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花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最新20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花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浏览

6233

范文

227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六年级,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它生动地记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世界名曲《月光奏鸣曲》的传说。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八册关于这一课的“教学建议”中,建议教师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前将《月光曲》播放一遍,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这个建议,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自始至终,都不宜播放《月光曲》这首曲子,因为播放乐曲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最令我动容的莫过于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那“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一声吼,曹军尽皆股栗;二声吼,曹军心生退心;三声吼,夏侯杰肝胆碎裂,于是曹军一齐往西奔走,“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那时候,我对张翼德真是敬若天神,特别是那几声大吼,让我感觉到山崩地裂般的气势。然而,当我看到《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中的那一段时,不由得深感失望,电视里的张飞虽然也是“虎须、环眼、蛇矛”,但那三声长吼是如此的低沉压抑、苍白无力,甚至还不如笔者的吼声分贝高。央视“鸿篇巨制”的《三国演义》使我心中张飞的“光辉”形象轰然倒塌。我明白了,拍得再妙的影像作品怎能替代文字之功?

那么,笔者极不赞成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播放《月光曲》的原因何在?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海顿、莫扎特的传统,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并开浪漫派之先河。因为他出色的才华与辉煌的成就,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倾倒。文章中的盲姑娘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贝多芬的崇敬与爱戴之情。正是出于这种感情,当贝多芬到她的家乡演出之时,她才那么地渴望能亲自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会,她的哥哥才会因为买不起音乐会的门票而深感内疚并为之叹息。可以想象,当贝多芬意外地出现在盲姑娘面前时,她是多么的激动与惊喜,正是这种热烈的情感让她对贝多芬的演奏产生了共鸣。而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除极少数对贝多芬了解一二外,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贝多芬一两分钟的介绍才对音乐家有了初步的了解,谈不上对音乐家的尊敬与爱戴,更谈不上什么热烈的情感。缺乏这样的感情基础,就无法对乐曲产生深刻的认识,无法对乐曲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从课文的叙述来看,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仅听别人演奏过几遍贝多芬的一首曲子,就能基本上把它弹出来。另外,她从一位陌生人的演奏中,能感觉到弹得熟练、感情深,并且准确地判断出演奏者正是贝多芬。这一切,都说明了盲姑娘具有非凡的音乐素养。正是由于音乐方面深厚的底蕴,让她有能力成为贝多芬的知音。而我们的学生,除个别儿童外,绝大部分是谈不上什么音乐方面的素养的。当然,没有多少音乐素养并不意味着就不用去欣赏音乐,但是,要求学生通过乐曲去感受课文里描写的那种意境,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怕是勉为其难的。而教师意图通过变“抽象”为“形象”,让《月光奏鸣曲》成为突破课文重点与难点的有力武器,也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而已。

《月光曲》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叙述,我们(哪怕是音盲、文盲,只要认真地读或者听别人读)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那如梦幻似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深深的敬仰与爱戴之情——这,正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我想,教学《月光曲》,“读”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最有力的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草原教学反思300字 草原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草原上》采用了听音乐律动击拍的方式导入,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做好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我是草原小牧民》采用的是教师手风琴演奏导入,教师精彩的表演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求知的目光,可谓事半功倍。《草原放牧》采用了故事导入,教师的语言极具感染力,精彩的故事讲述紧紧揪着孩子们的心。总的来说,三位老师的导入都非常成功。

三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可谓是形式多样、尽心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旋律的起伏变化,第一课时的王老师设计了随旋律蹲起的环节;为了更好地展示蒙古族的歌舞特点,王老师现场舞了起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的易老师设计了整首歌曲的律动。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第三课时的梁老师设计了集诗歌、绘画和舞蹈于一体的创编环节。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三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这对现在多媒体稍显泛滥的课堂更显珍贵。

王老师的《草原上》前面的节奏击拍x x x-未能在歌曲教唱环节中运用略感可惜,后与之交流得知是因时间不够,则之前的歌词朗读环节似可删减。而手号引导歌谱视唱环节又似乎可以拓展为:个别学生手号打出歌曲的任意一句谱,其他同学唱出该句歌词,借以巩固对手号及音高的认识,并巩固歌词。易老师的《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内容安排稍显琐碎。其中歌曲教唱用时太少,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之后还可在歌曲的音准、节奏及歌唱的声音、情绪上再作要求并落实。梁老师的欣赏课《草原英雄小姐妹》开始的曲式结构“aba”环节似可不要,直接故事导入。梁老师的语言极富感染力,若脱稿讲述效果会更佳。第一遍欣赏时要学生听辨有几个乐段的目标太难,似乎应重新设定该环节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加强音乐主题的熟悉。

