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经典20篇

人事专员需要了解办公室行政管理知识及工作流程,熟练运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具备基本网络知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简单电路教学反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4405

范文

1000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熊住山洞公开课教案大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一个偏旁“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领悟小熊一家没有砍树造房,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

4、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产生对小熊一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懂得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0、小熊住山洞

2、让学生读课题。

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为什么会住在山洞里面呢?(学生:想)那你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吧。

二、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学习生字:

⑴ 读生字:

①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齐读,指名读。再变序齐读,指名读。

②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小组读,开火车读。

⑵ 读生字词:用词说话。(自由选择词说一说。)

3、做游戏:口头扩词,选词说话。

过渡:我们学了这么多字怎么记住它呢?

三、识记字形

1、学习新偏旁“石”,读石字旁,读“砍”字。用“砍字”组词,说话。你还认识哪些带“石”字旁的字。

2、讨论如何识记生字。

3、全班交流,熟字加偏旁(告─造),换偏旁(吹─砍),熟字加一加(云+力=动)。

4、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记生字,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指导写“年”字

1、学生读。

2、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自己在桌子上写一写。

3、学生观察“年”在田字格的位置,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写字时的姿势:眼睛离课本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七自然段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插图1。小熊一家住在哪儿? ⑵ 知道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吗?

⑶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决定砍树造房子的? ⑷ 练读长句:“我们去/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

⑸ 评读。熊爸爸的话应读出高兴的.语气,注意自然停顿和轻读音“头、子”。

⑹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全班读。

2、学习第七自然段:

⑴ 小熊一家后来住到房子了吗?(出示插图6)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⑵ 请你们拿出铅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一年又一年”和“一直”这两个词语画出来读一读,然后想想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能读懂什么?(学生勾画、自读并思考。)

六、总结

1、提出来这节课中所学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

2、回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会认的字和偏旁“石”,细读了课文第一、二、七自然段,进行了口语交际。

板书设计

要砍树造房子 ? 舍不得砍

作业:

照样子,说一说。

例:束 一束束

只 个 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天地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天地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271 字

+ 加入清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简单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特别是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通过简短的小诗与课文内容的比较学习后,指导学生逐句朗读,然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背景,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想象画面,潜移默化中体会了课文写具体形象的好处。

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并让学生在读中观察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共同点,然后再入情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味美。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个句式,在学完第三句后,出现这样一个句式训练:“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像(),(摇)啊(摇)啊,(摇)来了。”让学生活学活用。在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然后再给出水果和植物的的图片,让学生看图仿说。由扶到放,给学生一把拐杖,降低了说的难度,学生愿说,乐说。

在让学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时,我这样说:“孩子们,看看,秋雨过后,银杏的黄、果子的红、田野的金黄、菊花的紫红、淡黄、雪白……大自然有这么多的颜色,老师数也数不完,难怪说秋天的雨有一盒()的颜料,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在音乐中想象秋天的美。

不足:学生读书的时候,在朗读的指导上体现的不够,指导朗读太少,学生朗读缺乏感情,没有把喜爱之情读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寻找方法,多请教他人,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熊住山洞公开课教案大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以学习汉字及训练语言文字能力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跳跃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导人情境

(出示“森林”二字。)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仔细观察它们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二木林,三木森)

演示课件,从“森林”两个字变成三棵树,再变成五棵树,而后扩大为一大片无边无际的森林)你们看,这一大片森林是谁的家?(花草、树木、动物)就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呀,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由象形字引入图画,通过文字、图画、音乐及教师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大森林,拉近了与大自然的距离,使学生急切地想学习文本。

师配乐朗读课文。(屏幕上像放电影一样同步展示画面。)

二、初读故事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起来,再到生字表(一)中查出来,然后,在生字上方标出拼音: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2、再读,标好自然段。

3、小组内齐读;个别读;评选出参赛选手。

4、参赛选手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各种读的方式与生字常见面,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让学生圈点和标注是为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图文并茂的生字卡,学生自由读词。图1

“文字应当永远与事物一道教授,一道学习。”这些图文并茂的生字卡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同时,能轻松地体会汉字的意思。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4、去掉拼音读。

5、开火车读。

6、任意指读。

7、“摘果子”游戏:

出示课件:

在一棵茂密的大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带有序号的果子,每个果子的背面都是生字词,让学生点击一个读一个。)

8、“找朋友”游戏。

(将每个生字都做一个卡片,学生到黑板前来认领能组成词语的朋友。)

四、课问休息

拍手唱儿歌:

森林真美丽,四季美名扬。春天绿叶密,夏天花儿香。

秋天结满果,冬天鸟儿忙。小熊住山洞,不砍树木不造房。

五、扩展运用

在生字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还可以挑选出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说一段话。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熊一家,知道他家里都有什么人吗?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到小熊家里做客,你们愿意吗?

(课件演示)你们看,小熊和爸爸正在门口欢迎我们呢!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哦,这块黑板上还有一些汉字呢,原来小熊也爱学习呀,我们和他一起读读吧!

二、读中感悟

1、学习一、二自然段:

⑴ 观察画面,情感体验:

(继续观察画面)一走进小熊的家,你有什么感觉?(山洞里漆黑一片,又阴暗又潮湿)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见解。了解山洞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小熊对木房子的向往。

⑵ 指读:

你们的想法真好,这正是小熊一家的想法,请读第一、二自然段。

⑶ 观察画面,你能替小熊说一说,他们想要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

⑷ 指导朗读:

熊爸爸的话应该怎样读?怎样读出高兴的语气?

练习读长句:“我们去/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

过渡:小熊一家那么喜欢住木头房字,他们周围又有那么多现成的树木,造一间木头房子太容易了!而结果他们有没有住进木头房子呢?看看课文,你能找出那个段落来读读吗?

