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最新20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花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浏览
6240范文
227《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简短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安排了预习题,其中最后一题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我讲课,而是一直在摆弄他们的画。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投其所好:采用竞赛的方式,让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表现得都相当认真、慎重,选出的同学画得也非常细致。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
男女生之间为了找出对方的缺点都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起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了手: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也都提了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学们的这种学习和钻研知识的热情所感染。在我脑海中原来设计的一大堆板书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图案所代替了:对,应当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
立刻之间所有的学生都动起笔来。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在那儿埋头苦干起来。我找了一名小画手,上黑板作画,让它作为本课的教学板书。我看着同学们的画,我内心一阵阵激动和兴奋:我所要讲的、要强调的居然都在同学们画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整堂课完全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在学生动手创造与发现中完成了,有的同学的表现还替代了老师的角色。课的最后在黑板上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图案“爬山虎的爬墙图”和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与创造空间。
在后来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我深深地感触到:
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
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
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
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新的课程理念,给了我新的教学思想,指导我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远航。
篇2: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它生动地记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世界名曲《月光奏鸣曲》的传说。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八册关于这一课的“教学建议”中,建议教师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前将《月光曲》播放一遍,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这个建议,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自始至终,都不宜播放《月光曲》这首曲子,因为播放乐曲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最令我动容的莫过于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那“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一声吼,曹军尽皆股栗;二声吼,曹军心生退心;三声吼,夏侯杰肝胆碎裂,于是曹军一齐往西奔走,“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那时候,我对张翼德真是敬若天神,特别是那几声大吼,让我感觉到山崩地裂般的气势。然而,当我看到《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中的那一段时,不由得深感失望,电视里的张飞虽然也是“虎须、环眼、蛇矛”,但那三声长吼是如此的低沉压抑、苍白无力,甚至还不如笔者的吼声分贝高。央视“鸿篇巨制”的《三国演义》使我心中张飞的“光辉”形象轰然倒塌。我明白了,拍得再妙的影像作品怎能替代文字之功?
那么,笔者极不赞成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播放《月光曲》的原因何在?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海顿、莫扎特的传统,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并开浪漫派之先河。因为他出色的才华与辉煌的成就,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倾倒。文章中的盲姑娘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贝多芬的崇敬与爱戴之情。正是出于这种感情,当贝多芬到她的家乡演出之时,她才那么地渴望能亲自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会,她的哥哥才会因为买不起音乐会的门票而深感内疚并为之叹息。可以想象,当贝多芬意外地出现在盲姑娘面前时,她是多么的激动与惊喜,正是这种热烈的情感让她对贝多芬的演奏产生了共鸣。而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除极少数对贝多芬了解一二外,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贝多芬一两分钟的介绍才对音乐家有了初步的了解,谈不上对音乐家的尊敬与爱戴,更谈不上什么热烈的情感。缺乏这样的感情基础,就无法对乐曲产生深刻的认识,无法对乐曲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从课文的叙述来看,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仅听别人演奏过几遍贝多芬的一首曲子,就能基本上把它弹出来。另外,她从一位陌生人的演奏中,能感觉到弹得熟练、感情深,并且准确地判断出演奏者正是贝多芬。这一切,都说明了盲姑娘具有非凡的音乐素养。正是由于音乐方面深厚的底蕴,让她有能力成为贝多芬的知音。而我们的学生,除个别儿童外,绝大部分是谈不上什么音乐方面的素养的。当然,没有多少音乐素养并不意味着就不用去欣赏音乐,但是,要求学生通过乐曲去感受课文里描写的那种意境,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怕是勉为其难的。而教师意图通过变“抽象”为“形象”,让《月光奏鸣曲》成为突破课文重点与难点的有力武器,也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而已。
《月光曲》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叙述,我们(哪怕是音盲、文盲,只要认真地读或者听别人读)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那如梦幻似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深深的敬仰与爱戴之情——这,正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我想,教学《月光曲》,“读”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最有力的武器。
篇3:猫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本单元的专题是“快乐的夏天”,本文是本单元在识字课和《古诗两首》之后的一篇课文。主要任务是通过荷叶的四个小伙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动作来进行识字教学,并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语感,这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的确定:
⑴知识目标:
①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能力目标:
①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⑶情感目标:
