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精彩20篇

其实写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并不难,来看看吧。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浏览

6344

范文

1000

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三年级,全文共 1660 字

+ 加入清单

1.回顾上学期的各科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2.了解本册数学,语文书的内容。

3. 说说自己在暑假中的收获。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学会的本领,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1.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2.由成绩优异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3. 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学生看书,师和学生一起说。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大胆发言、质疑。

3.课后的要求:

(1)课后复习;(2)独立完成作业;

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 学生讨论。

(2) 集体交流后归纳:

a、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的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b、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c、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d、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3)、学生自查:

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师小结;我们必须抓住时间中的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小朋友,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1)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考前认真复习、考后认真总结,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2)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受老师、同学们欢迎的文明好学生。班级是我们的家,文明卫生的良好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彻底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时刻牢记安全第一,让我们在这样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健康快乐

地成长。

(3)愿大家在临海小学这片广阔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尽情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在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预习语文数学课文第一单元

【前言】暑假结束了,迎来了新学期,学生特别的开心,开学第一课,学生特别期待,很想老师给他们一个惊喜,因此,他们十分投入、十分关注。面对学生们的需求和渴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好开学第一课,让“开学第一课”成为每个学生难忘的一课。为此,我精心安排了没有暑期作业情况检测、不是复习课,而是用活动课的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建立自信,给本学期的学习开一好头。

【教案】

师:“老师有几分私心,也有几分虚荣,特别喜欢听同学们叫我好,所以请大家起立

师自我介绍:我姓赵,哪位学生说说“赵”有几笔?

生回答

问: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生回答:数出来的。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数数,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离不开数数的,比如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我们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知道。

师:请你猜猜赵老师大概几岁?

生猜

师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猜的?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

师:他用到了观察(板书:观察),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并且是相当重要的方法。

师:询问你是怎么猜我的年龄的

追问: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可能用到了比较)在数学学习中比较也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方法之后,揭示实际年龄,并表扬了那些猜得比较准的学生观察能力真强,是肯定能够学好数学的。

师:其实数学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窦桂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要读成“yuè”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3、“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 生字正音。

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

⑵ 理解上述词语。

⑶ 指名试读课文。

四、练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

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五、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齐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上片四行:

⑴ 学生读。

⑵ 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茅檐低小:茅屋又低又小。

溪上青青草:河边上长着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吴音指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⑶ 小结。

⑷ 齐读上片四行。

2、学习下片四行:

⑴ 指名读。

⑵ 指名解说,教师补充:

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鸡笼是圈养鸡鸭的半球形罩子,平底,用竹篾编织,顶上有孔。看图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无赖”本意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的人,这时作“顽皮”来解释。

溪头卧剥莲蓬: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⑶ 小结。

⑷ 齐读下片。

3、连起来讲说:

⑴ 各人自练。

⑵ 同座位互讲。

⑶ 指名讲说。

三、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02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进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为例)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4、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5、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维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

1、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3、我们对自然正确的看法应当怎样?

4、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吗?

5、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是否也一样?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同时在文字里我们也读到了作者一种大生命观:生命平等,生命尊严的理性之美和人文关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之美好境界当是人与自然真正和谐之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2课时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鱼钩教学设计博客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了解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的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1、说说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2、齐读课题。

1、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来形容,还可以用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绍文章背景知识。(印第安人首领西雅图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

3、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1、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自由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1、引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2、各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同学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过程:

引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2、3自然段。

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2、自由读文章第3~7自然段,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

3、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读课后“选做题”,根据课前了解的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828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课文及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教学第1段。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读通课文,按单元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第1段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分段方法?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一种新的分段方法。有的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样的课文,可以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这篇课文,介绍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它是世界文明的水上城市。小艇是这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威尼斯的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请课文录音。

1、指导预习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新词的意思。特别要注意艄、蛇……的读音。读准多音字“哗”。

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后说说,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指名朗读,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读单元学习提示语

用记号划出表示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句子和分段方法的句子。

2、按提示语中的“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这四个方面找出段落起讫。

1、指名朗读

2、指名先说说每一句的意思,再说说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联系。

3、讨论:“等于街头的汽车”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明小艇在这个水上城市中的重要性。这样写可引起对小艇的注意,理解小艇的作用。)

课后分析:

教学第2、3、4段,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明白每段写小艇的哪一方面内容,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1、理解第2、3段课文内容,懂得每一段写小艇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2、复习巩固“总起分述”的段式。

3、知道小艇独特的样子和船夫熟练的驾驶技术。

一、指名朗读第1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二、指导阅读第2段。

1、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1)讨论:课文中把小艇的什么比作什么?“独木船”、“船艄”、“新月”各是什么意思?