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巧妙过渡到第七段,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

2、学习第七自然段:

⑴ 指名读。

⑵ 字生评读:

引导学生悟出“一年又一年”是指过了很多年,因此要读得慢一些,“一直”说明他们不愿意砍树的决心很大,因此要读得重一些。

⑶ 小组间比赛读。

⑷ 提出疑问:

读到这段时,与一、二自然段联系一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熊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小熊一家为什么不去砍树造房子啦?)

(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暂不作答,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的习惯。)

对呀!是什么原因使小熊一家改变了砍树造房子的打算呢?

3、学习第三一六自然段:

⑴ 小组读三~六自然段,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⑵ 同桌说一说,小熊在春夏秋冬四季各发现了什么?(全班自由畅谈)

⑶ 朗读课文,感受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

【评点】

从形象地教“森林”二字,到六幅“读图识词”的设计;从多种游戏进课堂,到以“采访”“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习过程活动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一个理念:如何使语文教学的课堂适合才上学不久的孩子。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学,而不是挑选适合教学的儿童,这一理念在本案中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 。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86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4)、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资料片,有感情的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之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重点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图片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头、柳树发出了牙,花儿绽开了笑脸,真美啊!同学们想跟老师一起出去走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外国旅游,好吗?

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现在乘坐着飞机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用你的摄像机——眼睛把威尼斯的风光摄下来,呆会告诉老师你们都拍摄了什么景物?(放图片、音乐。)

游览了威尼斯,你们有什么感受?——(美极了!)

你们都见到了什么?(石桥,古建筑,河道,小艇……)

这些啊,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见到过,而且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写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可是,为什么作者在这众多的事物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3、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板书:[交通工具]说到这一点呀,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 “汽车”呢?(小艇)

(2)这一课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

(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都离不开小艇)

(3)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儿[主要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得出了小艇的—个特点,你说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板书: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吗?

(结合同学的发言。由老师板书:样子奇特、船夫技术高超)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到了小艇这些特点。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二、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指名读第二段)

(1)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默读课文,并用“△”在词语下面做记号。

(长、窄、深、翘、轻快灵活)(老师板书:长、窄、深、翘)

(2)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唉?怎么同是这小艇,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3)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主要特点,描写细致入微。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全班一起读)

读得太棒了!要是能把加“△”的词语读重音,那就更好!下面请3、4组的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第一句),1、2组读比喻的部分(第二句)。

(投影模型)这是威尼斯小艇的模型,请跟老师一起说它的特点:威尼斯小艇有二、三英尺长,又窄又深,像独木舟,船头船梢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像一条水蛇。

(4)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模型试着把描写小艇的句子背出来?不太会的,可以看着书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1)通过第三自然段我们感受到坐在小艇里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不过,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呢?

我们能不能给这个部分设计个表格,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分组讨论评议并完成表格:

在何种情况下船夫如何应对

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

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在极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稳地穿过

3、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我们通过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对于“小艇作用大”这个特点,他同样观察得很细致、描绘得很精彩。

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

(2)讨论评议

重点第六自然段

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静)。

b、“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

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给人们带来欢乐。)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

(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 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

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

这句精彩在哪?(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

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

“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 (水面静时)

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

你看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唉?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与小艇有关?

(小艇停泊——水面才静下来)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句点出)。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3)感情朗读

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录像]老师先读第一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老师读时强调了哪些词?

(渐渐、摇晃)很静、很美;一起读好吗?(齐读)

三、总结课文。

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交通工具 样子奇特;

驾驶技术 特别好;

作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虾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693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生字8个,会写生字10个。

本课生字有一定难度,如“缸”的部首是“缶”,应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甚”的部首是“其”。读音应注意:“苔”读“tái”不读“tāi”,“卵”读“luǎn”不读“nuǎn”,部首是“卩”,书写时不能漏掉左半部分的“、”。

联系上下文了解漏过、空隙、撒落、甚至、青苔、钳子、猛烈、小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1、2自然段写我家院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大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大缸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我想,这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是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段捉小虾的内容。

3、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小虾有趣但是脾气不好的特点。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三自然段写小虾很有趣。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段。第二句用了“总是先……然后……接着再……又……直到……才……”的顺序表达句式,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小虾吃食的样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描写动作的 “碰”“后退”“捧”等词语,想像小虾吃食时可爱的样子。第三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并列句式,描述吃饱了的小虾自在悠闲的情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我”是通过详细观察,才把小虾吃食的过程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

第四自然段写了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同样是中心句。第二句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像和体会小虾一定是非常生气的。这样一来,第三句所说的与同伴打斗的发生就自然而然了。第四句概括说明小虾的搏斗是猛烈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二句中的“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合理想像,说一说搏斗时的情景,训练学生的想像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两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找中心句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课《松鼠》的学习打基础。

5、6自然段概括写我对小虾悉心照顾,发现小虾变多了,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抓住第五自然段“我想让它们在水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这句话,自读体会小虾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的含义,明白我喜爱小虾的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可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基本读通顺课文。在教学中贯彻阅读为主,以读促思,思中生悟的原则,既注意教学内容的道德情感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我校系博兴县唯一的一处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学生来自县城各单位,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已掌握两千多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翠鸟美丽的样子吗?生:记得。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或是背一背?

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师:真好。翠鸟真是美丽迷人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可爱的小动物的文章好不好?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虾》这一课。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使学生的兴趣上课伊始就得以调动,将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怎样才能知道小虾是什么样的呢?生:读课文。

师:大家愿意自己读还是听我读?生:自己读。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师:有的同学已经读完两遍了,真不简单!我发现有些词语比较难读(课件出示:大缸、漏过、空隙、撒落、甚至、青苔、竹阴、钳子、立即、一副、搏斗、猛烈、小卵)。先小声读读,看你认识了没有。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到讲台前教读词语。师:讲解,完成教学目标1的任务。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

师: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虾的样子很多,知道了什么是千年虾,什么是才长大的虾。

生:我明白了这些小虾是从哪里来的。生:我明白了小虾很有趣。

生:我明白了小虾脾气不好。生:我明白了作者很喜欢小虾。

师:大家真了不起!自己读课文能明白这么多事情,说明你很会读课文了。

(互动是民主精神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师生、生生之间自觉自愿、积极参与的过程。商讨的语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初读感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生:我明白了作者很喜欢玩。师:你的发现真独特。你认为喜欢玩好不好?

