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艺设计【实用20篇】
按照排水管路安装设计要求在回风斜井安装一回临时排水管路和2台水泵,设计要求从井口排水点至井下337米处安装一回直径为108mm,每根钢管长9米,大约38根。为了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那么我们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安全措施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5165范文
1000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标、志”,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
2、认识词语:攀爬标志吸烟通行禁止请勿
3、掌握常见的标志:请勿攀爬、请勿吸烟、禁止通行。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以致用,会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1、生字词的学习。
2、掌握常见的标志:请勿攀爬、请勿吸烟、禁止通行。
掌握标志:请勿攀爬、禁止通行。
一、导入
1、由动画人物胡图图课堂引出本课内容并揭题:
像这种有箭头、图片和文字的牌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标志。
2、齐读课题2遍。
二、学习生词“标志”
1、师:生字宝宝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做朋友了,你们愿意吗?让我们跟随图图老师来好好了解一下它们吧!
2、开火车读“标志”
男生、女生赛读“标志”
3、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们吗?
随机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4、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图图老师的温馨提示吧。
5、师示范写,学生书空跟写。
6、每人独立写一遍“标志”。
7、图图老师出难题,你接受挑战吗?谁愿意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儿的词语呢?
三、认识常见标志
1、在超市里找标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随机找,师点出相应图片
2、出示“请勿攀爬”图片
问1:这个标志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黑色。
问2:黑色的人在干什么?在爬楼梯。
问3:人那么大个,梯子那么小,爬起来危险吗?很危险。
问4:那为什么在中间划一道红色的杠呢?红色的杠表示不允许这么做。也就是说不可以攀爬。也就是请勿攀爬。请勿就是不可以的意思。
问5:我们一般在哪里可以看到“请勿攀爬”标志呢?
公园里的假山上贴的有;建筑工地危险的地方贴的有……
3、同理认识“请勿吸烟、禁止通行”。
4、游戏大闯关
(1)2人一组,一人说出标志名称,一人找出标志图片。
(2)连连看。
四、小结
在公共场所,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牌子,上面有一些简短的文字和符号,贴在醒目的地方,以提醒人们注意。那些就是标志。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一片深情。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
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透过生活中小事体现你们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篇2: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板书课题)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1、引导:
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深,写得更是美。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教师示范:“时间与生命同在。珍惜时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时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时间的认识。(交流、评议。)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对于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时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时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篇3: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指偶剧院
造型表现
学习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通过折、画手指玩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纸工小舞台玩一玩,体验美感和成功的喜悦。
小朋友爱操作玩偶,边讲边演,其乐融融。操作手指玩偶最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本课教学溶折、剪、画、讲、玩为一体。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玩得有趣,有意义。
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折、画能套在手指上的动物玩偶。
折、画出耳朵和面颊长短不一的动物玩偶。
手指玩偶范例若干个、教学课件、纸工小舞台一个。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每人2—3张正方形纸、水彩笔或油画棒一盒、剪刀一把。
:2课时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15日——12月16日
活动一:
激情引趣:
学生欣赏,初步感知美的形象
播放两分半钟《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赏。
课件显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看。
活动二:
交流探讨:
1、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操作表演“老虎”玩偶,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
(1)出示动物玩偶纸折的步骤图,小组讨论,并讲一讲具体折法。
(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从第一步到第七步是怎么制作的。待会儿请小组的代表说一说。
3、学生折一折。
⑴学生回忆步骤图,比一比谁最快、最完整的折出。
⑵学生再次观察步骤图,解决第一次折纸中出现的问题。
4、教师引言提问:“动物玩偶折好了。猜猜看,接下来做什么呢?”
5、教师出示动物玩偶范例,学生欣赏,并找出错误之处。
活动三:
欣赏、评价交流:
1、学生欣赏范画①和范画②,小组讨论两幅范画形象不同之处。
2、教师提问:“动物耳朵尖的、圆的、下垂的分别怎样制作呢?”
