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昊陵导游词【20篇】
河南是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一游,当中就有红旗渠,你想了解一下吗?以下是二秘网小编为你介绍的河南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
浏览
652范文
1000河南老君山导游词
朋友们,前面就是石林景区了。提起石林有人可能会想到云南的石林,想到美丽的阿诗玛。老君山的石林与云南的石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地质角度讲,云南石林属于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老君山的石林属于海底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系。其地质术语为:“花岗岩峰林”。说到花岗岩,人们就会想到光秃秃、滑溜溜的特征。这是由于花岗岩的风化形态是球形风化,因此,其形体特征是鹅卵状,表面特征是光滑,难存植被。然而,老君山石林却不具备花岗岩的这些特征,而是刀劈斧削,犬牙交错,披绿挂红,植被茂盛。看上去更加雄伟壮观,多姿多彩。这是由于老君山花岗岩体与其它花岗岩的不同造成的。老君山的岩体是由“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它是在距今1.4——0.8亿年间秦岭造山带抬升造山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年轻的花岗岩体,被国内地质专家命名为“老君山岩体”。老君山岩体就位后,经长期的构造剥蚀作用,造就了当今奇峰异谷,挺拔秀丽的地貌景观。因此,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赵逊先生称:老君山南坡石林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峰林奇观。”
这次由于时间和天气原因,老君山的一些胜景和奇观大家没有观赏到,不过,1775年乾隆登上嵩山时说:“好景一时观不尽,天生有缘再来游”,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再来领略老君山青山绿水的灵韵。预祝大家归途一路顺风。
大家就要分别了,在这分别之际,我想引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知道这首诗能不能表达您此刻的心情?康桥之美远在大洋的彼岸,这君山之美,却近在咫尺,愿不久的一天,您再故地重游。预祝大家返程一路顺风。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河南精品景区导游词范文2:二祖庵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旅游景点常住院对面的钵盂峰顶。因庵与其北的初祖庵相对,故当地人称之为“南庵”。
它是少林地区地势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据旧志载,相传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到钵盂峰顶养伤修炼,后寺僧为纪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庵创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时,为北宋后期。
二祖庵坐北向南,长34米,宽28.5米。它原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前有山门,东西有配殿,北有正殿。山门内供韦驮,亦称韦驮殿;西配殿内供紧那罗,亦称紧那罗殿;东配殿内供菩萨,亦称菩萨殿。山门及东西配殿早已毁,仅存正殿。正殿名二祖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前檐下有明柱两根。在庵内边的断崖上还有“养膀台”遗迹。因为这里是二祖慧歌舞“经行处”、“觅心台”、所以史书称为“炼魔台”。庵内现有殿房3间,明、清碑碣数通,殿前古柏3株,庭院四角有水井4眼,就是有名的“卓 锡泉”.庵院周围有唐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以后的砖塔三座今存殿堂应为明嘉靖四十四年重修留下的殿堂。殿内供二祖慧可塑像。二祖庵在明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及清康熙、道光时曾修。
1988年,又重修二祖庵大殿,1990年又在原山门处建门庭式简易门一座,并重建了围墙。
篇2:河南焦作概况导游词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焦作市,这里北依太行,南临黄河,风景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我经常去健身的好地方—缝山针公园。缝山针公园原来是一座座青山,由于人们的无序开采石头把山炸的千疮百孔,花草树木都被破坏了,空气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大家都怨声载道。人们为了保护环境,就在山顶用铁制作了一个医用缝合针造型,告诫人们不能破坏环境。
现在通过人们的绿化,山上绿树成荫,山地绿草成茵,百花齐放,当你走进缝山针公园,空气清新,泉水叮咚,池中的小鱼在戏水,小鸟在枝头歌唱,鲜花芬芳扑鼻,蜿蜒曲折的石阶伸向山顶,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我的家乡焦作是一个充满朝气,景色宜人的好地方,热情友好的焦作人民欢迎你来做客。
篇3:河南万仙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万仙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境内,距新乡市70多公里,面积达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顶可远眺黄河,是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避暑基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和拓展培训基地。万仙山景区距新乡市70多公里,距郑州150公里,面积达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顶可远眺黄河,一览逶迤群山。万仙山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分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山林海、黄龙洞、磨剑峰、罗姐寨、孙膑泉、七朗峰等200余处。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夏季平均气温比山外低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世外桃源。
万仙山景区是南太行风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体现,景区内既有雄壮而苍茫的红崖绝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各类景点有200余处,主要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林农场、磨剑峰、丹分沟等。绝壁长廊长1200多米,完全由人工开凿,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俗民情,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名家、影视巨臂、中外游客、美院学生。著名导演谢晋称郭亮为“太行明珠”,著名作家张仃称万仙山为“华夏奇观”。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举起手来》等4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郭亮村被誉为“中华第一影视村”,著名影星濮存昕,郭达,倪萍,潘长江等艺术家都曾莅临景区。中央美院、广州美院等100多所艺术院校和30多个摄影家协会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采风基地。
万仙山风景区诚邀国内外各界朋友光临!
万仙山的由来
多少年来,据传宝莲灯的故事就发生在万仙山。农家子刘彦昌进京赶考途中,到三圣母庙内避雨,被三圣母看中,婚配生子。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恼羞成怒,说她有辱门风,以违反天条定罪,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之下,三圣母的儿子沉香,被元始天尊抱走,教他习武学艺,沉香长大后,带着斧头劈山救母。二郎神知道后,力阻沉香,恶战数日,二郎神的剑、沉香的斧,砍削出耸立的红岩绝壁。二郎神战不过沉香,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助阵。天兵天将为沉香救母之心所感动,不愿帮二郎神作战,留下个替身回天上去了,这些替身似人似仙,蹲立各异,千姿百态。万仙山里的华山、磨剑峰、圣母洞都内涵一个个传说故事。
1992年,国家建设部旅游资源调查组的专家到郭亮、南坪考察,时任沙窑乡乡长的刘兴国和南坪村党支部书记崔电亮给专家讲了神话传说,专家们听了就给郭亮、南坪周围的山峰定名为万仙山。从此,沙窑风景区就成了万仙山风景区。
清幽山乡——南坪
万峰竞秀 俏装列阵作仪仗
千瀑飞流 同音欢奏迎宾曲
这里是南坪停车场,南面是五峰山,西南是龙潭沟,西面的悬崖绝壁属于山西省地界,西北面是通天河谷,北面是将军峰,峰顶上的山岭是翠屏山,山那面是郭亮景区。
将军峰
将军峰是一座孤立的石峰,高89米,游离绝壁28米,似身披盔甲的武士。据传,玉皇大帝召集万仙聚会,命令一天将在此值更守护。散会后忘了撤更,这一天将就永久的站立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岩峰,成为万仙山的守护神。将军峰左右两侧壁立如削,高120余米。1996年,全国第四届攀岩比赛就在将军峰西侧的岩壁上举行,是万仙山第一次举办这样的体育盛会,从那一年开始,每年都有许多攀岩爱好者来这里练习。攀岩活动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活动,谁如果有兴趣攀岩,可以试一试,但一定要带上保险绳。将军峰也是美术学生绘画写生的最佳景点之一,来南坪写生的学生都给将军峰作过素描和速写。
到南坪景区不能不看日月星石,这是一块淡红色的沉积岩,石面长2.28米,最宽处1.28米,最厚处1.07米。1995年,村民宋运林凿石盖房,在河边破开一块大石头,见石板面上清晰地显着太阳、月亮、星星的图像,他立即收起铁锤钢钻,把村里人叫来观看,老支书崔电亮同志说这块石头是一块奇石,一定要保存好。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石头内有这种逼真的图案实属罕见。村里人给这块石头定名为日月星石。日月星石上的太阳呈圆形,乳白色,直径33公分,圆心中有一个淡粉色的圆圈,直径4公分;月亮呈月牙形,直径16公分,月牙中间有一个直径11公分的白色图案,太阳挨着石头的边沿,似初升的红日,右上方19公分处是弯弯的月牙,石面上的56个星星是56粒晶体状的石英石子,均匀地镶嵌在沉积岩里,图案逼真清晰。
1996年春,河北省《邯郸市报》副主编乔建勋为日月星写诗,赞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精华聚南坪。 1999年,一位客商愿出10万元买走这块石头,村里人说,日月星石是万仙山的镇山之宝,千金不卖,真是黄金有价石无价。
从日月星石向南走就是龙潭沟,沟底是黑龙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量随季节的变化明显,历经岁月,瀑布在石板上冲击出一潭,名黑龙潭。黑龙潭瀑布虽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鲜明特点,瀑布的壑口有2米多深,上宽下窄,呈梯形,瀑布中间那一片红色的岩石光华亮丽,光洁度可与最好的花岗岩石材媲美。黑龙潭有多深呢?至今也没人能探到底。1998年夏天,南坪村请济南军区某部潜水员了来探水深,也没有测定其深度。不过黑龙潭周围空气清新,含有极高的负离子;黑龙潭的水含有各种矿物质,用水洗浴,可使皮肤光滑细嫩。距黑龙潭百米处是白龙潭,沿着之字形的石梯走进了有红河谷之称的丹分沟,清澈的山泉在殷红的岩石上流淌,男人说是一条血水河,女人说是一条胭脂河。这条河不知用了多少万年的时间在红岩绝壁之间冲涮出来一个石缸似的深潭,泉水如一束白绢穿潭而过。在这流淌的小溪里,有一只脚印清晰地印烙在赤红的岩石上。据说,太上老君从这里取水时留下的脚印,跺一跺这个脚印,可以健身祛邪。
从丹分沟逆水而上是丹分村,葱郁的松林环抱着这个秀美的小山村。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分发仙丹而得名。
华夏影视村——郭亮
影视村是郭亮的美誉。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郭亮村,依地势座落在一个山坳里,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错落有致,参差不齐。青石垒墙,白灰粘缝,蓝瓦盖顶,木门木窗。村后是翠峦叠嶂的莲花山,村前是沟壑起伏的皇碑尖岭。从1975年以来,海内外影视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40多部影视剧的摄制组住在这里拍摄外景。影坛巨臂谢晋,为拍《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于本正、郭凯敏、沈好放、冯小宁……等导演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宝;著名演员杨在葆、许还山、赵丽蓉、濮存昕、赵炎、郭达、潘长江等曾在这里拍摄过影视剧,原国家女子乒乓球队教练员张燮林曾在这里留言。亚洲车王卢宁军曾率车队穿越绝壁长廊,在郭亮村前的河床上击水辗石飞车表演。郭亮村拍影视剧的趣闻轶事很多,村里人个个能说几段,全村的成年人都有多次当群众演员的经历,只要导演说明演什么戏,他们就会自行化妆,自带道具,很快入戏,在摄影机前不拘谨,不怯场,有表演天赋的还能过一把瘾。村民申合山在《战争角落》里的表演被拍成剧照,已卸任的老书记宋保群在《缸九醒酒》电视剧中,作了个签约演员,名字上了演员表。
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着。
绝壁长廊
游至郭亮,必穿郭亮洞。这是一条横穿绝壁的长廊通道,1972年3月9日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长1250米,宽6米,高4米。投工3万个,清理石渣2.4万立方,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00个。郭亮村投资8万元,2001年又投资40万元进行扩修。郭亮洞开工之初,村内挑选了13名硬汉组成施工队,号称十三壮士,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13壮士抡锤打钎放炮,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没有用任何机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块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块装进筐、篓、篮子里,倒到崖下。肩头磨成茧,十指磨出血。
