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素材热门20篇

事迹人物的颁奖词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素材,仅供参考。

浏览

5512

范文

1000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介绍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介绍】: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先进人物苏炳添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通过官网发布公告称,由于英国田径运动员吉津杜-乌贾违反相关反兴奋剂规定,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的参赛资格被取消,奖牌等也将被收回。在20__年8月6日进行的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意大利队获得冠军,英国队第2个冲过终点线。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79完赛,排名第四。

但随着东京奥运会结束,围绕着兴奋剂的消息就持续发酵。没过多久,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赛银牌得主——英国队成员吉津杜·乌贾,因涉嫌使用兴奋剂而被停赛。独立于世界田联的田径诚信委员会(AIU)曾发表声明称,东京奥运会闭幕后,东京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通知了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ITA),表示乌贾在赛事期间的一次兴奋剂检测中被查出两种违禁物质。随后在北京时间20__年9月14日晚,国际检测机构在官网上发布公告,英国短跑选手乌贾的B瓶尿样检测结果与A瓶同样为阳性。这便意味着乌贾的兴奋剂检测样本中确定含有违禁成分,一旦他被认定为兴奋剂违规,他在东京奥运会上代表英国接力队夺得的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便将被取消。

如今,由于乌贾违反相关反兴奋剂规定,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的参赛资格也确定被取消,奖牌等也将被收回。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观众最最关心的,中国队能否递补获得铜牌,如果能的话,苏神带领的中国田径接力队何时能圆梦。虽然目前一切都向着中国观众期待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时间可能是目前唯一的“敌人”。参照此前中国运动员递补奖牌情况,刘虹递补的伦敦奥运奖牌等了8年时间,而巩立姣递补的北京奥运会奖牌更是等了11年。原来,这样的事例在奥运会历史上并不少见,奥运获奖选手的成绩一旦被取消,其他选手就可以递补获得奖牌或高一级奖牌。

这其中,中国田径名将巩立姣的经历较为传奇。她曾三次递补获得奖牌,最终在东京完成自己冠军梦想。20__年伦敦奥运会后,白俄罗斯选手因兴奋剂检测呈阳性而被剥夺金牌,原排第四位的中国选手巩立姣递补获得铜牌;20__年国际奥委会又宣布,俄罗斯女子铅球选手因为重检阳性,巩立姣再升一级递补获得银牌;20__年12月26日,巩立姣再次获得一枚奥运奖牌。原来在北京奥运会女子铅球比赛中,巩立姣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

后来两名白俄罗斯选手先后被查出涉药,巩立姣因此递补获得了铜牌。一次又一次,因为对手的违规,中国运动员的努力和付出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认可和肯定,但正如巩立姣所说,“正义和公平也许会迟到,但从未缺席。好运、梦想一直在路上。”也希望这次中国田径队能够圆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七虎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钱七虎出生于1937年10月,在母亲逃难途中出生,因家中排行老七,取名“七虎”。在抗日战争的枪炮声中,钱七虎度过了穷苦的童年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完成中学学业,这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矢志报党报国的种子。

1954年,钱七虎迎来人生中第一个重大转折。作为上海中学的毕业生,钱七虎原本被选派到苏联读书。而就在这一年,我国急需军事人才,新成立不久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要在中学招收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读军校?钱七虎毅然选择了后者。他回忆:“我这个乡下的穷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党的培养,唯有献身党的事业,方能报答党的恩情。”

1954年8月,钱七虎高兴地迈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的大门,成为哈军工组建后招收的第三期学生。2019年,钱七虎将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重点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孩子,让他们有学上、上好学。谈及捐献的初衷,钱七虎说:“我就是在党和国家的资助下成长成才的,现在很多贫困学生,如果他们能像我一样完成学业,将会给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我深深感到,是真心爱党让我有了执着前行的激情和动力,是忠心信党让我有了坚定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是铁心跟党走让我有了砥砺奋进的目标和方向。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钱七虎院士说,“作为一名军队科技工作者,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在我有生之年,我将始终做到无须扬鞭自奋蹄,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潜心研究,继续带好学生、培养人才、关心团队建设,为国家铸就钢铁强盾,为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完整版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陈清泉院士原籍福建省漳州市,1937年1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马吉朗市,是著名的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车专家,作为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创办人及轮值主席,被誉为“电动车三贤士”之一,《GlobalView》杂志称赞其为“亚洲电动车之父”。

