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设计导入(合集20篇)

语言活动内容向孩子展示的是建立在其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熟悉,有趣,但这是不够的,尚不能充分将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联系起来。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浏览

2020

范文

111

观潮教学设计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

2课时。

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1、引导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放教学录像。

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

3、你的感受怎样

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

⑴ 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

“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⑵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一想、用一用:

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1分半钟。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渐渐消失在( )。”

⑴ 生汇报,集体订正。

⑵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指导朗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薄雾 ( )的人群

( )的潮水 ( )的钱塘江大潮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雄伟壮观

潮来时

潮过后 有声有色

小语第7册第1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习,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七步,按潮来顺序整理句序;第八步,丰富课文,拓展思维;第九步,激情结尾,整体感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

1、读得不够。

2、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

3、导语较生硬。

4、练习过多,目的不够明确。

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观潮教学设计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094 字

+ 加入清单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 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c、“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1)大家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在写这一天下奇观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 ),潮来了。

(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1、生闭目听老师范读第2、3小节,听文字,想画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 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 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班狼和小兔教案设计意图 狼和小兔故事语言教案中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小班音乐欣赏《小兔和狼》是教师预设的活动内容。选择这首乐曲是因为《小兔和狼》整首乐曲aba结构鲜明、ab两段的对比强烈,适合小班幼儿欣赏,而且欣赏的过程以小兔和狼发生的故事为线索,便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其中设计的“狼来了,小兔躲”的情节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爱玩“躲猫猫”游戏的心理特点,使孩子们能在故事表演中体验参加音乐活动的快乐,从而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1、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a段活泼、跳跃,b段稍慢、沉重,初步把握aba乐曲的结构特点;

2、引导幼儿创编小兔跳和采蘑菇等动作,并学会控制动作,有节奏地表演;

3、激发幼儿欣赏音乐和进行表演的兴趣。

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学会控制动作,有节奏地表演。

1、毛绒玩具小兔和狼;

2、乐曲图谱一张;

3、《小兔和狼》磁带、录音机。

1、导入活动:

师:老师带来了两个小动物,小兔和狼,我们用音乐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评析:开门见山,直接点出音乐中的形象,可以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倾听音乐,更好地比较、把握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2、初步欣赏,感知a段活泼、跳跃,b段稍慢、沉重的性质。

师:(播放a段音乐)谁来了?(出示小兔)

师:(播放b段音乐)谁来了?(出示狼)

师:小兔来的音乐和狼来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小结a、b段音乐的性质)

3、完整欣赏:

(1)想象故事情节,初步完整欣赏。

师:小兔和狼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由讲述)

[评析:这时的猜想,可以调动已有经验,达到发展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起倾听兴趣的目的。]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乐中的故事吧。

(播放乐曲《小兔和狼》)

师:听了音乐,你觉得小兔和狼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讲述)

狼吃到小兔了吗?

你怎么知道的?

小兔会怎样保护自己呢?

躲好了,能动吗?

对了,小兔一动大灰狼就看见了,所以,小兔要躲好了,不能动。

[评析:将表演时控制动作“不能动”这一难点提前和分解,为较好地表演打好了基础。]

(2)结合图谱,完整欣赏。

师:原来故事是这样的。

(出示图谱,有节奏地讲述故事)

[评析:图谱的应用将无形的音乐具象化了,正适应了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的特点,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把握音乐。]

4、完整表演

(1)创编动作,重点提示,完整表演。

师:小兔是怎样跳的?

小兔是怎样采蘑菇的?(个别示范)

我们一起学一学。(集体跟学)

(播放乐曲《小兔和狼》)

边讲故事,边表演,重点提示跟好节奏和控制动作“不能动”。(集体表演)

[评析:故事的节奏是和图谱完全吻合的,边讲故事边听音乐表演,使幼儿较好地控制了动作,解决了活动难点。]

(2)完整表演,提醒表演的情绪。

师:小兔跳着采蘑菇时心里怎样?