3、教师演示不同动物的头部画法,学生欣赏。
活动四:
发展阶段:
⒈学生折画动物头饰,师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
学生制作,师生共同探讨。
⒉学生通过纸工小舞台进行表演。
活动五:
学生欣赏,相互评价作品
⒈学生交换制作的动玩一玩,说一说。
⒉教师以“虎大王”的身份宣布全班同学制作的小动物都被招收到森林剧团。
第二节
施教时间:12月17日——12月19日
活动一:
教师宣布动物剧团开始演出。
各小组讨论自己组准备演哪一出戏并分配角色,大家一起讨论具体的场景和对话。
活动二:
各小组随着相应的音乐表演童话剧。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语气、动作进行表演,观众可以给予适时评价。
活动三:
交流参与这次活动的感想。
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在活动结束后妥善保存自己的作品。
1.对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感兴趣。
2.把美术课上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我用学生熟悉的《天线宝宝》的造型作了几个范作,找学生和我一同表演。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创作欲望,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的分好了组,合理的分配了角色并进行制作。提高了创作的效率。所以说教师在做范作时要多动脑筋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一定要作出能够感动学生的范作。
篇4:兰亭集序精品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板书设计
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
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1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书法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如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美不胜收的书法精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件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书法作品,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生朗读课文注释①。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小短文。
《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多媒体显示:兰亭和兰亭有关的幻灯片)
我们先来看几幅有关图片,然后一起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可一边听朗读,注意句读和语气,一边整体感知品味这篇课文。
三、朗读品味,分析内容
1、齐读课文第一段,分析:
问: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答: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
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
(略)
再明确层次。
(层次不必过细,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已。)
归纳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乐。
再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准句读、读出语气,师略作点评。
2、个别朗读课文第二段,分析:
学生归纳第二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痛。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痛?
(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答: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问: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答:死生亦大矣。
师点评:在享受了难得的聚会和快乐后,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坚强的生命终要走向灭亡。面对这铁一般冰冷的自然规律,作者不由得感叹死生亦大矣。
3、个别朗读第三段,分析内容:
学生归纳第三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悲。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悲?
生讨论。
师归纳: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来,古人、今人、后者三者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都逃避不了生命终将殒灭这一规律,所以王羲之感到悲,这也反映了魏晋时代由于玄学盛行,士大夫们多崇尚老庄思想,很多人都笃信死生一彭殇齐,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这种思想对王羲之不能没有影响。
但王羲之还说出了一句话,它是整篇文章的亮点所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其中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点实事,不宜空谈玄理。这也反映了王羲之的旷达性格。
4、分析本文特色:
本文是一篇书序,却这样借题发挥,阐明了自己的生死观,书序能这样写吗?
多媒体显示:
序: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的缘由、目的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内容,也作叙文。
本文中也有一些语句反映了书序的特点。
(要求学生寻找并读出。)
多媒体显示:
作诗缘由──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成书经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编集目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学生所读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明确。)
多媒体显示:
明·徐师曾《文体明辩》《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其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
明确:这段话表明书序也可以议论,也可叙事,即可以借题发挥。
小结:本文的妙处正在这借题发挥上,因而显得立意高远,王羲之用324字,既写出了兰亭盛会之乐,又由此生发议论,谈到死生之大,进而谈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多媒体显示:
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悲,后之视今,亦由古之视今。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说到这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作家王瑶的一句话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密度(多媒体幻灯片),这句话说的也正是在有生之年要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多媒体显示: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密度。
──王瑶
五、课内拓展延伸
1、课内尝试背诵第一段。
2、学生交流自己的人生态度。
3、集体诵读课文。
六、作业
背诵全文,进一步领会本文的佳处。
篇5:小学科学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学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运水。
(1)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水槽里的水运到那边的水槽里去。(不能直接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2)学生运水。(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图片。