(2)读读课文,看插图,说说小艇的样子。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坐在小艇的船舱里有什么感觉?

(1)讨论:哪些词语写出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坐着……软软的”“在里面看书……望望来往的船只”“怪有意思”)

(2)指名朗读,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齐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船的外形和船舱里的设备,从整体上看船的样子到坐在船舱里的感受,联系紧密,所以可归并为一段。

三、指导阅读第3段。思考:船夫怎样驾驶小艇?

1、指名朗读,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子。

回答后板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自由读,按“在什么情况下,船夫怎样驾驶小艇”的思考方法,找出有关重点词语。

3、回答后,指名填写小黑板。

一般情况: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驾驶技术

在急驶时候——能够拐弯

特别好

特别情况

在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

在极险极窄的地方——速度非常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

四、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1)题。

课后分析:

再学“学习提示”与课文,总结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步骤与方法,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1、理解第4段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认识。

2、读懂几个难理解的句子。

3、知道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一、指名说说第1、2、3段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阅读第4段。思考:小艇在威尼斯起什么作用?

1、齐读第5自然段

(1)读后讨论:这段写了哪几种人,写他们哪些与小艇有关的活动。

(2)读读课文,再找找重点词语。

板书:

商人

走下小艇

做生意

妇女

坐在小艇里

高声谈笑

小孩

也坐在小艇里

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老人

雇了小艇

上教堂去做祷告

(3)指名说说那么多人都离不开小艇,这说明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半夜里,小艇散开了,消失在街道中,威尼斯水城是怎样的情景?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1)讨论:“沉寂”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威尼斯水城沉寂的景象?

(2)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静寂笼罩着威尼斯。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3、齐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又有什么联系呢?

讨论后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小艇的作用。从白天小艇的繁忙,到夜晚小艇都停泊不动,写出威尼斯水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所以这两个自然段是写同一方面的内容可归并为一段。

三、再读单元提示语,进一步领会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分段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第5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作业本》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207 字

+ 加入清单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理解全诗的意象。

以朗读为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全诗,在讨论与交流中,结合教师的分析解说,学生能够把握诗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

2课时。

一、导入

(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代表作还有《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诗稿》《望舒草》《我底记忆》。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诗作呈现出孤独抑郁、消沉的特点。

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再考虑“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

⑴痛苦的心境:原因是作者痛苦的初恋。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后来失败了。

⑵黑暗的现实: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那个时期写出了《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是例证。“雨巷”意象正是作者心理现实和社会现实的象征,也是一切苦闷的象征。

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都想得到,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自然会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与他一样或近似的情感体验。在文艺学上,这种情况叫共鸣。能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的作品,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了。

〓探讨诗歌主题:(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爱情诗哲理诗政治诗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八、《雨巷》──象征手法的运用

1、根据前面对意象的分析,进一步思考:“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何象征意义?

《雨巷》刻画了阴冷的绵绵细雨,刻画了悠长寂寥的雨巷。在这里,“雨巷”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象征。诗人还刻画了一个满心哀怨惆怅彷徨、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姑娘。这“姑娘”正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雨巷》再现了当时一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们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2、“雨巷”又有何象征意义?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悠长狭窄而寂寥的江南“雨巷”的阴沉图景,这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猫老舍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347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读准多音字“屏”、“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古怪”、“屏息凝视”、“任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初步认识老舍语言平实、口语化的特点。

5、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a动物历来为我们所喜爱。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第十三课中,丰子恺先生就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看看老舍先生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自己的猫的。

b大家都喜欢动物,老师就先让大家来猜一种动物:“它步调从容,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吃饭时向来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而且还得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学生答)

丰子恺先生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从容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大作家老舍先生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自己的猫的呢?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

