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山西绵山导游图(精彩20篇)

山西省有着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下面是二秘网为大家带来的山西绵山导游图,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5724

范文

239

山西景点导游词贯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40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

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是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的丰富,但是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大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

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了“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的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

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

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山西南山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南山寺是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五台台怀镇南3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民国初年又予扩建,全部联成一体。区背山面水,林荫蔽日。寺依山势建造,高低错落,层迭有致,有亭台楼阁,殿堂古塔三百余间。南山寺寺前坡道林荫覆盖,山门下筑石磴一百零八级,门前影壁砖雕细致,门上钟楼建造精巧。寺内殿宇形式结构各具特色,台极甚多,两侧栏板望柱上雕人物,花卉,鸟兽,故事等图案。

各殿檐下坎墙或墀头下肩上,装置各种石雕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内容有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义范畴。各殿檐下,木雕图案精致,饰以彩绘贴金,更为富丽堂皇。大雄宝殿内塑释迦及二第子和胁侍菩萨,石雕汉白玉送子观音,工艺尤精。两侧明代塑像十八罗汉,是五台山罗汉中的佳品。

墙壁上满绘佛传事,从乘象投胎到涅般八十四幅,笔力流畅,色泽浑厚,是明代原作。寺内“真如处在”石刻一方,是慈禧所书。五台诸寺雕刻艺术,以南山寺为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释迦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第1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塞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 54 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历 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木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木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山西榆次老城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778 字

+ 加入清单

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 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2003年9月29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榆次老城揭幕,100万平方米的老城与老城景区“馆园合一”。整个景区分为6个区域:民间文化博展区、民间传统文化演示区、民居文化区、市井商贸文化区、宗教文化区、文物古玩区。展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中国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国内各大剧组在老城内成功的拍摄了《铁梨花》《乔家大院》、《走西口》、《龙票》、《哥哥,你走西口》、《晋商》、《立秋》、《白银谷》、《幻影神针》、《李卫辞官》、《太行山上》、《双枪李向阳》、《关中男人》、《狼毒花》、《李大钊》等等的影视片。

榆次是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太原的南大门,素有并南重镇之称。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记载。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

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新兴的城市化建设中,榆次老城才逐渐消失了。21世纪初,开始修复的榆次老城,西至西门瓮城,东至俞家街,南至清虚阁,北至小井巷。老城可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功能齐全。南北大街市场繁荣,店铺林立,是古城经济中心。城隍庙、县衙、凤鸣书院等建筑相依而立,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充分体现了榆次老城历史文化和城的意向,初步构成了榆次老城的城市体系。

修复后榆次老城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古建筑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东西花园、遗址花园、褚趺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千年老城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记载着无数个守土卫乡的忠臣英烈的豪杰壮举,也演绎出了许多民间传说、故事。

“榆石亭”记载了2500多年关“美丽的石头会说话的传说”。“思凤楼”讲述了1700多年前“吉祥的凤凰来集会”的故事。西门翁城和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唐朝李世民收复榆次,宋太宗灭北汉迁州榆次,元大将木华黎攻占榆次,明朝知县李鹏抗击瓦刺,明末清初李自成攻打榆次直取京都。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爷是最受百姓敬仰的北宋宰相寇准。县衙中“剧暑悲痛度,清秋喜却回”的匾额是大清圣祖康熙亲题。300多年前,在大乘寺顾炎武、傅山和王介石等人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清活动。

榆次老城中的一楼、一阁、一砖、一瓦、一口枯井、一棵老树,都折射出千年老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在广场旁建立起以榆次老城为中心的民俗博物馆,深受游客喜爱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是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创办的山西首家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3100多平方米。馆内收集陈列有瓷器、钱币、家具、字画、服饰、鼻烟壶、茶具、酒具、民间工艺品、石艺、根雕、石木砖三雕十一个文化系列的藏品。藏品数量近万件,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它较好地展现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几千年的发展轨迹。很多藏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代表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是研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在世界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洋溢着中华文明的民族特性,是中华文明的大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浩如烟海,本馆难穷其尽,但是每件藏品却是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载体,它展示的不仅是中国的优秀文化,更多地折射出中国人坚忍不拔、勤奋敬业的精神实质。该馆的创办,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它的价值本身。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现已开馆的主题展馆有晋商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官制文化展馆、老城出土文物展馆、山西陈醋制作展馆等。 乘车:太原游客可从火车站乘901公交车到榆次老城终点站下车即到 .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介绍山西一处景点导游词 山西专题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新十大建筑扮靓我们的省城太原,山西大剧院、山西体育中心、太原煤炭中心、山西大医院、山西科技馆、太原美术馆、山西博物馆……放眼望去,一个个被赋予了使命和生命的建筑拔地而起。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太原铁路客运南站,这些昔日的蓝图构想一步步变为了现实!

中博会召开之际,备受瞩目的太原,十大建筑整装待命,这些代表着龙城现代新形象的建筑群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盛情绽放,展示着古城太原迷人的魅力!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十大建筑笼罩在灯的海洋中,无比壮观、无限美好!

夜晚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路灯亮了起来,河水亮了起来,小桥亮了起来,人的心情也亮了起来。迎泽桥、漪汾桥、火炬桥、祥云桥、胜利桥、南内环桥……映着汾河的美丽妖娆。这些桥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假如,你站到高处去看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你就会发现在桥下行驶的汽车像奔流不息的银河一样在流淌,每一辆车灯串起来就像一条金色的巨龙在路中摇摆。你看那火炬桥,看上去就像一把在熊熊燃烧的火炬一样!汾河两岸风景如画,百花盛开,游人置身其中,如在花中走,如在画中游!