遇到大灰狼时心里怎样?

[评析:形象特征的分析,便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是对表演的明确要求,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表现力。]

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吧。(集体表演)

(播放乐曲《小兔和狼》)

5、结束活动

师:小兔,你们都采到蘑菇了吗?真高兴呀,我们回家吧。

熟悉的小动物,形象的图谱,有趣的故事,使幼儿理解和认识了音乐作品。

愉快的活动,成功的体验,使孩子爱上了音乐,更愿意表现和创造。而这正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审美、创美”这一核心价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简短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小木偶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木偶原来只有一种表情,那就是“笑”。可正因为只有“笑”的表情,让他屡遭误解,受尽了委屈。后来,蓝鼻子女巫给了他所有的表情,他才能放声大哭起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符合四年级学生阅读。上完这课之后,我觉得有两个环节处理得比较合理:

课堂一开始,我用ppt播放了本班刘露和刘林林两位同学的照片,她们俩正在跳清江舞,笑得非常灿烂。我对学生说:“跟大家分享一张图片,看看刘露和刘林林的表情,用一个词描述。”学生特别感兴趣,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我又说:“你怎么评价 “笑”这个表情?”,有的同学说:“生活需要笑。”有的说:“笑能让我们抛开烦恼。”有的说:“笑使我们信心百倍。”有的说:“笑使我们增进友谊。”在这里,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思维得到了开启。我相机小结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就这样,我的调动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了课堂的阅读与体验活动中。

为了引导大家更好地理解文本,我过渡说:“因只会笑,小木偶受尽委屈,漂亮的红背包被抢走,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他是在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引入了对女巫和小木偶对话的学习。

在学生分角色练读小木偶和蓝鼻子女巫的对话后,我也参与其中,演起了蓝鼻子女巫。表演过程中,我故意问“小木偶”:“可怜的小木偶啊,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在演到小女巫送表情部分时,我说:“是呀,只有一种表情哪成啊?小木偶啊,我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并一边在空中抓一把,撒向学生,一边对 “小木偶”们说:“给你,这是着急!给你,你收到了吗?这是愤怒!给你,你收到了吗?这是生气!……”小木偶们心领神会,马上露出了相应的表情。在随后的为文中的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时,学生们词汇很丰富,我想这得益于朗读、表演时大家的共同投入。

经过反思,我也思考着,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还有哪些不足呢?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可以采用最有特色的教学环节——“积累词语”,利用喜怒哀乐巧解词。

因为这课表情词语特别多,可以安排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只是自己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出示在课件上,然后让学生读词,学生没有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就不会被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

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我想这就是高效教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河中石兽》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知识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

1、讲一小故事:

1、倾听有关纪晓岚的故事由作者纪晓岚这位大有关纪晓岚的儿时的趣事

2、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才子的小故事引入,说明这一“满清第一大学士” “风流才子”--纪晓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其才 (自由发言,分散回答)、 趣,从而也掌握一华了。

3、参照注释,知道有关些必要的文学常识。

4、组织学生讲一讲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常识

5、引出《阅微草堂笔记》 共24卷,记述狐鬼神怪和见闻琐事。

1、 范读、领读课文 、跟读,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点拨:字词的读音 掌握字的读音:圮 棹 曳 湮 中最重要的手段,

2、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2、发言: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后学生在自行朗读,复述课文中所讲故事。 课文讲述了寻找两座掉入水中的 由情入理,能够在石兽的故事。 读清读顺的基础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

1、引领、点拨学生扫清课文的 先自己参照书下注释,边读边对照注 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字词理解障碍。 释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 形式,来解决疑难

2、组织学生分组合作 后分小组讨论: 问题,降低难度,试翻译课文,弄懂大意。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内来 进而培养学生这种讨论解决。 阅读浅近的文言文