(板书课题,齐读)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1)出示“性格 贪玩 尽职 抓痒 稿纸 跌倒 撞疼 开辟”指生认读。

(2)出示“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认读,重点指导“屏”、“折”的读音。

3、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丰子恺先生主要写了鹅的吃相,老舍先生主要写了猫的什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生读出相应句子)

(2)哪些段落写的是猫“性格古怪”?第四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

导语:课文四个自然段中,有三个段落写的是性格古怪,看来这个“古怪”我们需要着重研究一下(板书:古怪)。

1、指生试着解释“古怪”的意思。

过渡:意思解释不好不要紧,我们先来读读这三段,读完后大家就明白“古怪”的意思了。

2、指生读第一段,体会:这只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交流:你觉得这只猫怎么样?引导学生说体会,并读出相应句子,教师相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重点指导“贪玩、尽职”。

贪玩:

(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任凭谁怎么呼唤,他也不肯回来”。换词释义:“谁能把‘任凭’换成它的近义词?”(学生答)

(3)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怎么呼唤?”(指生说)“自己不行,又有人来帮忙了。老舍会找谁帮忙呼唤?(家人、邻居、朋友)猫回来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任凭…也不’的意思,体会猫的贪玩)

尽职:

(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指生解释“屏息凝视”。

(3)动作模仿,体会“尽职”。

导语:“我们一起来‘屏息凝视’。屏住呼吸,瞪大眼睛,半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连好几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仍然--------”(学生动作模仿,补充词语)

过渡:“多尽职的猫啊,真是不捉到老鼠誓不罢手。谁来读读这句话,把猫的决心、尽职劲儿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4、加关联词语,初步体会“古怪”。

过渡:(看板书)一只猫给我们带来三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谁能在这三个词语之间加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

(引导学生用“有时…有时、既…又”等关联词语将“老实、贪玩、尽职”连接起来,初步体会猫的“古怪”。)

5、猫的特点还不止这三个呢!自由读2、3自然段,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后回答,教师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6、总结“古怪”。

(看板书)现在你对这只猫有什么评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这种矛盾的性格就叫古怪。”)

1、过渡: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喜不喜欢呢?请大家再来读读1——3自然段,标出能体现老舍喜欢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标出相应语句。

3、指生读出自己标出的语句,说出体会。

4、(1)出示“说它贪玩吧”一句指读。

(2)教师引导:“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三个语气词,我们把这三个语气词去掉,看看是什么感觉?”(出示去掉语气词的句子指读,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词中传递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3)情景对话,进一步体会“喜爱”。

出走一天一夜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把它抱起来,抚摸着它光滑的毛。家人看见了:“咱家的猫怎么刚回来?太贪玩了。”老舍说:“——”;邻居看见了:“你家的猫回来了,太贪玩了。”老舍说:“——”;帮忙呼唤猫的朋友也来了,老舍说:“——”

5、出示“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故意将“小梅花”错打成“脏脚印”,学生指出错误后引导说出两词在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并想象老舍的心理活动:“老舍正在专心写作,小猫跳上来踩上了几个脚印,看着稿纸上的脚印,老舍想——”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过渡: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都这样喜欢,猫小的时候老舍就更喜欢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读,指导。

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2、指生读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课前交流中老师了解到大家都喜欢小动物,有些同学家中还养了小动物。课下大家也来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邻居的、朋友的。可以写它的样子、神态,也可以写它的性格。写完后在班内交流一下,看谁笔下的小动物最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6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

小小的鸟蛋凉凉的,

拿在手上真好玩。

妈妈看见了,说: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我小心地捧着鸟蛋,

连忙走到树边,

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

抬起头来,

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

2、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1、《百鸟朝凤》录音带。

2、课文插图(挂图)。

3、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

4、2个鸟蛋。

5、带和不带拼音的生字词卡片。

一、出示鸟蛋,板书课题

学习生字“蛋”

同学们在哪儿见过“蛋”这个字?

(蛋黄派、蛋糕、动画片中的人名)

你们可以给“蛋”字找个朋友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新课之前,小朋友们该做什么呢?