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郭亮绝壁与太行山断层一样,属砂质沉积岩,硬度达到8.3级,一支钢钎只能打10公分深,就得淬火,打10公分的炮眼,12镑重的铁锤要打4000次,开凿郭亮洞打了多少个炮眼,抡了多少次铁锤,是无法统计的天文数字。1977年5月1日,郭亮人用5年时间打通了隧道,汽车穿越太行腹,天堑从此变通途。
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
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这里是郭亮停车场,南面这条小路通往另山和大峡谷观景台,沿着这条路可经过山西昆山村,到达南坪的五峰山,北面是莲花山,有台阶通往莲花盆,郭亮村的多数景点在村西北的里沟,喊泉、老潭、白龙洞、红龙洞等一线相连。长约3600余米的洞沟,两厢山崖对峙,沟底乱石填塞,山崖绝壁上灌木、青藤缠绕,野花常开,幽香阵阵,之所以唤作洞沟,是因沟两边窑龛、岩穴、石窟成排相连,一个接一个,深的不见底,浅的可容身,洞洞相连,洞洞相套。最奇怪的是每个石洞外,都竖立着一根石柱,大洞大柱,小洞小柱。大洞口高阔数丈,小洞口不过尺余,大石柱高30余米,小石柱高不足5米
悬羊擂鼓
据说,东汉末年,连年灾荒,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郭亮,带领乡间饥民,揭竿而起,周围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与官兵作对,很快形成一支农民队伍。当时的封建王朝慌了手足,屡次派兵前来镇压,但因山高路险,地理不熟,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就采取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率领官兵数万人,前来捉拿郭亮。后来,因众寡悬殊太大,又有叛将带领,打了几仗后,郭亮只好率领部队登上西山绝壁。周军步步紧逼,把住各个路口,想把郭亮困死在山上。
两军对峙数日,郭亮所带粮草眼看就完了,周军兵马仍在山下把守。危急之中,郭亮心生一计,将战鼓放置树下,把一只山羊悬挂在树杈上,羊蹄能触击鼓面,被吊悬的山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在鼓声中,郭亮率部沿小道进入山西。周军听着鼓声,以为郭亮在壮士气,更加放心死守。过了两天,鼓声渐息。周军派人上山打探,见崖边吊挂着一只死羊和一面鼓。周军方知中计,急气攻心,长叹一声,倒地而亡。
从此,悬崖上的小山村就取郭亮为名,周军死后被部下埋到山脚下的一块荒地,就是现在的周军场。悬羊擂鼓的故事流传于今。
位于郭亮村下边,是一棵千年古树,因主杆内朽,胸围4.2米粗的树干朽烂内空,1978年一场大风把枯柳拦腰折断,人们以为汉柳会枯死,谁知次年春天,半截树桩上又长出新芽,树干一边长出枝梢。2004年5月,大风又把新长的半边树干扭弯,树梢触地,嫩芽又生,可见古柳生命的顽强。据传,西汉末年,王莽纂政,带兵追杀刘秀,刘秀沿太行山而逃,来到此地饥渴难忍,追兵逼近,紧急中落鞍下马,让战马北逃引诱追兵,刘秀爬上这一棵柳树上藏身采柳絮充饥,躲过劫难。刘秀当上皇帝后,感谢这棵柳树的功德,敕封为奉公柳,百姓称为汉柳。
这里是鸳鸯石停车场,北面是花花山,西面是里沟,可通往山西省的莲花岭,喊泉、老潭等景点就在这条沟里,南面是翠屏山,山那面是山西省的昆山村和河南的南坪村。
鸳鸯石
位于红石河的南边,这是两块石灰岩,山体坍塌时滚落到这儿,西侧的一块长5.24米,高2.72米,宽2.89米,东侧的一块长5.55米,高2.55米,宽3.21米,石上长满苔藓,石缝中生长着20多种野草,两块石头互为支点,挤在一块。相传,昔时一对妙龄男女,两小无猜,结为伉俪。有一山寇,觊女貌美,欲霸为妾。夫妇逃至潭边,窘无去路,爬到石上,相抱坠潭殉情。后人见这两块石头相偎相依,恰似鸳鸯缱绻,便取名为鸳鸯石。
药神石
站在鸳鸯石停车场向北山顶遥望,可看到岭坡上有一尊石头,竖在草木之中,这块石头高21米,长16米,宽11米,山头上长满花草藤蔓。当地人称此石为药神石。据说,当初神农爷走遍名山大川,尝草识药,路经此处,见山上奇花异草甚多,一一辩之,均可入药,便扶起一块石头,作为标识,以便后人采药。
喊泉
位于郭亮村西500米处,在窑龛状的悬崖峭壁中间,距地面18米处,一股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来,成喷淋状落地。
相传,七仙女来此游玩,欲淋沐洗浴,龙王得知,急忙拔下几根髯须粘在石壁中间,形成天然喷淋,水量受声音影响,喊声大水量就大,喊声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泉下有一块石纹浅红的石头,被称为仙女浴台。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喊泉冰挂倒竖,横排10余米,一根根、一条条长的近8米,短的约3米。根扎在石壁间,浴台石上结成一个大冰坨,站在上面可触摸到冰挂。喊泉的冰到五一节才全部融化。
仙女浴台临风站,喊却龙王掷须髯。
一束银丝挂半壁,天然喷淋声控关。
老潭
从喊泉往西走,翻过一道小山顶,可看到一池碧水,这就是老潭,又称红龙潭。老潭正上方是80多米高的悬崖,每到汛期山洪挟裹泥沙石块从崖上跌落下来,巨大的冲击力,在平坦的岩层上冲刷出一个圆形水潭,潭边石块均匀排列,似能工巧匠垒砌,外侧一个出水壑口,在水潭东侧的一个斜坡上,长着一片20多平方米的碧绿青苔,淙淙泉水从青潭下的石缝间潜流下来,注入水潭,老潭是汛期的瀑布凿出,潭水却是山崖下流淌的清泉。在老潭的东边可以用手触摸水锈石,感受一下是怎么由胶状钙化成石。据传,这个潭是红龙洗浴的地方,红龙来这儿洗澡后,就邀请天上的歌舞乐仙来这儿聚会,来的多了,没地方坐,山神爷选石块摆成乐池让歌舞乐仙都能坐下来,又被称为仙乐池。
翠谷绿水成老潭,天砌秀石围半圆。
细听韶韵何处有,无影乐工濯清泉。
篇4:河南开封府导游词
在大堂的后面就是议事厅,是本府官员议事的场所,原名都厅。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商议宽简治京师”场面。条案正中端坐的是欧阳修,欧阳修接任包拯之后任开封府长官,以宽简治京师,与包拯治理京师的方法大不相同。
从大堂出来我们看到的这座典雅的建筑是齐民堂。据文献记载,齐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开封府齐民堂,劝以民为本”之意。穿过齐民堂,我们来到了这座腊梅飘香的四合小院。正厅的建筑为梅花堂,说起梅花堂,还有一段典故!包拯一生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但却与“开后门”有着不解之缘。
相传,包拯在实行废“牌司”、开正门改革之后京城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上班处理不完诉讼案件,包拯于是下令,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任何时间,都可以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而我们面前的梅花堂相传就是包拯当年打开的后门,便服问案的地方了!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教育和科举管理,是开封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便于处理京城学子的教育、科举、集会、庆典等事务,根据“礼义明则家国兴”的传统理论,专门在开封府内建立了明礼院,作为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
篇5:河南云台山导游词
大象爬山
朋友们,过2号洞后走不了多远,如果向对面的山峦塑去,很容易地就能看到一座竹林状万丈峭壁映人眼帘.它便是竹壁峰了。如果大家再细细看来,就不难发现在竹壁峰顶有一头大象在使劲地向上攀登。你看它昂首阔步,向前努力地伸着脖子,似乎在追逐着山间白云。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大象爬山。俗活说:步移景换。随着我们的移动,这头大象突然摇身一变又化作了一只大乌龟。它同先前的大象一样倔强,昂着头执著地向山顶爬去:观看这组生动的喀斯特山体雕塑,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天狗镇山
各位游客,看完“大象爬山”,咱们再来看一下“天狗镇山”。你们看,在对面山峦的顶部横卧着一条“石狗”,它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传说古时候,云台山里常有猛虎出没,到处伤人,曾一度中断了道教宫观的香火。于是,祖师爷便上天告状,说来也巧,正逢儒祖孔子、道祖老子、佛祖释迦牟尼等教祖正在天庭.讲经说法,玉帝不便当即问案,瞥了一眼老子笑道:“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虎饥伤人,下界何处没有?告信徒多加提防就是了。”孔子脱口而出说:“苛政猛子虎也!”其他教祖也各抒己见,好言相慰,但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南天门的守门天狗得知此事后,愤愤不平,于是,立马离开了天门,到下界惩恶扬善,最终制止了猛虎伤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石狗,便是守卫南天门的天狗的化身。
峭壁太行花 各位游客朋友们,如果您恰逢春暖花开的季节来此游览观光您一定会在这里的峭壁悬崖之上发现太行花。太行花是一种奇花,属珍稀濒危植物,生长在第1
1号洞旁的“一线天”内,扎根于海拔820米高的峭壁石缝之中。这里,虽然少见阳光,云雾常驻,十分阴冷,生长条件极为恶劣,但它们却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于是,曾有人写济这样赞美它们:“云台四月太行花,悬崖绝壁点翠霞。不向闹市争春色,伴定青山共一家。”
篇6: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
大家好!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非常高兴我能来到这里为大家服务。
今天,我们都是慕名而来看这“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晚期、隋唐五代,后经几个朝代修筑而成的。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现存的石窟约1300个,佛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约3000个,佛塔约50座,佛像约10000尊。东山有宾阳洞、奉先寺、万佛洞等。其中最美轮美奂的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佛。
这里,我们就重点讲一下宾阳中洞和奉先寺。
一进龙门石窟的大门,就可以看见即宽阔又一眼望不到头的伊河,风把伊河的湖面吹得像是给伊河披上了一层白沙,往前走一会儿,就到了龙门石窟脚下,龙门石窟的佛像全是在那陡峭的山壁上雕刻着,最大的佛像在那陡峭的山的中间,佛像头两侧的长方形窟窿,是后来人为了保护它,搭建房子的房梁用的,这样文化遗产就不会受风雷雨打了。可是加上了这个房子以后感觉破坏了整体效果,就把房子给拆了,所以留下了八个长方形窟窿,中间的佛是如来佛祖,两旁是四大金刚,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只有两厘米这么小,最大有十几米,最小的佛在万佛洞里,佛近两千多个。火烧洞上,石壁两旁画满了火海,使人感觉像是火烧了一样。莲花洞,下方有莲花仙子,莲花仙子两旁有许多栩栩如生立体的荷花。千手观音洞,是千手千眼佛,他有上千只手臂,而每只手掌心上都有一只眼睛,造型很是美丽……
洛阳龙门石窟到处是美丽、惊人的石窟!
好了,我们的旅行暂时就告一段落了。西山没有大的佛龛,所以我们就不去了。祝你在“九朝古都”——洛阳,旅途愉快!
篇7:河南红旗渠导游词
朋友,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我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 ,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 ,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 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原是乱石堆坝,其坝高雄踞亚洲第三位。设计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30万立方米。后经过沥青处理大坝印水面和高压混凝土岩缝灌浆,现大坝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东流,至合涧镇西汇合,形成了一处优美的飞流直泻奔腾图。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总干渠分水闸,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东峦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流,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沿山坡东南方向到横水镇马店村,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隧入口处,距分水闸500米,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浇灌着任村、东岗、河顺等4.6万亩土地。
1997年,分水闸实现了计算机遥控观察调节水位,使红旗渠灌区达到了国内自动化管理先进水平。
在分水闸的后面,有一座"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反映林县干旱历史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图片;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图表;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
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篇8:河南石窟寺导游词
巩义石窟寺位于南河渡镇寺湾村,距市区10公里,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巩义石窟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由此证明,巩义石窟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一个石窟。初建寺称“希玄寺”,唐初改称“净土寺”,宋代改称石窟寺。
巩义石窟现存洞窟5所,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碑刻题记200余块。这里的规模虽比不上云岗、龙门那样雄伟庞大,气势磅礴,但小世巧玲珑,惟妙惟肖则是举世罕见的。这里洞窟门两侧石壁上有三层绝美的浮雕——帝后礼佛图,左侧以皇帝为主,后随文武大臣;右侧以皇后为主,嫔妃依次排列。帝后前由僧人引导、侍女掺扶。象这样的帝后礼佛图,构图之协调,刀法之熟练,造型之逼真,匠心之独运,实乃绝无仅有,堪称国家之珍宝,艺术之绝品,令人叹为观止!