总的来看,三位老师在课堂上教态自然、教学语言运用恰当、具亲和力、课堂组织有序、备课认真充分,诸如这般的优点很多很多,值得本人认真学习。以上观点为本人听课所思,供大家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詹天佑教案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案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及思想内容。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 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就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了解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

1.学生速读全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①找出关键词:(杰出、爱国)

②分析“杰出”一词的意思。

③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找出了全文的中心句。这句话位于全篇之首,既是全文的领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起着统帅全文的作用。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继续往下学。

2.学习第二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②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③分析重点词:阻挠、要挟、嘲笑。

④教师过渡: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祖国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况下,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挺身而出接受任务,所以说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段。

1.自由朗读第三段。一共讲了几件事?用课文中的原话列小标题。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自学要求: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______” 在书上标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写上批注。 (运用此读法检查圈画情况,并指导朗读。以“读”取代教师的繁琐分析。)

3.做一做。

①教师导言: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请同学们自己当小工程师,边察地形(书中的描述)边设计绘图。

②学生认真读书,相互议论,各自设计绘图。(附图:)

③让学生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

④教师导言: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人字形线路”是怎么回事?火车怎么走?现在请大家先读课文,再看看人字形线路。然后,我要请一个同学当小火车司机,把火车开上坡去。

⑤学生表演。

⑥提问:他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⑦教师总结:他就是根据当时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设计的,詹天佑的高度智慧和杰出才能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时当地的情况与人物的密切关系。

1.点明本文的中心思想。

2.谈谈各自的收获或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简短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我在教学开始时,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叶子,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我教学本课的不足之处是:

1、没有找到爬山虎,只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不够直观。如果提前让学生观察,寻找到爬山虎,效果会更好些。

2、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观察还不够,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花钟》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1737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简说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中要注意的是对花的开放时间不能机械理解,不能生搬硬套到生活中去。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一下家中、校园内的各种花,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课文中涉及到的花(如昙花、月光花)的图片、录像资料。

2.本课要求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要继续运用前面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等记认字形。注意“燥”是平舌音,“致”是翘舌音。同时,还应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比如,“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要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发现规律,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如,“嫩”“适”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协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湿”“娇”,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艳”“强”,书写时注意左边稍微比右边窄;“醒”“致”左右宽窄差不多,可在比较中书写。

3.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读出对花的喜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要带着问题思考,如,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儿?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注意引到第二自然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不同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需要给学生说明的是:不能忽视课文中表意较“模糊” 的词语,如“左右、往往、有一的危险、大致”,使用这些词“语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状况的准确反映。无论开花时间,还是原因的分析,都是在一定有范围、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把话说死了,看似肯定,反而不科学了。

4.汉语具有表意的丰富性,表达同一个意思,往往有不少同义词或不同的句式可供选用,适当变换句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课后第三题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填空,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迁移运用。教学时先让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涉及几个时间段、几种花,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形态的。再引导学生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方法。如果把第一自然段的句子全换成“午时花开花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这样的方式,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表达则单调、干巴、无趣)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县花—含笑一现。如果有可能,教师可补充一点训练材料。

5.文后的两个泡泡提供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可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连续性,坚持观察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所发现。

四、参考资料

昙花:仙人掌科。肉质植物,术状。花生于叶状枝的边,美丽,芳香,夜开,翌晨即萎,仅数小时,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原产热带美洲,中国各地温室栽培,供观赏。

午时花:也叫“夜落金钱”。梧桐科。一年生草本。秋季开花,午时开放,翌晨闭合,花常整个脱落。原产热带亚洲。中国有栽培,供观赏。

万寿菊:也叫“臭芙蓉”。菊科。一年生草本。夏秋开花。原产墨西哥,中国各地栽培,供观赏。

烟草(花):茄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棱形。可制烟叶。原产热带美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反思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462 字

+ 加入清单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以歌颂劳动意义为主题的童话故事。从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自己付出劳动,辛勤耕耘,播种,才有不竭的果实,即有吃不完的菜。”这个深刻的道理。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合作、表演、交流中感悟,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

2、注重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你该怎样做?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空间,正确培养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真正的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

1、注重学生朗读资源的开发:

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我们阅读文章后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说出阅读课文后的情感体验,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从朗读中去感悟,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资源得到开发,也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注重学生观察与想象力资源的开发:

低年级教材注重了文章图片的运用,学生看到图片后也爱读书,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在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让他们体会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动作、心情或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编,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从而使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因此产生的不同结果。

2、使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用劳动换取的果实是用不完的。”这一道理。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

(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动物图片,当学生说到小兔子时,展示两只小兔子: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

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同学们想听吗?