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体会夏天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⑴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教学难点:
识记一些较难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结合一年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思想上。通过创设情境、制作有趣生动的生字卡片和剪贴画,以及让学生演、读结合等来实现教学目标。
录音机(带)、挂图、生字卡片、剪贴画。
本课时主要是识字和朗读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创设情境、利用教学挂图、生字卡片等直观形象进行识字教学;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在阅读中突显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1、根据地区实际,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地区,学生的知识视野、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可能远远比不上城市。因此,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创造条件。在本节课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作了形象生动的生字卡片和剪贴画,并利用教学挂图、录音范读等教学手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的识字、朗读教学创造条件。
2、设计丰富的活动,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这是亘古不变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总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展示台”、“边读边演”、“摘荷叶”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这更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课文的理解。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又是不同的个体。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导读课文和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同时又鼓励小组中的每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1、展示台:我会认: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本学期每节语文课,我设计了一个课前的固定环节──展示台。通过让学生展示他们在生活中认识的字,选取其中一些常用的贴在学习园地的“我会认”这部分,并对认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步学会积累。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我通过谈话让学生初步感受夏天的多彩并引出“荷叶”一词。因为在之前的古诗《小池》中学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以及课外名句“映日荷花别样红”等,所以我请学生说说描写荷叶的有关诗句,再出示自制的荷叶,提出“荷叶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第一自然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个句子,并揭示课题,读题,随机认识“荷”字。认识生字,我采取的办法是把字义与生字卡片的形状结合起来。如“荷”字,即把生字卡片做成荷叶状,先让学生说出卡片的形状,再出示贴在卡片反面的生字,拼读字音,分析生字的偏旁部首,并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这样既体现了直观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后面的生字“珠”、“翅”、“膀”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学习。
3、图文结合,边读边演,认识生字:
⑴听录音,谈感受: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图,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感受夏天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⑵自读课文,找“小伙伴”: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之后,我让他们自已读课文,找出“荷叶”的“小伙伴”,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随机把这四个“小伙伴”的剪贴画贴在黑板上,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学习“珠”字。
⑶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四人为小组,各自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小伙伴”,把相关的词句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并加上动作演一演。遇到不懂的生字或词句,把它画下来,请教其他同学。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⑷边读边演,相机识字:
在小组学习之后,我请他们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并把喜欢的“小伙伴”演一演。譬如“小水珠”段:我先提出“荷叶是我的什么?”这一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摇篮”;接着又问“小水珠是怎样和荷叶玩的?”,学生可能会边读边做出“躺”、“眨眼睛”等动作,我又随机地板书“躺”。再让全班的同学一起边读边演,然后认识“摇”、“篮”、“晶”3个生字。后面关于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三段,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停机坪”、“立”,“歌台”、“蹲”,“凉伞”、“游”等词,并随机认识“停、坪、透、翅、膀、蹲、嘻”7个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可能会加入一些自己创设的动作,比如把两只小手张开像蜻蜓的翅膀,或者学一学儿歌《小青蛙找家》中青蛙的叫声等。这也正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训练语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正是我采用生字随机教学和演读结合方法的目的所在。
⑸朗读全文:
在分段学习后再朗读全文,让学生再次体会夏天的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他们朗读的能力。
4、巩固生字:
在分散地学习完课文生字之后,我再请学生认读所有的生字卡片,然后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有什么办法?这样学生会利用学过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识记,比如“荷”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利用熟字“何”加上“艹”来识记。教师再通过反馈,总结识字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识字方法。
5、游戏:
摘荷叶:
借助贴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我在每个生字上面盖上一片荷叶,请同学去摘下荷叶,看看下边藏着哪个字,并说说怎样记住它,说得好的同学就能得到一片荷叶。这个游戏的设置,又一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且对这节课学习的生字加以巩固。
14荷叶圆圆
生小水珠摇篮躺
字小蜻蜓停机坪立
卡小青蛙歌台蹲
片小鱼儿凉伞游
(剪贴画)
结合形象的剪贴画和简洁的文字,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使板书显得丰富多彩。
“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策略的安排,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想,每个走在新课标改革这条道路上的教师,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去钻研新教材,我们的课堂就会因此而生动!