陈清泉院士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57-1959年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198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任教于该校电机电子工程学科。1993年获乌克兰敖德萨理工大学荣誉科学技术博士学位。1996年获匈牙利电工技术学会优秀成就奖,并获选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选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2008年获英国洛夫堡大学荣誉技术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香港工程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亚太电动车协会主席等职务。

陈清泉院士提出了电动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车学奠定了基础,使现代电动车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多次获得国际性科技杰出成就奖。陈清泉院士多次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主题报告者并兼任国内外著名大学名誉或客座教授。兼任政府、企业的高级科技顾问,国内外专业学术团体领导职务。著有9部学术专著,发表了300多篇论文,以及拥有8项专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具体事迹材料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颁奖辞】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人物事迹】

2018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失聪女孩考上清华大学——江梦南

事迹:

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郴州宜章失聪女孩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颁奖词: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鲜花也会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年度先进人物主要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题记

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我相信,眼角的泪,不是错觉,而是感动。

人生一路上,都想追求完美、闪耀;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啊,一路上看上去平平淡淡,但其实每一天都充满了快乐,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谢生活。他们的生命也许不是黑暗中最闪亮的星星,但会是最持久的一颗星星。

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玥,一个仅有12岁的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那么坚强。正是花样年华,却失去了生命。感谢你命延我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的离去延长了三个人的生命。也许你有很多心愿还没有实现,但是记住,有我们,世界不会无爱。也许,你并没有离开,只是换了方式去爱世界,我知道,你在默默地看着。你的挥手,留的满地香。何玥,相信世界有爱……

一个仅有12岁大的孩子都要去爱世界,何尝来说我们,不知羞的像社会索要这,还在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她能坦然的面对生死,即使在死亡的阴影下,也要自由飞翔。我们呢,有什么理由抱怨世界的不公平。

世界有爱,感动你我。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感动中国,感谢你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范事迹介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吴天一院士,86岁,塔吉克族,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获“_”。

吴天一院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了藏族群众上万人。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如今80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仍然坚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您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_”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吴天一当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颁奖典礼上,视频短片里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一句句真情的话语,还原了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迹。

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1958年,吴天一响应祖国号召来到青海。当时,国内的高原医学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吴天一克服自身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频繁出入高寒地带,爬冰卧雪,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数据。受强烈紫外线的影响,吴天一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在高低压实验氧舱进行首次人体模拟实验时,他的鼓膜被击穿,听力严重受损。在调研途中,他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十四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儿戳入心脏……凭借着一股韧劲,吴天一的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投身高原医学研究60余年,吴天一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与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张玉滚:师德、教育

风雪担书梦【人物事迹】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颁奖辞】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每切换一个角度,都是一次新的解读,是一次新的定义和论述。希望各位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人物事迹,让你的文章更加“丰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空灵、纯净的童声响起。44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身穿虎头服、脚蹬虎头鞋,一身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用来自太行山深处最纯净的、天籁般的嗓音演唱着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刻,深深打动了全世界人的心。更令人动容是,这支“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来自革命老区太行山脉—河北保定阜平县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山里孩子”。朴实的他们从大山深处的山沟沟走向首都“鸟巢”的舞台,一曲“冬奥天籁”,不仅传唱了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邓小岚同志心系山村,坚定自己的信仰,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做实事的赞歌。

邓小岚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愚公”,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岁月的风吹白了她的黑发,为了一个承诺,奉献了一生。1943年,战火连天。晋察冀日报深入太行,驻扎在阜平县马兰村,一个女婴在这样的反“扫荡”时期出生了,时局动荡,邓小岚被留给了阜平村子里一对老夫妇养育,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把她送回父母身边。后来她两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当乡亲们亲切地呼唤她的乳名,她的心里默默地感动着。可五年过去,这个荒凉偏僻的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落后的教育、简单的吃食。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酝酿着、沉思着,她决定在这里搞红色旅游,一定要让乡亲们在大山里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她一定会跟着党坚定地前进。退休后,她默默为村里做事,帮助马兰村翻建学校、救助贫困户和贫困生,还帮助村里打造“红色旅游”,她每年的退休金三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对需要帮助的村民她总是“慷慨解囊”,对自己却是“一毛不拔”、省吃俭用,真正做到日行一善。邓小岚本着“不忘本”“不忘恩”的初心,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用一生来回报“第二故乡”的养育恩情。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用音乐启迪了山区孩子的心灵,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一次她和报社的老人们回马兰扫墓,刚巧碰到当地的少先队员也在扫墓。她提议说让少先队员给爷爷奶奶唱歌,但他们什么歌都不会唱,这件事她放在了心里。