巩义石窟有别于国内其它石窟之处在于,除第五窟外,其它窟内正中均有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心方柱,方柱四周都凿有佛龛,龛内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座下两侧一对狮子,蹲伏披毛,形象逼真。佛像的背后均有火焰纹,象征光明,两侧刻有飞天、化生和莲花,弹琵琶、吹横笛的伎乐飞天,生动活波,栩栩如生,构成以佛为主,对称、协调的成组石雕。主柱的基座每一面都雕有力士,形态各异,力士下面雕千奇百怪的神王,面孔狰狞,姿态吓人,给人以恐怖感。方柱的上端每面都有化生、莲花和垂鳞纹、彩玲、飘带组成的垂幔,刻工精湛,美观而以庄重。
篇9:河南中原大佛导游词
佛祖后面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因面向北,故称倒座观音。在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扶在左手上,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佛法广大。观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到南北朝时,北魏灵太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改观音为女身,从而产生了咱们所看到女身观音像。观音左边是善才童子,右边是龙女,是观音的随侍。
福慧大道
大殿往上是愿心台,面积约6000平方米。北部设有焚香许愿的大香炉。在这里烧香许愿是很灵的哟!在香炉前跪拜,抬头能看清大佛慈祥端庄的面部表情,焚香叩拜后默默许愿,大佛会保佑你的愿望得以实现。
篇10:河南精品景区导游词范文3:开封府
“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几多瑕思神往。
“开封府”,位于开封包公湖东湖北岸,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作为主题景区,开封府坚持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历史与演义相映成趣的经营理念。在开封府,您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能够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
篇11: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大家好!用完午餐以后,我们就乘车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的邙山冢头村,乘车大约需要30分钟。现在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洛阳地区古墓葬及洛阳古墓博物馆的一些情况。
洛阳在中国古代号称“天下之中”,它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西据崤山函谷关,东扼虎牢关,北依太行、黄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即所谓“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阳成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蕴藏无数文物瑰宝的有利条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建都洛阳。正是洛阳具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滨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瑰宝的风水宝地。
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郊、黄河南岸,东西绵延100多公里。山势雄伟,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流洛阳。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习俗。因此邙山被视为宜于殡葬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多以邙山作为他们安身长眠的乐土。就连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义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阳后,也遵循这种习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诗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洛阳民间则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从 20世纪50年代起,在洛阳先后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历代墓葬。众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这些不同时期墓葬带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一、时代蝉联,自成体系。自龙山文化早期开始,纵横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发展序列清晰,衔接有序,在中国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断代分明的标尺作用。
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墓主人身份等级差异较大。不仅有大量帝王之陵、将相勋臣之冢,而且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刑徒的坟墓。
三、分布广泛,历代墓葬大都以洛阳都城为中心而相对集中,尤以邙山最为集中。
为了让世人了解洛阳地区的墓葬文化特色,研究我国古代的墓葬制度、墓葬形制及古代的时尚习俗,洛阳古墓博物馆于1985年开始兴建,并于1987年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占地44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建筑群体从南往北有汉白玉石门阙一对,馆表一座,馆表上的表额“洛阳古墓博物馆”题字由著名考古学家夏先生书写,进而为序幕大殿,殿前左右两侧设有复制的汉代天禄、辟邪兽一对。殿后为上下墓区厅,两侧为配殿。后边还有四角楼和望景亭。地下部分设有两汉厅、魏晋厅、唐宋厅和休息厅,各厅之间有通道相连,通道两侧是复原的历代古墓群。首批搬迁复原的有上自两汉下至北宋的历代典型古墓葬22座。其中包括著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卜千秋壁画墓、新莽时期壁画墓、东汉车骑图壁画墓、曹魏正始8年墓、西晋关内侯裴诋墓、北魏孝文帝之孙长山王元醒墓、南平王公玮墓以及西域安国人唐代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另外还有宋代五座仿木结构雕梁画栋的砖室墓等。这些墓葬建造的各具特色,或深邃巨大,或结构灵巧,或布局严谨,或性质殊别;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壁画,或表现打鬼仪式、或反映神仙思想、或描绘天体星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再现车骑出行及家庭生活的场景。墓中均随葬有丰富的明器,其中有一部分可称的上是国之瑰宝和艺术杰作。记载墓主人身世和功德的墓志,可谓是补正史书的“石史”。另外,在配殿内还陈列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典型墓葬模型以及历代葬具和丧葬仪式,以展示洛阳历代墓葬的演变和时俗风尚。
说到古墓葬,就要首先从“丧葬”二字开始讲起。
死,作为人生的一种自然归宿或终结,是人类无法回避、无法解释、无法超越的现实问题。这个另人恐惧、焦虑的现实问题,对于史前时期的原始人类来说,自然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迷。他们惧怕死亡的降临,以为死亡不过是向另一个世界的过渡,因此丧葬便成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种.种具有神秘色彩、庄严而隆重的丧葬礼俗,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然而,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丧葬”二字并不是一开始就结合在一起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
“丧”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的原意为采桑,后来才被人们借作“丧亡”的“丧”,其意在古代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指失去,二是指死去,三是指尸体,即死者的遗体,四是指哀葬死者的礼仪。
“葬”字在殷商甲骨文中为掩埋死者尸体的象形字,其意是将死者的遗体掩埋在草丛中或者用井字形的棺椁装殓起来加以掩埋。后人以“葬”字指掩埋死者尸体,当渊源于此。
大约到了秦汉以后,“丧”“葬”二字才开始合称,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人死后的尸体处理及其有关的礼仪习俗。从程序上看,“丧葬”可以划分为殡葬礼仪、埋葬礼仪和祭祀服丧礼仪三个部分。
丧葬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并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为其它上层建筑所制约,并随着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丧葬有着各自不同的性质、职能和形式。就丧葬的社会作用或意义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与强化血缘和亲族关系。
2、重视与推崇敬爱先人的孝道观念。
3、强调丧葬的社会教化与文化积淀。
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资料证明:丧葬礼俗决不是人类一诞生就有的,而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才开始出现。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人类的思维能力有了提高,社会组织的结构也已有原始规范的迹象,丧葬制度便开始萌芽和产生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和居丧制度,而居丧制度又包括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埋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葬法、葬式与墓向
1、葬法:葬法指埋葬死者的方法。中国古代葬法种类很多。采用哪一种形式埋葬死者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都有关系,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鸟葬)、水葬、野葬、瓮棺葬、悬棺葬、衣冠葬等。衣冠葬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法,其特点是墓内无死者的尸体,仅埋葬死者生前穿戴的衣冠。这种葬法,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这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关。在当时,氏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掠夺财富的战争,一些氏族首领、军事将领或勇士,或为保卫氏族生存而献身,或在掠夺财富的战争中战死,其尸体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收回。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往往要为他们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葬礼,对他们实行厚葬,为他们建造衣冠冢,祈求他们的亡灵为本氏族带来更多的福气。
2、葬式:葬式即安葬死者的姿态。从死者尸体入埋时的身体姿势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仰身葬、侧身葬、俯身葬三种;从死者尸体入埋时的肢体置放状况来看,则可分为直肢葬、蹲肢葬、断肢葬、折肢葬等;从墓葬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堆放状况来看,又可分为叠骨葬、骨架扰乱葬等;从死者入埋的次数来看,又可分为一次葬、二次葬或一、二次混合葬等;从墓坑中入埋的死者人数来看,又可分为单人葬、多人葬。
3、墓葬方向,简称墓向,一般是指死者埋葬时的头向,有时也指面向、足向等。它是我国人类社会埋葬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的定向原则:1、向日出方向 2、向日落方向3、向高山方向4、向流水方向5、同本族文化同一方向等。墓葬定向的意义是原始人祖先崇拜和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其意义有三:一是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回到原来的老家去,因此头就朝着老家的那一方向。中国人叶落归根的思想便源于这种观念;二是认为世界有一个特殊的地域,人死后,就应到那里去生活。因此,埋葬死者时就朝着这另一世界的方向——日落方向,是亡灵的集中之所,是区别与人间的阴间世界;三是认为人的生死犹如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因而埋葬时应背东向西。
二、葬具、随葬品与墓志
1、葬具:是指装殓死者尸体或遗骨的用具,土葬所用称为棺椁。但棺椁在古代又有内外之分。棺为直接装殓尸体的葬具,为区别棺或椁,又有人称其为“内棺 ”,因其与死者尸体最为接近,故又称“榇”,又因其一般以木材制成,故也称“棺材”。椁,因其在内棺之外,故又称外棺;又因其大于内棺,故又称大棺。棺椁的使用方法,《礼记》有载:“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反壤树之”。