1、自由读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不懂的可以轻声地问同桌。

2、选择读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读得的或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能发现这个小朋友哪个字音读得最准,你要向他学习,哪个字音不够准,读完后你提醒他。

3、互相读

同桌互相读一读,纠正字音。

4、抽读带拼音的生字词

鸟蛋取下凉凉的一定捧着

连忙轻轻仿佛抬起投向

5、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鸟蛋取下凉凉的一定捧着

连忙轻轻仿佛抬起投向

6、齐读生字词。

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自由读、选择读、对读、带拼音读、不带拼音读,让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和生字“见面”,克服单一呆板的识字方法,多见几次“面”,生字就熟了。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很准确,这回再读课文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1、自由读全诗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分小节细读诗

学习第一节

⑴指名读第一节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出示鸟蛋

尽量让每个学生摸摸鸟蛋,并说说摸鸟蛋有什么感受?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读出“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的感觉。

①刚才,同学们摸鸟蛋有什么感受就怎么读第一节。

②指名读

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③比赛读

哪个小朋友读的“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这些词?

“摸鸟蛋”多么有趣呀!一下子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童真、童趣,“摸一摸”、“说一说”、“读一读”,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

学习第二节

⑴这时候,妈妈看见我正在玩鸟蛋,说些什么?

⑵找出妈妈的话读一读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①自由读妈妈的话。

②出示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

③看了图,你知道什么?

(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

④如果鸟妈妈知道了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

(焦急、担心、不安、痛哭)

⑤什么情况下你会很焦急?

用“焦急”说一句话。

⑥再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

⑦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评价时引导学生抓住“一定”、“焦急不安”。

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张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一眼就让小朋友们明白一只鸟蛋就一个生命!

学习第三节

⑴听了妈妈亲切而又意味深长的话,假如是你拿走了鸟蛋,你会怎么做?

(指名说)

⑵课文中的“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①指名读第三节,说说“我”是怎么做的?

(小心地捧轻轻地送还)

②动作表演理解“捧”“小心”“轻轻”。

③指名演

演后评一评。

指导学生抓住“小心地轻轻地捧着”,体会“我”的心情。

④全班齐读

一边读一边演。

一年级儿童都是活泼好动的。“演一演”、“动一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且内化理解了“我”的做法,真正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

学习第四节

是啊!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我们怎么能毁了如此美丽的生命呢?

⑴出示插图

看图,出示小男孩,说说此时小男孩在干什么?心里想些什么?

⑵指名读诗。

⑶闭目听音乐《百鸟朝凤》展开想象。

⑷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⑸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跟着老师慢慢抬起头,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蓝天上许多小鸟在追逐,在嬉戏,在学飞,它们是那么快乐!那么幸福!此时此景,我们也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⑹让我们快乐地读这一节,幸福地读这一节!

(指名读,评价读)

教学中通过提出探究的问题,来揭示主题;通过听音乐,展开想象,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小男孩的心里,学习内容不断充实,使学生尽情地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借助想象,升华情感

听音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五、书写生字“听”、“唱”

1、出示生字“听”、“唱”。

2、观察、比较两字的异同点。

3、说说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4、范写。

5、描红、仿写,同桌互相评议,再写。

字:凉、捧、投

词:树杈、焦急、欢唱

重点句子:

1、我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2、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3、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63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为名陷害他,诸葛亮识破诡计,运用计谋,从敌人那里借来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第一课时中已对文章热熔和人物特点有了具体的了解,已完成课后练习题,因此熟读课文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习作训练将作为本课重点。

注重教授抓住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尊重学生感受和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短时习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见解。

1.能抓住细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提高学生的课堂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1.三分天下,烽火硝烟,多少豪杰令后人赞叹;一部演义,嬉笑怒骂,无数英雄随你我评说。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画,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段故事吗?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默读课文,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看来同学们对本课印象深刻,那就让我们回到文中,回顾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为名除掉他,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利用自己的神机妙算从敌人曹操那儿借了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3.文章中斗智斗勇的主要人物是谁?(诸葛亮和周瑜)

诸葛亮何等人也?(神机妙算有胆有识)

周瑜何等人也?(嫉贤妒能)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这样的人?(找出文中的依据)

1.三国人物风貌大家已经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记录下你对他们的印象和认识,好吗?(出示写作要求)

2.指读要求,其他人跟读。

3.对于习作的要求,你能否为大家的写作做以解读?(第一部分要简写;第二部分要抓住一个人的一个特点,点到即止;第三部分要细写,抓住具体字、词、句来分析;第四部分应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谈。详略要安排合理,一、二、四部分略写,三部分详写。时间15分钟,字数在二百字以上。)

4.结合本课,你能将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吗?