师: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会流东,水很珍贵,要节约用水;谁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能带来危害。)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让小水轮转起来。(两人一组)
篇6:《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获奖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由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
3、理解、评价作者“与同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教学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1、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欧阳修在同一次考试中发现并挖掘出“三苏”的故事;
3、欧阳修“六一居士”的来历;
4、欧阳修被贬滁州的背景。
二、文章诵读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并体会“也”在文章表达语气上的作用;
2、学生自由诵读;
3、抽查部分学生朗读文章。
三、文意理解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拔。
3、重点词语积累: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然:……的样子(蔚然、翼然、颓然)
活用词:山(沿着山路)、酿泉(用酿泉的水)
重点词:意、临、开、丝竹、筹、伛偻提携、芳、秀
判断句式:……者……也
四、自由诵读
五、作业
按要求背诵语句:
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夏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春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滁人出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太守宴请宾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众宾客欢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太守醉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按要求诵读
二、总结各层意思
1、醉翁亭的环境、地理位置及名称来历。
2、山间早晚、四季景色不同乐亦无穷。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山间之四时也。
3、太守及滁州人出游、欢饮:
……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众宾欢也;
……太守醉也。
4、层层揭示出文章主旨。
三、把握文章的主旨
1、先找出关键句(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句子)
2、提示:
醉翁之意不在意,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也无穷也。
……众宾欢也。
……太守醉也。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之从太守游而乐,却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3、完成板书:
山水之乐
醉能同其乐 宴酣之乐 与民同乐
乐人之乐
四、小结
《醉翁亭记》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但它不仅仅是记山记水,而是融入了作者的许多感情,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五、作业
1、积累写景的名句。
2、比较《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记”中作者各自不同的情感。
【课后小结】
文章写景中自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但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本文的难点,在小结时把该文与前两篇记中作者的情感及各自的写作背景进行了对比,进而让学生体会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篇7:文明礼貌用语教学设计
1.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与老师同伴礼貌交往。
2.会使用“老师好”“老师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1.请大班幼儿与师进行情境表演。
2.幼儿画册。
1.看情景表演(一)。
幼儿从搭的门内走出来,走到老师面前鞠躬问早,又向家人说“再见”。
(1)提问:早晨小朋友来到幼儿园,看见老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对家人说了什么?
(2)师小结。
(3)幼儿实践操作。
2.看情景表演(二)。
幼儿从搭的门内走出来,走到老师面前鞠躬说“再见”。
提问:下午家人来接宝宝了,小朋友对老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篇8:小班彩色世界主题教案设计意图
在“来来来,来上幼儿园”主题活动即将结束时,我们组织孩子们去笔架山公园秋游,孩子们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鲜花,他们高兴的手舞足蹈:“哇,好漂亮的花呀!”他们不停的问:“老师,这是什么颜色的花?”、“这种花好漂亮,是叫什么颜色?”、“老师,我知道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我看见有的叶子不是绿色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充分感受到五彩缤纷的颜色,在他们的议论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颜色虽然特别好奇、喜欢,可许多常见的颜色却说不出名称,更不知道颜色还会变化。
美丽的颜色可以带来无穷的遐想,颜色使世界美丽,颜色也美丽幼儿的心灵。为了熏陶幼儿的美感,为此,我们设计了《彩色世界》这一主题。在活动中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发现哪里有颜色?试试颜色精灵怎样在画纸上跳舞?想象彩虹王国的世界有什么?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
1、通过实验、观察活动,使幼儿初步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颜色。
2、感受颜色是美丽、有趣、会变化的。
3、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4、培养幼儿对色彩的美感经验,初步学会使用颜色的能力。
1、认识红、黄、蓝,知道它们是三原色。
2、幼儿感知色彩的多样性,并通过观察、实验知道颜色是会变化的。
3、幼儿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初步感受诗歌中的乐趣。
4、愿意尝试多种颜色进行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体会颜色的乐趣。
5、认识颜色标记,学习按颜色进行分类。
6、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和音乐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1、布置《彩色的世界》壁画。
2、室内布置彩灯、彩旗及幼儿手工作品。
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与颜色有关的图片、资料或物品。
4、帮助幼儿在家寻找各种颜色并记录。
5、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感知彩色的世界。
6、带领孩子到附近的社区寻找各种颜色。
篇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1、讨论、理解课文二、三、四段主要内容。
2、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进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小黑板一块,吹塑纸小船数只。
】 1课时。
学习二、三、四段。
1、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看到诸葛亮面对周瑜的蓄意谋害和步步紧逼,是顾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务。周瑜以为诸葛亮了上自己的当,以为自己是十拿九稳地占了上风,非常高兴。诸葛亮怎么完成任务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是怎样做的?(默读3~5节后答)
2、你从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来的?
备用:
⑴ 周为什么吩咐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用的材料?
⑵ 诸葛亮怎么敢找鲁肃帮忙?