2、随葬品:从山顶洞人把石制工具和石珠、穿孔兽牙等饰品一同随死者埋葬的事实可知,随葬习俗几乎与丧葬习俗同步,而最初的随葬物品均为死者生前用过的武器、工具、生活用品以及简陋的装饰品,以寄托人们对死者的淳朴祝愿。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帝王贵族不仅生前酒池肉林,骄奢淫逸,并幻想死后到另一个世界里仍能享受富贵,往往用大量的能显示其生前地位及财富的专用品和大量的金银玉瓷、珍奇玩好之物随葬,逐渐形成了厚葬的风气。于是一种专用的随葬品——明器就产生了。明器又称为“冥器”、“盟器”、“鬼器”、“息器”,是专为死者随葬而制作的无实用价值的各种器物模型的统称,一般用陶土、竹木和石头制成,也有一些是用玉石或金属以及纸等材料制成的,用以安慰死者之灵。这些明器大多依照日常用具制作,还有一些依据家畜、房屋等动产或不动产所模仿。做成人或家畜、鸟兽模型的明器即所谓“俑”。不过一般情况下,明器很少单独随葬,大多是和部分实物一起下葬。北宋以后逐渐流行纸扎明器,纸扎明器并不随葬,而是在下葬时或下葬之后焚烧,这种纯粹象征性的明器可能是最经济的寄托哀思和希望的器物了,所以直至今日仍在普遍使用。
3、墓志:墓志的性质与作用和墓碑相似,是记载死者姓名和家世生平事迹的石刻,文章末尾缀有称作“铭”的韵语颂词。不同的是墓碑立于墓前而墓志则埋于墓中。墓志起源于东汉,魏晋以后普遍流行。早期的墓志形似碑而较小。南北朝后,墓志一般作方形,由志盖和志石相合而成。志盖多作橥顶形,一面刻有篆体的标题。志石上则刻有志文、志铭,唐代以后还有撰文者及书写者的姓名。历代墓志,其志文、书法不少出自名人之手,且大多有当时的史实记载并录有确切纪年,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三、坟丘、墓穴
1、坟丘:中国传统的葬式是实行土葬。实行土葬,要把死者安置在棺中,然后埋入土穴。埋棺之处叫做墓,也叫做茔,墓地周围以内叫做兆域,在墓地埋棺之处的地面上堆土成丘状,叫做坟,也称冢,也就是说墓指平处,坟指高处,所以古人讲“土之高者曰坟”,又说“葬而无坟者谓之墓”。中原地区以土坑竖穴墓为主要的墓葬形制,但直到西周初年,地表上还没有明显的坟丘。到了春秋晚期,中原地区才出现了坟丘式墓葬。土丘坟一经出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墓葬由 “不封不树”一变而为“大封大树”,至战国时已巍然成风并且制度化。秦汉以后,几乎可以说无墓不“坟”。秦汉时的坟丘以方锥形为贵,一直延续到唐代。但规定只有皇族可以使用方丘,一般贵族和平民均为圆锥形。至明初改方形陵为圆形宝顶起,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之墓,都带有圆锥形坟丘,所不同的只是占地大小和坟丘的高低。
2、墓穴:墓穴即墓室,也称墓圹,由竖穴、横穴之分。竖穴是从地面一直往下挖掘而成的土坑,横穴则是先掘到地下一定深度,再横向挖掘而成的洞室。墓室是坟墓的地下部分,随着时代和墓主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殷商时期墓穴的主要形制为竖穴土坑。从战国时期出现的用大块空心砖砌筑而成的墓室,到西汉时期广为流行。东汉时期最为常见的是用小型砖块砌筑的券顶砖室墓。王莽前后开始出现了在墓中祭奠死者的风气。为了便于在墓内进行活动,竖穴的墓道普遍转变为阶梯式或斜坡式。两汉时期的砖室墓中,有些还在墓砖上雕刻、描绘各种图案,这就是所谓的画像砖墓。隋唐时盛行壁画墓,即在墓穴内彩绘各种宴饮、出行、狩猎等图案,宋元时期则盛行仿木结构墓,即按照死者生前所居来构筑和描绘墓穴。当然,不同形制的砖室墓只有各级官员和王公贵族可以享用,隋唐时的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各朝所沿用。而对于普通百姓,能以土坑竖穴葬其遗体已是相当不易了。
好了,有关情况先就介绍到这里,具体内容在参观时我在详细向大家具体讲解。车行前方就是古墓博物馆了。现在我向大家讲一下参观时的注意事项:
1、参观时不允许带照相机、摄像机和箱包一类的东西,大家可以把东西放在车上,司机师傅会精心看管好大家的东西。
2、如果有人想购买纪念品,请在参观结束后购买。一是进去时时间紧张,大家难以精心挑选,二来携带东西参观也不方便。请大家放心,参观结束后我会给大家留出时间,让大家细心挑选。
3、因为有些墓室,尤其是墓门比较低,地面也比较黑,所以参观时请大家不光要留意脚下,还要特别注意头顶。如果不留神,可能就会出现“头破血流”的场面。所以请大家务必留神注意。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一同参观。
1、烧沟西汉壁画墓:这座墓位于洛阳金谷园车站以东、烧沟村以南,五十年代初发现,1957年发掘,1986年搬迁到古墓博物馆。此墓为洞穴砖室,除墓道外,分主室和耳室,主室用特制空心砖装配,耳室用小砖和楔形小砖并列券成。该墓内彩绘壁画内容包括“神虎噬旱魃”、“二桃杀三士”、“鸿门宴”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另外还有日、月、星象图,以及和壁画结合为一体的羊头雕塑,还有反映乘龙升仙的透雕画像砖,在国内外美术界和文物考古界有比较大的影响。“ 神虎噬旱魃”壁画位于墓门背后。其左半部用淡墨画树一株,枝干弯曲,叶呈红色,树梢间有黑色飞鸟,似不敢停留。树上搭一件红色衣服,树下一猛虎按住一名裸女,虎口咬其左肩,虎爪抓其头部。裸女的长发缠绕在树干上,右臂上伸,作挣扎状。画面上的裸女就是旱魃。红衣、红树梢和乱飞的鸟,象征大旱时象火烧一样的情况。在自然灾害中旱灾所影响的面积比其它灾害要大,神虎噬旱魃,反映了当时人们除魃消旱的心愿和对风调雨顺的盼望。另外画面正中偏上处有一高浮雕羊头,象征吉祥。旱情解除,就可谓吉祥如意了。“二桃杀三士”壁画位于墓室中部隔墙横梁上。《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故事:春秋时齐国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于搏虎闻”。但他们三人恃勇居功,目无名相晏婴。于是,晏婴劝说景公:他们“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晏婴用两个桃子设计,使之“计功而食桃”,结果三士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在所谓的“仁”“义”思想支配下,皆扶剑自刎。整个壁画几乎没有背景,其着重点主要放在11个人物的描绘上。11个人物按情节可分为三组,右侧一组为三士,都束发,穿宽袖袍服。最右边两人昂首相对,一位抽剑,一位按剑,画面意思是指“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的公孙接和田开疆。他们二人“皆反其桃,挈领而死”。俯身就几者为古冶子,他见二人自杀,就说:“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因而“亦反其桃,挈领而死”。整个画面所选择的瞬间,都是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刻,给观者留下联想的余地。中间一组五人,居中为景公,左右各有二侍卫,右侧一侍卫跪在地上,似乎在禀告“已死矣”。整幅壁画不仅在情节上连贯呼应,而且也避免了画面人物布局的呆板。幕后室的后壁上绘有“鸿门宴图”。背景为起伏的山峦,正中画8个人物。居中席地而坐、侧身对饮者为刘邦与项羽。项羽居右,右手执杯,上身前倾作劝酒状;刘邦居左,上身亦前倾,注视着项羽举止。项羽右侧二人庖厨,背后悬钩上挂有大块牛肉和牛头。刘邦左侧、两腿分跨、目视项庄者,就是项伯,他有意在掩护刘邦。画面左边手握利剑、张牙舞爪者,便是项庄,他在依照范增的授意,以席前舞剑助兴为名,伺机刺杀刘邦。这便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幅壁画在有限的空间中,将这一富有传奇故事性的复杂情节集中表现出来,并且充满了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一个个人物不同的心理状况跃然而出。这座墓是夫妇合葬墓。墓顶是用空心砖连接成的一条长方形平顶。墓前室顶脊由12块长方砖构成,彩绘日、月、星象图。这是古墓葬“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的实例。
2、西汉卜千秋壁画墓:是1976年发现的一座西汉壁画墓。因为在该墓的随葬物中由一枚铜制印章,上面阴刻有“卜千秋印”四字,故知墓主人叫卜千秋。该墓除墓道外由主室和左右耳室组成。从其建筑深邃坚固、结构工巧、随葬物品以及壁画内容来看,当为一个郡级官吏的墓穴。整个墓葬全部采用空心砖结构所筑,主室则由特制的空心砖装配而成。壁画分别绘制在墓室门额、主室顶部和主室后山墙上。从内容看,该墓壁画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打鬼图。在主室后山墙正中画一个猪头大耳、熊面的怪兽,赤膊裸足,身穿紫衣红裙,二目圆睁注视墓门,正张牙舞爪作驱赶捉拿状,奋力将墓圹冥府的鬼怪全部从里向外赶出,怪兽之下左绘青龙,右绘白虎。据考证此图所画为“方相氏”,即古代举行傩戏仪式时打鬼的首领。在举行大丧时,“方相氏”先在灵柩前驱疫,然后进入墓室“以戈击四隅”,逐除地下恶鬼。这与壁画内容相吻合。方相氏下边所绘的青龙、白虎则是为了避邪,同时也是为打鬼助威。第二部分是墓主人卜千秋夫妇升仙图。升仙图从前至后依次为女娲、月亮、持节方士、二青龙、二枭羊、朱雀、白虎、仙女、奔兔、猎犬、蟾蜍、卜千秋夫妇、伏羲、太阳、黄蛇等人神鸟兽的形象。在整个画面的近两端处画有日月,而且日中有飞鸟,月中有蟾蜍、桂树。这两个内容,充分说明了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这个神奇而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在图中日月的两侧分别画有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二者的面容绘制较为逼真清秀,与古书所记载的“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基本符合。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伏羲原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方夷族部落的酋长,后与女娲结为夫妇,成为人类的始祖。这种传说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夷夏两大部落之间融合的历史进程,因此在以后的石刻、绘画艺术中,人们往往将二者有意无意地绘制成交尾形象,用其来代表人类的繁衍生息。卜千秋夫妇绘制在伏羲的一侧,女在上,男在下。妇骑赤色三头凤,手捧三足鸟,双目紧闭,凌空飞行,夫乘一龙,状如一舟,手持弓,闭目,前有一兔,后随奔狗,旁有一蟾蜍,均为云中飞奔状。显而易见,这里反映的是卜千秋夫妇乘龙凤飞往仙境的场面。另外在主室的内门额上还绘有一幅人首鸟身像。此像中人首长发髻,两缕黑发下垂髻角,两长耳平伸,舞动双翅立于山岳之上。这里画的就是仙人王子乔。从此图的位置和室顶平脊上的升仙图相互联系起来看,恰好达到了“千里乘龙,至此结穴”的效果,说明墓主人最终也成了神仙。
3、曹魏正始八年墓:该墓于1956年被发掘清理。全墓由前室、后室、耳室、甬道和墓道等部分组成。因该墓曾被盗扰,墓内器物已乱,只有两耳室内器物保存较完好。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罐、盘、灯、俑、井、磨、灶、碗、鸡、猪、猪圈等48件,铜器有锅、博山炉等5件,铁器有帷帐架、灯等共10件,另外还有玉杯1个。玉杯高13厘米,口径5厘米,白色,制作精致,表面十分光滑,是罕见的古代艺术品。帷帐架是以圆铁棒制成三柱和四柱的拐角形状,三柱形的有四个,各柱成90度直角,另外四个有四柱,其间以木柱连接,即成为长方形的架子,四周以布维之,就成一个完整的帷帐。这为考证汉魏时的帷帐形制和制作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件管状组件上刻有“正始八年八月……”等铭文,又为该墓的绝对年代提供了依据。
4、唐安菩夫妇墓:1981年发掘清理。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中出土器物非常多,依质料可分为三彩器、单釉器、陶、瓷器、金、铜、玛瑙器及石刻等类。三彩器形制较大,造型优美。主要器形有文武吏、天王俑、镇墓兽、马、骆驼、牵马俑、牵驼俑、骑马俑等。这批三彩器不仅胎质坚硬,施釉均匀,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量多类聚,堪称洛阳“唐三彩”的代表作品。它表明洛阳的唐三彩艺术,早在初唐阶段已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这为洛阳唐三彩的断代分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墓中出土金币一枚,直径2.2厘米,重4.3克,正面为一戴王冠的男像,背面为带有翅膀的胜利女神像,两面均有铭文。据鉴定,这是东罗马皇帝福克斯的铸币。这枚金币是洛阳出土的第一枚外国金币,它与1955年洛阳发现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无疑都是丝绸之路的遗物。特别是安菩墓志,不但提供了墓葬的确切年代(唐中宗景龙3年,即公元709年)和墓主的国属、家世及其身世等情况,而且对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我们重点讲一下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的釉陶生活用具和雕塑工艺品。这一名称古书中缺乏记载,考其由来,则同旧时挖墓取宝之风有关。洛阳是声誉中外的历史名城和文物渊薮之地。城北的邙山,古冢累累,帝王陵墓星罗棋布,有很多唐朝显贵也埋葬这里。旧时这里的一些穷苦人,为了糊口常常掘墓挖宝变卖,其中得到一些釉色光亮的所谓“瓦器”,多为红、绿、白三色,因其出自唐墓,人们便起名叫它“唐三彩”。1928年,陇海铁路工程修筑到洛阳时,从东向西沿邙山脚下掘开许多古墓,在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中,器皿和人物、动物数量颇多。古玩商们将其运到北京,引起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赞赏和重视。外国人也视为至宝,出重金购买,唐三彩顿时声蜚中外。之后,虽又曾发现褐、蓝、黑等多种釉色的俑类、动物和器皿,但“唐三彩”已成惯称,这一名称便沿袭下来。在我国美术陶瓷史上,唐三彩开创了一代新风。它不光在造型、装饰、釉色、烧制技术等方面树立了惊人的风格,而且它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像一束怒放的繁花,与唐代的诗歌、散文、乐舞、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相互辉映,和谐地构成了一座宏丽的百花园。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的高峰。