啊!美丽的太原城,是我可爱的家乡,一座座大桥,一条条街道,把太原装饰的那么秀美!请大家都来太原游玩,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喜欢太原城这美丽而繁华的都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山西大显通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显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规模最大的寺庙。该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原名大孚灵鹫寺。北魏教文帝时期扩建,因寺侧有花园,赐名花园寺。唐代武则天以新译《华严经》中记载有五台山,乃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又赐额“大显通寺”。

现占地面积约120亩,各种建筑400余座,规模浩大。

显通寺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在全寺中轴线上,寺前铜塔耸立,七重殿宇分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辉煌壮丽。尤其最为突出的是青铜铸造的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

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形象生动,工艺绝佳。内壁四面铸满小佛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称“万佛如来”,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座。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

铜殿两旁各有一座洁白小巧的重檐砖殿。寺院门前,有一种楼,气势宏伟,内悬万斤铜钟,系明代所铸,若人击之,钟声可遍及全山,诚为珍稀之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西悬空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悬空寺。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悬空寺。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 其设计思想真绝,其建筑艺术真高。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约1400年。历代都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

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

进寺后,有楼梯可攀登上楼,这里并不显得多么惊险,但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 建在崖壁上的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寺中共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如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

· · · · ·

当地有一句形容此寺惊险的民谣:“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将悬空寺称为天下巨观,并对整个寺庙建筑、部署作了极高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山西灵空山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03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灵空山。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灵空山。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园20平方公里。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潺。灵空山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灵空山的树,称雄山西,冠盖华北,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药近百种,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而且出名的大树都各具名堂典故。国内最为珍贵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于山颠、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笔直,高达40多米。除九杆旗外,这里还有八树并列的“八大金刚”,阴阳相错的“哼哈二将”,一根三茎的“一炉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独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萨”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态令人惊叹。它们都是别处极难寻觅到的原始大树,赋予灵空山一种原始气质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经历代修缮,至今尚存,总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为壮观。圣寿寺,坐落在悬崖腰畔,半掩半露,颇有韵味。据<<沁源县志>>等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黄巢起义到此,削发为僧,死后谥封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 茅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仙桥“仙”在其险,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峡端仅隔三尺多,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其上。相传,从前仙桥脚下对峙的悬崖相距甚远,沟内风景迷人。灵空山住着位五龙王,其母见此处景美,常来赏玩。后来她与山庙中的老和尚相识,彼此就在这里对弈。五龙王对此十分不满,一天趁其母与和尚下棋之际,运用法力将灵空山上的第一川、韩洪川、猫尾川、水洞川、五龙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拢而来,企图淹死其母。其母听到水声,抬头见洪水已汹涌而来,忙取头帕一蘸,便将洪水吸尽。所以现今五道川水贵如油。五龙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相隔千尺的两座高山迅猛挤来。其母取下头上金簪向空—扬,金簪立刻化作现在仙桥底下的巨大石条顶住两山。其母见儿子如此残毒,一把抓住龙身扯得四分五裂。龙头、龙背、龙尾均化为山丘之石,成为灵空山一处处名胜。仙桥绝壁下一块石头上至今还留有棋盘的痕迹。过仙桥向圣寿寺走,必经一座木构“峦桥”。桥为单拱,桥上建丹柱棚式长廓三间,宽两米多,雕龙绘风。桥基用14根40厘米粗的圆木构成桥梁,不要一钉一铆,桥结构十分科学简单,却雅观坚实,远望如一牙儿蚀月。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我国现存古桥珍品。峦桥、仙桥飞跨一线天上,成为绝景。跨过峦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 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人言“不上十八盘,未到灵空山”。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路址更迁,至今山路已变成整30盘、555个台阶。登盘观山、盘盘有景,景景各异,一盘胜似一盘,一景强似一景。登上盘顶,隐约可见沁水南奔。耸立于峰顶的东钟楼,亭阁由四根丹柱支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中梁悬一口大钟,撞之轰鸣,声震四方,余音不绝。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还有盖海洞,仙人洞,五龙池,石门,龙尾等20多处景观,山幽水清,云霞缭绕,为天然胜景。古人张震写有一首《游灵空山》诗赞道:“阔步灵空上绝巅,始知名胜不虚传。奇峰路险才通鸟,古寺云深别有天。户外松风涛处处,窗中溪雨雾绵绵。须眉前后真如画,看到浓时万虑捐。”石灿东在《灵空滴翠》中也描绘了“图画天然列眼中”的灵空山:“一色浓徐新水墨,四周环绕翠屏风。末云竞落当阶雨,不霁何来跨涧虹。”这些诗篇毫不夸张地写出了灵空山的神奇与壮美。每到秋日,红叶满山,又为灵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普陀山西天景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导游,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普陀山西景区主要包括千年古樟、西天门、达摩风、心字石、梅福庵、磐陀石等旅游景点。

从普济寺西行数百米,过一石板甬道到舟山市疗养院步入庵门,一巨樟赫然在目,伟枝四出,矫然横空,宛如群龙游云,树枝遮蔽数亩.这就是普陀山上的千年古樟.巨樟数龄已达九百余岁,杆围达7米多,材积约70立方米,游人莫不以一睹其雄姿为快.

从前寺出发揽"西天"诸胜,必经西天门.所谓西天门,即由三快巨石架成的一道天然石阙.石阙狭窄,仅容一人佝腰通过.上方横石题有"西天法界"四字,竖立题有"证菩提道"四字."菩提"系梵语,意为"觉悟".由此可上达摩峰.

灵鹫峰巅有一快20余米高巨石,如人伫立,锐首丰背,游人如从紫竹林路上远眺此石,与那兀立面壁的达摩极为相似.达摩峰背面有摩崖石刻"瀛洲界"三字.