生:反正我很喜欢玩。不过要是能像作者这样玩,我觉得好。要是光玩而忘了学习,就不太好了。

师:说的多好呀!像作者这样,在玩的时候,也做个有心人,把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不但玩得开心,还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你们以后再玩的时候,能不能也像作者这样玩呀?

(抓住学生看似不重要的回答,积极正面引导,可以很容易地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比平时空洞的说教要有效得多。语文教学无处不在的育人功能于此也可见一斑。)

(三)自读自得,合作交流。

1、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师:下面请大家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画出写小虾样子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生:(读,略。)

师:小虾的样子的确很可爱。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虾是老的还是小的?

生:小的。师:那千年虾什么样?

生:稍带点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2、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接下来请仔细读第三自然段,看哪些句子是写小虾有趣的,用横线画出来。

生:默读,标画句子。

师:请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生:小组讨论,组长负责归纳小组意见,其他同学负责补充。

3、分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画的句子?

生:我们画的是“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吃起来。”我觉得它们这个样子,显得经验很丰富,心眼很多。

师:说得真不错。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把“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也画出来了。我觉得这句话表现了小虾像小孩子一样可爱。

师:为什么会觉得小虾像小孩子一样呢?

生:因为我小姨家的小宝宝就这样,饿了就大哭大闹,吃饱了就自己玩了。

师:你很善于观察和思考。你也一定会写出《小虾》这样的好文章。

生:我觉得他们的回答太罗嗦。要是我来回答,我就说我画的是第三自然段从“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到结束。

师:棒极了。当我们画出的句子太多太长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抓住学生回答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教会灵活正确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简洁、准确的表达是整体把握课文的重要能力。)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虾吃食时有趣的呢?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虾吃食有趣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生:(找词语,标画。)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生:我们找的是“轻碰”“迅速后退”“再碰”“直到”“才”。

生:我们找的是“总是”“先”“轻碰”“然后”“接着”“再碰”“又”“直到”。

生:我们还找了“有的”“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休息”。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但是说的时候有些混乱。比如,“先”“然后”“又”等词语是表示顺序的,“轻碰”“再碰”是表示动作的,“有的”“有的”是表示不同情况的。谁能按照类别说一说?

生:我来说表示顺序的。是“总是先”“然后”“接着再”“又”“直到”“才”。

生:我来说表示动作的。是“碰”“后退”“捧”“吃”“游来游去”“互相追逐”“紧贴”“休息”。

生:我来说表示情况的。是“有的”“有的”“有的”。

师:这次大家说得就明白多了。看老师把它们写下来。板书:

小虾有趣

表示顺序:先……然后……接着……又……,直到……才……

表示动作:碰 后退 捧 游 追逐 紧贴 休息

表示情况:有的……有的……有的……

师: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顺序很清楚。

生:很生动。

生:很详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板书:

小虾有趣

表示顺序:先……然后……接着……又……,直到……才…… 叙述清楚

表示动作:碰 后退 捧 游 追逐 紧贴 休息 生动准确

表示情况:有的……有的……有的…… 详细具体

师:谁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句话?

生:我每天早晨,总是先收拾好床铺,接着收拾好书包,然后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上学。

师:你的句子说得好,生活习惯更好。

生:爷爷去钓鱼时,总是先整理好钓鱼工具,然后推出自行车,接着把工具和小撑子捆到自行车上,又检查一下,直到觉得没有问题了,才出发。

师:谁愿意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生:(回答略)

师:小虾是这么有趣,谁愿意用有趣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略。)

师: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小虾吃食的样子和吃饱以后的情况,写出了小虾的有趣。但是小虾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画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呀?

师:下一节课我们在一起来交流学习。

(突出重点,以学为主,将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势互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趋向全面,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感受到合作共事与分享成果的愉快。)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课,继续学习。

1、自读,标画句子。

师:上一节课,我们明白了小虾是有趣的。但是小虾就像石磊同学说的小宝宝那样,脾气不太好,很容易发脾气。板书:脾气不好

那么它们生气时什么样呢?请大家仔细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句子,画出来。

2、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师: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生: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直到这一段的最后。

师:你的记性真好,我们上节课刚说的方法你现在就会用了。谁还标出了写小虾生气的词语?

生:是“蹦”“舞动”“打起来”,还有“猛烈”。

生:还有“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你认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生:“蹦”说明小虾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猛烈”说明它们打架打得凶。

生:“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写小虾生气的样子很生动,我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

师:“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说得多好啊!板书:

生:老师,为什么它们碰到闲游的同伴就会打起来呢?同伴并没有惹它呀?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来说一说?生:(沉默)

师:看来大家一时还想不明白。各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回答,好不好?

生:(讨论)师:现在谁来说一说?

生:小虾都长得一个模样,他又不像人一样聪明,它分不出是谁惹了它,就碰见谁打谁了。

师:很有道理。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生:我觉得小虾是气昏了头,看谁都不顺眼了,所以就逮着谁打谁了。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生:因为它们生气起来,“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的,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肯定是非常生气,自然分不清好人坏人,所以才会碰见谁都打。

师:你的回答非常好,因为你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我们大家都应向他学习。

生:老师,我觉得刚才他说“好人坏人”不准确,应该说“好虾坏虾”更好。

师:你很注意听别人说,更善于思考。

生:老师,我认为说“好人坏人”也行,因为如果我们把自己也变成一只虾,那虾也就是人了。

师:这三个同学的回答太精彩了。连老师也想不到。应该怎么鼓励他们呢?