唐朝国威的强盛、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社会的安定,都大大促成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使当时的中国处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同时对外施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也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因而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里,就呈现出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局面。唐三彩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与其它艺术并存的一朵华贵的奇葩。唐三彩的出现,同唐代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追求名贵宝物也是分不开的。那些官僚贵族活着穷奢极欲,死后连妻妾奴婢、马牛骆驼、飞禽走兽以及瓶、盘、碗、罐等,都做成三彩釉陶用来陪葬。厚葬风俗的盛行,也是唐三彩大量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唐三彩的胎料是一种上等白色粘土,素称高岭土。这种土颜色皎洁,颗粒细微,具有坚柔粘韧的特性,洛阳附近的巩县、孟津、新安、龙门均有出产。制作三彩的矿土,要经过挑选、舂捣、淘洗、过滤、沉淀、浸润、陈腐、揉搓、捏练方可使用。这样精选加工把一切杂质排除干净,才能保证胎色洁白,使制品有良好的稳定性。否则,器物的表面就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斑丘,甚至会起泡或使胎体爆裂。入窑焙烧是一道关键工序。炉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直烟窑,其结构有火道、窑箪、炉堂,窑顶有烟道,烟火直接从窑顶喷出。二是倒烟窑,这种窑烟火流动的路径是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经过火道、炉堂、烟道,最后从烟囱中喷出。唐三彩一般需要两次焙烧:成型坯胎晾干后,入窑用氧化火焰经过1100℃或接近1100℃的高温素烧,即成白色胎体。冷却后,挂上配好的彩料釉汁,再入窑作第二次焙烧,烧至900℃,使彩釉熔融开化,胎体表面就会呈现出各种鲜艳的光泽。从出土的唐三彩观察,唐代焙烧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火候适度,升降温掌握得恰如其分,窑内火焰辐射均衡,坯体破裂现象很少。在挂釉焙烧过程中,由于火候控制得当,釉汁与胎体地膨胀系数均衡,冷却时收缩一致,釉质与胎体密合非常贴切,很少有脱釉剥落现象。这充分证明了唐代工匠们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烧制技术。唐三彩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釉色的独到风格。经过化验分析,可知三彩釉色的主要元素为硅酸铅。唐代工匠,经过千百次地实践,成功地配制出白色、浅黄、棕红、褐红、淡青、翠绿、深绿、天蓝、茄紫、赭黑等色彩,而且还配出一种罕见的银白色釉,烧制后器物表面仿佛镶上一层锃亮的银片。熟练的工艺技巧和化学知识的增长,使工匠们掌握了矿物、金属氧化物的性能和呈色机理。他们认识到褐红为铁、浅黄为铁或锑、赭黄为铁、各种青绿色为铜或铬、蓝色为铜和钴、紫黑为锰等。釉药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铅粉及各种金属氧化物,用以辅助釉质的熔解和增加色泽的光亮程度。然而,工匠们为了达到某种呈色的特别效果,就将各种釉料及色剂的比例灵活增减、适度调配,这样把各种釉汁同时交错施于胎体表面,入窑焙烧,使之溶解流化,产生混合或化合“窑变”现象,就会出现变幻无穷的色彩。这里需要说明,“窑变”原来是釉色在窑内加热偶然产生的一种自然色变,但三彩工匠们加以总结、摸索出规律,能动地控制和利用了“窑变”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三彩工匠们的杰出贡献。釉质的色变与施釉厚薄及火候的高低也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增强塑造人物形象的质感,还要增加一道对人俑的“开相”工艺。三彩人物的头部不施釉,仅涂以白粉,在唇和面颊上加朱红,在眼眸、眉睫、髭须和巾帽等处都用墨描画;足部也多不施釉,同样用墨涂画,以示为黑色皮靴。这样增强了写实效果,但并不使人感到有特别的与釉色失调的做作。三彩器物的装饰,主要采用雕塑与釉色相结合的方法,用刻花、印花、贴花、塑花等技巧,可以做出宝相花、蔓草纹、荷叶、莲花、杏叶、灵芝、流苏、鱼子、铺首、人物、动物等装饰;而用釉汁点描、斑描、涂绘、泼洒、绞胎的方法,可以做出各种生动活泼的动物、禽鸟及织锦、珍珠地、斑点纹、条带纹、木纹等,这种用釉药和色剂混合绘制焙烧而成的图案花纹,称为釉花。这种釉花的出现,是陶瓷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不同于瓷器的釉上彩和釉下彩,但却是釉上彩或釉下彩的前躯。釉花中的蓝彩,又是后来青花瓷的前身。自商周出现青釉瓷以来,直至隋朝,其间数千年都不曾用釉色组成纹样,唯唐代开始使用。唐三彩上的印花,多饰于模印制成的器型。而贴花多饰于轮制的圆形器物上,因为采用印花就会被快轮的削刀刮掉。贴花是先将纹样雕塑成型,然后贴在器壁的适当部位,有的是泥胎未干前贴上的,有的是在釉烧以后才贴上,再上釉重新焙烧的。划花多与釉色相结合,并多饰于器物的平面上,即先以线条划出动植物的轮廓,然后用各种色釉分色平涂后烧制。所以要施在器物的平面上,是为了控制釉汁流淌,避免画面模糊。绞胎釉,是一层胎泥,一层釉色,迭次相压,卷成圆柱,然后取其断面,制成器型焙烧而成的,呈现出树木年轮似的纹样,富有天然之美。另一种为贴面绞胎。这两种绞胎釉均需在器物表面加施一层铅玻璃透明釉,并一次烧成。斑点纹除用釉汁斑描而外,还可以在坯体内嵌进晶体矿石,烧成后器壁上就呈现出晶莹的白斑。这些都是唐代三彩匠人们独辟蹊径的创造。工艺美术作品一向分作日用品和陈设品两大类。唐三彩的品种之多,内容的丰富程度却是当时任何一种工艺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就生活用器而言,有各种形状的壶、尊、瓶、罐、盅等水器和酒器;饮食用具有盘、豆、碗、盂、钵、盆、杯等;化妆用具有装油或盛药膏的各种盒子;文房用具有水盂、砚滴;寝室用具有唾盂、香炉、油灯、枕头等;各种模型有庭院、房屋、家室、仓库、假山、水池。唐三彩中的生活器皿很受人珍视,因它既实用,又可供观赏。它与一般生活器皿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色彩绚烂,花纹美观。第二,唐三彩继承了我国古器物奇特别致、制作精巧的造型特点。第三,仿效其它工艺品的造型,是三彩生活用具的又一特点。唐三彩吸收融合了唐代的陶器(不施釉的瓦器)、瓷器、金银器、铜器、木漆器、藤编和少数民族、甚至外国生活用具的优秀造型及装饰艺术,创造了自己别开生面的风格,也为它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唐三彩中的人物、动物、禽鸟数量最多,工匠们对这些形象的塑造,的确达到了我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高峰。唐三彩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特征,它反映了唐代国家的统一和在艺术上熔铸北方浑厚雄健与南方清新柔润的特点。首先从三彩俑来看,工匠们不仅能表现出不同形象、不同性格、不同姿态、不同装束、不同民族的特征,还能塑造出不同等级、不同地位和他们特定的思想情感。洛阳出土的三彩女俑颇多,有的悠闲雅坐,若有所思;有的亭亭玉立,裙带生风;有的虔恭典娴,广袖扬逸;有的头束丫髻,窈窕多娇。1965年洛阳北窑出土的女坐俑,红唇粉面,丰颊腴腮,头梳环头,身穿袒胸绛色窄袖襦衫,胸束长裙,双手置于胸前,端坐在墩座上,神气十足,显然是达官贵妇的形象。属于这种身份的还有1970年洛阳谷水出土的女立俑,她面庞俊俏,眉目清秀,发髻梳成鹦鹉欲飞之形,上穿浅绿圆领襦襟,胸部袒露,身系黄裙,长袖飘飘如溪泉倾流,很有点超然不群的样子。这种形象恰似《新唐书·五行志》记载的那样:“天宝初年,杨贵妃常以假发为首饰,好服黄裙,时人为之语:‘义发抛河里,黄裙逐水流’。”这件女俑的装扮就是工匠们特地为她设计的。与贵妇身份不同的女俑,还有头梳丫髻、上罩短袄、腰束长裙的金雀丫环,她体态婀娜,年仅十五六岁,望去很有俏皮、灵俐、活泼之感。可以看出,三彩工匠们对女俑的塑造,从生活到艺术确实都下了一番苦功的。三彩俑中那些文臣官宦的形象,多是峨冠博带,长袍阔袂,端严直立,神情拘谨,温顺虔诚。有的双目迷离,抿嘴微笑;有的两手捧物,举在胸前;还有两手相交,置于腹下。他们或在深思熟虑,准备为上司献策,或在唯命是从地聆听吩咐。工匠们虽然用简约的手法着意塑造这类人物的道貌岸然,但把他们矜持尊严的内心世界也刻画得淋漓尽致。对于那些天王俑、武士俑和镇墓兽的塑造,工匠们是采取夸张手法,着重从外形上突出表现。天王俑头戴盔冠,身穿铠甲,背生双翼,脚踏卧牛或鬼魔。武士俑或持剑抚盾、或拉弓射箭,无一不是肌肉发达,蹙眉怒目,剑拔弩张,看去颇有一种凶神恶煞、气势逼人之感。镇墓兽是工匠们巧妙地综合多种动物形象想象出来的一种怪兽,放在墓门内作为辟邪用。形象多为人面兽身或兽面兽身,更有的头长独角,身生双翼,背披火焰,竖耳怒目,异常凶猛,好像准备随时跃起捉拿妖魔。有人说它是《周礼》中记载的“黄金四目”、头戴铜制面具、“持戈扬盾”、率众打鬼的方相氏形象的演变,看来颇有道理。另外那些深目高鼻、头戴尖帽、身穿翻领袍、脚登高筒靴的男俑,多是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或外域人的形象,一般称为“胡俑”或“昆仑俑”。洛阳谷水唐墓中出土的几件胡俑,多是眉发苍郁、络腮胡须、颧骨高隆、体格彪悍。有人认为他们是中亚西亚人的形象。另一件传世的牵驼男俑,极像维吾尔族的相貌。他头戴小帽,身穿褐绿长袍,袒胸伫立,侧头嘻笑,连浓重的眉须也带着耐人寻味的乐观性格。他牵着一头腿短头小、身躯庞大的骆驼,据说是波斯或大秦国的品种。驼背上满载着各种货物,大概因为买卖兴隆才使他那样神采飞扬吧。洛阳出土的乐舞俑也很有风采,其中骑马乐舞俑有八件一套的,分别为四男四女。男的击鼓或手举仪仗器;女的发髻奇异,长袖飘举。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有五个伎乐人在欢快地歌舞。他们无不姿态姗姗,感情奔放,简直是唐代一幕幕坐、立二部乐舞的再现。唐三彩中的动物也很引人入胜,各种动物的个性特征都塑的比较典型,如骆驼、牛、驴、猪、羊等,都塑造得生动逼真、活泼轻健,观之不禁使人有惊奇之感。骆驼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因为它适宜长途跋涉,被人们喻为“沙漠之舟”。当时往来在长安和洛阳的商旅驼群纷至沓来。这两地出土的三彩骆驼,多是形体高大、茸毛蓬松、两峰间驮着巨大的虎头纹行囊及丝卷、绸布、水壶、鱼、兔、肉食等物,它们或在稳步行进,或在昂首嘶鸣。洛阳关林唐墓中出土的一件,驼背上还骑一人,完全是汉人的装束。他一手控制缰绳,另一手扬鞭催驼,俨然是中国商旅冉冉西行的逼真写照。马匹劲健有力,能役善战,又较易驯养,在古代军事、农业、交通、礼仪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唐朝官府和民间很重视养马。唐玄宗曾选择西域、大宛献来的良马和中原骏马,令画师临摹。他还让人在他的御厩里畜养良马多达四十三万匹。他赴泰山祭祀,布置数万匹牧马跟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又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尚马之风可见一斑。所以马也成为唐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人们对塑造描绘马的形象要求甚高。韩干是当时善于画马的名家,然而杜甫却给以“画肉不画骨”的讥评。不过,从出土的唐三彩马来看,倒是会使诗人满意的。三彩艺人们,以熟练的技术,灵巧的刀法,流畅的线型,生动地塑造出比例匀称、彪健有力、神气完备的各种骏马形象。洛阳关林出土两件形体高大的三彩马,可以说是唐三彩中的代表作。一件通体施白釉,昂首挺立,两耳竖起,高达76厘米,与黑马相配,显得明快清新。另一匹黑釉马,膘肥雄浑,剪鬃挽尾,双耳后抿,颈若弯弓,四蹄抓地,依稀倔犟地将要飞奔启程。。这种黑釉马除近来在洛阳龙门又幸得一件而外,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还藏一件,并且均为一黑一白,与上述的两件作风一致,宛如出自一人之手。这都是我国艺术史上难以寻觅的珍品。如前所讲,唐三彩以鲜艳夺目的釉色和形象生动的雕塑为特点,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情趣。它同洛阳龙门石窟的唐人雕刻以及敦煌石窟的唐代彩塑异曲同工,都是盛唐时期丰富社会生活的美丽画卷,与唐代绘画互相辉映,都闪烁着灿烂的光彩。现在大家再来看墓中的唐三彩作品,加深一下对唐三彩的认识和了解。
5、宋四郎墓:该墓于1983年被发现。这座北宋晚期的墓葬,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八角各砌有砖柱,柱顶系砖雕斗拱,八角之间除一面为砖砌仿木结构门楼外,七面墙壁皆有壁画和假窗。迎门的一面,彩绘墓主夫妇宴乐图。在下垂启开的红色帷幕下,夫妇二人左右拱手端坐。男墓主宋四郎头戴黑色幞头,身着圆领乳白色长袍;女墓主梳高发髻,身穿红色衣裙,夫妇二人脸形圆胖,相对微笑。中间桌上放满了壶杯碗盘和菜肴食品,另外还有一名男仆和两名女仆,三侍者身躯矮小,以示身份低微。这种主要人物大而居中,次要人物小而偏侧,是突出、夸张主题的艺术手法,世界各地都经常采用。而在我国汉魏至宋代的壁画上也突出主题,使主大奴小。但大小比例和位置安排,在视觉上更和谐、舒服,并且主大奴小、主尊奴卑,也体现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墓门甬道两壁,各有两幅砖雕孝子故事。进门左侧靠内一幅,画面为一孝子在竹林跪哭,新笋破土而出,当为孟宗“哭竹成笋”。其它画面简单,难以确认。
6、二号宋墓:该墓墓葬形制与宋四郎墓基本一样。但其墓门外墓道右侧有一侧室。该墓平面作八角形,顶部用叠涩构成八角形藻井。壁间有壁画七幅。迎墓门第一幅绘门扉半掩,每扇门上有乳钉四行,每行四枚,还有衔环铺首。一侍女似欲开门而出,尤半遮面。第二幅为一老者倚坐在靠背椅上,后站女侍,背置屏风,前侧立二人,年长者躬身作禀告状;年轻者肩扛扁担,扁担上系绳索。此画面颇似父子二人交租后向地主告辞。第四、五、七幅皆为砖雕假窗,第六幅砖雕圆茶几一件,几乎进一半凸出于墙面,成为镂空透雕。该墓还有许多砖雕牡丹图案作为装饰。在洛阳古墓博物馆中一共复原了五座北宋墓葬,都是采用砖砌仿木结构,雕梁画栋。不过,墓室无前后之分,都是前堂后寝合成一体。墓室周壁或雕饰孝子故事、奇花异草,或彩绘墓主夫妇宴乐的风俗壁画,是宋代西京洛阳一般商人与官吏、地主生前生活的再现。这些砖雕画面的突出特点是背景简单,而人物形象皆为高浮雕,有些近乎圆雕。洛阳宋代仿木结构砖雕墓葬,是洛阳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墓室内的角柱、斗拱和藻井,基本上采用“彻上露明造”,加之雕饰的门窗隔扇,将墓室建筑绚丽多彩的姿容全部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感受。仿木结构砖雕的建筑形式和“朝着柔和绚丽的方向发展”的建筑风格,是宋朝这一时代十分明显的特征。这是因为宋代建筑已开简化之端,斗拱负荷的机能与汉唐时期相比已开始减弱。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梁架结构的变更,斗拱比例更为减小,补间铺作的朵数大为增多,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装饰品。