西天门下西南方向有一巨石,广约300米,圆浑平滑,中间刻一巨大的"心"字,足有5米高、7米高,“心”字的中心一点可坐八九人,整个字可容百人打坐,是普陀山上最大的石刻文字。此字刻于何年、出于何人手迹无从查考,但至少清代以前就已有此石刻。佛家以修心为上,如今,人们虽不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心”字,但众多青年男女到此游览,都喜欢绕着“心”字环行一周,或在“心”字中间摄影留念,以作爱情和友谊的象征。

心字石上又一石,隐现于草莽荆棘中,其状酷似蛇头;距此石不远处,在西天门石阙西侧又有一石,形肖蛤蟆,翘首象蛇,坦然自若。据传,有一蟒蛇精经观音教化而得道。一天,观音在蛇背上放一蛤蟆,此后以有人在蛇首石下刻了一个“心”字,更是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从西天门上行,穿过一段落间石板通道,即到梅福庵。此庵因西汉寿春人,曾任南昌尉,后弃官游历江湖,晚年来到普陀山居洞炼丹后死与洞中.山民为纪念他,取山名梅?,并建此梅福庵.梅福庵规模不大,但大殿金碧辉煌,大殿东后侧的灵佑洞即当年梅福炼丹洞,洞中山泉清澈见底,含多种矿物质,人称"仙水".游人到此多一饮为快.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便见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快巨石相叠而成,上石上广下锐,高达3米,宽近7米,顶巅平坦,可容三十人左右,拾级而上,以观沧海,视野宽阔.下石周广大20余米,将上石托住.两石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无着处.相传有人曾牵线横割而过,以后试者皆无成功.磐陀石险如滚卵,却安稳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为普陀胜境之绝.石上题有"磐陀石"、"金刚宝石"、"天下第一石"、"通灵"等字."磐陀石"三字系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

在磐陀石西端,有两石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似在静候;一龟昂首伸颈,竭力攀援,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传说二龟受东海龙王之命前来偷听观音说法,因听得入迷,不觉误了回归时辰,化龟为石.

又说二龟一雄一雌,尘缘未断,在听法时眉来眼去,顾盼传情,被观音罚作石龟.前者传的奇,后者传的妙,各有千秋.

梅峰西麓有一天然古洞,称曰观音古洞.洞中石乳倒悬拄地,状如垂云.四周洞壁及石柱上均镶有观音像,荒行可通.洞旁建有观音洞庵.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山西悬空寺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759 字

+ 加入清单

悬空寺位於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距大同市约80公里,这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的北岳恒山十八景中最独特的一景,号称恒山第一胜景。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这座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其设计思想可谓真绝,其建筑艺术可谓真高。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悬空寺就建在这悬崖上,或者说像是粘贴的悬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飞之势,惊险奇特,别具一格。远远望去,只见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拢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游人登临,钻天窗,穿石窟,跨栈道,步长廊,如临仙境。这些建筑都集中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每逢暴雨倾盆,雨水从寺顶突出的岩头上飞流直下,泻入谷底,便给这琼楼仙阁挂上了一排排晶莹的水帘,蔚为奇观。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虽然历代都有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悬空寺背西面东,像是悬在一幅巨大屏风中腰的一尊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玉雕。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抬头望上去,但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那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倾斜,瞬间就要塌下似的。

虽然悬空寺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一栋[危楼],但出于好奇和[探险]的冲动,谁都愿意鼓起勇气踏上寺门。过了佛堂前面的平台后,踏上那连接殿宇之间的栈道,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好像走在刚结了冰的河面那样,生怕脚重,寺塌下来,自己做了[空中飞人];尤其是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然而,脚板底下的木板虽然吱吱作声,而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铁扁担”把楼阁横空架起来到三官殿,才叫人松了一口气。这是全寺两座最大的建筑物,大殿的后面挖了很多石窟,变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筑形式。原来,当年的建筑者,就已经懂得向岩壁要空间的道理了。

侧身探头向外仰望,但见凌空的栈道只有数条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横木又梁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这不正是修筑栈道的[古方]吗?看来,悬空寺就是用类似筑栈道的方法修建的,而阁楼的底座便铺设在许多铁扁担上。

其实,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除了藉助“铁扁担”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立木,每条柱的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而[身不由己]了。此外悬空寺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当地有一句形容此寺惊险的民谣:“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当人们仔细观察,了解了它的结构原理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

但是,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还有其它什么缘故要把悬空寺建在这千尺峭壁上呢?原来,以前这里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其次,浑河河水从寺前山脚下流过,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有金龙作祟,便想到建浮屠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

寺中共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寺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从低向高,三层叠起。虽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但仍有三面环廊围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起栈道相连,高低相错,用楼梯沟通,曲折迂回,参差有致,高下错落,虚实相交。整个寺庙,错综而不合零乱,交叉而不失严谨,似虚而实,似危实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构思布局妙不可言,一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中体会不到的危险感会紧紧地抓住游人的猎奇心理。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行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寺正室(殿阁)坐西朝东,寺大门向南。

正室背依恒山西峰翠屏山,面对东峰天峰岭。全寺建筑分三组,先为三宫殿,再为三圣殿,最后为三教殿。别看轻这殿宇小巧玲珑,内里却大有乾坤。寺内塑像颇多,并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80尊。由于这些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进山门,迎面是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这组建筑以三宫殿为主体,是奉祀道教之所。殿内几座塑像都是墨面乌眉,衣袖带风,似有飘飘欲仙之意。中间一组是以三圣殿为主,这是释迦牟尼的“佛国”,三圣殿内的释迦、韦驮、天女等塑像,端庄正坐,两旁弟子拱手侍立,给人以出世之感,形体丰满,神态感人,是悬空寺内彩塑中的佼佼者。更为特殊的是地处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确不多见。这或许是宗教斗争激化的北朝佛、儒、道三教合作建寺的产物,也无从可得。