师:小虾的搏斗究竟有多么猛烈呢?你能想像得出吗?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一只小虾生气了,它蹦了起来,一下子落到了另一只小虾的身上。这只小虾很生气,心想:我又没惹你,为什么来打我?于是它就用大钳子夹住了刚才那只虾。那只虾想:原来是你惹我呀!看我怎么收拾你!也一扭身抱住了它。它们两个就扭打在一起了。

师:刚才几个同学说得很好,更可贵的是他们还说出了小虾心里是怎么想的。不过老师提醒大家,同学们之间可不要像小虾一样动不动就发火,不然你就不是聪明人而变成糊涂虾了。

(适时地让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有助于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同学之间能友好相处。)

师:同学们看,小虾即使是生气的时候,也是那么可爱。你认为呢? 生:是!

师:那我们就用这种心情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好不好?

师:大声读吧!自己读自己的,读出你的感受就行。生:(自己朗读)

师:既然小虾这么可爱,那么作者当然希望小虾们能够生活得快乐一些。为此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因为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了,小虾是我和阿成哥从村边小溪的大石块下面捉来的,我这么做就是把水缸弄的和它们的家差不多,让小虾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

师:你很善于思考,能够联系上下文,了解小虾的心思,看得出你也像作者一样是个善良的人。我这么做了,小虾们是不是真的很快乐呢?生: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最后一段说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这是因为我对小虾很关心,他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师:这么难的问题也会,你真了不起。

(二)畅谈收获,拓展思维。

师: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小虾确实很可爱。

生:小虾这么好,我们要爱护它。

师:不仅仅是小虾,我们还要爱护所有的小动物,让它们和人类和平共存。

生:老师,那苍蝇、老鼠什么的也要爱护吗?

师:谁来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苍蝇、老鼠也是很有用的,电视上说苍蝇的抗病能力很强,可以帮助人类研究新药,人们研究出来的新药总是先在老鼠等动物的身上做实验。

师:说得好。任何动物都是有好处也有坏处的,关键是我们人类要平等地对待它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互相交流。谁还有别的收获?

生: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我很喜欢读。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生动吗?

生:因为作者亲自养小虾,认真观察了。

师:那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小虾的呢?

生:作者观察了小虾吃食的样子、吃饱了以后的情况,还观察了生气时的样子和搏斗的情况。

生:还观察了捉回家的小虾的样子。生:还观察了小虾产卵和小虾变多的情况

师:观察小虾产卵了吗?

生:啊,不对,应该是观察到较大的虾腹部藏着小卵。

师:回答得很好。只有认真观察,你写出的文章才能够详细具体。另外,准确、恰当的运用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要有感情,并把感情体现出来,才能生动感人。课后,大家也学习作者的方法,认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日记,怎么样?

(解放学生的头脑与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疑问。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虽然这些独特的体验有时略显稚嫩抑或稍嫌偏颇,但这却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幼芽。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管其感悟是清晰还是模糊,肤浅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谬误还是正确,都要小心地呵护之,激励之,保护好学生这种独立感悟的积极性,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能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教学设计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抓住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以情为主,细加体会,畅所欲言,相互辩驳,强调从整体理解课文,既不脱离课文又不限于课文,注意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珍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将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空间占有权、时间支配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熊住山洞公开课教案大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以熊为主角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熊一家想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可是小熊始终舍不得砍,以致于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一直住在山洞里。课文结尾用动物们给小熊一家献花告诉大家:小熊一家这样做是对的,值得敬佩、称赞。

全文不注拼音,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整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其中第3~6段结构相同,都是讲一个季节里,他们走进森林,小熊舍不得砍树。

二、预设目标:

1、能理解小熊一家宁可自己住得艰苦,始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的护林之心,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2、在原有识字基础上,能独立朗读全文,做到正确、流利。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难点:体会小熊一家的爱林之心。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独立正确地朗读。

2、学懂课文3~6段,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3、认识五个生字:砍、造、满、舍、结。

二、设疑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小熊的家--山洞

2、师范背课文第一、二段,随机在课件上出示:砍树、造房子。

3、设疑: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却没有砍树造房子,猜猜看这是为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拿好书,坐端正;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

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哪段话读得好,读给大家听?

正音:结满了果子、舍不得、一束束

四、细读课文,讨论解疑

1、抛出问题:他们为什么没有砍树造房子?

2、研读课文第3~6段: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砍树、造房子、长满、舍不得、结满

2、认读词语。

3、显红生字:砍、造、满、舍、结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捉迷藏。课件演示字的一部分,请学生猜字。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7、8两段,感受小动物们内心的感激,了解森林对于动物们的意义

2、巩固生字,学会生字"年、直、动、束、丽",会写"年、左、右"。

二、复习生字:

1、猜字谜:石头打呵欠。

一口咬掉牛尾巴,伸长腿儿走得快。

风里飘来小雨滴,淋湿两个小朋友,快快躲进草丛中。

2、游戏:小熊找朋友。课件演示各种小动物,每种小动物身上有一个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后,该动物移至小熊身边。

三、学习课文7、8段。

1、出示课文插图第六幅,说说图意。

2、找出有关段落,读读议议。

⑴自由读7、8段,想想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机理解:感激。

小动物们是怎么表示他们的感激?

比较"一束"和"一束束"

比较"一束束鲜花"、"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认读"美丽",说说近义词。

⑵小动物送来一束束鲜花时,会说些什么?分小组每人代表一种小动物说一句感激的`话。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⑶指导朗读:读出小动物们内心的激动。

四、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年、直、动、束、丽

2、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3、口头扩词。

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年、左、右

2、描笔顺,说说会写哪个字?提示大家注意哪一笔?