周瑜:想害诸葛亮,从“造”的方面卡,对诸葛亮的打算一无所知,连听了汇报也不明白。
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鲁肃不会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准备。(识人心)
3、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却在充分准备之后,稳扎稳打地开始行动了。(自由读6~9节)看看诸葛亮是怎么指挥军士们利用草船借箭的。读书要求:
⑴ 用“__”把出发时间、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语句勾出。
⑵ 根据课文内容,把借箭经过向同桌讲一讲,注意用上书中的重点词句。
4、请同学上台,用小船演示,讲述草船借箭的经过。(出示小黑板:长江方位图)
5、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关句。(知天文)巧借天时。
6、他还作了哪些安排保证借箭成功?
⑴ 擂。
⑵ 船。
7、为什么叫士兵擂鼓呐喊?
造成进攻假象,逼使曹军放箭。
8、为什么先叫船头朝西,后来又叫朝东,还要“一”字儿排开?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谋远虑,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条件,叫巧借地理。(晓地理)
9、为什么调转船头后,书上要说是“逼近”?
⑴ 已惊动曹军,冒着危险。
⑵ 使曹军误以为是真的进攻。
⑶ 表现诸葛亮料事如神,胆识过人。
10、看插图,空中大雾迷漫,船外箭雨纷纷,诸葛亮却手摇鹅毛扇,正在饮酒取乐。请用“~~~”勾出他这时说的话。抽读。他为什么笑首说“只管饮酒取乐”?抽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齐读。
11、曹操出兵没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怀。
12、曹操是怎么知道上当的?引读“诸葛亮吩咐……。”他为什么“吩咐……”?
⑴ 嘲讽、动摇军心。
⑵ 知道追赶不上。(抓“顺风顺水”扣“船头朝东”)
⑶ 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三天借箭十多万。(结果)
小结: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诸葛亮的安排进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诸葛亮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用为蜀、吴联军主帅的周瑜本应非常满意,他却长叹一声,导读。他为什么要长叹?
15、“神机妙算”什么意思?带有什么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说出来,对他来说是多么痛苦,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输。再读这一句,体会周瑜的心情。
小结:两人斗智,至此胜负分明。
16、现在回顾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⑴ 三天有大雾。
⑵ 鲁肃会帮忙。
⑶ 二十只船够。
⑷ 船头东西摆。
⑸ 士兵擂鼓喊。
⑹ 只管饮酒乐。
⑺ 出发、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写诸葛亮从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万枝箭,为什么课题却命“借”?
⑴ 还击。
⑵ 还因为在借箭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巧妙地借天时、借地利、借对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从强敌手中智取十多万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阴谋,打击了曹的实力与士气,为联合抗曹做出了贡献,命“借”就有利于表现他的才干。
18、就从这个“借”字,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对诸葛亮什么感情?赞扬什么?
19、回顾板书(连线):
蜀吴联军本当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气量狭小,生了妒忌之心。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两军交战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万的诡计来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机妙算,结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万,迫使周瑜仰天长叹,低头认输。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们读记叙事情发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写类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别人看得明白。
篇10: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奇妙的博物馆幼儿园教学设计
1、让幼儿学会介绍别人并懂得介绍礼仪。
2、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核心要素客人到先问好进门后做介绍先家人后来客按顺序不要错
1、贴纸、水彩笔,小道具(娃娃家)
2、幼儿在生活中有过客人到来访的经验
3、两幅图:第一幅图里的小朋友把来作客的老师先介绍给妈妈;第二幅图里的小朋友把妈妈先介绍给来作客的老师
一、导入过程通过提问引出活动主题a、教师:“如果老师今天要去你家作客,但是她却跟你的爸爸妈妈不认识,你应该怎么做?”b、“你应该如何介绍老师?并让她和你的爸爸妈妈认识?”