这里的山势好像一口挂起来的锅一样,中间凹了进去,而悬空寺恰好建在锅底。这种有利的位置,使得塞外凛烈的大风不能吹袭悬空寺。此外,寺院前面的山峰又起了遮挡烈日的作用;据说,在夏天的时候,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阳光照射悬空寺,难怪它能够历经了千多年风雨甚至地震,迄今仍然牢牢地紧贴在峭壁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将悬空寺称为天下巨观,并对整个寺庙建筑、部署作了极高的评价。

悬空寺虽幽居深谷,但有恒山水库依傍。恒山水库蓄水1300万立方,浇灌着五万余亩良田。夏日,两侧青山侧立,黛色的山峦在水库中显出倒影。水色清碧,涟漪累累。到溢洪闸全开时,峡谷内飞流喷涌,山水相交,浑然一体,结悬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

猜你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山西榆次老城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榆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榆次,春秋时期称为涂水、魏榆,战国时期改称榆次,隶属太原郡。是游览晋商文化走廊的最佳起点。 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榆次老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

同时,晋中古朴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不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褚?a书院、桑芸故居遗址公园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

2003年9月29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榆次老城揭幕,100万平方米的老城与老城景区“馆园合一”。整个景区分为6个区域:民间文化博展区、民间传统文化演示区、民居文化区、市井商贸文化区、宗教文化区、文物古玩区。展品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中国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将吸引中外游客来观光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山西历史文化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大同市、平遥县、代县、祁县、新绛县都是山西历史名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山西大同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这座有着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城市,历经多年的投资与建设,城市绿化与园林覆盖取得明显效果。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

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山西大同悬空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08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山西,山西旅游,导游,山西导游,旅游,太原,太原导游,历史,学习,导游学习,导游词2 F' }; E! k2 C" Y; b: g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到山西来,我是山西省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曾有一位高僧这样讲我的名字:许是曾修胜善根,萍水相逢念佛缘。开头的两个字,刚好是我的名字——许萍。今天有缘与各位同行,我非常高兴,希望您的山西之旅圆满,快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您,但是,当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请千万不要认为,您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您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今天,我们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脚下,地处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据《恒山志》中记载,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71--52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奇的称之为“天下巨观”,由此可见,悬空寺是怎样的值得一观。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对摩天接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背靠恒山的另一座主峰翠屏峰。朱红色的寺庙在褐黄色的山石的映衬下,色彩协调,比例匀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阁40多间,各种雕像80多尊,悬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处离地面大约有50米,举目远眺,悬空寺像一块玲珑山木雕镶嵌在翠屏峰的万仞峭壁上。它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怵目惊心。当地人称之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流传的民谣固然夸大得过分,然而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却令人叫绝,难怪游人们都说,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山西导游论坛0 a# ~/ `# t/ q! X

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让我们一起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平”。

各位游客悬空寺的游览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寺庙建在山上,使朝拜者如登天梯,而它坐落在西边,无形中又吻合了西方极乐净土,难怪王维会有“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的佳句。总之,不论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悬空寺都有一种流动的美,正应了苏东坡的一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其中的奥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晋史,历史的变迁给山西大地遗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迷醉着旅游者的双眼。俗话说“物惟求新,人惟求旧”。让我们相约再聚龙城,最后,祝大家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山西农业大学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大学,导游,全文共 464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山西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今天的解说员段志利,能够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希望我的解说能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悠久的校园文化。在游览过程中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或意见请一定提出来,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希望您在我校逗留期间能够开心愉快。

农大,与晋商文化相伴相生,是以一种追求一流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出科教兴农造福人间的辉煌业绩的高等学府。

我们现在看到的门楼,是我校在1997年时的旧校门,它是一座很古朴很有特色的门楼。而现在所用的这座校门是在我校百年校庆时所用的,大家可以看到它更具现代建筑风格,校门那儿的“山西农业大学”六个字是彭真委员长亲自题写的。大家看一下这条路,它是尚用门楼做校门时学校的围墙所在处,现在它南通工科和生科的教学楼,北通研究生宿舍楼。这片水泥板铺就的地方是专为百年校庆所修建的喷泉。

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集农,林,牧,农工,农经为一体,具有山西地方特色多学科综合性发展的农林院校,也是山西唯一的高等农业院校。它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太谷县。学校始建于1907年秋,是山西省最早建立的高校之一,历经铭贤学堂,铭贤农工专科学校,山西农学院等时期,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农业院校,彭真委员长题写校名。在跨越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甘于奉献,乐业乐教”的教风,“勤奋学习,注重实践”的

学风和“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精神享誉海内外。

大家看位于我右手边的这座建筑,它是我校比较年轻的建筑,建于2005年,是我校现在的图书馆,其现有纸质藏书145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中外文期刊(含电子版)2000余种,形成了以农业,生物科学文献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藏书体系。(大学的图书馆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及生活中一定要利用好图书馆这个资源。)