3、学生练写生字。

4、展示评议。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明白小熊一家爱护树木、放弃造房的做法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大家。

2、通过表演的形式,提高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1、出示:束一束束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棵一棵棵一棵棵高大的松树

读一读,引导比较。

三、梳理课文:

1、出示课题:小熊住山洞。及课文插图第一幅、第六幅。

2、师:从图上,我们可以小熊喜欢住在哪里?可是一年又一年,小熊一家,还是住在山洞里,小熊还是笑咪咪的。你有没有话要对小熊说或想问小熊的?

3、再读课文,评选小熊为_____宝宝。

四、课本剧表演:

1、编排指导:森林里熊爸爸和小熊会说什么?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加上动作编。

2、自由组合。

3、各组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二下学期语文《海燕》教案及反思 《海燕》课堂教学实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1. 了解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散文诗的知识;

2. 掌握课文的结构特点:以暴风雨逐渐逼近为线索,把海燕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三个场面中来刻画。

1. 结合三个场面的描绘,通过品评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中海燕的形象特征,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 结合语境学习本课运用的象征、衬托、对比手法。

1. 通过反复阅读和理解,了解背景,感悟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战斗精神和乐观精神;

2. 培养在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直面困难的勇气,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1. 理解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2. 学习象征、衬托、对比的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1. 通过反复朗读、朗诵课文,品味海燕形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 对暴风雨逐渐来临场面的层次划分是为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海燕形象服务,不花费很长时间。

它,是黑色的闪电穿破乌云长空;

它,是高傲的精灵呼唤暴雨狂风;

它,是暴风雨的信报者,更是胜利的预言家;

它,是海燕!(ppt)

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

1. 注意自己不确定的字音;

2.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加?

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例如:胜利的预言家

提示: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1. 同学们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

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本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

提示:(板书)

一、(1-6)暴风雨孕育之际,海燕高翔渴望暴风雨

二、(7-11)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三、(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3、请几个学生分别朗读这三个片断,进一步感知海燕的形象。

其他同学注意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要求学生画出文中的语句。

[一] 讲析第一幅画面

指名朗读,思考:

1. 海上景象怎样?海燕表现如何?

明确:环境恶劣;海燕矫健、勇猛,藐视恶劣环境,表现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2. 其它海鸟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本堂课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我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以前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不讲授,才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课堂上不敢多讲,有时该讲的地方也不讲,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点拨,学习效果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疲乏,教师劳累。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现在我才明白,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五年级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范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一、新授部分教学思路

1、认识部分电路元件

2、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3、分析连接情况,说说电流是怎样“走动”的。

4、加入开关,重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

5、学习电器元件符号,学习画电路图。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

三、反思

1、为什么学生有了电池盒、小灯座就能正确连接电路呢?

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开启智慧的思维。

2、为什么学生不易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首先,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最后就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

3、能否让学生先用电池盒和灯座进行实验呢?

我认为,虽然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思维中体验电路的意义。所以只要教师悉心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就能够摸索出其中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029 字

+ 加入清单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连段成篇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几处景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景物,当一名导游,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当中积累词语。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去过颐和园吧?说说那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检查:全班交流:

(1)生字:

颐:颐和园休养,保养。

炉:鼎炉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

烛:烛光蜡烛,用线绳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臣属。

豁:豁然开朗开通,敞亮。

峦:重峦叠翠连着的山。

佛:佛香阁梵语“佛陀”的简称……

典:古典引:标准,法则。

综:综观总合。

宏:宏伟广大。

罕:罕见稀少。

(2)区别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处理()颐和园()缭绕()俯瞰()

综观()谐趣园()摇曳()蒙上()

b、读词语,结合课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变化无穷 千姿百态 数不胜数 山泉绿竹

栩栩如生 美不胜收 豁然开朗 小桥流水

碧波荡漾 柳暗花明 重峦叠翠 湖光山色

c、解决词义: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光亮。

重峦叠翠:形容翠绿色的山峰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的样子。

柳暗花明:柳树成荫,繁华似锦的景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就像真的活得一样。百范文,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课文比较详尽的介绍了颐和园的那些景物?

5、检查朗读

四、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1、自读自思,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总述—分述—总结)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

首段: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列举了一些数字来说明它的规模之大。

尾段: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几十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它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园林史上也是罕见的”。

(开头和结尾这两段是总的概括介绍,中间一段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颐和园内一些著名景物。全文按总述、分述、再总述的顺序连段成篇。)

2、了解自然段意思,理清全文脉络结构。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自然段介绍了哪里?

(二)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3、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

第二段(2—7):介绍颐和园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第3段(8):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

五、教师总结

自由交流

观看图片

读课文,圈画生字和新词,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读词语

默读思考

读课文分段

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认识颐和园。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

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6、颐和园

规模大 景物 大公园

保存好 博物馆

(总述) (分述) (总结)

作业:朗读课文,继续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阅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2、体会按总分总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媒体:

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回顾课文。

1、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内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桥等人文景观。

2、出示画面及第1自然段,齐读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规模大、保存最完好)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游览足迹,一同来游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二、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圈画在书上)

(1)详细介绍的景物有: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

十七孔桥

(2)简略介绍的景物有: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3、自由选择,交流每处景点的特点。

过渡:刚才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现在我们来细细欣赏。你们想欣赏哪处景点就读哪处。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过渡:我听了听,发现读每一个景点的同学都有,可见颐和园的每一处景点都非常吸引人。谁先说?