关键词: 的能力。

古今异义词:干 阅 已

①圮:坍塌 ②曳:牵引

③湮:埋没……

3、课堂交流,资源共享。 再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 想法。

以考试的形式,积累文言 有问有答的: 在课堂有剩余时间字词的解释 掌握: 的情况下,增置此选派一学生为主考官 啮:咬,这里指沙子被水的反作用力 环节,使学生对课提出问题,同学回答 冲刷。 上所学的知识进行

溯:逆流而上。 巩固,强化训练.

a、b级学生继续认真阅读课文,写一篇小短文,说明能够在上游找到石兽的道理。

c级学生抄写并翻译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雎教学设计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大部分表现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感情。而《关雎》则是《诗经》中较为优秀的爱情篇章。那么在教学《关雎》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这是我师傅在上完课之后问我的一个问题,当时这个问题掷地有声,重重地砸在我心里。我发现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脑袋里一片空白。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教给学生以下几点。

1、赏古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内涵,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像《关雎》这首诗,它在韵律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双声叠韵。如窈窕、辗转等词。

②重章叠句。这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各章句法基本相似,只是在中间更换少数几个词语,达到回环往复的作用。

③两两停顿。《关雎》每句四字,两两停顿。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

所以在带领学生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首诗歌的韵律特点,要让他们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还告诉学生朗读这首诗歌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读两两停顿的时候,中间要做到气断声延,声音要稍微延长点。关关—雎鸠。也可以让一个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点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诗歌朗读。

2、体会情感。古语有云:诗言情,诗言志。在诗歌精炼的`语言背后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带领学生体会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依据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君子和淑女这两个人物上,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两个人物贴上了固定性的标签。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这个框架范围的时候,我就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回了自己设定的框架。其实诗歌贵在它的多义性,贵在它所展现的一种朦胧之美。像我这样过于强调诗歌的形象性,等于是把诗歌给上死了。

教学诗歌要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那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呢?我认为还是借助语言这个载体,通过品味里面的语言来带领学生体会情感。但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这个方法应该是多变的,这样可以避免课堂的单调。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①图画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句诗或某一节诗给课文添加插图。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同时又丰富了学生对这句诗或这节诗的理解。

②改写法。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从而将自己的理解寓于散文之中,在改写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③换词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换词比较,体会诗歌中某个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3、了解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虽然有共同的一些特点,但每一首诗歌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同样是《诗经》当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歌,《关雎》和《蒹葭》的特点就不一样。《关雎》比较大胆直白,比较质朴;《蒹葭》则比较含蓄朦胧。所以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本身的特点。《关雎》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是周南这个地方的民谣,这首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直白通俗,表现得是劳动人民纯洁、朴实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但体会情感的过程不应该教师直接讲述给学生,而应该渗透在教师的性语言和引导性语言中,从而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比如在导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现在的一些民歌导入,让学生体会民歌的特点,这样既为接下去的教学作了铺垫,又渗透了一些民歌的相关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

以上是我在两堂课后对《关雎》这篇课文的一些的理解和感悟。虽然有些理解不一定正确,但我毕竟用心思考过了。我相信只要坚持,只要多思,我能够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简短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我感觉有特色的地方是:

一、抓住了课文的特色,设计“积累词语”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道理的三重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先读词,读准字音,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不理解就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既加深了学生对此语的理解,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紧扣了本课所蕴含的道理,有助于展开课文的教学。这就是有效教学吧,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课堂测验辅助突破本课重点: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括号中填上表现小木偶真实表情的词语这一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木偶的亲身体会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完成了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注意将教学与适当的评价结合,以评促改:及时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既有教师评价,又有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评价中体会人物情感、性格,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本节课的失误之处在于:

1、在指导人物语言的朗读时应该让学生直接进行自由选择,而不是教师各个指定,浪费了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有些紧。

2、由于课文较长,所以读课文的检查预习一带而过。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不利于强调易错的地方。没有把以读为本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班美术蒲公英教案反思 小班美术蒲公英教案故事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美术,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1、用绘画来表现蒲公英种子飞翔的样子,体验绘画的乐趣。

2、能保持画面的整洁,并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1、课件:图片—蒲公英

2、范画:蒲公英

3、幼儿用画纸,画笔。

一、出示蒲公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二、引导幼儿想象讲述。

1、教师: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被风一吹会怎么样呢?