转年来,她就来兑现承诺。回到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并学习乐器。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需要10多个小时,这条路,邓小岚已经走了18年。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羊肠小道”变成了“康庄大道”,通往马兰小学乡间路上的那颗初心却亘古不变。她用“初心”照亮了音乐舞台,让每个乡村孩子的音乐梦想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团队看到了媒体关于马兰童声小乐队的报道,他们决定让这些“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孩子们在开幕式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随后的几个月,孩子们进行了紧张而密集的训练,邓小岚总是坐在教室一角,默默地凝望着,陪伴着孩子们。开幕式正式演出那天。马兰花乐队专注投入,勇敢而闪亮,这朵深山里的小花悄然绽放在奥林匹克舞台,他们用精湛的演出,打动了全世界。一句承诺、一生相托。邓小岚用一生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价值追求,她用行动践行基层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她用初心浇灌梦想的花田,只为他人芬芳。我们向邓小岚老师致敬,也致敬每一位点亮乡村教育的筑梦人。

认真学习了邓小岚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学习邓小岚先人后已、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的精神,学习她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的精神,用“一颗心、一根筋、一股劲”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人生价值,书写基层一线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会多一分热情,对于学生,多一份爱心,对于学生家长,多一份耐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认真上好网课,关心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和家长做好自身的防疫措施,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1、群英荟萃

杨振宁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读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杨振宁住在联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这些中华民族未来的精英们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谈切磋,结伴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2、杨门长子

作为杨家长子,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3、名师高徒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颁奖词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个人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个人,人事,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上午,在英雄王锋的家乡——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部里一派忙碌,村支书姚金岭正在准备村里晚上集体收看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事宜。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王锋的怀念。

2016年5月18日,王锋三入火海救下20余名邻居,自己却被烧成重伤,当年10月1日,不幸在北京离世。英雄虽已离去,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感动了全中国,王锋再次为“河南好人”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侠肝义胆河南人再次感动中国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这是“感动中国”给予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晚会录制现场,王锋的遗孀潘品接过了丈夫的奖杯,并再次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代替王锋站在 感动中国 的领奖台,我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为我的丈夫感到自豪,他被评为 感动中国 十大年度人物是全社会对他的支持和认可。”坚强的潘品说。

尽管对王锋的事迹早已经耳熟能详,但录制现场再次播放的短片还是让在场的观众感慨不已。当潘品出现在领奖台上,观众用热烈的掌声给予她敬意。

“看到王锋烧伤的那一幕,我心里还是猛地咯噔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令人敬佩。”观众张艺藐说。

王锋此次当选,已是河南人连续四年荣登“感动中国”领奖台。自2002年“感动中国”推出以来,河南人已15次站上这个舞台,“河南好人”的品牌愈加响亮。

砥砺前行爱的力量照亮前路

再次见到潘品是在她新租住的家中,她和两个孩子正在整理书柜。新租住的房子虽显得有些简陋,但却井井有条。

“这里的世界名著都是这次 感动中国 十大年度人物中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给孩子寄过来的。”潘品指着书柜告诉记者,在参加“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前,女儿王婷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要她和潘建伟院士一起合张影。

潘品不仅顺利完成了女儿的任务,潘院士还特意为两个孩子寄来了书籍,这让潘品又一次感受到了无限暖意。每次提起王锋,除了悲伤,潘品说得最多的就是感激。

春节前,县里特意为她的婆婆进行了全面体检,县里和乡里的领导定期会到家中看望,被救学生的家长在春节期间也专门打来电话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在潘品心中,这些关怀都是她以后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新的一年,潘品想继续从事教师的工作。“以前做过老师,有经验,而且做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别人,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同时,她已经申请加入了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希望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最新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慷慨是英雄

主要事迹:

88岁,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曾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

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当时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后,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颁奖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