二、关键步骤
1、情景表演《作客》a、班上的教师互相配合,一位扮演依依的妈妈,一位扮演老师、一位扮演依依b、教师重点示范介绍他人时的手势(以右手四指并拢、手心朝上的方式进行介绍)以及介绍的顺序(先介绍妈妈再介绍老师)
2、老师请小朋友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老师来作客》
3、比比看a、请幼儿观察两幅图,看图片中哪个小朋友做得更好,为什么说这个小朋友作得好?第一幅图里的小朋友把来作客的老师先介绍给妈妈第二幅图里的小朋友把妈妈先介绍给来作客的老师b、请幼儿观察,书中的四幅图,再请幼儿回忆情景表演的过程,然后给四幅图按先后顺序编号第一幅图:老师来家里作客,刚进门第二幅图:小朋友介绍老师给妈妈认识第三幅图:小朋友请老师坐下,给老师敬茶第四幅图:小朋友介绍妈妈给老师认识
三、引歌套词可参考《小松树》的曲调,也可自选歌曲
1、区域活动:“客人来访”:在区域中设置“茶吧”,提供小沙发、小座椅、茶具、茶叶、自制饮料、小点心,学习奉茶的礼仪开展“客人来访”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介绍他人的礼仪
2、在生活环节活动中练习唱诵三字儿歌
1、通过礼仪专栏向家长讲解介绍他人的礼仪要求,并希望家长能够用到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正确的影响
2、在家庭聚会或有客人来访时,家长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提供机会,并让孩子在客人面前大胆的介绍自己
1、在情景表演时,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并且行为举止规范
2、为了表示对客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和他人的尊重,我们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先家长、后来客;先男士、后女士;先年轻、后长者;先职位低、再职位高)
篇11: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全套
1、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印度人民对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层内涵。
2、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消息的结构特点,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学会消息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评价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综合运用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结构形式,能具体地区分通讯与消息的不同。
1、掌握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导语-主体-结尾)和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
一课时
学习方法:感知课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利用自习课时间要求同学们阅读课文《甘地被刺》。p51页
2、利用自习课时间要求同学们阅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p57—60页
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份报纸,请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思考一下,何为新闻以及新闻的特点。
生:各自读出自己手中报纸中的新闻,回答问题:“新闻就是写出新鲜的事;新闻要真实;新闻要吸引人,特别是标题……”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很好,下面我们来准确地概括一下:
新闻是一种事实的信息,也就是说它的本质就是真实,我们说新闻新闻,为什么新闻姓“新”而不信“旧”呢,记者最忌讳“昨天”这个词,快是新闻的竞争条件,也是新闻的质量体现,也就是说快速是新闻的生命,那好,根据新闻的两个特点,我们可以给新闻下一个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板书: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特点:真实(本质)快速(生命)
当然,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特写等文体;狭义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们主要是学习的是消息这种文体。
好,现在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关于新闻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p58页从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页中间那一部分,边读边画重点,2分钟时间,然后我叫同学来回答问题。好,现在开始。
师:提问:新闻消息的结构有哪几部分?
生: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师:完整的消息标题包括什么?
生:引题、正题、副题
师:什么叫做导语?它通常包含什么?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话叫做导语,它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书: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篇12:情人节创意活动方案设计 情人节活动创意文案
“金秋营销”
本次活动以“迎七夕”为主题,旨在向高中端客户和大众客户表达银行与之分享耕耘硕果、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传播银行个人银行业务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实现银客“双赢”的经营理念。各行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本行的活动特色,提炼活动主要“卖点”作为副题。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一)“营销产品欢乐送”优惠促销赠礼活动。
为鼓励持卡人刷卡消费和无纸化支付,促进银行卡和自助设备各项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同时保持和提升速汇通业务竞争优势,促进汇款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特开展以下优惠促销赠礼活动:
1、“七夕营销。自助服务送好礼”
(1)活动期间持我行储蓄卡在全省范围内的自助设备上缴纳2次费用的客户,可持缴费凭证及存取款凭证,到所在地的营业网点兑换价值200元的礼品一份。先到先得,送完为止。凭证必须是同一储蓄卡的缴费凭证,礼品兑换后,我行将收回缴费凭证。
