气,将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湖水丰厚的蕴积,使周围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滋养哺育,才显得郁郁葱葱,草木繁茂。而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是观赏洞庭湖的胜地],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过渡]

赏析: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书、说命上》中有“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对方]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做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身在盛世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引用典故]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后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慨与渴望。[后来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收为幕僚但依旧没有作官,最终依然失意而归]。

教师问题设置:这首诗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即是“赠”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自荐发言)(教师归纳总结,给出参考答案)

6、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诗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教师问题设置: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都把诗歌背诵了吗?谁来试试?(学生自荐背诵,教师适当表扬和鼓励,并提出背诵要求)

7、自主学习小结:

8、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诗

(教师设置学生探究的问题,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

①诗歌的前四句诗描述了洞庭湖景色,你能用最精练、简洁的文字来概括这幅画面吗?

②请你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句话作简要的赏析。

③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④诗歌的后四句中,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吗?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⑤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自我推荐的方式呢?

⑥请谈谈你的自我推荐的经历或者感受。

(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后小组推荐或自愿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作引导、提示,最后归纳总结,达成共识。)

多媒体展示归纳总结的参考意见:

①浩瀚无边,澎湃动荡。

②这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湖的丰厚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都受到湖的滋养和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前面,衬托湖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气势磅礴。

③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④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愿。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荐的方式。

⑤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和勇气,我们应该更直接、大胆的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有亮出自己的所谓“亮剑”精神。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⑥略

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的学习有如下几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课堂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听众”,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

2、教师的教学重心由“教”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学”,由传统的“授之于鱼”变为“授之于渔”,教与学互利互惠。

3、教学中,我设置了课堂“同步练习”与“自我测评”这一环节,我认为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法宝就是同步练习与自我测评,通过练习和测评提高学生的学而致用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就会不断得到肯定和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040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多媒体课件

1、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题:争吵)

2、谁和谁争吵?(板书:“克莱谛”和“我”)

3、为什么争吵?能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无心犯错,有心报复)

(设计意图:知道争吵的原因,是学生深入感悟的前提,是上环节教学应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争吵的原因旨在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4、过渡引入:

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

1、在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怎样表现呢?请孩子们翻书自学5-13自然段,根据你的喜好选择一个人的表现,用笔把它勾画出来。有不清楚的同桌可以商量一下。

(一) 读读你勾出的句子。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

(二)下面我们分组读读你们找出的这些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汇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讲解以下问题)

⑴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的心里感到怎样?(板书:后悔)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

(多媒体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多媒体出示: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还听不出你的内心矛盾,谁再来试试?

既然“我”是想报复克莱谛,为什么又会想到向他认错?请一个孩子读读事情发生后我的想法。

学生阅读,梳理后多媒体板书演示:

课件出示:能帮助父母干活 勤劳

服侍生病的母亲 孝顺

我们全家人欢迎他 友善

衣肩上的线缝开了 朴素

我想起他的种种好,所以说他碰到我的胳膊时不会是故意的,绝对不会是故意的。绝对,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试读——抽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⑵是啊,这么好的朋友,谁都不愿失去。我们一起读读3-6句,体会一下。我还不能感受到你们不愿失去这个朋友。感情再强烈点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⑶是啊,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这样的朋友。(引读)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可是我认错了吗?为什么?(读书回答)

多媒体出示: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我只能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到了什么?(读书回答)(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朴素)。

⑷我很在乎他、珍惜他,生怕失去了这位可爱的朋友,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开口向克莱谤认错,这时克莱谤有什么表现?(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克莱谛不时用眼睛膘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①克莱谛怎样地看?

②我看见克莱谛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板书:悲哀)

③克莱谛应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看来他们平时很要好,加上克莱谛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克莱谛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⑸是啊!越想越觉得他可爱,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认错,克莱谛却主动说话了他怎么说?

多媒体出示:

1、我在外边等你。

2、我在外边等着你。

看看这两个句子,有没有不一样?想想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之间可以议议。

说句话的时候,克莱谛已经原谅了我,我又是怎样说的呢?(齐读)

多媒体出示:“我也等着你!”我理解了他的话的意思了吗?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不一样)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

我们明白了俩人的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

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第一句余怒未消,应该读出强硬的语气,第二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三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害怕克莱谛找我算帐,上课时心想着怎样对付克莱谛,所以上课时间觉得过得太慢,课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

⑹他们怎样和好的呢?请孩子们分组讨论商量,用朗读的形式自学。

注意:朗读要落实到句子上,句子中要抓关键词。商量一下,该怎样读。(小组自学)

①和好了吗?(板书:和好)谁主动?