(一)长廊:这座游廊久负盛名,因其长——二百七十三间,被称为长廊;因其画多——被称为画廊。这些画给游人增添了乐趣。

出示学法1、细读:找景物抓特点

1、提问:你觉得长廊怎样或你体会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指名读句子,(长、间数多、没有相同画)

出示学法2、精读:研景物特点探究美

2、我们再来读一读,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读。

指名说,抓住728米、273间、没有相同说

出示学法3:品读:想景物画面欣赏美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等句子,发挥想象,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指名读,说想象出的美景

过渡:同学们读得很好。游览了长廊,我们再去万寿山看看。刚才,我们在欣赏颐和园长廊美景的同时,也学习了一种新的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三步读法。下面我们就来试着运用这个学法,自学其他部分。

(二)仁寿殿:先介绍殿内的设施,突出了皇家气派。再写殿后的近景和远景,突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园特点。

(三)佛香阁:运用了一组数据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大、雄伟。站在佛香阁上俯瞰昆明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四)大戏楼:大戏楼的格局、结构和用途,表明这座大戏楼“在当时的舞台建筑上是十分先进的”。

(五)十七孔桥:由“面”写到“点”,接着介绍桥的长度,形状以及“十七孔”的道理。

(六)第7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共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谐趣园:山泉绿竹,小桥流水,再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买卖街:临水而建,店铺林立,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上城市。

廓如亭:我国亭类建设中最大的一座。

知春亭:在这里可以纵观颐和园的全景。

三、引读最后一段,激发爱国情感

过渡:颐和园的美景数也数不清,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有道是(齐读最后一段)

1、颐和园为什么这么美或你想说什么?(谈感受)

2、想不想更多地了解颐和园呢?(出示网址:)

四、课外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2008年我国将要举行世界奥运会,想要把颐和园建造地更加美丽。如果你是颐和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画家你会在横槛上画些什么?假如你是园艺师,你会在长廊两旁栽种什么?使它的四季都有诱人的景色。(想一想再说)

齐读课题

默读课文

思考

读后交流

自由选择,交流每处景点的特点

指名读、说

读最后一段

说一说

整体回顾课文

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体会写法

激发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颐和园

一、规模大 保存好

二、详写: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

长廊、十七孔桥 (分述)

略写: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三、大公园博物馆(总结)

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并默写。

3、选择一处景点进行观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总结景物特点,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

2、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学习写法写一处景点。

教学重点:

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一)整体默读思考:

1、课文属什么体裁的文章?

2、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二、整体读文感悟写作方法

(一)认真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哪里?景物有什

么特点?

(二)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点,结合课外资料,变文中语句为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1、突出景物的特点。2、语言简明。

三、读句子,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投影出示:

(1)在长廊里辨认画上的人物、故事,是很多游人的乐趣。

(2)长廊共有273间,每间廊里的枋架上都绘着彩画,总共8000多幅。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所以长廊又有“画廊”之称。

自读体会,集体交流

提示: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及语感,灵活使用这两种标点符号。

四、学习并背诵第7自然段。

(一)自由默读,思考:这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二)放到全文中体会与其他景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三)师引读,生接读,引导背诵,体会特点。

(四)独立背诵。

五、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思考:与《记金华的双龙洞》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试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过渡:游览了北京的景色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可爱的校园,怎么样?

1、说游览顺序

2、说景物特点

整体默读思考

读句子

自由默读,思考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逗号顿号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

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写熟悉的一处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修改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小学,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教海无涯!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我一句二期课改的经典名言早就耳熟能详,昔日中山小学某女教师讲的那堂参赛课仍历历在目,当初感到她并无多少出众之处,甚至自己可更胜一筹。然自己上一堂后,方有更多感想,课前我虽殚精竭虑,课后却倍感不适。

本节课是我自已备的,上网查了人教版的教案,借鉴了“用书本卷起来看天”这一个方法。课堂结构是这样处理的:

1、迷语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读,听磁带)

3、讲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请学生个人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4、学生带头饰表演课本剧。

5、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说。

6、你想对井底之蛙说些什么?

本节课教具的准备比较充分,时间的把握较为合理,下课铃一响,正好上完。

“学生读得过少”许多教师在课后提出了这一中肯的建议。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想。因为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读不出感情,读得不入情入境,读得很生硬,特别是在演一演的时候,学生对着黑板念,说明了明显对课本不熟悉,反过来,如果多读,让学生反复读,就不会是这个效果。

“讲得太烂,分析过细”是本节课又一个缺点,是的,我的出发点是把所有的作业都渗透进去,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同步辅导》。缺忘记了语文是一门美的教学,要让学产生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语文,小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不需要大量的题目讲解,题型分析。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大纲突出了“读”的地位,突出了读的目的性,突出了读的层次性。整体感知是前提;有所感悟是基础;培养语感是关键;“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新大纲提出这一点特别针对“重分析,轻感悟”,而我在教学学实践中恰恰犯了这们一个普遍性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2、抓重点语段,理解“匆匆”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幻灯片、音乐

一、师生谈话,回顾课文,自然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呢?我们还能用什么词语表达“匆匆”呢?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板书课题)

二、欣赏美文,谈感受。

播放经典诵读篇章《匆匆》。

提出要求:用心聆听,可以跟着录音默读,想一想:你听到作者的心声了吗?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品读词句,读中悟情。

过渡:《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1.自主学习: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的语句,多读一读,并简单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交流:同桌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交流读书感受,赏析精彩句段,感受语言美。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交流,相机出示重点语段如:

句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句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句3:“于是—洗手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句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方法提示:

(1)展示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伴评议、补充;

(2)师相机点拨、范读,并引导学生从内容及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交流;

(3)生感情朗读;

(4)多种形式读,达到熟读成诵。

模仿课文进说、行写训练:

交流“句3”时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进行说写训练。

四、配乐诵读,积累佳句。

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精彩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懂得惜时。