(师边放动画课件边讲述,使学生进入情境。)

很久以前,在一个动物王国里住着一只老山羊、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他们快乐的生活着。一天,老山羊请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它收白菜。活干完后,小灰兔收下了老山羊送给它的一车白菜,而小白兔却收下了一包菜子,这是为什么呢?那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

(板书课题)

2、你知道小灰兔为什么要了一车白菜,而小白兔却要了一包菜子吗?下面就让我们充分的展开想象共同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中去吧!

上课之初,教师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展示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图片并讲述故事,使学生很自然的陷入故事情境,老师的故事并没有真的讲完,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后面将会发生什么故事,这样一来,使学生开拓了联想思维。激发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课文中来。

二、初识生字,正确读文

1、师边放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插图、课文文字),边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和看相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与小组同学一起学习并准确记忆,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生汇报在读书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⑴ 读课文时,“翻”字我不认识,我找生字条认识了这个字的读音“fan”。我想“翻”的右半部分是两个习,可以认为是两个人在地里练习翻土。

(师竖起大拇指,微笑鼓励。)

⑵ 我读书时,不认识“饿”字,是问同桌才知道的。我想饿了就要吃食物,所以左半部分是“食”字旁,右半部分是“我”字,可以认为是我饿了。

(师根据回答贴相应的生字卡。)

……

4、同学们识字的办法可真多,联想可真丰富,现在就让你们借鉴别人的.办法记忆生字,可以同桌合作正音、共同记忆,并把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评一评,这一回老师要看看,当别人有困难你们是怎样帮助的。

互相合作学习,师巡视合作情况。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读书,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读熟课文,而且还让学生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读文感悟

1、下面我要看看哪个小组指导的朗读最好,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师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让我们当一次裁判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完课文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从字音、感情、停顿等方面进行评价。)

3、刚才别人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能认真听,并提出优缺点,这样很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将课文读得更好?下面就让同学们在组内比试一下。

(学生组内比赛朗读,师巡视学生合作情况。)

4、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朗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别着急,一会儿,同学们还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那么谁愿意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汇报。)

5、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你觉得它们具有怎么样的品质?(学生回答:它们助人为乐)那么你能用“帮忙”说一句话吗?

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同时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

6、老山羊分别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车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如果你此时是小白兔或小灰兔,你的想法是什么?结合图片你能读出小灰兔感激的语气和小白兔请求的语气吗?

7、学生开始自己或同桌练读,个别指导读,学生互相评议,师范读后再指名朗读,师进行评价。

没有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读课文时注重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帮助,从中找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还适当出示画片,以便体会人物的心情进行朗读,注重了朗读情境的设置,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8、小白兔和小灰兔有了不同的收获,它们回去后都怎样做的呢?谁愿意再次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请读一下课文4至9自然段。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粘贴书中图片。)

9、 看一看图片说说它们回去都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生思考后汇报。)

10、小灰兔不理解小白兔的白菜是怎么来的,它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纳闷、惊奇。)

那么同学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哪?

(不解的语气。)

11、指名读完后,师评价,同桌练读,表现出小灰兔怀疑、惊奇的心情。

12、小白兔是怎样回答的?它当时的心情怎样?

(无比的骄傲自豪。)

所以要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谁愿意当一次小白兔,读出自己无比骄傲自豪的心情呢?

师指名读,生生评价,组内练习,评出最好的在全班范读。

13、你认为小白兔说的哪一句话最有价值?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14、学生答:“只有自己种菜,才能有吃不完的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靠自己劳动,才能有用不完的果实。”

15、补句:只有爱劳动,才……。

只有……才……。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体会小兔子的心情,来指导朗读,从朗读中体会文章的主题,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使学生深受思想教育。另外,让学生反复品读佳句,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丰富语言库存,即由开始的仿说逐步过渡到独立运用。

四、总结拓展

1、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是怎样想的呢?

给学生创设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2、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可以将自己创编的情节加入表演之中。

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表演中受到教育。

3、通过这篇童话故事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说说你在生活中会做哪些事情?你自己认为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吗?