我校由于建筑面积广阔,所以建筑整体趋于平缓,其最高建筑也不过六层而已。而我们眼前的这座楼便是我校最高的建筑&mdash;&mdash;实验大楼。实验大楼又名科技楼,它的一层二层现在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办公地点,同时也是我校现在主要的微机室和语音室。三四五六层分别是园艺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办公室,我校的编辑部也在他的六层。我们看到的前边那方空地是我校校友作为回馈而建的音乐喷泉,当音乐响起,水花所演绎出的旋律给大家带来的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山西农大是捐出来的大学,而我们眼前的这个建筑就是美国人韩明为捐资建造的,它就是著名的韩氏楼。它是1924年韩明为先生为纪念其母亲所建的,说起这个来其中还有一个小的故事。话说韩老夫人素怀博爱之心,屡次欲来中国,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都未能如愿,于是临终前将她的两万美金存款交给他的儿子韩明为,让他捐给在当时已很有名气的铭贤学堂建造宿舍所用,在当时作为男生宿舍它已设有淋浴,理发店,卫生间等设施。现在是部分单身教职员工的宿舍以

及一些部分的办公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棵毛白杨,它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历经沧桑仍然苍劲挺拔,她的成长也见证了农大的成长。

农大之美首先在风景,春华秋实,夏绿冬银,当你跨进校门时,你定会为她的深邃幽远,草木青青所陶醉,百年古树苍翠成行,繁华碧草吐露芬芳。更会让你感动的是百年古建的磅礴隽秀与现代建筑的高拔挺俊相映成趣。

那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校的小操场了,小操场在晴天傍晚的时候,配上这长廊与两边的古典建筑,是我校非常美的校园一景,我们学校的许多明信片就是在这里取景的。对于小操场,它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它始建于铭贤学堂之初,是当时铭贤学堂的主操场。大家有没有觉得正对着的这个小房子与整个操场很不协调啊?其实虽然它确实很破旧却是很有纪念价值的,它是当时铭贤学堂的主席台,在铭贤学堂20周年校庆时,蒋介石在夫人宋美玲的陪同下就是站在那个地方为全校师生作演讲的。而那边的主席台是我们在建成大操场前一直沿用的主席台,目前是我校教职工打羽毛球的地方。自从我校建起了大型的比较综合化的操场后,在我们的小操场一般举办一些小型的足球比赛以及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今年我校为庆祝建党九十年的大型红歌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这里的这些建筑并不是建于同一时期的这个文化长廊就是后来为了应景而建的,现归资源环境学院所管理。

这个亭子是九十年校庆时当地的政府和我校的一些校友共同出资建造的,在这个碑子上记录的是学校的简史。

铭贤学堂的选址是当时位于太谷孟家的花园,铭贤学堂的占地就是当时孟家花园的遗址。在1907年孔祥熙归国后,与公理会商议后,在太谷南关____公理会明道院“蒙馆”的基础上办起了小学。校园其实就是一个小四合院。就在现在的太谷人民医院的后院,那蒙馆呢,就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后来受到西方的影响,就改名为学堂。

由于学生的不断增加,四合院已经感觉到了拥挤,孔祥熙认为,长期这样下去,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必须重新选择新的校址。经过孔祥熙的考察,位于东关的孟家花园是最理想的办学地址。 现在我们就正式步入铭贤学堂旧址&mdash;&mdash;也是孟家花园的遗址。这些建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仍然保存完整。我们现在看到的棋牌室和乒乓球室,是教职员工用于锻炼身体或是休闲娱乐的的地方。在过去,这些建筑四面开窗,故又名四明厅。这里的台阶是后来人们加上去的,在过去这里是浅浅的水,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这台子上有水常年浸泡的痕迹。当时孟家的主客就是在这水上的四明厅赏景的。 接下来,咱们步入的这个写有汉轩的地方呢就是当年的校长院,是孔祥熙先生生活工作过八年的地方。这个挂有统战部的牌子的,就是当年孔祥熙先生的办公室了,对面的供暖供水中心是他当年的警卫处。后面则是孔祥熙的寝室,内设有客厅、卧室、卫生间,采用地暖取暖方式,设施均适用先进。旁边呢就是照顾他们起居的下人住的地方,现在是校产处。

节日的时候或者一些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就有一些龙舟;我们刚才走过的呢就是关于孟家花园遗址的部分,是保;在当时的铭贤学校非常的注重文化建设,目的就是利用;关于铭贤学堂增建的部分,在明信片上经常有这两栋楼;左手边的这个亭兰楼是铭贤学堂时期的图书馆,“亭兰;桂科学楼,“嘉桂”则取自宋霭龄、女士父亲宋嘉树和;正前方的这栋楼&mdash;&mdash;职工之家,是当时亭兰图书馆配套;六角亭:是

节日的时候或者一些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就有一些龙舟啊游船啊等活动。

我们刚才走过的呢就是关于孟家花园遗址的部分,是保存最完整、最具有纪念和观赏价值的地方。

在当时的铭贤学校非常的注重文化建设,目的就是利用“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感化、熏陶、塑造,以达到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塑造学生的目的。在1924年高清效就这样描述过铭贤学校的校园:跨进校门的头一步,就看见“渐入佳境”四个大字。每一学期孔祥熙都要向学生们解释为什么要挂这一块匾的含义,“学生念书,读到一个阶段,老在那里停留不前,固然不可,求学必须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往前走。必须如此,所求获的学问方始是着实的,可用的,而且越学越有趣,越走越光明,这种读书的方法,好有一比&mdash;&mdash;倒食甘蔗,渐入佳境。”由求学论到为人,可见孔祥熙的用心良苦。

关于铭贤学堂增建的部分,在明信片上经常有这两栋楼&mdash;&mdash;亭兰楼和嘉桂科学楼。他们是孔祥熙夫妇为了纪念双方父母而专门请了美国的设计师墨菲设计建造的。整体都采用的是外中内西的风格。地板全是水磨石,有花纹,楼梯踏步及栏杆也全是水磨石体铸成,用手工磨制。这种材料不会燃烧,可以防火,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成本也较高。

