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471

范文

1000

篇1: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52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走近吴宓》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爱情故事

4、人物轶事

5、主要贡献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吴宓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吴宓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吴宓》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吴宓纪念馆。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活动中最基本、常用的是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结合各种标志性的图案、图章或语言来记载,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另外,还可以采用展示法(以作品形式展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①学习第一段。

【师生活动】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点拨】周瑜明知故问;假惺惺说;狡黠地说;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②思考: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点拨】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设计说明: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提高了读的质量。)

(四)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手指》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方面《手指歌》一课是一节的语言活动课,根据最近发现我们班有些孩子爱啃手指头,我趁着这节课给孩子加了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3.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小手。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方面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小手拍拍》,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在这里我想了三条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儿一块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交会小朋友歌词,再教小朋友学唱儿歌,最后加上动作来边做动作边唱。最后多加练习,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教授环节上自认为没有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将《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在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一些。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也不了解,在课前就应该做些铺垫工作。

三、教学策略方面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写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于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好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环节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们的小手有多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后应该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手指歌》这节语言课的教学反思,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 蜜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课文讲述了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故事。“引”是带领的意思。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往常列宁派人请养蜂人聊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这次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自己找到了养蜂人。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列宁决定自己去找养蜂人。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了养蜂人。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蜜蜂是列宁的向导。

1、认识要求识的8个生字,培养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通过阅读“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道理。

投影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

1、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2、说说什么叫“引路”?(就是领路、带路)

3、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品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4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2、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反馈: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3、读第2自然段(读懂每一句话,理解段意)。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结合课文内容,用关联词语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4、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符合。因为列宁的判断依据的是自然规律,合情合理。)

1、指名读全文,你觉得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想想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呢?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1、出示字卡,巩固阅读中已认识了的生字。

2、组内合作检查识字情况。

(引:读yǐn;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1、探究活动,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

(同学互相说说,看谁说得好。)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选做一个问题)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他想

飞回园子—————————————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他想

找到养蜂人———————————果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石拱桥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到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到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全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2683 字

+ 加入清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学会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的阅读方式;

2、能力目标: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2.学会“感知与领会”的阅读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主要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情感体验法。同时,还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的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的教育。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究,本节课确定的学法指导为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学生独立阅读,获取文本信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走出文本后通过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能力,激励诱导学生讨论、探究、答疑,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我是一颗星,璀璨的星空不会因我而黯淡,所以,我不重要;我是一滴水,浩瀚的海洋不会因我而干涸,所以,我不重要;我是平凡的人,忙碌的人群不会因我的懈怠而失去活力,所以,我不重要。但是,璀璨的星空离不开一颗颗星的装扮;浩瀚的海洋离不开一滴滴水的汇聚;人类社会的文明离不开一个个人的勤劳创造。虽然我很普通,很渺小,但我是重要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毕淑敏的心灵呐喊:《我很重要》。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护的意识。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及注册心理咨询师。 1952年生于新疆。半岁随母进京。16岁赴西藏阿里,11年军医生涯。1980年转业回京。从医20年后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代表作众多,《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但无一例外都是关于生命、死亡,近年逐渐关注心理学。

(一)默读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观点。

思路:开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肯定“我很重要”。(明确:作者从“我不重要”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观点: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二)找出依据,为什么“我很重要”。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2.“我”是人类历史当中不可取代的“精致一环”。

3.“我”是机遇的产物。

4.“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希望承载。

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6.“我”是替子女遮风挡雨的大伞。

7.“我”是朋友肝胆相照的知己。

8.“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

(三)归纳小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好好活着,我很重要。

作者从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

2.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

3.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

4.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

20xx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异常寒冷。大约下午4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5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4年的大学生活。

思考:读完以上的文字,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天堂的儿子读了母亲的这封信,他会对母亲说点什么呢?

明确: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还有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1、有些人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还有一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是怎样选择的呢?

2、播放《千手观音》的视频。

播放视频后教师总结说: 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她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身为聋哑人,她们优雅曼妙的舞姿强烈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她们对生命的热爱诠释了“我很重要”的内涵。与以上特殊人群比较,我们是身体健康的人,心理健全的人,我们也同样热爱生活,他们尚且能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呢?我们能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呢?