2、蒲公英非常喜欢旅行,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儿去旅行,它们在空中飞呀飞,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3、小朋友想不想把蒲公英的种子在旅行的时候看到的景色画下来呢?

三、示范画蒲公英种子

教师:画的时候,蒲公英飞翔的种子画在纸的什么地方?

看到的景色又要画在什么地方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先画朝各个方向飞的种子,再画地面上的景色,注意画面的整洁。

合理安排画面。

五、展示幼儿作品。

1、鼓励幼儿与同伴讲一讲自己画的蒲公英种子旅行的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画的故事。

"蒲公英"这个名字说出来,孩子们都有点懵,但在观看图片的时候,有部分幼儿发现自己看过这种植物,然后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所知道的。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孩子们很认真,但我发现,下载下来的视频不是很完整,没有风吹过后,蒲公英被吹散来,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大地的这一段,如果有这一段的话,孩子们可能对它的生长过程了解的更透彻。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去创作,但在同伴之间进行合作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该去找谁进行合作,需要老师一个个的去帮助他找小伙伴,最后还是很不错的完成了《蒲公英》创作。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不是很强,需要多多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雎教学设计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984 字

+ 加入清单

(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

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爱情。

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 )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 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师板书“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师板书“人物”)

生: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生: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诗中,品出了采荇女是一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你很有发现的眼光。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师板书“语言”)

师:何以见得?

生:押韵,读起来很好听。

师:有道理。仅此而已吗?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

师: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停顿)——

生:重章叠句。

师:除这几句外,还有哪些诗句也是重章叠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刻画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

生: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对她爱慕之切。

生:表现了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生:“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生:“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优哉游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师:这首诗用词准确传神,同学们找的词也极具代表性。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发现——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意境美。(师板书“意境”)

师:简述你的理由。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师: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生:我从这首诗中还品出了《关雎》的情感美。

师:何以见得?

生: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师: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师: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生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男生、女生配乐齐读)

师:男同学读出了阳刚之美,女同学们读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师生美读,其乐融融。)

师: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生:(大声)想。

师: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音乐再次响起)

师:《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点评]

《诗经》二首之《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周老师的这堂课,却巧妙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令人耳目一新:其一,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一唱三叹吟诵《关雎》、美不胜收品味《关雎》、诗趣盎然美读《关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二,琅琅书声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品,读书方式灵活多样,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同读、美读相映成趣,特别是老师的范读,声音甜美,感情饱满,如春风拂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其三,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品读诗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不够深入,故而学生体会有失肤浅,譬如,关于“语言”,关于“人物”,可赏析的美点还可以更深刻一些;另外,设置一定的句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河中石兽》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1、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1. 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二课时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 棹(zho)柿(fi) 湮(yān) 啮(ni) 溯(s) 欤(y)

2.,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齐读,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诗意解析: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也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告诫儿子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一定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 朗读课文。

3. 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1. 古今异义

井: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阅读

是:古义:经历 阅十余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王教学设计导入 老王教学设计两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1、理解人物的生活处境和心境。

2、体会人道主义精神。

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

黑板、粉笔、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明星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令我们关注;伟人因为非凡的成就令我们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令我们关注,而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不起眼的普通的,甚至地位卑微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就,却一样有着金子般的心。今天我们就走近这样的一位被社会遗忘的边缘人。

(二)知识积累

1、介绍作家作品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2、背景介绍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钱钟书、杨绛夫妇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评、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经受了漫长的痛苦折磨。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积累字词