篇4:gkh的教学反思简单 gkh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学会g k h三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能力目标;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情感目标;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g k 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汉语拼音极其枯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拼音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儿歌,猜谜语,将枯燥无味的拼音、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刚刚接到自己要上公开课的时候,心里顿时一片茫然。原因之一是因为申报公开课时的内容更换了,使得先前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和搜集的全部资料都成了没用的废物。其次是时间太仓促。从知道上公开课到正式上课只有短短的十二天时间,扣除双休日及放假的时间,仅仅只有七天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上出一堂公开课来,对与我而言,确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从上课的实际情况和效果来看,确实暴露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案,但又区别于传统的教案。表现在书面上应该客观根据班级学生实际,采用简洁的语言,运用简单适用的方式方法,切忌机械模仿,照搬照抄教学参考。原则上应力求节省教师时间,可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等等。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主体部分,即意识明确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课型、教法、学法后,就应该着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事先计划好的。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环境等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的决策和超前的把握,以此来进一步规划教师教学行为。一个教学设计是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教学修养,教师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是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创意是设计魅力所在。—个好的教案设计必须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主的和谐,预见性和实效性的协调组合。
教学设计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说不仅要弄清编者的意图,也要理解作者的用意。那就要求教师从编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教者的角度对教学内容全面分析,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从而发挥教学内容最大的教学效应。其次是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关系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突出以及如何突破的问题,也是在课堂上教师重点体现的部分。在“g k h”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就是识记“g k h”的发音和字形。而声母的发音特点就是又轻又短,于是在指导发音的时候重点就是倾听学生发音是否准确到位。
教学设计能力其次表现在对学生学情的预测能力上。我们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备学生。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基于儿童已有的经验,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已具备的知识储备,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数”。在教学设计前,教师不妨站在学生角度,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他们最难理解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包括对内容的筛选、简化、补充、排序等。并由此来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教学起点,能高速高效地建构起一条设计教案的最短路程,使教学活动始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避免盲目性。在设计教案时,因为考虑到是去实验小学借班上课,而实验小学的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学前教育,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在暑假中参加了学前培训班,所以基础是相当好的。对于我这个乡村教师来说,他们的学习程度我虽然有所耳闻,但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当我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采用如“g-a→ga”、“ke”、“ hǔ”这样的三种形式,层层递进,逐一加大难度。谁知我一出示这些音节,学生早已经会拼了,连我自己认为最难的带声调拼读音节,学生拼起来也像小菜一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果然如传说中的一样好。所以在修改教学设计时,我把“g-a→ga”、“ke”这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在带声调拼读音节上再提高一步,增加了一个新形式,将新授的声母与单韵母组成新的音节词语,如“dǎ gǔ” , 这样的形式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拼读的劲头更大,也更符合实验小学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
教案设计能力还表现在制定最佳教学措施的能力上。设计者胸中有书,心中有人,更要手中有法。即根据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学情预测,制定促进学生更高效学习的最佳措施(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提问、板书等)并形成一定的流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更应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毕竟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由学生的行为所决定。在设计教案时,我太注重教师主导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学生对于“g k h”这三个声母都已经会读了,只要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念准确,不需要过多的强调和范读。但是在教学设计中每一个声母的教学中都安排了教师范读,指导发音。其实可以在重点指导“g”的发音后,用“扶”和“放”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学习“k h”,可能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也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全部都把“k h”两个声母念准确,但只要教师稍加暗示或者请会读的学生当小老师,可能学生会更有成就感。
原以为有了完备的教学设计,上课时就可以按部就班了。但是教学过程却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依葫芦画瓢的过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个性的“人”, 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富于变化的活动过程,主体、客体、媒体之间的关系始终处在不断转换之中。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实性。因此,教学设计只是一种“预设”,课堂上的生成是不是与“预设”的一样,谁也不得而知。教学过程呈现的复杂性和多边性要求教师具有实施调控的能力。这种实施调控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篇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篇6: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在经历了上学期的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活动,出示:16+4+23 25×4×2 100-25-10 24÷8×6 ,既帮学生回忆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借助课本情境图,放手让学生根据主题图题图自主解决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巩固应用这个环节,我首先设计了几道脱式计算,接着设计了”找错误”,以此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另外,还设计了“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他们写成综合算式”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学困生多错较多。最后安排了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两道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下面两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尝试完成:13+29-15= 2×15÷3=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主要说算的顺序。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2)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到信息和问题,分析信息。如:例1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达到大多数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含义,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中发现,有的学生学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少数基础差的学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尤其表现在加减计算上。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习惯等各方面的培养。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