左手边的这个亭兰楼是铭贤学堂时期的图书馆,“亭兰”取自孔祥熙父亲孔和亭、母亲庞玉兰中的亭兰二字。与其相对的那个建筑是嘉

桂科学楼,“嘉桂”则取自宋霭龄、女士父亲宋嘉树和母亲倪桂珍中嘉桂二字。在铭贤学堂时期是学生们的实验室,因此叫为科学楼。在当时素来讲究男尊女卑,建筑业不例外,而这两个建筑是非常考究的,男在东,女在西。两栋楼的建筑面积一样,可是孔祥熙先生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就在西侧的建筑下多垫了一块砖,因此西侧的建筑就比东侧的建筑高一块砖。

正前方的这栋楼&mdash;&mdash;职工之家,是当时亭兰图书馆配套的阅览室,它是由美国杭式基金会捐资建造的,因此也被称为是航式楼,当时是为学校开展教学和公务活动场所,所以也称为大礼堂。

六角亭:是从当时孟家花园的假山上移下来的。在它后面的是崇学楼,它主要呈现工字形。这栋大楼呢是我们在建成新图书馆之前的图书馆,现在是信息学院办公的地点,园艺院的画室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亭子的右边是现在的计财处,是由担任副校长的田俊卿先生捐款兴建的,因此也被称为是“田氏楼”。

走出这两个狮子之后,我们就走上了主干道。听说,俯看我校建筑物时,以主楼为中心,几个建筑拼起来模模糊糊的能拼成一个“农“字。学校的校花是丁香花,就在路的两旁,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每到四五月份的时候丁香花竞相盛开,香气怡人,整个校园沉浸在丁香花香之中。花香伴诗香,每年在丁香花盛开的时候我校的丁香花诗社便会以丁香为题开展诗会。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小广场,目前我们有很流行的小广场英语,每天晚间九点到十点之间会有很多热爱英语的同学来到这里来

喊出他们对英语的激情,他们的口号是“生命源自对梦想的卓越追求”。 这栋楼建于1932年,建筑面积375.6平方米,现在是纪委审计办公室所在地。

从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类似于之前看到的六角亭,其实呢它是八角的,也是从假山上移下来的,又名八角亭。由于我校建筑别致,风景宜人,所以很多剧组都来我校取景,其中非常有名的电视剧《亮剑》中的一景就取自这八角亭。

前边的这栋白楼呢是组织部。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历史吧,如果说山西大学堂的创建是义和团“扶洋灭清”运动失败后“不得已”的收获的话,那么,铭贤学堂的建立则是中国“有识之士”怀着“铭贤”之心主动引进中国的。孔祥熙出生于1880年,十岁时随父加入____,可以说他与基督____很深的渊源。“铭贤”二字,系孔祥熙命名,“盖取纪念庚子为道殉难中西先烈”之意,其初衷是永远铭记“美国传教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而是事实,铭贤学堂从一开始就以“学以事人”的校训来面对世人。学以事人出于基督____经》,孔祥熙选用这句宗教语言作为铭贤学堂的办学宗旨,就是要表明自己“创办学校,作育人才,以期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其精神内涵让创建者和接受教育的人为之奋斗和荣耀。

那么那我们这边的呢是我校的柏树林,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晚上可以散步,早上可以晨读,是个很惬意的地方。

这边的这座白色建筑是党委办公室。

这个红色的建筑是校办公室,又称红楼,1929年铭贤学堂接收设在太谷南关的贝露女校,改为女子部,1933年女子部由南关迁到铭贤学堂与男子部合并,是山西省实行男女合校的最早一所中学。而这红楼便是女生宿舍楼了。在当时女部主任曾打趣的说“身在红楼中可不能做红楼梦啊。”

好了,走了一路,看了一路,也说了一路,希望我的解说能让大家对农大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喜欢上农大,爱上农大。今天的解说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合作,祝大家在农大过的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山西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 介绍山西一处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们,五台山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西蟒河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蟒河位于阳城县城南33千米的蟒河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总面积达5573公顷,是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过2千米的盘山路,我们来到了蟒河。一下车,四面环山的沟谷中,有一条碧绿如翡翠般的大河映入我的眼帘,它清澈见底,湖泊与湖泊之间有一级级高低错落的石阶,水流下来,形成了一个个小瀑布。我们沿着这条河,继续向景区深处行进。沿着小路一直向上攀行,我们来到了猴山。在这儿,只要你稍不留神,一只猴子就会窜出来抢你手中的食物,这里的猴子可一点儿也不怕人。

到了山顶,随着饲养员一声哨响,四面八方的猴子都向一块聚拢来。等在这里的游客,早已拿出吃的,准备招待可爱的猴子们。它们见了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拿,有的人吓得扔下东西就跑,有的猴子更热情,一下子就扑到了游客身上,吓得游客“哇哇”大叫。我呢,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这么多的猴子,心里又激动又害怕,生怕它们突然扑上来。我给它们喂食时总是把吃的一扔就躲到了一边。再看爸爸,他手里拿着馍片,轻轻给了猴子,我也来试试,啊!我成功了,它们挺通人性的。吃饱了的猴子们有的喝水,有的玩耍,有的爬树……好像这里一个人也没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猴山,接着来到饮马泉。在这里,我发现了许多小蝌蚪,小螃蟹。

看,那有一条瀑布,清凉的泉水从岩壁上流泻下来,一阵风吹过,水花飞溅,又好看,又凉爽。来到饮马泉下游,我看见许多人的蹲在河边,咦,他们在干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啊,原来他们在捉螃蟹,我们也赶紧跑过去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中。我翻动石块,呀!运气不错,我很开就发现了一只螃蟹的踪迹,我赶紧叫;“妈妈,妈妈,快来呀!”为了这小家伙,可怜的妈妈被夹了一下,不过,这也是我们的战利品。爸爸也来帮忙,很快,又捉了七八只,我们满载而归。