结束语:以上说讲的六个墓葬,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从今天所参观的墓葬陈列中,我们对洛阳乃至中原地区的古墓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其中所反映出古墓文化特色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归纳起来简单的说就是:
1、不同时期的墓葬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强烈的宗法伦理观念;
2、“事死如事生”的法则经久不衰;
3、“堪舆学说”影响巨大。这几点可以从墓室的大小、结构、葬具、随葬品清楚的表现出来。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面对生离死别,古人是无奈和幼稚的,但他们对丧葬活动的热情和重视,使短暂的生命在“死”后获得永生。而千百年风雨过后,丧葬制度的体现及其产物——陵与墓,使祖先们生时的荣耀和辉煌不再仅仅存在于卷帖浩繁而描写枯燥的文献里,更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中的高冢深穴里。这些陵墓、坟丘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墓葬文化,更成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了,对古墓博物馆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
谢谢大家!半个小时以后,我们车上集合。
篇12:2024年河南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导游词
我是导游***,非常高兴为各位导游讲解。中华考试网
大家都知道,黄河流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开创中华文明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被敬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今天,海内外中华儿女仍以炎黄子孙自称,以炎黄子孙为荣。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她位于郑州西北20公里处,处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是黄土高原的终点,华北大平原的起点。在这里,可以欣赏黄河的“悬、险、浊、荡、阔”等特征景区以中原第一岭——邙山为依托,北靠莽莽黄河,东临京广铁路,西望著名楚汉争霸古战场。景区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6公里,现已开放景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汉霸二王城、星海湖、炎黄二帝等六大景区,分布着“炎黄二帝”“哺育”、“大禹”、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浮天阁、极目阁等景点。这里被誉为万里黄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在大家参观的是景区的第一景观——炎黄二帝巨型塑像。 炎黄巨塑景点包括炎黄二帝塑像、广场和纪念坛三部分。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采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中国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创作,巨塑以黄河岸边的黄土为根基,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在我们身后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整个塑像融黄河、黄土、炎黄文化三者为一体,体现与大地共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齐辉,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艺术效果。今天大家看到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在1987年经海内外各界人士倡议和反复论证下修建的,从1987年倡议至开工建设,历经20年。对方案的设计五易其稿,先后召开了11次论证会,由国内1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中华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开拓和创业的化身。
整个塑像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其中毛石7万多方,景石3万多吨。巨塑内部为双子座楼东侧10层,西侧11层,实用面积8000平方米。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罗斯的母亲像高2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并肩矗立的二帝像是名副其实的巨人,眼长3米、鼻长8米,两张巨大的脸合在一起就有1000多平方米. 山体右下方是范曾教授为炎黄二帝塑像亲笔手书长达485字的长33米,宽3.3米《炎黄赋》碑刻。
篇13:河南驻马店嵖岈山导游词
相聚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在相聚的日子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的时间是7:30。我们从郑州火车站出发沿高速公路途经许昌、漯河,大约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我们今天的旅行目的地―?岈山。
驻马店位于河南省中部,西部是低山丘陵,东部为广阔的平原。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驻马店地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交汇地带。107、106国道和京广铁路纵贯南北,行程了以驻马店为中心,公路,铁路,航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脉络具有承东启西,南北通融之便。
朋友们,马上就到驻马店?岈山小区了,接下来我向大家先介绍一下概况,?岈山位于驻马店遂平又名嵯峨山,八宝玲珑山。相传这里过去没有山,而是一片中原。按古时的说法,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掌管本地风调雨顺的神仙,这里的神仙叫?岈,当时他很年轻,有一年这里遭遇水灾后,他没有办法回到天庭,吧王母娘娘后花园的石头一块块的仍下来,记过天上的石头垒成这座山救了水中的百姓。后来玉皇大帝为了奖励他的爱民之举,就以他的名字给这座山封名―?岈山。?岈山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以供的面积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国家级地质公园,4级景区,?岈山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区位优势的?岈山优势与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雁荡之幽,奇险奥幽四大特点享有“华夏盆景”江北石林之美誉。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岈山风景区,整个景区分作蜜蜡山、南山、北山、六峰山四部分,景区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蜜蜡山部分,请大家注意看湖对面这座独立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越百丈,就是蜜蜡山峰了。为什么去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这里满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儿招来很多蜜蜂在此菜花酿蜜,酿的蜜多,又没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缝里,每到夏季,经太阳的强烈照射,蜂蜜被晒化后都流了出来,整个山的外表就好像途了一层厚厚的蜜蜡,所以人们吧这座山取名为“蜜蜡山”。附近的百姓到山上去打柴,采药,放羊时,渴了就接山上的蜂蜜喝,听起来是在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山脚下的这个湖叫“秀蜜湖”。经过秀蜜湖,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好汉坡”,为什么叫好汉坡呢?因为蜜蜡山体陡峭,中间没有断层在1990年春天的时候以为宝岛游客来?岈山游玩,走累了就坐下来休息,无意间回头看了蜜蜡山这个状况不由感慨:“不要说前面那个大坡了,就是近处的这个小坡准能爬上去就是好汉,我赏他8000台币,山下的一位山民听到后,光着两只脚一会功夫就到了山顶,这位宝岛游客给了这个山民8000台币,后找人写了“好汉坡”三个字,这就是好汉坡的又来了。
说话间我们已经过了石人洞,舞阳洞,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岈山四大奇观的飞来石,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们都知道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开一次蟠桃会,传说有一年的蟠桃会介绍后各路神仙都在为王母娘娘祝寿,这是一只调皮的猴子跑到供桌偷了一个蟠桃,拔腿就跑,正好被王母娘娘的一位仙女发现了,这个仙女就捡了块石头向猴子砸去,猴子一惊,桃子就顺手丢了,不偏不远恰好落在了我们面前这座山头上,,大家看一下这座独立的山头像不像一个猴子?并且摔裂了一条缝,而砸猴子的那块石头恰好落在了峡谷的顶端,所以取名飞来石。步入石猴过犹如进入了一个猴子的温馨家园,三只猴子,其乐融融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的家庭场景。
大家眼前的这尊猴石山谷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逼真的石猴。站在蓬莱洞看猴石,就好像是一对年轻的情人拥挤在一起,在蜜蜡湖地点观看似大猴背小猴的猴背猴状,可谓一石三鸟。现在我们看见?岈山上最有特使经管一线天,他高10米,长20多米,宽30厘米。人们从里面抬头看天只能看到一条先故名一线天。
篇14:河南万仙山导游词范文
万仙山,著名的旅游、避暑、休闲胜地和影视、写生基地。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距郑州市150公里,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强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佛教圣地——三湖四个分景区组成。1990年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万壑有声伴天籁,千峰无语立斜阳。
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万仙山位于太行山南麓,至峰顶可远眺黄河,俯瞰牧野,一览逶迤群山。万仙山汇聚百里太行赤岩绝壁的精华,赤红色的悬崖高越百米,似凝固的岩瀑石幕,曲折、盘旋、迂回、流畅的围、隔、堵、截出八条深涧峡谷。飞瀑、洞穴、老树、古寨、石墙、石街、石房子组成一个个鲜亮的景点。
万仙山景区保留着原始次生林仍属于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进入万仙山腹地,环顾一座座奇峰,多层重叠,赳赳向上,直刺云天,姿态迥异,似神似仙,惟妙惟肖,雾遮云绕,飘然欲动:甲胄在身的将军峰,挥手遥望的华山石人。仰天侧卧的虎啸石,错落有致的七郎峰,几欲开屏的孔雀,镇定落座的石鹰,体积上万立方米的太行石王。还有那四大龙洞--黄龙洞、白龙洞、红龙洞、黑龙洞;四大崖梯--续梯、天梯、猴梯、寨门梯;四大奇石--日月星石、龙鳞石、神龙石、鸳鸯石;四大古寨--汉王寨、铁打寨、罗姐寨、蔺相如寨;万仙山保留着原始次生林,覆盖着古老的植被,生长着千余种植物,两百多种草药,十多种食用菌,可称得上植物类王国的天然宝库。
万仙山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是众多野生动物的乐园,金钱豹、猕猴、黄羊、獾时有出没,鹰、山雀、角雉等随处可见。还有众多色彩斑斓的蝴蝶。良好的林木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源,泊泊清泉、淙淙小溪从岩缝中流出,汇成一条条瀑布,冲击出一个个深潭,黑龙潭瀑布、磨剑峰瀑布、白龙潭瀑布、雪山潭瀑布、通天河瀑布、喊泉似一束束冰丝银纱垂挂在谷底峰涧。
自秦汉以来,万仙山上就有人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路过此地;北宋杨家将西征时曾在这里扎营 ,一个个古寨的寨墙、遗址依然残存,流传着许许多故事和传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万仙山撩开神秘的面纱,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执导《清凉寺钟声》,题写了“太行明珠”,于本正导演在这里执导《走出地平线》,先后有《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许还山、杨在葆、濮存昕、郭达、潘长江、倪萍等众多艺术家在这里担纲表演,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中国第一影视村”。
万仙山俊秀的景色,吸引着众多书画家、摄影家前来写生、采风。书画家张仃六进万仙山,题写“华夏奇观”。张凭、王世龙、侯德昌等书画家、摄影家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之作。中央美院、广州美院落等100多所艺术院校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在这里临景习作。五龙啸聚洞天含涎孕灵气,万仙飘临云底奇石萌秀色。万仙山景色独特,山高气爽,气温与山下相差6度,盛夏季节,山下酷热难挡,山上清凉如秋。