3.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4.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篇7: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00字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的主要环节
一、导入,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二、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认读词语,写字(三个生字)
四、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一环节出示了三个问题
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批注。
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要草船借箭”这一块块儿,女生较多。我看了两个平时学习成绩挺不错的女生,他们把草船借箭得原因归纳为:两军交战,需要弓弩。很显然,她们对课文理解的不深入,没有抓住关键,也可以看出她们没有读过《三国演义》。而男生普遍表现不错,他们大多数能概括出草船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想接机陷害诸葛亮。而且有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能联系名著本身,不局限于这篇课文。这一点不错。
五、不同角度讲故事
课文中设计的人物有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四个人物,我让孩子们任选一个角度,讲述故事。zjx同学很积极,最先来讲。他是从周瑜的角度来讲的,讲得很认真,但是他的讲述还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如果是周瑜的话,中间诸葛亮的准备过程以及密谋过程,在诸葛亮“借”到箭之前,周瑜是不知道的,他是事后才知道的。
对该生的讲述漏洞我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鉴。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有这一位同学讲课故事。
回顾以上教学环节,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困惑:
1.五年级的生字词教学不应是重点,没必要单独拿出来,而是融入到读课文的过程中,在读中认识,读中感悟。重难点字的书写必须放到课堂,但可以换一种形式,比如,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会不要出错,然后听写,全对有奖励。这样驱动可能战果更好。
2.读还是太少了,不扎实,导致很多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
这个问题很严重,几乎每节课都存在,但由于赶进度又时常忽视,哎!可是进度是主要的吗?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提升才是最重要的啊!两个课时讲不完就三个课时讲嘛,没有人规定所有的课必须两个课时讲完啊!
3.讲故事的环节不应该放在这里
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只是初步了解,此时就安排从不同的角度讲故事显然不合理,这个环节应该放到第二课时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之后,这样,近两个课时的学习,读课文美容立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讲起故事来更轻松一些。
那么这节课的这个环节应该怎样改进呢?应该在第四个环节学生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个结果之后,让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发展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岂不更好!
4.尊重学生的认识和表达
在交流故事的经过时,我总是显得没有耐心,随意打断学生的理解发言,只因我觉得他们讲得太细了。而课堂上不应该老师把学生的发言往老师自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上靠。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存在困难,何不给学生搭起一个支架呢?比如填空式、关键词提示等。而且过渡引导的时候要发挥双重作用:既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又要点明文章的关键所在。
明天的课一定要让充分阅读充分交流!
篇8: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反思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第一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这既是对前几个单元识字方法的巩固,又为下一单元读课文百范文识字打基础。本文讲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描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礼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现——白兔辛勤耕种,灰兔贪图享受,结果也不同——白兔种的菜丰收了,灰兔却把菜吃完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文章共有5节,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尤其是第三节和第四节,把小白兔的勤劳和小灰兔的懒惰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课文中配有四幅生动的插图,充满童趣,学生非常喜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学习。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板块“看图创设情景”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设计的。课开始我出示两只可爱小兔的动画课件,让他们初步体会故事的精彩,并留下悬念:“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指导者,当学生思维受阻或遇到困难时,及时启发引导,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第二、三板块中,主要采用了自学、讨论、集体反馈、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
1、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图片
2、课文录像、本课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认识几位新朋友(出示图片),它们分别是谁?(生答),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白兔和小灰兔
(二)初读感知
1、看动画,听故事。想不想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
2、生自读,要求:标出生字,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课件出示字、词,生齐读、分组读、比赛读、点名读,并相机指导读不准的字、词。
(三)课文学习
1、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答。现在老师就让九个同学起来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有没有添字、漏字,或者没有读准音的现象。指名起来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1~3段。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生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找到课文对应的段落再读一读。板书:小白兔菜子,小灰兔白菜。
3、学习课文4~6段。
(1)课件出示第二、三幅插图,图上都有谁?他们分别在做什么?生答。
(2)小组为单位,一边读,一边找小白兔回到家以后做了什么,并用横线画出来;用喜欢的符号标注出表示小白兔动作的词组。
(3)检查学习情况,找同学到讲台上表演小白兔种白菜的过程,对小白兔的勤劳加深理解。
(4)小灰兔回到家后做了什么?用波浪线标出,并读一读。
(5)再读课文4~6段,并比较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到家的不同表现,
(6)、出示问题:你认为小白兔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小灰兔呢?