思考:1、你觉得自己重要吗?为什么?作为中职生,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呢?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的精神都振奋了,我也要大声的说出“我很重要”,我是年迈父母牵挂的女儿;我是孩子稚嫩肩膀的依靠;我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我是和谐幸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爱温暖我的学生。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都很重要,让我们一起对着生命大声宣誓吧:【我很重要,我是父母的希望;我很重要,我是亲情的纽带;我很重要,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有目标、有前途!我要奋斗!我要拼搏!我要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宣誓人:】

【教学总结】

《我很重要》一文,该文新颖独特的立意、层层推进的思路结构、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1、领悟作品独特的立意。2、学习和体味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将本课教学难点定为:品味充满哲理和情愫的语句。

教学中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设计了“导读-速读-品读-研读-拓展-体悟-练习”这样的教学流程,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领悟作者的观点:“我很重要”,领悟毕淑敏作为一名作家的睿智心和作为医生的关怀心——她教诲我们热爱生命,热爱自己,关注每一个“我”的意义与价值。“我”是泛指,既是自我,也是他人,是每一个个体的人。由浅入深的引导使学生自然地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很重要≠我很伟大,我很重要≠我最重要,“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而 “我最重要”则完全是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出发点,这些人只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害得失,而从不关心别人。我们应时刻努力,不懈奋斗,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学生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也自然地得到了情感的陶冶、价值观的提升。

不足的是: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还急躁了些,有的环节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还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厚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窦桂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媪”“剥”两个生字,理解“翁媪”“吴音”“相媚好”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情景,体会田园生活的美。

3、了解宋词的常识及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培养学生对祖国独特文学形式的喜爱和欣赏的感情。

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

理解“相媚好”“无赖”等词语。

课时

搜集有关宋词及辛弃疾的资料。

第一教时

一、背诵诗词,导入新课

1、课前学生背诵新近积累的宋词:

欧阳修《采桑子》、陆游《卜算子·咏梅》、晏殊《破阵子》。

2、揭题: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的体裁类别吗?(宋词)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

3、读课题,注意“乐”是“音乐”之“乐”。说一说预习中学会了什么。

4、教师补充介绍宋词常识和辛弃疾生平。

二、自学课文及检查交流

1、出示要求:

读正确、流利,不懂的地方查一查资料。

2、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与检查:

⑴指名读,正音。教师给予评价,指导适时停顿。

⑵再读全文,词义质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举手汇报。

⑶说说诗词大意。

三、习字

1、描红、临写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2、抄写词语。

四、作业

熟读这首诗。

第二教时

一、交流已经学会的内容,明确本课任务

1、关于课文,你已经学会了什么?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对照检查:

⑴听写词语:

低小、吴音、莲蓬、鸡笼、翁媪。

⑵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是否韵味。

⑶说出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渡:看来我们对这首词的学习还需要更深入些。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体会词的情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精读感悟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词中写的是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2、同小组交流。

3、发言与指导:

⑴景:

描述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完整与优美,注意顺序。

关键词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扩大外延:

荷塘、豆地、其它庄稼。

过渡:

你觉得这样的乡村景色怎么样?更美的是乡村的人。

⑵人:

注意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家?有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关键词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⑶词人想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关键词:

“醉”、“喜”、“相媚好”。

4、小结:

田园生活美如画,村居人家乐融融,此刻你一定和诗人一样,想用手中的笔来描绘此情此景。快打开本子试一试吧!

5、简单交流后,再次诵读全文。

三、拓展阅读

同学们如果对辛弃疾的词感兴趣,课后可以选读下面几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白船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

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

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穿插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

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精读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

(学生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学生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足球教学设计方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参照教学设计(a)。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有关内容参照教学设计(a)。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

3.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问:请复述作者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6.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7.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

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五、学习迁移

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石头画教学设计 石头书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两课时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 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百范文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当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1 练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⒊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⒋分角色朗读课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练习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案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3教时

(一) 教学准备

1、 揭示课题

①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 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3、 指导预习课文

要求:

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检查预习情况、

4、 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

课文主要讲什么?

(一)教学过程

1、 复习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讲读课文1——9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师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设计,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动物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物乐园教学目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认识符号“>”、“

2、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会用“>”、“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3、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比较兔子的只数和篮子的个数,认识“=”。

(1)图上有几只兔子?几个篮子?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兔子有4只,篮子有4个,所以兔子和篮子一样多。)

(2)学习等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12 字

+ 加入清单

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学习作者的坚强。

一课时

多媒体

(一)、创设氛围,导入:

1、课前出示卜桦创作的flash动画短片《猫》,学生看完后略谈故事情节、主题及感受。

2、教师补充:这是获得国际动画大赛金奖的动画片,其借助音乐和绘画诠释出来的“爱与勇气”温暖着亿万网民冰封已久的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助文字感动亿万读者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3、作家作品简介。出示课件。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他体验到的是命运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活的明朗与欢欣,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健全最丰满的思想,他用睿智的文字诠释出的爱和勇气照亮的却是我们日益幽暗的灵魂。有人说:如果你年轻,请读他的书,会给你以力量;如果你不再年轻,请读他的书,会给你以温暖。