读《草船借箭》有感

或《草船借箭》读后感

5.说说你打算分析本课哪位主人公的哪个特点呢?

6.动笔习作。(放音乐,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评价中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既可按习作要求评价,也可说说自己的见解。

1.提出不同评价,完善学生思维。(出示陈寿的两句评语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性度恢廓)

引发学生思考,得出原因:历史是生动的,历史人物是鲜活的,我们不能用一两个词来完整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阅读原著,阅读历史本身,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认识三国人物。

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英雄豪杰,老师这就请出几位来,看看你认识他吗?(出示鲁肃、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的头像和人物特点,请学生辨认。)

说到这里,我们仿佛已经展开了历史的画卷,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们好像已经跨越历史的长河,正缓缓向我们走来。有道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示课件,结束)

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对于语文这样重视形象思维和应用性的学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会学生如何习作,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评价问题,是本课的语文教学所希望达到和完成的。课堂中学生在体味到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古典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将自己的收获用正确的方式记录下来。当然也有评价不够得当,个别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文章的不足存在。需要在今后进一步总结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679 字

+ 加入清单

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导入: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这几天广州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有很多美丽的诗歌都是歌颂雨的,请几个同学说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的故事,也总发生在雨天。雨,总是会给诗歌增添几分诗意、美感雨,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那美丽而又朦胧的《雨巷》。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用天气导入,回顾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雨”,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

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把握诗歌孤独而惆怅的感情基调。首先咱们一起将诗歌朗诵一遍,注意尽量做到舒缓、富有情感。

诗歌一共七个小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咱们齐读,从第二节到第六节,女生男生间隔读。读的同时思考:雨巷里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诗人在雨巷里,邂逅了一位美丽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但是很快这个姑娘又走了。

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依据是什么?

有个同学问我,老师,到底这个戴望舒有没有遇到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啊?我读了半天,我也不知道结果。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今天咱们先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委派发言人,说出你们小组的观点。

观点一:有。描述得非常真实,具体可感。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的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或许曾经有,曾经作者在雨巷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姑娘,现在作者在雨巷中期待着再次与她重逢。

观点二:没有。诗人只是希望遇到,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个姑娘,并没与真正遇到。第一节、最后一节,希望,仅仅只是希望。

2、小组研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说成兰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像丁香一样结着仇怨的姑娘。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浣溪沙》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代赠》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凄婉、容易消失离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仅写出了姑娘的淡雅、美丽,还刻画出了她那楚楚动人的忧郁。中国诗歌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意象来传情达意,历代诗人在意象的使用过程中使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意识,培养这种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诗歌阅读鉴赏中有据可依,有法可用。)

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

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油纸伞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雨巷:悠长、寂寥。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我: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怅、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感觉。我:冷漠、凄清、惆怅。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

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这就是本诗的第二美——意境的朦胧美。

3、小组展示:诗人遇到了一个怎样的丁香姑娘?请加以描述。

4、朗读展示:再读诗歌,在把握诗歌意境美的基础上领略诗歌的音乐美,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生读—————师读——————齐读

能力拓展:请以《雨巷》的抒情方式为例,选取合适的“意象”,创作一首小诗。如白云、海洋、小鸟、各类花草,各位物品……

课后作业:请大家搜集整理古代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如竹、松、荷、月、流水,乌鸦、寒蝉、白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六年级《灯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认识“皖、郝”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先指导自学。通过速读了解大体内容,找出不懂之处。在自学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理清课文条理。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的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1课时

1、板书课题。

2、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灯光,会是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便围绕着灯光回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几次灯光?火光?

(2)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作题?

(3)战斗前夕,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4)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可能在想什么?