4、学习课文7~9段
(1)两只小兔子回家后表现不一样,那它们的结果一样吗?出示第四幅插图,生观察并思考:图上又有谁?这次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自由读7、8、9段,并找出答案。板书:送要
(2)指导最后两段的朗读语气,小灰兔的话用疑惑的语气,而小白兔的回答则用自豪的语气,它们的对话反复读、比赛读、分角色朗读。
(3)怎样理解小白兔说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组讨论,师提问检查并板书。
(4)用“只有……才……”练习说话。
(5)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回顾板书,总结小白兔和小灰兔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我们要像小白兔那样,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五)作业:
1、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自己也种一种植物,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板书: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小白兔(图)菜子(图)种送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小灰兔(图)白菜(图)吃要
聆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的实时需要做出响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拔,巧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
篇9:汉语拼音aoe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打开课本,最吸引我的是那幅生动的情境图。早晨,路边的小公鸡站在篱笆上向着红日oo啼。阿姨领我到村西的池塘边去玩。池塘里可爱的小白鹅ee叫着,好象在说:“小朋友,早上好!”生动活泼的画面上,“ɑoe”三个字母也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上,一目了然。
情境图下面是字母的书写教材,十分清楚地标明了字母的书写笔顺。接下来安排的是字母ɑoe的表音表形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上的表音表形图,从音、形两方面入手,比如ɑ的教学,可以先出示左边阿姨的头像,问小朋友:“图上画的是谁?”“阿姨”。“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拼音字母和阿姨的阿有关,请小朋友再说一边‘阿姨’这个词语。”然后老师再教学ɑ的发音。
读音学会后,让学生观察字母a和阿姨的头像,看看发现了什么?这样,把音、形结合起来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记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字母的书写。
一开始学习四声,学生可能接受较慢,教学时可以联系下面小兔骑车图,先让学生弄四声,然后给字母戴上四顶“小帽子”练读,同时让学生伸出食指比划四声,边读边比划,几次下来,学生就能较快地区分清四声了。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一入小学就要从幼儿比较自由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转入小学有计划的系统的以多门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一些游戏、儿歌、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图片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这一外部的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字形和图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
2、儿歌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ɑ o e”时,教学朗读儿歌:“嘴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3、游戏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猜一猜”(根据口形猜字母)、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考一考(拿字母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习aoe3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4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3、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学习书写3个字母,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1、aoe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aoe的四声读法。
彩色挂图,ao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
aāáǎà
oōóǒ
eēéěè
1、学习单韵母a、o、e,读准音,记住形。
2、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1、出示:pinyin。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汉语拼音,它由好多字母组成。我们只有学好了汉语拼音,才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说好普通话,用处可大呢。)
2、说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1、请小朋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公鸡喔喔啼,路旁的白鹅咯咯叫,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好像在问我:“早上好。”)
2、总结图意,教儿歌:大公鸡,oo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ee叫,连声问我“早上好!”(先后出示aoe卡片,排列成aoe的顺序)。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3个拼音字母:aoe。
过渡:怎样又快又好地掌握这3个字母呢?有窍门呢!
1、学习a的读音和字形。
(1)出示“阿姨”图,提问:小朋友,图上这位是谁,我们怎样称呼她呢?