1、阅读《留住今天的太阳》,懂得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把握时间,不虚度光阴。

2、经典诵读《长歌行》。体会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含义。

六、作业。

1、背诵《匆匆》中你喜欢的段落。

2、了解名人惜时的故事,看看身边人是怎样利用时间的,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好好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等,做一个能与时间赛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与反思 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学期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技术,教研,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课程的临时调整,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太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对于五年级,这一学期主要学习文字的处理,文字处理可以说是电脑使用最多的功能,首先是讲解word的应用,和强大的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是讲解编写文章,修改文章,美化文章,调整版面,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演示法和讲解法。学生通过制作电子板报和班级的课程表,增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从思想上,利用各种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锻炼自己,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业务学习、各种文娱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美术《艳丽的大公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美术,教研,设计,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2、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同学们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

欣赏、探究、创作、展评

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学生准备:借助《问题导读——评价单》预习教材。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分钟

创设语言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课件)

大家认识它吗?森林里要举办一个选美大赛,这只公鸡想参加选美大赛,它想让同学们把自己打扮得艳丽些。

2、引出课题。

兴趣高涨,热情饱满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

小组讨论师生指导

8分钟

创设自主学习情景,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1、请小组长检查组员完成情况,教师检查组长的完成情况。

2、请同学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导读——评价单》。

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姿势。

1、小组长检查《问题导读——评价单》完成情况,并小结。

2、学生小组内交流《问题导读——评价单》。

合作交流展示评价

10分钟

创设交流、对话情景

1、请各组同学自主选择交流导读单的题目。

2、请各组班内交流预习成果。

3、教师巡视倾听、参与讨论,相机板书。(出示课件)

4、教师小结评价展示情况。(出示课件)

1、小组长选择要展示的题目。

2、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3、小组总结、评价。

7分钟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平台,

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

2、教师参与讨论交流活动。

3、请各小组自愿选择交流题目,并进行交流。

4、教师适时点拨,并概括板书。

1、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中的题目。

2、小组内组长组织交流讨论《问题生成——评价单》。

3、班内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问题训练合作评价

10分钟

创设质疑情景

1、下发《问题训练——评价单》。

2、学生独立完成。

3、组内展示评价。

4、班内展示、交流、评价。

1、学生独立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2、组内展示完成的成果。

3、班内展示、交流、评价。

1、邀请小组成员总结本节课。

2、教师小结。

3、综合性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或者他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分数》一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节课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情境:野炊时分东西。先分四个苹果,再分两瓶矿泉水,最后分一个蛋糕,形成一个从整数到分数的自然过渡。如此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操作,如:家人分月饼、小伙伴分蛋糕等,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中设计了两个让学生动手折纸的环节,环节(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表示出1/2。本环节不单加深对1/2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本质含义。因此,当学生出示三种不同的折法时,老师适时追问:三种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整张纸的1/2呢?从而引导学生领悟: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整体的1/2。环节(二):把一张正方形纸、圆片、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1/4。老师再次追问:每张纸形状不同,折出来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还能表示1/4呢?两次的追问,引导学生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在巩固延伸教学部分,我安排了小伙伴分蛋糕的环节,学生既更深认识了分数,也得到了品格教育:分数提示我们分享就是快乐。

本节课预设比较完美,上课时仍有一些不足。如何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还有时间的把握上仍待提高,需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总而言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体会分数的含义的,期待下一次能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和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过程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38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百范文,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甜甜的秘密》的教学反思 甜甜的秘密课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1、歌曲中的难点节奏通过游戏的方式先得以解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节奏进行闯关。

2、利用漂亮的盒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盒子里的秘密产生兴趣,从而认真学习,早点发现盒子里的秘密。

3、学习歌曲《甜甜的秘密》时,学生能较好的感受歌曲的情绪,能用正确的情绪演唱,特别是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能用不同的情绪演唱。

4、欣赏《我爱米兰》歌曲时,用直观的米兰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米兰这个植物有个了解。这样请学生欣赏歌曲时就能直观的感受图片,比较为什么说老师像米兰?

1、由于歌曲中的难点节奏比较多,比较难以掌握,所以让学生自学节奏有些难度。课前如果采用比较好的方法,如,运用节奏选择法、节奏递进法等等不同方法引导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2、出示秘密—桔子,应该给学生看得清楚一些,不应该匆匆就把秘密扔到一边。这样的话就感觉有点虎头蛇尾。

3、在表演歌曲时应该把秘密盒子利用起来,或者让学生拿着秘密盒子表演,可能表演唱效果更好。

4、可能做课件的话课堂效果会更好些,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吸引住。因为在音乐室上,所以也没有条件。

5、整堂课下来感觉不是非常出彩,作为平时的音乐课是很好的,如果作为公开课的话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操场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9个字,初读儿歌。

1、初步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认识两个偏旁,足字旁和口字旁。

3、初步朗读课文。

4、让学生知道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5、让学生了解2008年北京将举行奥运会,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1、正确认识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

2、认识两个偏旁,足字旁和口字旁。

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

图片、字词卡片。

【】

一、启发谈话,看图说话

1、同学们刚才下课在哪活动?(操场上)都做什么活动呢?(……)

2、好,小朋友们真棒,会做那么多的体育活动!现在把书翻到第52、53页,大家先说说,图上画的是哪?板书:4、操场上。齐读课题3遍。

3、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二、借助拼音识字

1、大家先看书上图下面的词语,大家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互读。

2、谁能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生边读师边板书: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并给词语注音。板书一个就让此学生带全班读两次。

3、老师带读词语3次。

4、齐读。

5、分组读。

6、去掉拼音读。

三、借助图画识字

1、依次出示“打篮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图画,让学生说出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2、在黑板上贴出图片的相应词语,老师带读。

3、做给图片找词语朋友的游戏。六个学生上台把六张图片贴在相应的词语下面。

四、归类识字,复习提手旁和认识足字旁、口字旁两个偏旁

1、师划出黑板上已板书的这三个词语中的动词:打球 拔河 拍皮球。让学生找出共同点,复习已学过的偏旁提手旁,做相应的动作说说为什么都带提手旁。

2、说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

3、划出黑板上已板书的这三个词语中的动词:跳高 跑步 踢足球。让学生做“跑”、“踢”的动作,找出这三个字的共同点,引出足字旁。与足字做比较,引出口字旁。带读口字旁和足字旁并书空。