蟒河风景如画,水清如碧玉,山秀如诗画,是一幅仙山秀水的自然画卷。

猜你感兴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山西崇福寺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市区东北隅红梅新村北侧,1985年10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宋初,泉州地方官陈洪进有女为尼,于松湾古地建寺,名千佛庵,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赐名崇胜,元祐六年(1091年)改名崇福。历代几经兴废,至清乾隆间重建,后又衰败荒芜,近代住持妙月和尚赴菲律宾募资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库房、斋堂全部恢复,并增建钟楼、鼓楼、祖堂、报恩堂、客堂、凉亭等。““””期间,大雄宝殿被工厂占为车间而幸存,其余大部受到破坏。大雄宝殿面宽五开间22.30米,六进深23.00米,占地513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抬梁柱穿斗式砖木结构,檐前有四根八角形明刻龙柱,部分保存北宋木结构形式。

应庚塔在大雄宝殿以东侧院的北面。

重建的天王殿,面宽五开间18.50米,四进深14.20米,高8.60米,重檐歇山式抬梁柱木结构,檐前正中有四根八角形龙柱,为明刻原物,白色花岗岩雕成。

“三宝”之一——应庚塔

应庚塔建于北宋·乾德初,位于藏经阁北侧。传说此塔有“应利欹斜”之灵,斜向何方,该方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故名“应庚”。

应庚塔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古迹·崇福寺石塔》:

“崇福寺石塔,世传是塔关城废兴。历宋、元、明变迁之时,辄欹侧若堕,平治则正。

国初(清初)·戊子(顺治五年,1648年)、己丑(顺治六年,1649年),闽海波倾,洞塔颇倾斜。有士人避地江南者,遇异僧因谈及居里所在。僧问:‘崇福寺塔犹存否?’士人以颇倾斜对。僧曰:‘寺塔未圮,泉不应兵燹也,当速返居之。’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后,塔乃周正,复生朴树于基座。

今根柢盘绕,再无倾侧之患。”

应庚塔高四丈,广二丈,八角七层,花岗岩石质实心楼阁式,每面雕刻佛像,略有倾斜,但历久不坍,是泉州最早的石塔, 比开元寺东西塔还早。

其七级细长外形比例,除与近期开元寺出土的小石塔相似外,同闽南遗存的其他宋代石塔风格迥异,属于福州、闽东一带做法。

历千年沧桑,越来越斜,2001 年拆卸扶正重修。

“三宝”之二——千人鼎

据记载,千人鼎高可六尺,直径五尺,厚八分,传说能供千人饭食。惜已损坏许久。

“三宝”之三——大洪钟

“崇福晚钟”为古泉州八景之一。

崇福寺历史上曾以“大洪钟”闻名遐迩,北宋·至道(995—997年)年间曾因此一度改名“洪钟寺”。

清·道光《晋江县志·金石志》载:“巨钟,在郡北崇福寺,以铁为之,晨夕所敲,声闻二十余里。相传宋时物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崇福寺》载:“寺有巨钟,明时寺废,为南安僧所得,康熙间复归。”

现存的大洪钟悬于钟楼,铸于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崇福寺修复后,由住持和尚警凡募化资金铸造。钟面中部铸有《心经》全文、楞严神咒;钟上部铸“明·洪武二十年七月温州(平阳)黄宝起、陈显六造。”

大洪钟高六尺,圆径三尺八寸,重八百公斤,用纯铜1600余斤铸成。铜质清纯,钟声洪亮,相传可传十里至洛阳桥,泉郡诸寺巨钟,无出其右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山西临汾的导游词 山西概况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700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滩岸有约6700公顷绿色林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湮没一千多年的古蒲津桥畔的4尊铁牛 和4尊铁人已于1988年8月重现于世。铁牛各重3万公斤,铁人各重2吨,铁人代表维吾尔、蒙古、藏、汉上个民族、象征民族团结,蒲津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大桥,也是黄河上最早的大桥,公元720xx年,唐玄宗李隆基降旨,在今永济县境内将原有的竹索浮桥改为铁索链浮桥,并铸4尊大铁牛和4尊大铁人,分置黄河两岸。后因洪水泛滥,黄河改道,桥毁船腐,铁牛和铁人却抵挡了洪水冲击等灾难。不锈不腐,光洁完整。

《虞乡县志》记载:“王官峪,地名。在王官古城之侧,因以为名。”

《虞乡县志》载:王官谷有十大奇景:“天柱擎天、东瀑飞泻、石岩喷雪、奇石珠帘、百二盘旋、明镜映天、休休古亭、贻溪映绿、点石成金、恐龙化石”。登上西瀑巅顶可探幽深莫测,捕捉迷离的地下迷宫大世界----黄沙溶岩洞群。景区内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石佛坐岭、金龟望月、双人施礼、雄狮观瀑、石抱翠柏、人面石侣、关公刀痕……”

它为历代游人所瞩目,主要还因为唐末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曾隐居于此,才使王官谷地以人传,名震河东,吸引着各方游客。《虞乡县志》记载,谷傍有其先人别墅一座,依山傍水,泉石林亭,绿树合围,风景独秀。当我们按照志书上的记载,寻找它的遗存时,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变迁之中而沓无踪迹了。入谷有一石径小道,盘山而进,曲折回环,似有“曲径通幽”之感。谷内有天柱峰、东西瀑布、贻溪清流、奇峰珠帘、明镜映天、百二盘山、休休亭、三诏堂等自然胜景和古建遗存。

五老峰 风景秀丽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造就了许多罕见奇观,具有雄、险、奇、秀、仙之特点。《水经注》称:“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山中有9泉、12洞、362擎,盛时曾有64观庵庙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晋。目前,景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有可容纳百余人住宿、餐饮、会议的三星级宾馆——云峰阁;有惊险刺激的滑道、滑索和铁索天桥;有轻松便捷的登山观光索道;有集消暑纳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秀丽景点“北方水乡”——锦绣谷.