在课堂上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感悟到成功的快乐,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结束语:

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希望你们能从这篇课文中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启发,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是光荣的,通过劳动获得的果实才是最甜的,最永久的!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去努力、去奋斗,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翠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翠鸟教学案例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翠鸟》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湖边的小鸟——翠鸟。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这篇文章,我用了两课时的时间进行完。从自己的授课体会看,总体感觉还可以。

讲述本篇课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可以说几乎每个学生都最少读了3遍课文。由于读的充分,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很到位。因此,课文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都是学生通过读来理解的。

翠鸟是一种我们没有亲眼见过的一种鸟,因此如果孤立地从课文内容入手来理解课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抽象。如:橄榄色、赤褐色、翠绿色……光是这些颜色也能把孩子们搞得云里雾里。可是巧妙地与插图结合,则学生们一目了然。尤其在理解“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时,同学们看了插图中翠鸟飞行的样子,很自然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会说此时的翠鸟像箭。

当让授课当中也存在着不少遗憾之处:

虽然授课中给予了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但是在学生们理解了文中的感情之后,我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其实不但是本节课,在其他课文的学习中也存在这样的不足,因此导致了我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不高。

这篇文章中对翠鸟的外形、动作的描写都很美,很巧妙,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设计了积累这一环节,可是由于时间原因,为了顺利将课文进行完,授课时就将这一环节删除了,因此让整节课总感觉到缺少点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0字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344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级组开展的学案教学小专题公开课中,我执教了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一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顺利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归纳如下: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玲玲不小心弄脏了自己画的画,爸爸启发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玲玲得了一等奖。这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其实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通过玲玲妙笔生花的画画过程,来告诉我们其实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还是有解决的方法,还是能够把他变好的。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在新授课前,我围绕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学案。学案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形式以引导式和重点式提问等,内容包括生字、句子、填空、阅读习题、和拓展延伸等等,务求以最简短的篇幅涵盖贯穿全文,使学生对照预习后能产生直观印象,提高预习质量。在学案上,第一课时生字教学,我编排了生字导学和巩固生字方法的练习,让学生读练结合,更好掌握生字。第二课时,则着重于课文内容的教学,我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备课思路和抓住课文重难点,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自学自悟的导学指示和相应习题,让学生在预习时就能大约了解课文内容和道理,那么,老师在上课时,只要再疏通、提示,学生就能明白课文要表达的意思了,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出发,不断变化方式来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

①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

②细读,体会人物心情。

③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④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

⑤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在教学的过程中,文中的部分句子,单独提出来学生都很难理解,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故事情节的推动下,来理解就会比较容易多了。“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让学生单独解释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但是课文故事的本身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因此我在教授的时候,让学生首先是通过课文的整体学习后,来理解这样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又进行一定的课外拓展,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我向学生提供一些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比如:

1 、下课的时候,新买的衣服不小心被钉子钩破了,露出一个洞。

2 、美术课下课了,你刚画好的画给弄脏了,出现了黑色的点点。

3 、向同学借书看,可是不小心把他的书给弄破了。

学生会有很多补救的方法出来,有的说可以在破的地方缝补上一朵美丽的小花,有的说可以把黑色的点画成蜻蜓,画成蜜蜂,有的还说弄破的书,可以用透明胶带进行补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他们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课文中的那个画画的故事中。他们学会了举一反三,用课文中这样的一种思维,来思考来应对生活中的事情,这才是我们这个课文要真正教给学生的东西,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以我自己的经历举了一个例子:记得在我读师范的时候,曾经买过一条漂亮的长裤,没多久,有一天,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裤子膝盖部位摔破了,整条裤子显得破烂不堪,我心情糟透了,又不舍得把它扔掉,我曾经想过在破的地方缝一朵花或补一个图形,但是在学校条件不允许,后来我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到外面找裁缝,让她从破的地方剪去,把长裤变成了短裤,这样,穿起来后看到的同学都赞这裤子漂亮,还以为我买了一条新裤子呢!这就令到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啦。之后,我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安排了互帮互助读课文,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分小组合作表演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给胆小的学生创造了小群体发言的机会,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口”:读,不再是强制地读,而是自主、自愿地朗读。在他们的一读一评中,提高了口语表达地能力。“动脑”: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思考,孩子们的精彩的发言,这些充满个性的语言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表演”: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动,全体同学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孩子们的动作和表情,我们看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创造。以表演促理解,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平等、活泼的教学氛围。

虽然很顺利的教授完课文,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纵观整个课堂,我发现还是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二是点评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太普通,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仍需锻炼。