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

也没有向困苦低头

与自己抗争

向贫穷宣战

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2024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____,时代楷模……获得者张桂梅同志,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事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桂梅同志扎根于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勇敢克服生活带来的困难,没有被病魔吓退,又出任孤儿院院长,爱学生就如爱自己的子女,将自己的一生都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党和教育事业。

张桂梅同志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舍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绝大部分工资用于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张桂梅同志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党员,是人民教师的优秀模范。她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我要学习张桂梅同志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更应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学习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事迹一览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9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了邓小岚老师的先进事迹,她那一心只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震撼着我。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我深知,我们应该有同样的教育精神、同样的教育信念、同样的育人态度和同样的职业操守,那就是淡泊名利、甘做人梯、创新育人。在邓小岚老师的示范和启迪下,我为以后的教育生涯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即努力增强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心,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好老师,才会在学生们心中播下理想与希望的种子。

邓小岚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乐队成立之初,资金不足,硬件设施薄弱,困难重重,她不怕困难,修建教室,置办乐器,拿自己的退休金、亲友的捐款及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来发展乐队,参加比赛。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在大山里坚守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真真切切的改变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这种信念令我十分钦佩。图片

我要努力做一个像邓小岚老师那样的好老师,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朝着一个理想信念努力奋进的人。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邓小岚老师义务支教18年,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只为用音乐来点亮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她真的做到了,这是何等的大爱与坚持。图片这种对教育的坚守、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学生渴求的满足,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肩负承载着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如果不时刻提高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才能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邓小岚老师用自己扎实的学识打造的“马兰小乐队”多次获奖,远近闻名。举办音乐节,为小山村带来了“国际范儿”,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极致的归属感、自豪感。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不舍的关怀,爱是真实的行动,爱是责任和付出,不是空口说一说。我深深感受到了邓小岚老师的对孩子们的仁爱与坚持。邓小岚老师家住北京,但她一心扑在马兰合唱团孩子们的身上,坚持每个月去两次马兰村,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指导,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但她为了一份承诺一份惦念一份责任一份爱心,长年两地奔波往返。我想这就是主席说的仁爱之心吧。只有真心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成果,这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飞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要求也在不断的严格化,身为新时代教师,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十分艰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邓小岚老师坚守支教18年,从北京往返马兰的路程达20万公里,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她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我引以为傲,并发自内心的钦佩。图片

邓小岚老师这种精神,深深的鼓舞了我,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高尚、优秀的品质,她把她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了永恒的、发光的、不灭的师魂。她的精神为我的教书生涯指引正确的方向。正如这句话,斯人已去,风骨长存!我会以邓小岚老师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衡量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争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继续把这份光与热延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西藏自治区墨脱公路通车的次年,当地群众听闻县上请来一位医术高超的“门巴族老大夫”,十里八乡的人们慕名求诊,甚至有骑马骑驴赶来的。

这位“门巴族老大夫”就是吴天一。墨脱通车后,他赴实地开展高原病调查,还很快学会用门巴语交流,以至被群众误以为是门巴族的大夫。

了解吴天一的人,都惊叹于他的语言才华:出生在塔吉克族家庭,读书时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大学修过俄语,到青海工作后自学成为“藏语通”,如今英语也不在话下。

上世纪80年代,吴天一曾主持一场大型田野调查,历时数年,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村,收集到大量的临床资料,最终提出藏族已获得“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作出了科学系统研究,影响深远。

田野调查时,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辛相比,吴天一更关注工作怎样得到藏族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过去由于文化差异,牧民们忌讳抽血化验,可吴天一有办法:穿戴上毡帽、皮袄、马靴,地道的藏语一出口,牧民就亲热地拉他坐进了帐篷。

能用娴熟的藏语沟通,得益于吴天一日积月累打下的底子。早在1958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他就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奔赴青海支援西北建设,初到高原就开始自学藏语,后又长期坚持练习。

为牧民罗松杂巴治病的事,时隔30多年,吴天一仍记忆犹新。

罗松杂巴的家在海拔47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他,因患腿疾连帐篷门都迈不出。一番检查下来,吴天一确诊罗松杂巴患有关节炎,给他开了抗风湿药,还定下热敷、活动韧带等全套治疗方案。1个多月后,当田野调查团队再次途经此地,罗松杂巴站在帐篷外,带上儿子、孙子一同手捧哈达,等着献给“马背上的好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