②克莱谛用什么方式与我和好的?(板书:微笑)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③两终于和好了,复得了这个差点失去的朋友,我的心情怎样(高兴)。咱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读这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课文小气泡提示的“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一牵而动全身的问题,辐射全文,引导深入探究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内心活动以及表现,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认识人物形象。)

1、课文中的安利珂和克莱谛都让我们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并说说理由。(预设父亲的话)

《爱的教育》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3、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主动向对方认错,求得谅解。

四小结读的感受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种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我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克莱谛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与人争吵?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椭圆形的纸,中间用剪刀剪断,两边分别写上了“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和好的好办法?”其实这椭圆形纸好比一面镜子,但由于争吵或者其他矛盾,镜子碎了,我们可以用“友情牌胶水把它粘合起来,写下你们的办法,看谁的办法最有创意。

1、自读《爱的教育》

2、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3、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老王教学设计导入 老王教学设计两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2、感悟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重点: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朗读体悟、换位体验、人物对话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称一个人“老王”往往包含什么意思?那“王老”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任务分配:一二三组做第一题,四五六组做第二题。

学习方法:读完后先迅速搜集下信息,再小组交流,完善

1、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2、老王的善良有表现在哪里?

展示要求:

1、各组自愿当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另外一组在书上勾画。

2、对答案不完善、有异议的,每位学生可做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与老王对话,深入了解老王形象

假设同学们是老王,我是杨绛,我常坐你的三轮车,闲谈之中,我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就文章中老王的实际回答我,好吗?

1、咱北京蹬三轮的都是有组织的,你怎么单干呀?

2、你的生意咋样?

3、那儿(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是你家吗?你还有没有啥亲人?

我们在闲谈之中,我们干感受到老王是一个生活艰辛的人,他考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给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孤、老、病、残,生活异常艰辛。可是,他却又金子般的心,善良、老实、淳朴憨厚。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老实、憨厚、讲诚信→善

弃、孤、残、病、惨→苦

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第二课时

出示课堂目标:

1、是从朴素诙谐的语言感受深沉的情感;

2、是让学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关爱普通人,尤为是孤老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一、导入

老王苦,老王善,他老实,憨厚。作者从知道老王“不知得了什么病”起到偶尔听到老王去世,作者很不安。面对老王很惭愧。在回想老王时,对老王的肖像进行描写,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从肖像描写中感受杨绛语言特色

“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1、找

2、读

3、品(抓住重点词语,入“骷髅、白骨、棺材、死人”

4、说(老忘给你的感受)

5、师小结:

我们平时尊敬一个人,感激一个人,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描写他,他的形象就会美化起来。这是常用的方法。杨绛不一样,他把老王面貌写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其目的是什么?

6、语言欣赏

(融入课后第二题)

(1)、找句子品味语言诙谐的特点。

(2)、找句子品其简朴沉着,情谊深。

三、角色互换感受善良

假如一二三组学生是杨绛,四五六组学生是老王。老师是旁人。你们的善良感动了我,今天,有些问题想问问你们:

老王:你生活如此艰辛,为什么还一心帮助别人,香油,鸡蛋是很好的营养品,你身体本来不好,自己吃了,会有益健康的?

杨绛:你们生活在荒唐动乱的年代,你们的学术被称作‘反动学术’,你们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生活过的也不容易,你反而老王始终放心不下,你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四、课堂争鸣:怀念老王

想一想:

“但不知为什么,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我为什么而不安?

说一说:

师总结:

文章最后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愧怍自己作为相对幸运者对不幸的老王缺少了解,缺少关心,对他的高贵品性,甚至年感觉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还是他死后才有的。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吗?你平时和他们接触吗?你像作者做这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作业

设计身边:“老王”的专访活动

访谈要求:

1、了解“老王”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

2、能体现它的品格。

3、访谈时可有自己的感受或评论。

4、用文字把专访内容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