总之,语文教学没有模式,但一定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创意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材施教。只有学生感到快乐时才能乐学,教师也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通过这些反思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在以后在教学中尽量不出现相同的错误,慢慢进步,上出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翠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翠鸟教学案例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三年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看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这样设计可以检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的描述简单直白多采用平铺直诉语言没有吸引力。这时让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翠鸟形象、生动、细腻作者的语言叙述和自己的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学生初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和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后及时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出示卡片指名认读分析记忆字形、给字组词等多种手段来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在词语方面采用了让学生找出喜欢的词语加上词语表的词语一起认读齐读理解读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外形、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三方面来介绍翠鸟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翠鸟的什么以此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独自或自选合作伙伴进一步探究有关翠鸟的知识。如:第一自然段写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进一步体会到采用比喻加拟人句的形象生动进一步感受到生动灵活的语言才能抓住读者的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描写动物外形独特的手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学生给生字组词的时候因为对有些词语掌握的不够到位出现失误如给绣组词时学生组(花拳绣腿)是正确的而给衬组词的时候学生组成(对称)没有及时给于纠正但课后我以及时的给学生纠正过来并重点作了强调。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尽量避免类似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简短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964 字

+ 加入清单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借助画图,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

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课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画画有时更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智慧,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学生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段落后,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来根据书中的介绍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其他的学生在台下画,学生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们边对照书中的介绍,边看书上的插图来画。3分钟后,我们先读课文,然后来检查自己的画,并且认真听着同伴的点评,有的说:“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应该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有的说:“刚长出来的爬山虎的脚是嫩红的,可是它应该长在叶柄的反面,画在同一侧,位置错了。”……就这样画画议议,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位置、颜色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2、利用实物,使学生从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

语文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知识,这样才能培育出会生活的人。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爬山虎,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实物的爬山虎。上课时,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关于爬山虎的叶子时,我出示了爬山虎实物给他们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长大了的叶子是嫩绿的、而且叶尖都是一顺儿朝下,基本上不重叠。这样的直观教具,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得学生对于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也了解得十分详细。

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部分时,让学生自己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后,再次出示了爬山虎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脚,并与作者描写的脚联系起来比较,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印象就更为深刻了。

3、通过表演,让文字活起来。

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细节的问题。学生面对课本的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运用具有一些表演性质的行为,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文字活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的理解,从而拉近了他们与文学的距离,使他们在语文课上获得更多的审美情趣。

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部分,我让学生先自读并提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引导他们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细丝怎么变成小圆片的?为什么细丝巴住了墙,就弯曲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然后分小组表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再指名上台表演,演完学生就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这些小圆片就像吸盘一样,紧紧地巴住墙,由于“巴”产生的力量,使细丝弯曲,这样,细丝就拉动与它相连的嫩茎,嫩茎就在墙上靠拢并贴在墙上。这样就完成了“一只脚”爬墙的过程。然后它还会继续长出脚来,又把嫩茎拉一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学生通过自己表演,真实地感受到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动作的连续性,而且深刻地体验到这几个动作的内在力量,同时还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最后讨论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不行?通过讨论,结合自己观察所得,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到作者用词精确性和观察的细致。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结合本课的特点,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同学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同学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发明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仍然不够大胆,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什么声情并茂。多给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绝对不能放松。其次,孩子们根本没有合作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们创设协作学习条件和氛围,让孩子们具备协作意识,学会合作。其三,课时效率低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摸情孩子们的学情,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课时效率。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置换主角,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资料。接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设计问题:“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然后自主研读,交流收获。“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同学们选取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进一步引导发现,总结写法。最后拓展文本,课堂延伸: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年级画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整堂课下来,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得益于老师理念的转变。教学过程展现的是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利。所以,老师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和活动,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老师和同学成为学习上的亲密伙伴。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呢?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块状编排。块状编排的灵感来自于语文园地的“我会读”,“我会认”,“我会连”,“我会说”……这些充满了自信的标题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不难看出,“我会读”──“我的发现”──“我会想”──“我会写”,这四个学习块是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链接。从把文本读正确,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其进行对话,凸现一年级识字为重点的学习目标定位,到构建学生学习古诗的知识系统,引发学生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活动中去。把课上得有情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产生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体验也越强烈、越深厚。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中巩固、加强的。

所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学生取得他们他们能够取得的成功,让每个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比知识更重要!关注学情,紧密联系学生的认识实际,想办法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产生学习创造的愿望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重视课外诵读积淀,培养学生学习的志趣