(二)、初读,感知内容。

1、学生朗读。

2、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内容

3、学生交流。

4、教师评价补充:母亲的关爱儿子的坚强

(三)、品读,体验情感。

1、学生默读,勾画出能体现母亲对儿子关爱的语句,试作简单赏析。

2、学生交流。

3、教师评价补充。

4、学生小结品读方法。

5、教师补充:首先根据文体的不同,阅读时有所侧重。

其次,品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语句,如借助传情达意的句子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能结合环境描写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心理……还可以抓住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第三,可以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沉浸在文本之中,对文章进行深刻的剖析,要敢于否定他人的说法,说出自己对文章独到的见解。

6、学生用老师所授品读方法勾画并赏析文中能反映儿子坚强的语句。

7、交流,评价,补充。

(四)、学完这篇文章,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请试着写下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世道多舛,人生不易”,在这个欢欣与伤痛共存的世界,我们唯有接受,唯有面对,包括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残酷。如果你不幸被选作去充当那苦难的角色,就去承担,选择一种坚强的方式去诠释生命,生命会因对苦难的超越而显得恢弘与深邃。写出自己。

结合作业

2,请学生写出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理话。

板书:

1、学生小结的阅读方法。

2、爱——坚强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深有体会。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改强调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搜集、筛选、整合和处理信息。遵循课改的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上,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在情感激发的氛围中围绕着读而展开,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在练笔中巩固,在快乐中学习,在感悟中生活。

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尤其在读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探究阅读学习的方法。在后来的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对人物进行全面而正确的分析,说出对文章独到的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后来,在学生的练笔中,我看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文章,相较以往课堂作业中的练笔效果要好许多。我感到通过让学生沉浸文本去体会、感悟到的情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课后的作文点评中,肯定了学生用真情所写的文章,鼓励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情表达出来,勉励他们坚强面对人生。我还选出一些好文章告诉学生,会向校园文学社的老师推荐,这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自读课本又何尝不是一个例子呢?它同样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学习的舞台、学习的新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真切的领悟到:自读课本是课内语文课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获取大量课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其选文文质兼备,可读性强,内涵丰富,通过对自读课本的学习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内所学东西,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资源尤其匮乏的农村,如何对自读课本进行有效利用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课改的新形式下,对于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挖掘教材,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同时,我也知道,阅读教学并不是在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才能有质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乡愁席慕蓉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

(师:通过读诗,现同学们对本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共同解决几个小问题,看谁回答的准确)

a.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b.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国愁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

c.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师:这就是余光中,这就是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你感受到了吗?好!就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再一次聆听一下他的心声吧!)

七、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教师小结。)

八、教师小结: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九、教师放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作词、蔡琴演唱的歌曲《出塞曲》结束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发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3、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每组几条蚯蚓、放大镜、一只浅水碟、一张白纸小棍

(一)谜语引入

上课前咱们先猜一猜,读,是什么?(看见过蚯蚓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昨天我们布置了去寻找蚯蚓,你找到了吗,在哪里找到的?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今天蚯蚓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欢迎他们。通过今天我们对蚯蚓的细致观察,可能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二)实验1:蚯蚓的身体和运动

1、在认识《蜗牛》一课时,我们探究了关于蜗牛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今天你希望了解蚯蚓的哪些方面的问题?(板书边板书边回忆蜗牛的运动,食物等)

2、认识一个人首先看他长什么样。怎么就首先看看蚯蚓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么运动的。

3、你会观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还可以借助一些东西观察,比如:棍碰放大镜

观察的顺序可以是:

然后我们把自己的发现真实地记录。组长领记录表。

4、看记录表的要求,你能抓哪些是关键词。(可以画图,标注各部分名称真实)

5、请男士将蚯蚓轻轻放在白纸上,开始观察。

6、学生观察,教师巡视纪律,指导记录。10分钟

7、展示:看一生画的蚯蚓。画得很细致。有哪几部分,跟你标注的一样吗?两端很相似,怎样区分头尾?环带有什么用吗?可以繁殖。

8、怎样运动的?跟蜗牛一样吗?可以动作模仿。伸缩运动

9、还有什么发现吗?对刺激有反应、

(二)实验蚯蚓的反应

1、蚯蚓会游泳吗?猜一猜有什么反应。

2、试一试,请女生轻轻将蚯蚓放在水中,看有什么反应。(不用担心,他不会伤害人。勇敢)

3、有什么反应?他可能会说:由此可看出:

4、观看一段视频。现在你知道蚯蚓为什么要爬出来了?