(2)这是一位阿姨。看看老师发a这个音时嘴巴是怎样的?嘴巴动不动?声音怎样?(嘴巴张大,嘴巴不动,声音响、长)
(学生照样子练习发音)
(3)看画面:小朋友,你发a音时就
篇10:《花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花钟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样整节课时时围绕读书做文章。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书中解决问题。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画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如"炙"不少学生读成"zi",等等。我都及时进行了纠正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段我抓住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去引导,我这时适时引导:花开放了你高兴吗这一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进行了朗读指导。二段我主要抓住你读了课文,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主要抓住有趣,让学生去读。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我设计了这样的问话引导孩子:"孩子们,这位植物学家的想法可真奇妙,设计的花钟可真有趣,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书声让老师感受到他的有趣呢"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篇11:年月日教学反思简短 年月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我在分校上课,与组内的同事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讨论,只能利用每周开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他们都非常乐意的帮助我。由于我们组内研讨出上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对于本校的老师来说,都要用到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而唯独我那没有这些,所以就不好统一教案,我们最后商量出每个老师都不用试讲,刚好本校有多余的一个班级,所以就让我用那个班级上,我也在充分的准备教案,板书都修改过好几次,但是临近上课时,我反倒有点不安,因为我对这个班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据说一班的孩子很好,所以我也不用担心了,但是最后因为1班有外教课,所以不能占用,那只能临时调整,上五班的课,跟着教案走下来,再加上临场的发挥,总感觉学生说不到点上,而且他们连基本的闰年什么的都不知道,我才当场给补充的这个知识点,,在课上我就有点郁闷了,但是还是继续上下来了,上完后,老师们才说我抽的那些学生都是差生,但是我感觉很纳闷,差生为什么举手啊。他们说他们这个班级就这样,好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偏偏是那些差生喜欢回答,不过这节课这几个差生肯定有收获,因为都跟着你的思路走的。
听到这些,我才恍然大悟,在上课过程中,我看到那几个听课的老师为什么老跟那笑了,可能是因为那几个差生总是举手,我还总是叫那几个举手的人回答问题的原因吧,毕竟用别人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弊端,我想用同样的教案,上我自己的班级,效果会更好,毕竟他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法和语言。
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几个肯定的地方,最为显著的就是我在讲解一个习题的过程中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式,把抽象的问题,难懂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容易的问题了,也能帮助学生理解。
如:
早上7时到下午7时,经过了()小时。
从14时30分到15时20分,经过了()分。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1950年10月13日建立的,到20xx年10月13日是多少周年?
这几道题都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做。
经历的时间为:(20xx-1950)+7=57(周年)
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算法的过程,也容易做对,这种方法在我的教学上经常使用,从另一个方面也能反映出我所教的那些孩子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只能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毕竟东分校的学生与本校的学生是由差距的,不论是生活经验方面,还是对社会的了解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篇12:猫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字。认识8个偏旁“讠、、纟、火、、日、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8个带有偏旁的字。
教学准备
挂图;几个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偏旁与另一部分)的卡片;《我的好妈妈》的录音带;贴有苹果卡片的小黑板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本事可大的小妹妹,她把自己的家都搬来了。小朋友们想到她家去玩玩吗?(生答)那好,现在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玩玩吧。(出示课文挂图)。
1、指一生上台指认图上画的都有什么物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中8个不注音的词语。
1、你认识哪些词语或生字?(指名认读不注音词语)你是怎么认住这些字的?(让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2、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读词语。(然后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3、指名认读书中8个注音词语。
4、出示词语中的生字,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认读。
5、认识染红色的5个偏旁(先找会认的同学教认,然后再齐读5个带有红色偏旁的生字)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认识“晚”、“上“两个生字)都有谁,在做什么?(出示课文中3个句子)
2、学习句子中染红色的其他4个生字(随句子认识)。
3、认识偏旁“日、辶、竹”。
4、谁能把这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指3名学生读,并让学生评出“朗读星”)
1、把本课14个生字放在一起,学生自认。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伴听。
3、“找朋友”(学生动手拼合体字:沙、报、纸、视、晚)
4、打乱生字顺序,先让学生自认,然后男、女生比赛认,评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5、学生认记文中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自选其中2~3个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6、游戏:摘苹果。(如果学生认对了苹果卡片后的生字,这个苹果就送给他。)
1、说说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
2、听儿歌《我的好妈妈》,然后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教师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识字,多做家务,做一个既爱学习,又爱劳动的好孩子。
点评
《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更要体现学生自主识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王珺老师完全领会了《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把握了识字课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探究”上。无论是教学流程,还是教学设计,都理顺了自主和示范的关系,自主和合作的关系。识字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础,教师适时示范一些易读错的字。学生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发展自主意识。
本课时生字的呈现形式采用了分散呈现和集中呈现相结合,识记的方法多样化,采用变换词序,变换字序,游戏活动等方式巩固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节课还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不过,本课教学如果能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就会更好地体现识字课的特点。比如让学生在家里搜集电视、电话、台灯、挂钟等物品的包装盒以及一些旧报纸等,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愿望。
篇1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简短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美表现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欣赏美和理解情这两个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在教学之初我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玩好吗?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小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师演示课件)转眼之间,我们就已经到了小兴安岭了,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生纷纷发言:小兴安岭非常美!景色优美!………)这样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更快的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2、然后,我让学生画出在小兴安岭中,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同位之间说说为什么觉得美?并读一读。
3、学生说到哪个地方,我就抓住着重讲这一部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这一部分美?并随时指导朗读。而且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美呢?逐渐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
4、在教学完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写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都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要有证据,从课文中找到证据这才是最棒的!