古诗,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沿着时光绵延,把悠长岁月中天灵物华沉淀的点点精粹送到孩子们身边。古诗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为了让诗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孩子浸润传统文化的精神甘露,我们班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的活动。三个月来,孩子们已经诵读了三十多篇。现在,教室里最多见的就是孩子们围在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老师的个人主页上,画纸上,留下了孩子们自己心底焕发出的诗情画意。可以说,古诗教学在我们班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在课外汲取的诗歌营养经过老师在“诵读和导读课”的展示,经过“小诗人”的评选,经过“古诗大点兵”等一系列活动情境的驱动,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起来、动起来,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这“动”,决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视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的翱翔,心灵的舒展,理性的顿悟,智慧的迸发。

总之,是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当每个孩子都深深地卷入经典诗文的时候,你还担心他们在课堂上不“亲临现场”,你还担心他们不“对话交流”,你还担心他们不“动态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泼地舒展开来,学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生活。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世界。从教材、尤其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寻找出一个连接着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知识储存库”,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学成为一条融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线,就能够激活学生对文本的通灵感悟,与文本发生“内在的对话”,这样,文本所蕴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会把学生生命的灵气燃烧起来,由此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催发学生生长和发展。作业展现出来的创造力更让我坚信了这一点。

新课堂应关注“人”的发展,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追求生命的成长,让老师和孩子们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亲密交融。在快乐中学习,让老师和学生的热情如涌泉长流,让师生之间的情思互动碰撞,尽情张扬成长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0字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他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地方:①体会玲玲和爸爸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②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

①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

②细读,体会人物心情。

③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④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

⑤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曾经试想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安排了互帮互助读课文,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分小组合作表演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给胆小的学生创造了小群体发言的机会,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课文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一、紧扣课题、引发问题。

教学一开始,我就紧扣“师恩”,让学生来回忆教过他们的老师,谈谈其中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引入课题后,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学生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对谁师恩难忘?为什么难忘?难忘什么?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这正是作为一个高年级学生所应具备的问题意识。课中,我又引导提问:田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田老师的课对我有什么影响?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也表达了“我”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家笔下流淌的温馨情感,所表达的不是一种普通的感情,而是一种深深的感恩情怀。

二、把握整体,抓住重点。

在三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反复朗读4—7自然段,让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田老师用诗歌改编的故事之后,要求学生娓娓动听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看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诵读中、评议中、交流中自然理解了“娓娓道来”、 “身临其境”这两个词语,内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合理想象、感念师恩。

作者对老师的这份感念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因此我在学生讲故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想象田老师是怎么备课的?学生读文后知道了当时的教学环境:田老师是复式班教学,一到四年级都是他一个人教。每一个年级他都这样用心教导。而且一教就教了40年。让学生算一算,一个年级假如有40名学生,四个年级多少学生?40年又是多少学生?学生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再回到老师的话——“无心插柳柳成荫”上,学生自然明白田老师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在插柳,这更了不起。那么,作者所感念的,不仅仅是老师对“我”的培养,还有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培养。在结合人的寿命,就不难理解40年对一个人是多么的宝贵啊!而田老师为他的学生们,不图回报的付出了四十年,太不易了!至此,学生也就不难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一等奖的《花钟》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尤其是第一自然段的描写,生动,优美。所以,在第二课时教学中,着重于学生体会到各种花的美,并读出这种美。通过两种句式的对比表达,学生体会到同一句话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既而提出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像花朵的样子”,朗读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想像和动作读。然后,心肠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再读。当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如此美丽的时候,感情再度升华,朗读的就更好了。最让我感动的是,讲完课之后,我在和一位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说到一句话:她捡了一些树叶,对我说,她就喜欢这种黄色,是那么淡雅。“当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这正是刚学到的”昙花绽开淡雅的花蕾,啊!她会用“淡雅”这个词了!

上完课后,总的感觉是郁闷。原本设计的比较轻松、有趣的问题,却调动不起学生的激情,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还是课文读得不到位,节奏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博客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文质兼美,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方法。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品词析句,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吗?能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吗?但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品悟、分析,不仅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层次,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具体描写傍晚时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纷飞的景象。整节课有两个探究环节让我最感动。

探究一:“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问题刚一提出,小手如林,一生说:“这里枝叶茂盛,环境美丽,适合鸟儿生活。”一生说:“这里安静,鸟儿喜欢这里。”“这儿有水。”还有一生答道:“这里的农民不伤害鸟,鸟儿在这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深感欣慰,也感到惊奇:四年级的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比六年级的孩子差,对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了,尽管语言表达还不够完整,但说得很有道理,大榕树枝繁叶茂,为鸟儿提供了生存基础,这里的人们又不许人捉鸟,使鸟儿得到了保护。因此鸟儿能够在这里安家落户,栖息繁衍,生生不息,所以说这棵大榕树就是鸟儿的家,鸟儿的乐园,鸟儿的天堂。