(2)凡在活动期间办理签署代缴费协议的客户,可获得价值200元的礼品一份。签约即送,一户一份,先到先得,送完为止。
活动礼品由各行自行购置。
2、“七夕营销,好礼多多
(1)活动期间卡免收当年年费。
(2)刷卡消费达到一定标准,可凭消费交易pos单据和银行卡到当地建行指定地点领取相应标准的礼品,领完为止。
刷卡消费达1000元(含)以上,赠送价值100元礼品;
刷卡消费达5000元(含)以上,赠送价值150元礼品;
刷卡消费达10000元(含)以上,赠送价值200元礼品;
刷卡消费达20000元(含)以上,赠送价值300元礼品;
礼品应充分迎合客户节日期间消遣购物的心理,刷卡消费5000元以下的建议为动物园门票、公园门票、商场周边_x等用餐环境幽雅的快餐机构套餐票等,具体由各行自行确定。
各行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筛选3—4个大型商场、高档宾馆、高档饭店等消费交易量大的特约商户,对当天消费达到标准的客户采取现场赠礼的方式,提升活动的轰动效应。
3、“七夕营销。速汇通优惠大放送”
活动期间,速汇通汇款手续费优惠20%幅度。
(二)“七夕营销。产品欢乐送”网点个银产品展示及优质服务活动。
以营业网点为单位开展“金秋营销。产品欢乐送”优质服务及个银产品的展示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
1、营业网点统一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和摆放省分行下发的营销活动海报以及活动宣传折页(近期下发),以新颖、丰富的视觉感染力,吸引客户关注。
2、网点柜员统一佩带工作胸牌,增加员工亲和力,突出我行员工热情、亲切的服务形象。
3、活动期间,网点须设专门的宣传咨询台并配备导储员,加强动态推介,引导客户使用我行提供的自助渠道办理普通存取款和缴费业务,积极做好相关兑奖工作。
4、积极开展网点优质服务工作,提高速汇通等业务的`柜台服务质量,加强柜台人员与客户的交流,切实提升网点服务形象。
5、切实做好对客户的绿色通道服务,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向客户提供优先优惠服务,为客户营造良好的节日服务环境。
6、活动期间,各行采用信函方式或人工送达方式向客户发送省分行统一制做的一张节日贺卡,并同时准备一定金额的礼品。礼品袋由省分行统一制作下发,礼品由各行自备。
7、联合本地餐饮、娱乐等行业的高档合作机构在活动期间向持有我行卡的客户提供打折优惠;联合机场、车站等交通部门向我行客户提供贵宾服务。
8七夕节期间,客户外出较多,各行要确保理财中心、理财专柜和客户专窗正常营业;同时组织营业网点、个贷中心等经营机构切实落实客户绿色通道服务和各项优先优惠服务,为客户营造良好的节日服务环境;另外要密切协作,严格执行“漫游服务”标准,确保总行v客户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得到专门服务,兑现乐当家的品牌承诺。
篇13: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奇妙的博物馆幼儿园教学设计
1、能分辨鞋子的左右及类别,学会自己穿鞋子。
2、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难点:分清楚鞋子的左右并学会穿鞋
ppt、图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一)我会识鞋子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们上台来当老师的模特,有谁愿意的?
我请坐得最好的一位小朋友×××上台来。其他的小朋友来观察一下,看看×××身上都有一些什么东西?
幼:衣服、裤子、鞋子……师:那你们说说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啊?哦,有×颜色的衣服,×颜色的裤子,还有×颜色的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鞋子都是什么颜色的?点小朋友回答……(出示ppt图片)师:你们看看,这是谁的鞋子啊?(分别出示高跟鞋、皮鞋、凉鞋、雨鞋、拖鞋、运动鞋等)幼: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宝宝的雨鞋........
请幼儿说出这些鞋子的特点(大小、颜色、什么时候穿等)师:哇,小朋友们认识这么多鞋子!那你们会自己穿鞋吗?
(二)儿歌真快乐
师:老师经常发现有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还有小朋友鞋跟没有提上来,这样很容易摔跤的!所以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穿鞋子的办法……拿自己的鞋子做示范,指着让幼儿认识鞋子的结构(鞋面、鞋底、鞋头、鞋跟)2、教会儿歌"两个好朋友,紧紧挨着头,中间有个小嘴巴,大家一起笑哈哈。"反复练习儿歌并举反例子,让小朋友判断。
3. 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赛谁穿鞋快,大家一起念儿歌4..师:大家看这双鞋子,它的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子凹型朝向不一样的两只鞋子,叫一双鞋。
(三)找找好朋友师:刚刚鞋子说,它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了,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
1.请小朋友回座位2.将印有不同鞋子的图片发放给小朋友,让他们连对找好朋友。
3.并且将一双鞋子涂成一种颜色。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帮鞋子找到他们的好朋友了,并且还学会了自己穿鞋子,那么等会儿午觉起来,老师要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自己穿鞋穿得对不对,能不能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篇14:太阳课件资料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字,学习新笔画竖折。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展开想像。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书写5个生字。
观察法、导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生字卡、太阳图片
一课时
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位神秘的客人,请大家猜猜它是谁?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它是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太阳》。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日”字。小朋友,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谁会读?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生字,把难读的多读几遍,向同桌提个醒。
3、同桌考读。
4、教师用卡片采用不同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汉字“是”在课文里带了一串它的好朋友和大家见面,你能读好它们吗?