(5)郝副营长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并在组内互相说说想法。

2、指导学生填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体会。“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三次)讨论: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第一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千万盏灯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如果大家能够国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第三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战争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

(2)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结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愿望,表现内心世界,使主题升华。)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当我们安享灯光的温暖与明亮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没来得及见到灯光的革命先烈。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2、查找有关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开个故事会。

3、灯光

引起回忆

灯光 对往事的回忆

回到眼前(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拓展训练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评析作文《我的理想》

1.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别人的评价意见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

1.读作文要求

2.制订评价标准

(1)是否写清楚了自己的理想、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和准备

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

(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1.展示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

2.集体评改。

3.展示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小学课文桥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2191 字

+ 加入清单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势不可当”、“狞笑”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1、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我借助多媒体手段,着力渲染环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课文。

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见过很多桥吧!说说你见过的桥。而我们今天要学的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木桥图片展示,加深认识。

(二)、再读课文,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1.过渡: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唯一的逃命桥、救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2.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体会洪水的声音大,速度快,来势凶猛。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

3.过渡:如果我们就住在那个村里,面对这突然袭来的山洪,会怎么做?(生说。)

4.讨论:如果,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这时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三)、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过渡:是的,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位老汉已站在木桥前,他是谁?他又是怎样做的?

1.直接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你体会出了什么?(沉着、冷静)

2.过渡

:人们把生的希望托付给了像山一样的老汉,老汉是怎样指挥的?小结: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舍己为人的老汉,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

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窜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

(四)、揭示课文悬念,领会“桥”的深刻内涵。

当人们已经顺利过桥,已经跨越死亡的时候,桥轰地一声塌了,只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我不知道

哦,老汉!

你的姓,你的名

你是一座山,

但我知道

一座镇定、刚毅的山,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一座深情的山。

哦,老汉

哦,老汉!

2你更是一座桥,

你那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一座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

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一座党员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永远,永远!

写话练习。

学习本文的巧设悬念,文末揭提的结构,写一个小片段。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读贯穿全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对比读、听名家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

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声音和同类的文章等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乡愁教学设计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投影片、录音机.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一、研习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①播放音乐《百鸟朝凤》,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③出示课件——书上的插图(不显示小男孩)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两只鸟蛋(学生齐读课题,认识“蛋”字。)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①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作个记号。

②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

③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能够发现这个小朋友哪个字音读得最准,你要向他学;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要提醒他。(随着学生的发现,顺势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④请小朋友分四人合作小组再读课文,互相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准。

⑤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大转盘,转到哪个词语就读该词语。(词语:鸟蛋,取下,凉凉的,一定,捧着,连忙,轻轻地,仿佛,抬头,投向)

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①学生自由读全文。

②全班交流。

a.第一小节:当学生说出——我知道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教师顺势出示挂图或实物,让学生看看或摸摸这小小的鸟蛋。

交流感受。当你看到或摸到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时,你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

指导朗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拿着鸟蛋“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b.第二小节:当学生说出——我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交流:“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出示或播放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或课件时,引导孩子们说看了之后知道了什么。(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

此时的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读词语:焦急不安)

启发想像。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

指导朗读,读出鸟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

c.第三小节:学生谈理解后,让学生边读边演。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演中出现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并加以引导,读出“我”送还小鸟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d.第四小节:学生读理解后,教师问:读了这一段,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我,当你的耳边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你抬头仰望蓝天,能看见什么?

课文中的孩子和你们一样,都看见了鸟儿的美好的明天。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借助想像,升华感情

学生齐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交流: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背诵诗歌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②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记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待方法记忆字形。)

③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学写生字

①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认识,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漂亮。描一个,再写一个,师生评议。

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连”、“远”,指导写好“走之”。

实践活动

①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指名读。

b.男女同学轮读左边的词组与右边的词组,说说发现了什么。

c.扩展练习

“找朋友”游戏。把写有“花儿”、“小事”、“天空”、“红红的”、“绿绿的”、“蓝蓝的”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读一读;再让两个朋友交换左右顺序,读一读。

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几组词语。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平时积累的词语。

②小调查:保护鸟类。

寻找有关益鸟的图片、资料,想想应该怎样保护它们,然后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足球教学设计方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思路: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基础上设计的,旨在将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繁华、条理化。掌握等量关系,形成思维模式和优化和解题模式。