五老峰由玉柱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棋盘山和太乙峰组成,高海拔1993.8米。主峰玉柱峰又名云峰、灵峰,恰似一根 立地的玉柱直插云霄,又如亭亭玉立的天官玉女下凡,在全国的名山大川中,玉柱峰绝无仅有,称为天下奇峰。其它四峰罗 列四隅,远望犹如五位彬彬有礼的老人,列座厅堂,侃侃而谈,故 称“五老峰”。这里层层峰峦,森森古木,各种生物覆盖着整个山野。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人需攀链而上。峰顶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宫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建筑遗址。

以玉柱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药师洞;右有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为棋盘峰。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视,或如椽笔耸天,或若笔架横列,珠辉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

其间寺庙观宫分布其间有64座,洞穴有12个,源泉有9处。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马蹄印的张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静,形状各异,对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和考古学都很有研究价值。泉水清纯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玛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却舀之不尽,涌而不溢。这里的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图画之中。

山上的古建筑遗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方形花砖,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说明古代五峰山早为游客的留连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炼、禅坐、栖居之地。

龙头山有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还有唐代柳宗元的故里,均较闻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 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得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

1997年12月,鹳雀楼复建工程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该工程历经几年建设,于220xx年9月26日主楼竣工,对游人开放,新建鹳雀楼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鹳雀楼景区位于永济市西南20公里处,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内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式分布,形成“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式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xx年7月底完成,陈设内容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各种形式说明黄河式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会成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

普救寺 坐落在永济县城西12.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因我国古典戏剧《西厢记》而闻名遐迩。寺内的舍利塔,创建于隋唐迄今1300多年。明喜靖三十四年毁于地震。七年后,明世宗诏令重建寺院,重建寺塔。到了1920xx年,寺院又不幸遭到一场大火。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开始拨专款修复普济寺。莺莺塔在原基础上重修13层,高50米,时人有诗赞云“缤纷五彩似飞虹,八面凌空八面风。一十三层冲霄汉,琉璃宝塔冠寰中。由于人们对莺莺的爱情悲剧的同情,便顾不得佛门的规矩,口碑相传把它改称做了“莺莺塔”。舍利塔原名反不为后人所知了。

莺莺塔为世界奇塔之一。她和我国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石琴、 河南蛤蟆塔同属四大回音建筑,以莺莺塔声学效应最为显著,其回声 机制主要在三方面:

1、 塔内是中空的,站在塔的中层听上面人说话,由于声学反射 效应,声音好像从下面传来;

2、 塔檐上的复杂结构有反射作用;

3、 墙壁反射。而天坛回音壁主要是通过墙壁反射。所以在塔的 四周击石拍手,均可听到清晰的旺音回声;随着位置的变换, 这蛙音回声也可以发生从空中或地面传来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山西景点解说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菖蒲酒 产于山西垣曲。菖蒲酒远在汉代已名噪酒坛,为历代帝王将相所喜用,并被列为历代御膳香醪。据《后汉书》记载:“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1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在《争类统编》1书中也有:“美酒菖蒲香两汉,1斛价抵5品官”之说。《明宫史》里有:“宫眷内臣……初5年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的记载。到了清代,每年农历“端阳节”,则“君臣痛饮菖蒲酒”。由此可见,菖蒲酒距今已有20__多年的.酿造历史。评酒家爱新觉罗.溥办先生品尝此酒之后,即兴挥毫写下7律1首《菖蒲酒颂》诗:名酿溯源肇炎汉,历代曾闻列御膳。琼浆玉液庆延龄,盈轶连牍见经传。 典故:历代皇家都视为稀世琼浆,滋补玉液。到了明代,每逢“端阳节”这1天,皇帝除自己饮用外,还赐给宫眷内臣1起品尝,并要穿上“5毒艾补子蟒衣”,举行隆重的饮酒仪式。 菖蒲酒是1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酿厚,药香协调,而不失中草药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腻,略带药味,使人不厌,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气清爽。酒度为45度,糖度为12度。

菖蒲酒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它采用了当地特产9节菖蒲这种名贵中药材。9节菖蒲生长在海拔1994米高的历山之巅,素有“无志者难以求取”之说。采集仅限于农历“小满”前后10天左右的时间内。过早菖蒲浆不足,质差;过迟,菖蒲蒲苗枯萎,难寻。酿造菖蒲酒的水是历山脚下舜王泉水。据说,此泉是舜王亲手开凿的。舜王泉水为矿泉水,常饮能医治诸病,延年益寿。 功效:此酒具有提神、化痰、清头明目、轻身坚骨之功。常饮可补脑益智、延年益寿。宋代医学家王怀隐所著《太平圣惠方》1书载:“菖蒲酒,主大风12,通血脉,治骨立萎黄,医所不治者。”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菖蒲酒、治3106风、112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足见菖蒲酒确有抗衰老和强身健体之效。 菖蒲酒的选料之精和酿造工艺之细,非同寻常。1个熟练工人1天只能精选3至5斤9节菖蒲;酿酒用的豌豆,须从大小不1的豌豆粒中筛选出最大的;高梁,须把每粒都破成6、8、10瓣方可;发酵是在深埋土中的地缸里的进行;出酒则是在每日凌晨鸡鸣之前,酿出之酒还要密封起来,存入地下,数年之后,方可饮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