4、出示卡片开小火车读这六个动词,再全班齐读。

5、做给生字分类的游戏:让学生上台把这六个字分类,各贴在黑板的两边。

五、摆出实物引出生字“球”的教学

用组词的方法记“步”和“高”两个字。(如时间充足再猜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

六、让学生谈谈他会用什么方法记今天学的这九个生字

七、初读儿歌,知道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

八、做课中操

12拍拍手,34点点头,56拍拍肩,78扭扭腰

22伸伸臂,34摇摇头,56跺跺脚,78跳一跳,910快坐好。

九、出示“中国印”图片,了解2008年北京将举行奥运会,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十、下课铃声响了,还记得这个字怎么读吗(指着“球”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球一起去玩吧!

4、操场上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提手旁)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打 拔 拍 跳 跑 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3424 字

+ 加入清单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学生)

2课时。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yādàochùbànfǎpánɡbiānxǔduō

乌鸦到处办法旁边许多

shízǐfànɡjìnzhǎoshuǐkànjiànyìzhīkǒukě2·1·c·n·j·y

石子放进找水看见一只口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

(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节课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用课后的练习题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学结束前的问题设计,为继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书写生字“石”“多”。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作业布置中的认读、书写,以及朗读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课后的练习题既强化了本课重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设计意图:课文是识字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文章的识字载体功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使学生感悟随文识字的乐趣。本环节的设计特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并用“也许……也许……”练习说话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还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课文中“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两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会到用智慧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可以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由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了“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见解,使学生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道理。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读好书就是对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的最好办法,因此,此环节我布置了让孩子们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田忌赛马教学反思简短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167 字

+ 加入清单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整篇文章赛马过程情节生动,文字浅显易懂。但深挖其中,却又发现课文里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情节环环相扣,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发散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于是,我在《田忌赛马》这一课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激发思维,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让学生懂得田忌赛马是“智慧”的比赛而非“力量”的比赛,从而指导他们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首先,我通过玩纸牌游戏,出示两组牌:红牌(10,7,4)黑牌(9,6,3)让学生先选先出,无论学生怎么选怎么出,老师总能赢,引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索与沉思,从而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学生明白了“只要掉换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的道理后,与学生再玩纸牌游戏,这次无论老师怎么出牌,学生总能顺利地获胜,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深刻地明白“遇事要多动脑筋,学会观察分析,懂得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道理,这样寓教于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回顾课文,找出描写两次赛马的段落时,尝试用“第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对齐威王的,接着用对齐威王的,最后用对齐威王的。由于,所以田忌。”的句式帮助学生回忆,引导学生尝试用上本阶段所掌握的表示顺序的词语“先……接着……最后……”并抓住关键词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段落。既清晰地理出两次比赛的过程,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为了便于两次赛马的比较,我借助简单的连线对阵图,让同学分析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通过对阵图,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还是原来的马,齐威王的马的出场顺序相同,不同的是田忌的马掉换了出场顺序,所以比赛结果也不同。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找出两次比赛田忌一胜一败的原因:只掉换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紧接着我继续追问:是不是只要掉换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为了使学生便与比较,同时还请他们动手操作排列对阵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认真思考,虽然共有6种掉换顺序的方法,但能取胜的却只有一种,孙膑的足智多谋自然不言而喻了。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正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在了解到取胜的方法只有一种时,我让学生思考“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来赢得比赛胜利的好办法,并且那么胸有成竹?”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我引导学生找出“快不了多少”是之所以能取胜的关键点;“各自”给马分等级是比赛获胜的必要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可是“为什么田忌没发现”?还有明明只要再掉换出场顺序,齐威王还有获胜的可能,为什么齐威王还会失败?要求学生细读,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和词语,抓住这些语言文字进行默读思考和朗读体味,再联系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学生学到这里,就能较顺利地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过程,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而田忌失败后只是一味的懊恼,不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找出挽救之方法,自然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马场了;齐威王“得意洋洋”夸耀自己的马,根本没发现对手与自己的力量并不悬殊,所以再次比赛时斗力不斗智,仍按原来的顺序出场,当然只有输得“目瞪口呆”了。从而了解到孙膑的“知已知彼”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学生在整个分析的过程中,“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教育也自然深有体会。

文章学到此处,学生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入地理解,对人物的分析也比较到位了,然而,我并不希望只是让学生看板书回顾课文内容,谈自己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而是在与学生再玩纸牌,尝试一下换个角度解决问题的快乐,并再次进行思维的碰撞:“田忌赛马,赛的仅仅只是‘马’吗?学生贯通全文的思考,必然是见仁见智、有话可说。至此,学生对课文蕴含着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肯定有所领悟,而学生思的能力也得到拓展,做到了学有所得。

1、充分体现了“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对话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教学理念。

2、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平等对话,培养让学生主动领略和体会语言文字,在体会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实现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3、课堂上,我自始至终都在努力创设和谐、愉快、自主探究的氛围,学习知识中,我尽可能避免滔滔不绝地分析,而是指导学生通过读、讲、议、演、说等方法亲身体验学习,经历学习的过程。

1、过于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虽然环环相扣,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却忽略了语文朗读的指导与体味,在指导学生朗读两组对话时,若能放慢脚步,多些朗读指导品味,让语文课多些语文味,多些朗读的声音,树立更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许效果会更好。

2、“学贵有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虽然教学时,我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释疑。但如能放手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使他们在发言、讨论中开发智力,培养积极思维,逐步学会自己研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养成良好的质疑解疑的学习习惯。我想,那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理想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