(三)课外延伸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蚯蚓的外形、运动以及反应,可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你有什么办法?(饲养,观察,记录,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白船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在具体教学时《画线》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椭圆"工具这一基础,注重新课程倡导的在教学设计时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

(1)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让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通过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了解线的各种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如果把握得准确,在具体教学时会有目的的加以讲解和突破。如《画线》一课中直线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有尝试探究的方法即可达到效果。而曲线工具的使用则有别与这几种工具,所以,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曲线工具的使用。而曲线工具中画封闭的曲线相对较难,这里就可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其实它们的区别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对于难点的突破问题,本课中我巧妙地将它设计成小水滴的形状,让学生尝试探索,辅以课本"知识屋"内容介绍,有尝试成功的同学请他当小老师具体操作演示,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教案《例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在本课中,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改绷绷》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直线的几种粗细不同的选项让学生自主尝试,对于曲线工具的使用在尝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总结,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结束时设计让学生比赛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画出长短、粗细、曲折、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此时教师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线条来,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此而显现。

本课的作业设计兼顾信息技术的差异,有课例中的洗衣机、实践园中内容,还有自由创作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设计要善于抓住重难点,教师要统引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计算。

2、掌握根据比例尺求图上的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中感悟到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学具图若干张。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在音乐中朗诵描写奏的诗歌,音乐停,师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感受到春的气息,想去旅游)

2、揭示课题: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首先要做什么呢?(找地图,了解城市情况)从地图上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比例尺、图距、实距、方向)师: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在生活中的运用(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二、自主探索

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想去的地方,老师想带你们到南京玩一玩,你想吗?(想)

2、出示下面地图,思考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到想去的地方的方位,比例尺是多少,可以看出居住地及旅游的线路

4、学习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假设我们到南京旅游,住在金陵饭店,想去南京博物馆参观,你能计算出从金陵饭店到南京博物馆的距离吗?试试看。

(1)学生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要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解比例尺的方法做,也可以用其它公式做)

(2)学生试做,并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采用不同方法解答,说一说每一种方法思路及注意点)

5、学习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1)出示:已知南京博物馆长600米、宽300米,现在做成比例尺是1:10000的平面图,你能求出南京博物馆在图上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

(2)学生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用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解答)

(3)学生试做并板演。

(4)集体订正,说一说,每种方法的思路及注意点。

6、学生看书3738页,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解决。

三、反馈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石拱桥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1、重点:

(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

1、位置;

2、形态、

3、结构、

4、材料、

5、周围环境、

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

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

2、建筑时间、

3、使用时间、

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整体把握课文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石拱桥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也可收集一些桥梁图片。

一、导入:看图联系“钱塘江大桥”的相关新闻。

二、作者简介,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茅以升,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投影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回顾说明知识。

1、注音:

拱桥:gng郦道元lì惟妙惟肖:xiào

张鷟zhuó洨河:xiáo饮涧:jiàn匀称:yúnchèn

2、解词:

巧妙绝伦:巧妙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得上。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回顾知识:交代文体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生动)

四、快速阅读全文,归纳特征。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的中国石拱桥”,通过定语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课文精选了哪两个例子?

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4、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否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呢?在课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

明确: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和1189——1192年间,

历史都很悠久;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和形态不一、惟妙惟肖的石刻狮子,形式都很优美;更重要的是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两座桥作为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

5、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是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加简洁吗?

明确: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

类型,因此,都必须介绍,这样才能说明得既典型又全面。

五、精读课文,分析问题。

1、请一位同学朗读4——5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这些特点的顺序能否颠倒?

明确:赵州桥(独拱石桥)的四个特征:

(1)只有一个弓形大拱——最长、无坡;

(2)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省料、防洪、美观;

(3)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

(4)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四个特点之间是主次关系,不能颠倒。

2、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6——8自然段,看看卢沟桥有什么特点?找到说一说。

明确:卢沟桥(联拱石桥)的特点:

a、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

b、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

c、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3、作者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后,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介绍,这属于什么结构呢?

明确:总分结构

六、拓展延伸,探讨问题。

1、文章最后两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试从文中提取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

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2、欣赏现代桥梁建筑。(投影展示)

3、笔有哪些类型,有什么共同点呢?

4、讨论:如果要写一篇文章介绍笔的用途,应选择哪些例子,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精心选择说明例子、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既传播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说明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设计: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卢沟桥

一般————→特殊

逻辑顺序

关少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