田野调查也是大型义诊,具体惠及人数,吴天一没有特意统计过,“应该有上万名群众”。“那次,我和同事们骑马已走出很远,一回头,罗松杂巴家的大人小孩还在朝我们挥手……”回忆至此,吴天一掏出裤兜里的手帕,擦拭着湿润的眼眶。

“我们没有辜负这身白大褂,换来了藏族群众对科研的理解支持。”吴天一的论文,写在雪山草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xx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人物简介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事迹介绍】: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杨振宁事迹素材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12月,刘伯明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飞行乘组。这次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这次任务出舱时间大幅增加,任务更加复杂、艰难,挑战和考验也不会缺席。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刘伯明说。

信心和底气,来源于刻苦的训练。

在加压后的训练服里,每一次“举手投足”都非常吃力;身着水下训练服模拟失重训练时,每次都要训练几个小时……

“每次训练完,吃饭连拿筷子都感到困难,困得吃不下饭,只想睡觉。”刘伯明说,但训练之后,还不能放松,要一遍一遍在脑子里过“电影”地熟悉程序。

面对考验,刘伯明总会想起读书时通往学校的那9公里无数次“摔倒又爬起来”的求学路。

“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千千万万的航天人铺就了飞天之路,是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送上了太空。”刘伯明说,“我期待亿万国人随我们一起体验,我心飞翔!”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之中。

此刻,在被誉为人类探索宇宙“前哨站”的空间站中,刘伯明或许正遥望着更深邃的太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16年前,四处碰壁的陆鸿试着开第一家淘宝店,把自己生产的相册卖到故宫、颐和园,甚至远销欧美。如今年公司收入达到1300万元,带动150多名残疾人脱贫致富。(3月5日央广网)

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据报道,陆鸿出生于1979年,幼时一次高烧引发中毒性脑炎,导致小脑指挥神经失常,落下终身残疾——脸部肌肉因萎缩而时常痉挛,手指脚趾严重变形,言语交流也不是很顺畅。在别人“异样眼光”中长大,找工作四处碰壁后,陆鸿选择自主创业,先后摆过修车摊、开过网店、办过影楼,后来做电子相册,如今拓展到实体相册生产,其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残疾人的世界或无声或黑暗或倾斜,有着健全人难以体会的困难。面对命运的不公,陆鸿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靠辛劳与智慧,打拼奋斗出了一片天地。感动中国组委会以“人生贵自强”赞扬陆鸿永不服输的精神,在给他的颁奖辞中写道:“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陆鸿之所以感动中国,正是他活出了比许多健全人更精彩的人生。有人追问陆鸿成功的秘诀,他说:“因为我想做一个有用的人。”“如果社会不能接纳我,说明我自己肯定也是有问题。”凭着自强不息、永不服输的精神,陆鸿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为不少跟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这也印证了泰戈尔的话: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白岩松主动与陆鸿合影,让陆鸿分外感动。“说明对我们弱势群体越来越关心,生在这个时代我感觉很幸福。”在陆鸿眼里,残疾只是一场人生考验,他用自强书写了一份高分答卷。“我以前经常会问,别人为什么笑我?现在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所以,我想跟所有的残疾人说,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人生贵自强!”他将把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的荣誉当作一份责任,带动更多残疾人自强自立。

奋斗有担当,人生贵自强。陆鸿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并不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觉得自己能做事,对社会有用,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可怕的是“很多残疾人认为自己没用”。即便自己是残疾人,可能会给人“异样眼光”,但不能自卑、不能迷茫,而应主动融入社会,以健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攻克。

同时,希望全社会不以“异样眼光”看待残疾人,尤其是在就学、就业等方面,对残疾人和健全人应做到“一视同仁”,努力消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歧视,让人人都能公平地生活与工作。为残疾人创造什么样的社会环境,社会就将收获什么样的精神馈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窦兰英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6年前,窦兰英的大女儿患病离世后,留下12万元看病欠款。年过花甲的她毅然替女还债。她用田字格本做了个小账本,把12万元账目全都罗列出来,记在本上、装在心里。为了还债,60多岁的老人当保姆、钟点工,捡废品卖破烂,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6年时间里,在老人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帮助下积极还债。截至目前,12万元债务已全部还完。窦兰英老人视诚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今年9月,她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从小在上海长大,1963年北大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20__年国庆前夕,樊锦诗获颁国家荣誉称号勋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