5、最后,同学们都认为作者是非常喜爱小兴安岭的。并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现作者感情语句,并感情朗读了一下。
在现在的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美感教育。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的作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用汉语,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以上是我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几点浅薄的看法,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篇14:《桂花雨》教学反思简短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依据本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有舍有得,现总结如下:
1、品香。
上课开始,学生一如既往地按照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识记更多的内容,标画四到六个关键词。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关键词标画得相当准确,我为孩子们的快速准确地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到由衷的高兴,当然也为我下面的引导去深入领悟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谁能用一个字形容桂花的特点?”孩子们异口同声:“香。”边读边标画:哪些句段能闻到花香?学生潜心读书,一口气找到了五个句子。然后聚焦“浸”“全年”“全村”品读感悟,感受整个村,每位村民的身心都被香气包裹的浓厚氛围。
2、知乐。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浓浓香气中还洋溢着老乡们的欢乐呢!为了感受这份快乐,我设计好了读书题卡,即以列表的形式找到文中写了哪些人乐,乐的方式。其中醉了的人是谁呢?此时孩子们自读自悟,把阅读收获一一呈现到题卡中。接着在班内展示,喜欢谁乐的方式就展示谁?此时的课堂完全沉浸在了快乐的读书交流中。当然交流最多的还是我的乐,有的孩子边吟诵边做动作,将整个课堂推向高潮。爸爸的吟诗也让同学愿意模仿,那真是有模有样,掌声此起彼伏。
3、懂情
这么香,那么乐,妈妈怎么却这样说呢:“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是怎么了?高涨的热情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学生的思维再次走向深入。联系上文,让学生找出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说一说,再读一读文字,有几个同学悄然举起了手:在母亲心里,有一种浓浓的思乡情!是呀,一语点醒梦中人,所有孩子把目光聚焦于他,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抓住重点句段读中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由闻香到享乐再到懂情,情感一步步升华。表格式阅读更是一大亮点,在对比中更感受到我的“摇花乐”。
优秀的孩子能一步一步围绕问题展开阅读,但是中下等的学生在感悟慢或不到位时没有预设更好的办法让他们提升是一下大遗憾!
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我会补充作者《烟愁》的后记中的一段话: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或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他们对我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引导孩子感悟母亲对作者的影响。还会放慢读书的节奏,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15: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反思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第一课时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极具普遍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白兔和小灰兔主动帮助老山羊收白菜,面对老山羊的答谢,他们的做法却截然不同这件事,告诉学生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有享受不完的丰硕果实。课文巧妙的寓劳动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耐人寻味。
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劳动意识,害怕劳动艰辛,等、靠、要的思想极为严重,他们往往不像小白兔那样懂得劳动的意义,而像小灰兔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劳动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从小白兔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信息资料】
课件、录音机、磁带、小白兔和小灰兔等头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讲故事:
边放动画课件边讲述:今天,老山羊的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这么多的白菜可怎么收啊!正在老山羊发愁的时候,小白兔和小灰兔跑过来帮老山羊收白菜。收完了白菜,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她的一车白菜运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到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菜。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童话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2、唱歌:
教师播放《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师生随音乐同唱这首歌。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把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卡通画贴在黑板上)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对话平台
一、欣赏
根据切入举偶中的第一种方式,教师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插图,课文文字)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拿出生字卡,读生字,同桌互相帮助,记住生字。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读书,合作交流,认识生字,读顺课文。遇到困难想办法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学生会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读文、识字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进行评价。
2、抽读生字,随机纠正字音,提醒学生注意的是:
“浇、挑”是三拼音;“施”是翘舌音。
要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最好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醒。
3、交流识字方法,如:
“翻、浇、挑”做动作;“浇、饿、挑”利用偏旁表义的特点;“挑、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等。
4、我会读:
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朗读
1、读全文,边读边想:
你读懂了什么?