探究二:在充分朗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懂的问题进一步交流。()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课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学生们体会到文中出项的几次“鸟的天堂”意思并不一样,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而不加引号的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所以在作者的心里,大榕树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听着学生们的讨论,我深有感触:永远不要小看这群孩子,他们的内心丰富多彩,他们的想象千奇百怪。他们有对美的渴望,对美的向往,小小的心灵更容易被文字编织的优美所感动。在对文学作品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接受美的熏陶,提升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学带给孩子们恒久的心灵关怀,为孩子们的生命抹上了明媚的精神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例1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根据给出的一个平面图形摆出给定数量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正方体比较轻松愉悦地摆出来,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出如果不动手摆,这个几何组合体应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再由三维向二维空间进行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中自主探索,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摆,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推理得出最终的摆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来推导可能摆出的几何组合体,也就是说从正面可以得出摆几列几行几层,从上面和左面也是如此,有序的思考得出最终的答案。

1.对于几何组合体的正面和上面学生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容易出错,主要错在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图形。

2.对于不摆几何组合体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还是比较难的,也就是根据二维空间还原三维空间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1.注重学生观察几何组合体从左面和右面观察的平面图形,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几何组合体后紧接着就要还原,不断的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换,从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借鉴网上的课件,将课后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写在“小雨点”上,点击出示。我本想利用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因为开火车进行,给每个同学读字词的机会,既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耗费了时间。可以选择两名同学比赛,生字只出示生字条里的。对于出错的生字多读两遍即可。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浪费时间真是不应该。

我本来设计把一二段的朗读作为重点指导。在第一段要读出秋雨的温柔和清凉,读出秋天不知不觉的到来,我将需轻读的部分设为红色字体,孩子们思维定势认为红色的就要重读。我示范读“轻轻地”,孩子们却在我的引导下放低了读书的声音。孩子们读出了感情,可我觉得不够到位,就反复引导,也在无形中浪费了时间。

在概括课文内容环节上,因为本课是散文,学生概括不出来。可以换为课后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在处理第二段时不用把句子一一出示,可以出示整段。先讲修辞——比喻、拟人。让孩子们去找比喻句拟人句。处理第三段时,可抓住动词。第四段可用问答的形式理解动植物的活动。重点了解松柏穿上油亮亮的衣服。体会此段比喻拟人的用法。

简简单单教语文,我却将之变得复杂起来。唉。不过感觉自己设计的好的地方也有几方面:

一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同学们仿写比喻拟人句,加以指导,就出现了些有新意的句子。这也给孩子们画秋天提供了素材。

二讲中心句和总分总的结构。这为园地三的习作提供了写作的模式,我赞成石头的“先入模后出模”之说。

三对“五彩缤纷”的处理还可以,先找出颜色再来用词语概括,学生概括得很全面。

讲完课,心绪难平,可是想想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才好对症下药,才会更进一步,未必不是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不能失信 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能失信》是我们进入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又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能读懂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针对这节课问题的设计比较好。本文的故事内容比较受学生的喜欢,也非常容易理解。在初读感知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接下来,我让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加深理解: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大多能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后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倾听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反思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691 字

+ 加入清单

《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四幅生动的插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课文讲述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是好孩子,他们都能主动帮老山羊收白菜。可是,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去一担。原来,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课文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1、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情境创设等方法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理解“收”、“种”、“常常”等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收获,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

(猜谜语)

1、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水上划船子。(鸭子)

2、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蜜蜂)

3、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兔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兔子?今天我们就学一个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的故事。(板书:26小白兔和小灰兔)齐读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部分生字,看看你认识吗?(出示生字)

1、带拼音指名读齐读

“浇”是什么偏旁?最早的“水”字,我们的祖先画的就是流淌的水,后来,“水”字做了偏旁,就演变为三点水,也就是说,带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系。

2、去掉拼音读

3、词语交朋友图片“施肥”:给植物增加营养,让它变得更壮。

自由读文:孩子们,翻开课本116页。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看看吧。

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第一段

过渡:课文读完了,你们知道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还与谁有关系?对!还有一只老山羊。(出示第一自然段)生读,纠正字音。

师:老山羊的白菜收完了,(出示插图)你看见了什么?生说……

随机出示课文2/3段,指名读,有问题的地方导读。

师:在第2自然段中,有一个字“收”,大家一起读,“收,收下’。哎?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还遇到过这个字?对,第一自然段中也有它,(出示第一自然段)收,收白菜,这个收就是拔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中,它的意思也不一样。

指导朗读——小白兔收下了老山羊的一车白菜,他怎么说的?(指名读,你试试,你试试)嗯,这只小灰兔真有礼貌。小白兔呢?