万仙山四季四景,应时变幻:春,花团锦簇,嫩饰赤岩;夏,绿漫峰峦,山丹点缀;秋,云高天蓝,红叶尽染;冬,雪填沟壑,冰挂高悬。万仙山没有商业泛滥的喧嚣,没有精雕细啄的人造景观,没有时尚开发的硬伤。仍然保留着浑然天成,仍充盈着洪荒野气,让人在跋涉的喘息中融入自然。
走进万仙山,住农舍,食农家饭,闻炊烟袅袅,瞧百年老宅,看蓝天白云,听瀑鸟合鸣,走林间小道,吸太行氧吧,坐石凳弈棋诵诗,临景挥笔,泼墨丹青,可领略时光倒流,归返原始的韵味。走进万仙山,森林浴、生态游、观日出、赏明月、登石梯、攀崖壁、探洞穴、濯清泉、认草药、拾蘑菇、品山泉甘甜,尝山果纯香,凭吊山寨墟址,发思古之幽情,看影视村天然外景,听村民讲拍摄趣闻,平添几分游乐,几分游兴。
看过河南万仙山导游词的人还看了:
篇15:有关河南重渡沟的导游词范文
致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各位光临中国伏牛山地质公园、国家级AAAA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河南省十佳景区、北国水乡重渡沟休闲度假,观光游览。我是景区内的讲解员。我姓_,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陪同大家游览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千泉百瀑万亩竹,领秀中原的重渡沟,但愿我的讲解服务能使各位满意,希望咱们能合作愉快,使您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重渡沟地名的由来: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为躲避王莽的追杀,率兵从南阳逃至栾川的潭头,两次渡过伊河来到这里,见一无名沟口,不知地名,便派部下寻找当地人,却不见人烟。刘秀说,我们两次渡过伊河来到这里,这条沟就叫做重渡沟吧。金口玉言,皇帝封的地名一直沿袭至今。重渡沟也因此而得名。现在的重渡沟已被开发成为绿色休闲会所、生态快乐车间,来此休闲度假的游客年年重渡,所以重渡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重渡沟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重渡沟游客服务中心,为所有游客提供票务服务、食宿接待服务、讲解服务、行李寄存服务、投诉服务、邮政服务等,在游客中心设有景区各类信息的展示,有影视厅、休息厅、展示厅等,为所有游客免费提供茶水、宜传资料、休息、行李寄存、雨伞、拐杖、手机充电等服务。请您记录一下景区的投诉电话:0379-66685666 咨询电话:13461046199 救援电话:0379-66685110 如有问题,您可以随时拨打以上电话。
为了让大家能对观光游览重渡沟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现在就和我一起到景区沙盘模型展示厅去看一下。
这是我们投资60余万元委托北京尼克艺术设计公司,给我们设计制作的80平方米的大型沙盘模型。这个沙盘模型面积大、科技含量高,他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组合声光、水、雾多种元素,使沙盘模型惟妙惟肖,魔幻灵动。在这里不单单能看到;层峦叠翠的群山,蜿蜒曲折的河流,飞瀑流泉、竹林古树尽收眼底。特别是瀑布声、鸟鸣声、风吹竹动、清脆悦耳、堪比天籁。代表重渡沟形象的各种地标:如气势恢宏的游客中心、幽静雅致的重渡沟大酒店、碧波荡漾的关公湖、风情万种的演艺广场、竹环水绕的水巷小吃、银瀑倒挂的水帘仙宫,飞
1
重渡沟生态导游解说词
珠溅玉的五彩莲池、古朴厚重的农耕村,星罗棋布的农家宾馆。在沙盘模型上都能得到一一展示,重渡美景让你尽览无余。
对面墙上安装的大屏幕,每天不间断的向游客播放重渡沟四季风光和景区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游览的注意事项,并适时播报景区的各项活动。 注意事项
1.由于风景区内山高路远景点较多,请大家一定要跟好队伍,在游览时统一行动,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没有防护设施的地方千万别去,以免发生危险。 2.对景区内的花草、树木、景点介绍标志或其它附属物不要损坏。
3.为了保护和美化环境,用过的各种饮料瓶及其它的污染物,要放入固定的垃圾箱内。 4.防火安全,进入景区也是洗涤心肺的场所,爱抽烟的男士也要暂时的停止您这项特长工作了。景区是绿 色无污染的无烟区,谢谢合作!
5.为了保护重渡沟的生态旅游环境,做文明游客,请您不要带走重渡沟的一花一草一石,只带走您在重渡沟的靓丽留影和永久的 纪念 。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现在咱们乘车进入景区。 重渡沟概况
重渡沟景区位于豫西山区熊耳山的腹地,处于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物种多样,南北物种兼而有之,森林覆盖率高达98%,山高水长,瀑潭相连,一定的温度加上富氧的条件造就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平方厘米多达六万八千个,是大中城市的200倍,林地潮湿,苔萱满布,充分体现出原始古朴的自然性。是您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的理想圣地。
重渡沟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独特的气候条件年均气温12。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高温多雨同期,有利于众多植物的生长,所以构成了多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生态系统,造就了动植资源的多样性,保存着较为完善的天然次生林植被和多种生物群落。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保持和自然美化环境,而且还能孕育保存多种动物,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物链。
根据林业部门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景区内各种灌木类植物共计75科,368属,680种,其中山野果类40余种,山野菜60余种,中药材4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2种。
重渡沟景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栾川园“中欧型岩溶”类型的核心地段。是对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地貌的重大补充,具有较高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由于栾川斜向汇聚构造
2
带在景区内有大量的碳酸盐岩底层出现,与太古界太华岩群TTG岩系和中元古界火山岩系相伴存在,并在走向断裂及牵引褶皱的双重影响下,岩溶作用强烈,造就了独特的“垄脊槽谷”地质特征,形成了巨大的洞穴、暗井、暗河。在地表则出现“坡立谷、盲谷”和悬挂式岩溶裂隙泉,由于地下岩溶水文交流接受了非溶岩区的外源水的大量补充,经过内部系统调蓄后进入水循环下游体系,泻出时,遇到刚性岩块(变质杂岩体)的阻隔,形成了该系统的泻出带,景区内的“悬挂式岩溶泉、瀑水钙华”等景观便孕育而生。
由于景区内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性,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山地景观,峻拔的山峰,幽深的峡谷,陡峭的断崖,千姿百态的瀑潭,这些景观为世界地质学研究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重渡沟景区以特有的水乡竹海 ,特色民居在中原地区独领风骚。在30平方公里范围内,万亩野生竹林,繁生于山涧幽谷、路旁村边、沟岔河川,形成了数千米的竹林长廊景观。景区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百余条瀑布点缀于峡谷高山之间,碧波荡漾的关公湖如同玉盘,小吃小巷、亲水乐园,重渡沟漂流刺激惊险,典型的北国水乡让你留恋忘返。
重渡沟景区的基础服务设施日趋完善,328家古朴自然的家庭宾馆别具特色,住宿接待量可达万人以上,形状各异的农家宾馆,可满足宾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家置身于充满田园气息的农家宾馆之中,可真正享受到“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看农家景、享农家乐,购农家物”淳朴的民俗乐趣,被河南省长李成玉赞誉为“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农家宾馆的楷模,旅游带动脱贫致富的榜样”,国家旅游局原规划财务司司长魏小安先生2003年到重渡沟考察依据:重渡沟农家宾馆规模之大,档次之高,管理之规范,拉动社会就业之广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位居全县之首,盛赞重渡沟称之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2013年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重渡沟景区考察时高兴地说:“我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希望乡村旅游的路子越走越宽”。
2003年,栾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观念,并适时开展了“七月风、八月潮”宣传推介活动,以重渡沟景区发展旅游的开发管理经验,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栾川模式’,使重渡沟景区成为贫困山区依靠发展旅游业,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县城经济科学发展的典范。
重渡沟景区规划游览面积为30平方公里,离栾川县城38公里,距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118公里,目前已成功开发出关公湖,金鸡河、滴翠何、水帘仙宫、农耕村等五大特色景区,共200余个景点。致身景区,三步一景、五步一瀑,步移景换。著名作家张一弓游览景
3
区后赞誉重渡沟为;“高峡飞瀑藏幽径,绿水秀竹怀古情,竖看山水横看竹,上听鸟语下听泉“您进入重渡沟,就置身于水的世界,竹的海洋,走进农家宾馆,您就会感受到豫西伏牛山区淳朴的民俗风情。 第一景区 水上乐园
1、重渡沟漂流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重渡沟景区2007年投资600余万元开发的一项水上运动项目。重渡沟漂流。重渡沟漂流起始关公湖,终止伊河岸,全长2公里,驾小舟顺流而下,青山对峙,俯视翠竹夹岸,是目前河南省唯一能在碧水秀竹间飞舟漂流的运动项目。重渡沟漂流水落差大,急而不险,缓而不平,急缓相间,被称为浪漫漂流,健康的漂流和快乐的漂流。若你时间充余来此体验一下重渡沟乡村漂流的浪漫情趣。
2、关公湖、水景大酒店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关公湖景区。关公湖是景区内一个畜百道山泉之水,方显高山平湖图景的最大水上游乐园。这个投资360余元修建的关公湖水上乐园,极大地避免了景区水资源流失,为景区的水资源重点利用奠定了基础,并为重渡沟漂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开展的水上娱乐项目有游船、垂钓、水陆两用车和水景茶座,要想享受水上运动的快乐与刺激,请赶快下湖体验吧。
对面是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河科大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星级涉外的重渡沟水景大酒店,酒店拥有总统套房、豪华观景房、标准间、经济房等各式套房200余间,不同规格的会议室7个,豪华KTV、拓展训练项目一应俱全。入住水景大酒店,你可临窗把酒、凭栏品茶,尽享山珍野味,竹笋宴、农家宴等地道的农家饭等原生态美食让你大饱口福。 3、中心区市场
景区内共设置9个大小车停车场,包括农家院,可容纳2500余台车辆停放,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大致划分为四个综合旅游接待服务区;中心区、南区、西区、前区。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心区,北边是水景演艺广场及露天演出大舞台,在旅游高峰期每个星期六的晚上都有丰富多彩并具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尽可在这里为广大游客展现。
这里是景区内最大的购物市场,商品齐全的超市、上百家旅游纪念品店,为您购买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品提供了方便。购物市场南北各建有水巷小吃一条街,农家饭菜,纯绿色食品及地方风味的小吃在这里应有尽有。大家可根据自己所爱,各取所需,尽情地品尝各种山珍野菜,美味佳肴。需在提醒大家注意一点,这里车多人多,大家一定要记好所乘车辆停放
4
的位置及车号,记清入住家庭宾馆的名称,回来后能迅速找到位置,以便大家节省时间。
4、靳家楼
靳家楼位于重渡街中心地带,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嵩县大章任岭靳姓富户,因看中了重渡沟的风水宝地,便在此处买了块地,并派能工巧匠到西安仿照钟楼模样,用高粱秸扎成模型带回,让工匠按照模型施工,用了三年的时间方才建好,成为当时方圆百里内最有名的房屋,也是景区内年代最久的建筑物。靳家楼方三丈,青瓦坡,土木结构,上下三层,两层八角,当地人又称八角楼。您别看不起眼的房屋,却是上个世纪30年代重渡沟建筑规模最大的房子了。
从这里向西南方,沿小吃街往上走,是金鸡河景区。过演艺广场向西北方向行进,就可到滴翠河,水帘仙宫,农耕村三大景区。
我们现在先到金鸡河景区,这里距景区步行道大概有两千米,想保存体力的朋友也可乘坐电瓶车去。
篇16:河南白云山导游词
说到这里,我看到好多朋友已经坐不住了,是不是想马上就到景区感受一下啊?别急,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进入了白云山停车场,在下车之前,要提醒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豫。
我们将会在景区逗留2个小时,2个小时之后,大家到停车场来集合,我们一起到农家饭店用餐,希望大家可以遵守时间,按时回来,不要耽误了行程,好了各位朋友,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一起到景区参观游览。
各位朋友,白云山可谓“无处不秀,无景不美”。想要全部游览完,一天肯定是不够的,。
我们首先选择的是水域风光---九龙瀑布区。九龙瀑布是白河的发源地,更是整个白云山景区的精华所在。现在我们走的这座桥叫做仙人桥,为什么会叫这么个名字呢?