在本册四单元中,根据数量关系而得到的两积之和(其中一个因数相同),从而引出ab+ac=(a+b)c的形式,这一类习题均与学生熟知的相遇问题有联系。正基于此,期望通过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利用迁移规律,力求能运用这一思路解决与之特征相似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更喜欢“动态”的课程,他们更易于接受与生活紧密联系、触手可及的问题,同时,一旦知识深深烙入他们的脑海,只要适时点拨与梳理,更易于掌握与之相近、相临的问题。因此,本课设计,通过学生爱动、爱玩、爱表现的特点,通过一系列走、演、操作与交流等到形式,力求“走近”、“走进”生活,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积极主动吸收知识,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升华。达成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灵活高效的目的。

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及运用相遇问题解题思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立并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描述数量关系。

2、运用迁移规律,将相遇问题解题思路运用于与之相似的问题之中,能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一系列问题转化成相遇问题去分析、去思考、去高效解决。

3、随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他们热爱数学,享受问题解决时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解决具有其特征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遇问题演示器、玩具车、实物卡片

学生准备:玩具车、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1、提问: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应该臬表示,你能用语言描述吗?(为相遇问题的两种基本选题关系的概括奠定基础)

2、请最后一排的一名同学走向讲台,同时老师沿直线迎上去,当与该生相遇时提问:

我俩现在已经怎样——(相遇)(用生活中的场景理解、感 知什么是相遇)

请思考后回答:我俩在刚才这一过程中,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能建立一个怎样的等量关系。(建立“甲行路程+乙行路程=两人行的总路程”)

1、建立相遇问题等量关系

(1)如果刚才我走了5秒,每秒行0.6米,后排的同学每秒行0.8米,出发时我们相距多少米?(感兴趣的问题更利于学生思考,他们会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

根扰刚才建立的等量关系,结合这里的条件,你能把它变得具体一点?

(2)通过引导得出:

老师速度 明间+学生速度=距离

(老师速度+学生速度) 时间=距离

速度和 时间=距离

(3)同桌交流:这样列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描述这些等量关系。(将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

(4)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类题强化

请两名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用玩具车演示)

小明和小东从相距560米的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经过6分钟相遇,如果小明每分钟行75米,小东每分钟行多少米?

(1)台上台下学一演示后,请学生建立等量关系并提问:

你能建立几种。建立后引导学生间交流(学生观察表演,自已动手操作,能更深刻掌握知识)

(2)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引导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刚才是路程不知道,现在是速度不知道,怎么办呢?(可以设小东每分钟 米)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建立模型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行走中产生的这一类问题吧。

甲行速度 时间+乙行速度 时间=距离

(甲行速度+乙行速度) 明间=距离

速度和 时间=距离

4、描述模型

同桌相互描述理解这几个等量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苏教版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28-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1-3题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什么是密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

3:经历密铺认识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密铺图案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理解密铺的含义及知道哪些平面图形能单独密铺。

出示俄罗斯方块的动态图,引出密铺。

观察图片,感知密铺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奇妙而美丽的图案,它们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平面图

形拼成的。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五幅图案)

2.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 想好的同学同桌之间议一议。

3.你认为什么是密铺?

1.质疑牵引、激起兴趣。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组图形大家熟悉的图形。(课件出示圆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如果只用一种图形,你们猜猜看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呢?

2.鼓励猜测、大胆想象。

师:谁愿意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大胆的发表各种猜测。

3.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师:刚才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些猜测都对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来操作验证吧。

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操作课件中的各种图形分别进行拼铺,并把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验证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观点合同组的同学一起交流。

4.汇报结果、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验证的结果。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平铺作品,并让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发现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 生2: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对于他的验证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赞成他的观点吗?

5.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师:老师也很赞成你们的观点。从大家拼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组图形中,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1.谈话牵引、激起激趣。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密铺,探索了密铺,接下来就让我们动手创作美丽的图案吧?

2.动手实践、自由创作。

“咱们比一比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新颖、更富有想象力。”

学生动手设计,同组互相欣赏,说说自己的创作感受。

3.展示欣赏、交流感受。

师: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说一说创作的感受。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下:说说你的作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全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点拨、分析、研讨

单元学习介绍: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