出示: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
太阳是被雄鸡叫出来的;
太阳是被鸟声闹出来的。
5、出示方格里的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读、和好朋友一块儿读、和同桌比赛读。
2、这课出现了一个新的标点符号,找出来。认识“;”。现在数一数,这课共有几句话?
3、请大家出主意,我们可以怎样来读好这篇课文?
4、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太阳可以从哪些地方升起来?(感受太阳升起带来的快乐。)
指导读好课文1~4分句。小朋友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跳、冒、闹”。
5、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几行诗中“跳”“冒”“叫”“唱”等词语的感情,让学生做做动作来体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体会日出的美丽景色。
6、选句朗读。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还可以请你的小伙伴给你评一评。
7、太阳还能从哪些地方升起来?学着儿歌的样子讲一讲。
8、出示最后一句,学生练读。(学到这儿,你想对太阳说点什么?)
9、看谁最先能把儿歌背下来。
10、把你课前查找的资料和伙伴们交流。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太阳的资料,我们共同分享吧!(见《补充材料》及后羿射日的故事)
1、出示四个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在四线格的位置,你觉得写这四个字应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
3、教师指导写“出”字要强调笔顺,第三笔是“长竖”,不是两个“山”字撂在一起的。
篇15: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识记重点字词;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说明古建筑的一般顺序,同时了解故宫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的地位。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珍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同时树立一种大文化观,珍视自己的身边文化载体,同时学会保护鉴赏一切人类的文化成果。
“能力目标”。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媒体:投影仪
学生讲解自己游览故宫的所见所闻导入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按照说明的顺序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本文的说明顺序具有以下特点:
1、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2、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根据课下查阅的关于故宫的各种资料,与全班同学更加详实地了解故宫的特点。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的顺序,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的自豪感。
快速朗读全文,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中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布置作业: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更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建筑以及布局,然后采用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课后记:本课需要图文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被动接受永远不及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力求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达到更好学习课内知识的教学效果。
篇16:《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河中石兽》导入
1.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注释来疏通文意,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养成注重实际调查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现象的出现。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一、导入: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圮 募 棹 曳 钯 杮
携 湮 啮 坎 溯 臆 欤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 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
(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便划着几条小船, 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木杮(fèi),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 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 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学生朗读课文。
(1)、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来概括
(2)、划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他们都用什么方法或理由寻找石兽,结果怎样?
(3)、 为什么只有老兵找到石兽?作者是怎样看待这问题的,得出什么结论?
1、同学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经常发生。古人编辑的一些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比如“拔苗助长”,那人只知道拔苗助小苗快长,却不知道违背生长规律。结果闹出了笑话。你能例举出哪些事例?可以仿照只知------,不知-------的句式来表达。
2、在我们的生活中,处理事情、看待问题怎么做算是比较恰当、比较合理呢?学生归纳。
1、背诵《河中石兽》。
板书:
河中石兽 纪昀
庙僧 下游 无迹
讲学家 地中 失败 实践经验
老河兵 上游 成功
篇17: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三课时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第一课时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篇18: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篇19:季之美教学设计
“四季”一个对于我们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具体有什么特色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小草发芽,百花盛开,柳树抽出了新的柳条……虽然春天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地方,我觉得,春天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花丛,因为花丛里的花就像商店里的商品一样琳琅满目。当然,我喜欢花丛的原因可不止这一个,这些五颜六色的花朵,排列的是那么有序,等你再转眼看时,他们已经组成了一幅画,那幅画,多么像高山流水的场景啊!