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相传当年八仙云游至此,发现无路可走,正在众仙一筹莫展的时候,铁拐李用他那个铁拐一指眼前的一块石头,一时间,仙雾弥漫,等众仙再看时,石头已经没有了,眼前却出现了一座石桥,众仙这才顺利通过了桥面。我们现在也从这座桥上走一下,沾一下这座石桥的仙气吧。。
过了仙人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悬崖叫做千尺崖,也叫白龙撞,它融高,陡,险,峻,奇为一体,十分壮观。
走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无路可走了呢,呵呵,我可不是铁拐李,不能为大家指石为桥,但我可以带大家走一条正确的路,其实我们的路就在这个洞中,这是一条人工开凿的500米长的洞中栈道,这条栈道曲曲折折,扑朔迷离,险象环生,但这却是看九龙瀑布的必经之路。没办法了,各位朋友,我们还是勇敢的往前走吧,大家一定要小心啊。
朋友们,当您历尽艰辛,走完了栈道,看到眼前这漫山遍野的红叶,是不是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呢?好了,我们继续前进吧,出了山洞,我们要走的是一条500多级的台阶路,因为路势陡峭,所以,大家要继续小心慢行啊。从吊桥上穿过白河大峡谷。
朋友们,大家是不是已经听到了哗哗的水声?看,那就是九龙瀑布,大家仔细看,这条103米高的瀑布从高山飞流直下,越入深潭,形成数百米的悬帘,浪花飞溅,瀑声如歌,飞溅的浪花随风飘到人的脸上,马上可以感到丝丝凉意,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不得不使我们想起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篇17:河南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安阳,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叫我崔导吧。今天,我们去参观殷墟。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它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_年7月13日,殷墟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
殷墟大门是有北京著名的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他的灵感来源于甲骨文的“门”。它看起来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为华夏“门”的鼻祖。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妇好墓,妇好墓是妇好的墓穴。妇好是商代第23代国王武丁的妻子,也是古代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妇好曾带领18000人的军队杀退敌人。但是最终妇好因积劳成疾而先逝,于是武丁修了一座妇好墓来纪念妇好。
在妇好墓的右边,是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是武丁的母亲,因大方鼎的铭文上有司母戊的名字,所以后人把这个鼎命名为司母戊鼎。
最后,我们再参观一下甲骨文碑林。在全国,碑林有很多个。但这个碑林最与众不同,这里的甲骨文不是名人刻的,也不是著名书法作品,而是用来记录的。这上面记录了历史战争,还有最早的彩虹记录。
今天的旅游到这里就结束了,祝大家旅途平安。
篇18:河南红石峡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榆林。我是夕阳红国际旅行社的金牌导游胡姐,希望我们合作愉快!今天我们一起观赏古城榆林的胜景——红石峡。请随我来!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出榆林古城,沿榆溪河北行3公里,便到了东西对岸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其中的红石峡。《榆林府志》上说:红石峡“山皆红石,环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山之两崖,飞湍电转,红影外浮”,“峡中榆柳荫映,凫鹭唼呷”。所以游人说,红石峡风景幽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红石峡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殿宇都是悬崖上凿的石窟,约十多个。有“天门”、“地门”各一,都是隧道。“天门”从寺通至峡顶,中间有一阁叫“翠然阁”。从石崖内登台阶而上,站在峡顶俯视寺内广泽渠,只见水圃成荫、宛然如画。“地门”从寺内通到峡底榆溪河岸边,人们通行时须弯腰行走。寺内有石刻佛像,工艺精巧。峡两岸普渡桥飞架东西,势若长虹。峡内树木青翠,群花争艳,流水清冽,景色宜人。夕阳西照时,如红霞冉冉升起,故名“红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红石峡名冠边塞,旧时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讽咏唱和。因此,东西石壁题刻极多,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160多块,似一天然碑林。诸家书法各放异彩,字大者达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真是文采飞扬,堪称壮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阴”、“雄镇三秦”等,刻画了地势的险要;“天外奇峰”、“翰海蓬莱”、“天开画图”、“天成雄秀”等到,歌颂赞美了此景此境的优美;“中外统一”、“汉蒙一家”及蒙文石刻,反映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心愿。尤其是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等榆林中学师生题刻的“力挽狂澜”和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写的“还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及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也颇有文采。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刘志丹的老师王森然先生书写“红石峡”三字刻镶于峡亭之上,为古迹增辉。红石峡丰富多样的石刻,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红石峡是万里长城中罕见的浏览胜地,是塞上明珠。
各位游客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亲眼目睹了红石峡的人文奇观。此时你对红石峡更加了解了吧。欢迎再次游赏,再见!
篇19:河南白云山导游词
鸡脚曼位于洛阳白云山景区东南部,主峰海拔1845米,群山绵延,岭峰陡峭,在峰顶和光洁的岩壁上,苍松挺拔。在小黄山一侧,有一锣鼓洞,洞高18米,宽17米,深34米,隐现于古树密林之中。据传说,有锣鼓铿锵、琴声悠扬的仙乐妙曲从洞中传出,则预示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洞中有一水池,水不盈尺,却神秘之极,无人饮不溢,众人饮不干,其因不得其解。
沿途的鸡角曼小黄山还有有箭竹林、飞来石、红桦林、夫妻石、石炮台、楚长城、玉兔拜月、观景台、鸟巢石、贵人弓腰等诸多景点。
箭竹林:密密匝匝的箭竹,面积五百余亩,是熊猫的主要食物,也是做箭杆、竹筷,笔杆的好材料。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生长着成千上万亩的箭竹,也有许多熊猫在此繁衍生息。由于中原地区战事频繁,箭竹被砍伐用来做箭,箭竹面积大量减少,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逐渐从白云山消逝。
红桦林:那片红颜色的树林叫红桦林,一般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阴坡、半阴坡或山顶,木材为制作飞机螺旋浆、枕木、枪托等优良用材。树皮橘红色或紫红色,有光泽,像薄纸一样,很容易剥落,也有很多浪漫后生用柔和的桦树皮写信传情。
夫妻石:东北山峰上那两块相对而立的石头,象一对含情脉脉、亲昵交谈的夫妻,左边的头上戴着帽子,右边的披着长发。
玉兔拜月:东南方向山峰上的那块石头像是翘首东望的兔子。这里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玉兔偷偷离开瞻宫来到人间,被秀美的白云山风光所迷恋,整整玩了一天,不料月亮已从东边升起,玉兔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便葡伏在山峰上天天向东遥拜。
小黄山观景台:面前这座峰岭陡峭的山有着黄山之韵、黄山之美、黄山之奇,许多天然景致堪称黄山再造,流派一脉相承,因而人们亲昵地称它为“小黄山”。站在这里,向四周观望,千峰竟秀,峰峰呈奇,壁立千仞,各具特色,主峰海拔1845米。那么多怪石奇峰,千姿百态,引人遐想。
篇20:解说河南景点的导游词怎么写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有“秦岭罗敷北国漓江”之称的双龙湾景区旅游观光,双龙湾景区位于秦岭东脉、卢氏县双龙湾镇,距卢氏县城30公里,紧邻209国道,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因屹立着大龙头、小龙头两座山峰而得名。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灵山秀水的自然风光,又有底蕰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然、人文相映成辉。
说到罗敷,大家知道汉乐府《陌上桑》有一段描述: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诗歌讲的是罗敷有多美,我们双龙湾就是这样一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稀世美女,它就是我们秦岭中的罗敷。罗敷有美丽的外表和高尚的品格,双龙湾也有她“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等着你来发现,他们就分布在五大游览区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趟发现之旅吧!
我们双龙湾风景区由五大游览区组成:一是浪漫温馨、轻松休闲的沙滩戏水娱乐休闲区——水一方。二是曲径通幽、世外桃源水帘瀑布群桃花谷;三是钟乳石林的五彩溶洞——有情洞;四是宛如漓江的宓妃峡;五是潭瀑相连、蟹弄清溪的螃蟹沟生态野趣游览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出自于诗经中的《蒹葭》一篇,诗歌讲的是一位青年人想念他意中人的情景,他的意中人在哪里呢?在水一方。水一方的水来自于洛河,这里是洛河的上游。从进入景区的一号停车场到桃花谷口,这带长约一公里的水域和沙滩,就是水一方游览区。银白色的沙滩、五颜六色的遮阳伞、沙滩椅,躺在沙滩椅上,喝点果汁和啤酒、晒晒太阳、游游泳、打打水仗,好不惬意。这里的沙滩银白细腻,就象美人细嫩的皮肤。躺在水一方的沙滩上,有一种陶醉神迷的感觉。在“水一方”还有竹筏漂流项目,撑一叶竹筏,游两岸青山,多么诗情画意啊!“水一方”游览区是一个休闲、娱乐、度假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