找学生读小白兔的话。

过渡:孩子们,小白兔和小灰兔收下自己满意的东西回家了,回到家后他们都会干些什么呢?(自由说)

1。出示第4自然段: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翻松了,种上菜子。

(1)我们看看小白兔小白兔回家之后干了什么?(生读)

出示:“翻”,指名读。

番,表示多次、反复。翻,篆文(番,多次、反复)(羽,代翅膀),造字本义:鸟在空中上下反复拍动翅膀。

(2)指名读句子(相机评价学生读音),读准多音字“种”。

小白兔种上了菜子,这个菜子其实就是白菜的————种子。

出示:小白兔种下白菜的种子。

(5)齐读句子。

2、学习第五段

过渡:(出示插图)白菜长出来了,绿绿的白菜多可爱啊,这是小白兔辛勤劳动的结果。(出示段,学生读)小白兔为了让白菜长得好都干了什么呀?一起读一读。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1)小白兔干这些活,是就做了一次、两次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常常是什么意思?

(3)师:小白兔种下了菜子后,白菜长出来了,她常常(),常常(),常常(),常常()。终于盼到白菜长大了,她心里多么——(生:高兴生:快乐生:开心……)

师:你们听,她一边劳动,一边高兴地唱起歌来了。师唱《劳动最光荣》。

(4)再读句子。(开心)

3、学习第六段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灰兔到家后是怎么做的?

(出示重点句三):他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1)指名读句子

(2)出示“饿”指名读。你认识它的哪一部分?(我);左边的这个偏旁是什么?(食字旁)它是“食”变化而来的。生活中,饿的时候,我们也说——“饥”,东西吃不下,我们就是“饱”了。板书“饥、饭、饱”观察。含有食字旁的字,都与食物或吃的东西有关。

(3)这真是一只懒惰的小兔子,谁能读好这一段?(指名读)。

(4)师:小灰兔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小灰兔吃光了老山羊送的白菜。)

当小灰兔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的时候,小白兔在干什么?(对比回顾: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4、学习第7、8、9段

过渡:日子过得很快,过了些日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又去老山羊家了,这次他们去老山羊家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读7—9自然段。

(1)小白兔去老山羊那儿干什么?(板书:送白菜)小灰兔呢?(板书:要白菜)

师:当它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的时候,它看见了什么?我们一齐来读读第8自然段。

(出示重点句四):这时候,他看见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了。

(2)出示:“挑”与“担”

谁能读一读这两个字?(指名读)。出示图片:图上的哪个动作表示的是“挑”?

(扁担两头挂上东西,用肩膀支起来。相机认识“扁担”)

学着图上的人物做“挑”的动作。

她挑的是——一担白菜。

小灰兔看见小白兔挑来白菜很奇怪,它为什么感到奇怪?指导朗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指名生读、齐读句子)。

(3)师:小白兔是怎样回答小灰兔的?大家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插图四)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引导:自豪的语气)指名生读。(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骄傲、自豪)

师:小白兔最后说的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对,因为只有自己种,才有白菜吃,像老山羊那样。)

其实,我们识字也是一样的。只有认真观察,多动脑,才能和生字交上朋友。现在,句子里的这些词语要脱掉拼音和你们打招呼了。

翻松、浇水、施肥、饿了、时候、挑着、一担白菜、

拉开、把手、送给、干活、种菜、吃完

1、自由读2、指名读

想一想,(对照板书回顾课文)

1、小灰兔收下了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_______,过了些日子,全吃完了。小白兔要了老山羊一包_______,把它种到地里,小白兔就有了吃不完的菜。

2、小白兔对小灰兔说:“只有__________,才有__________的菜。”

师:小白兔通过劳动,收获了许多的白菜;今天呢,我们也通过努力学习,认识了新的生字朋友,读懂了故事,我们的收获了也很多!也就是只有努力,才有—————收获!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要菜子收下白菜

种白菜吃白菜

送白菜要白菜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大部节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从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这一点在上本节课体现得比较突出。本节课上我把学生进行分组,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老师只顾到了前面表演的同学忽略了后面同学的听课情况,造成了几个同学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