2、精读前三个自然段,大家评一评,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⑴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小白兔和小灰兔怎样?你能用“帮忙”说一句话吗?
⑵ 小灰兔收下了白菜,很有礼貌地说:“谢谢您!”该怎么读?
⑶ 小白兔请求老山羊送他一包菜子,小白兔的话又该怎么读?
(多种形式进行练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对读。)
没有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读完课文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激励性的评价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表演
戴上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的头饰,表演前三个自然段内容。
六、写字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6个字,说说你的发现。
2、选三个自己喜欢的字练写。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
3、评一评学生的字,把自己写得不够好的字再写几个。
篇16:猫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网”字,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会正确、规范地书写“蚂、蚁”两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4、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1、猜谜语。
2、随机教学“网”字。
1、看图说话: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学生自由读儿歌。
3、合作读儿歌。
4、在儿歌中用横线画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5、检查交流。
1、齐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打乱顺序读一读。
5、游戏:
猜猜我是谁。
1、引导发现。
2、课外拓展识字。
1、课件出示三个“蚂”字:
请看这三个字你认为哪个字最漂亮,为什么?
2、范书,讲解要:
在写这个字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把两部分写紧凑。
学生书空。
1、自由读。
2、表演读。
3、续编儿歌。
篇17:位置与方向教后反思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第20-21页例2、第21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习五第4-7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老师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1、确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选好单位长度;
4、确定距离;
5、画出物体的位置;
6、标出名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篇18:公开课三年级《花钟》教学反思精选
课文开始,我用课文的语句引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作者发现了什么。这样孩子阅读课文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接着围绕问题再读,边读边思考。三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四读,读出感情。
这样整节课时时围绕读书做文章。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书中解决问题。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画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如"炙"不少学生读成"zi",等等。我都及时进行了纠正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段我抓住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去引导,我这时适时引导:花开放了你高兴吗这一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进行了朗读指导。二段我主要抓住你读了课文,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主要抓住有趣,让学生去读。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我设计了这样的问话引导孩子:"孩子们,这位植物学家的想法可真奇妙,设计的花钟可真有趣,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书声让老师感受到他的有趣呢"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篇19:詹天佑教案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案第一课时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及思想内容。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 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就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了解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
1.学生速读全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①找出关键词:(杰出、爱国)
②分析“杰出”一词的意思。
③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找出了全文的中心句。这句话位于全篇之首,既是全文的领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起着统帅全文的作用。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继续往下学。
2.学习第二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②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③分析重点词:阻挠、要挟、嘲笑。
④教师过渡: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祖国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况下,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挺身而出接受任务,所以说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段。
1.自由朗读第三段。一共讲了几件事?用课文中的原话列小标题。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自学要求: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______” 在书上标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写上批注。 (运用此读法检查圈画情况,并指导朗读。以“读”取代教师的繁琐分析。)
3.做一做。
①教师导言: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请同学们自己当小工程师,边察地形(书中的描述)边设计绘图。
②学生认真读书,相互议论,各自设计绘图。(附图:)
③让学生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
④教师导言: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人字形线路”是怎么回事?火车怎么走?现在请大家先读课文,再看看人字形线路。然后,我要请一个同学当小火车司机,把火车开上坡去。
⑤学生表演。
⑥提问:他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⑦教师总结:他就是根据当时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设计的,詹天佑的高度智慧和杰出才能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时当地的情况与人物的密切关系。
1.点明本文的中心思想。
2.谈谈各自的收获或感想。
篇20:一等奖的《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学习本篇课文,意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上这一节课时,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种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请学生上台当花儿,按照花开放的时间顺序排列。由于课前准备了较充分的图片,大大降低了学习课文的难度,这些图片不但让学生对这些花有更直观的印象,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他们学习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作了很好的铺垫。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了解了花开的相关知识,又学会用其他的方式表示花开。如:凌晨三点,蛇床花伸了伸懒腰;清晨,茉莉花吐出芬芳引来许多游客;菊花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些句子都充分证明了学生已掌握了这一方法。
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耐心引导,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巧妙点拨,尊重学生们的不同见解,真正做到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