夏天,正是植物茂盛的季节。小朋友们在绿树下乘凉时,蝉在不停地鸣叫,仿佛在说:“好热、好热……”这个季节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参天大树和树下的小树苗。那时的场景,多么像一位母亲,在呵护着她的孩子,让孩子不受到一点伤害,那样的场景是多么神圣啊!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树叶都变黄了,落了下来,给大地仿佛披上了一件黄衣服。大雁们向南边飞走了,但在天空中排了一个“人”字,似乎告诉人们:我们明年春天还会回来的。秋天最吸引人的,是那刚成熟的麦子,从远处看,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冬季,是一个白茫茫的世界。下雪的时候,你肯定会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打雪仗、堆雪人……当然,我并不留恋这些,我喜欢冬日里的梅花,为什么喜欢梅花呢?是因为梅花会在这个季节开花,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勇气,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亦如此,求学亦如此。
四季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美景,各有各的风光。在这四个季节中,我留恋的是冬天,在那里有迎寒而开的梅花,虽很艰难,但我要像它一样,不畏严寒,在寒冬里绽放。永不凋零,永在我心。
篇20: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案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诗人为何而忧愁
一、揭示背景,导入新课
1.孩子们,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说?
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3.张继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却能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名垂千古,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受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
2.师范读。
3.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汇报。
师:读诗的初步感受很重要,老师的感受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受放进诗中,读出你们自己的味道。
4.学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师:你感觉到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板书“景”)
出示自学提示: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用“——” 画出诗人看到的景物,用“~~~”画出诗人听到的声音。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3.师:这些都是诗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描述画面,师引导学生说具体生动)
师: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是什么字呢?
生:愁。
师: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在诗中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出笔在旁边做一下批注。
(生批画读后汇报。)
4.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秋处露秋寒霜降”霜只有在寒冷的季节里才会出现,说明此时天气已经很冷了。
师:一个“霜”字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呢?张继怎么会感到满天都是寒霜?说明什么呢?(学生自己体会,齐读该行诗)
张继又听到了什么?(板书:乌啼)几声凄厉的乌啼,打破了夜的沉寂,为什么明明是深夜诗人却写乌啼,岂不吵吗?(以动衬静)
师:你能读出夜的寒冷,读出诗人的孤寂吗?(指名读)
5.品析第二行“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渐渐的落下。天地之间,一片幽暗。在这片幽暗之中,张继又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诗)
师:江枫与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你由此体会到什么?(孤独、凄凉)
师:把这种感觉读到诗中去。
6.学生读诗。
师:“眠”是什么意思?
生:睡觉。
师:谁睡了?
师动情强调:江枫——
生:睡了。
师:船家——
生:睡了。
师:整个大地——
生:都睡了。
师:由此可以想到岸上,整个姑苏城的人都睡了,只有张继没睡。把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首小诗。
7.课件出示:
江水睡了,
枫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独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师:谁来读读这首小诗?
(生单个读)
师:为什么对张继来说“夜愈深愈难眠”?
补充:张继是湖北襄阳人,此时此刻他正在姑苏,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相隔1400多公里。
师:他现在远离自己的家乡。那天晚上,他的妻子在吗?孩子在吗?朋友在吗?一个人漂泊在外在愁什么?生答
他只好一个人静静地在船头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来表达他浓浓的思乡之情。把这种感觉放进诗中读一读。
(学生读前两行)
8.品析第三、四行诗。
师:在孤独而寂寞的夜晚,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月亮西沉乌啼声声江风凋零,渔火点点,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那此时他又听到了什么?
师:假如你就是诗人,你就在客船上,远处传来寒山寺那悠远的钟声,自己的心情是难以言说,怎么办?那我们就读吧!
(学生带着感情读)
师:读出了凄凉,读出了忧愁,带着这种感觉读读整首诗,来理解张继那难眠的一夜。(学生读,读得凄清,读得悲伤)
师:故乡襄阳与姑苏相隔千里,故乡的生活那么美好,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但在这里只有……
生接读:(课件出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没有熟悉的家乡山水,没有熟悉的乡土乡音,这里有的只是……
(生接读,再次看课件,读这首诗)
师:在这里,张继生活了很多年,张继一生漂泊,他到死都没有回到家乡,在这里只有无尽的思念,大家带着感情再读读。
(生接读,又一次看课件读这首诗)
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师:诗人张继除了这些“愁”外,还有更大的一“愁”,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张继落榜小故事》
师:是啊,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乘一叶小舟停泊在姑苏城外的枫桥边,在那愁绪无处释放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渔火,还有寒山寺的钟声,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