伛攥惶恐滞笨塌败荒僻骷髅愧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职业、健康状况、亲属状况、居住条件、精神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答案要点: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亲属状况——孤独、无亲,精神生活——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凄苦

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贯穿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什么?(以“我”与老王的日常交往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我”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要点: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心地善良老王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善良

3、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总结:老王是一个一生凄凉艰难、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他又是一个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

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总结:“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三、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个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故事三首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三年级,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三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如识字教学不够扎实;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雎教学设计导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281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1.范读全诗 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 朗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 整体感知

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

“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 (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

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师: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雨 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红烛》闻一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红烛啊!……(重章叠唱)(用启发性朗读学生很快能回答)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

六、小结《诗经》“六艺”。

七、自由读,并且背诵。

八、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这下,我们也当一回诗人,再现《关雎》一诗的意境和主题,写一首新体诗,字数不限,句式长短不作要求,只要有诗味就行。至于押韵,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一下。

九、结束:音乐欣赏

最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雎》的音乐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生肖的故事教学设计 十二生肖的故事公开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

★学习纸条造型的方法。

★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夸张变形十二生肖的外形,并利用传统艺术文化装饰。

感悟传统艺术文化的综合美。

教师:课件、十二生肖剪纸范画和生肖装饰画、剪刀、彩纸、双面胶。

学生:彩色纸、剪刀、双面胶、素描纸、水粉工具。

一、教学导入

1、导语:同学们,今年是什么年呀?

2、教师出示套色剪纸兔子,引导学生分析兔子的动态、装饰纹样和色彩的搭配。

教师继续出示套色剪纸生肖,分析生肖的动态、装饰纹样和色彩的搭配。

3、教师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4、认识十二生肖。

(1)教师出示十二生肖剪纸范画,请学生说出教师范画用什么方法做的。

(2)按顺序读出十二生肖的排位。

(3)了解十二生肖时辰表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交流十二生肖时辰表,教师出示十二生肖时辰表对照是否正确。

二、赏析十二生肖作品

教师:在生活中把生肖形象与它们所代表的时辰相结合的事物,你们有谁知道?

1、赏析古代十二生肖雕塑图片,了解生肖变化的特点。

教师出示古代生肖雕塑图片,教师简介。

2、教师出示图片:出示近代十二生肖图片。教师简介。

3、学生展示生活中收集的有关生肖形象的事物,简介其颜色、外形特点。

三、学习十二生肖的夸张变形手法和装饰特点。

1、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肖外形的变化特点、颜色的搭配和装饰图案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动态。

引导学生交流颜色的搭配和身上的装饰图案。

(2)教师出示实物兔子,与装饰画的兔子进行对比,观察、总结装饰画的表现手法。

(3)教师出示其它生肖形象的装饰画,学生赏析动物的夸张、变形、概括的地方、装饰图案的特点和颜色的运用。

2、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板书装饰画的三个手法:夸张、变形、概括。

3、学生构思:如果让你设计生肖形象,你从外形和装饰图案上怎样来设计?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看。

(1)猴子的字符画。

引导学生观察猴子字符画的动态和夸张、变形、概括手法的运用;

(2)让学生说说如何为猴子装饰图案;

(3)教师出示完成后的作品,学生观看。

5、范画拓展:

教师出示范画。

教师简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装饰生肖形象。

四、学生实践创作

1、教师出示作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绘画能力的要求,构思、创作。

(1)用你喜欢的绘画方法和材料,画你喜欢的生肖形象,并用传统图案装饰。

(2)用中国传统纹样、剪纸、吉祥文字、脸谱装饰夸张变形的生肖形象。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展评

1、学生互评造型大胆夸张,装饰图案新颖美观,布局好的作品。

2、教师简评。

六、拓展

绘制或剪贴十二生肖装饰生活。

第8课十二生肖

剪纸十二生肖(单色)

装饰画特点:夸张变形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643 字

+ 加入清单

《小木偶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1、根据拼音自己认读“拽、茸、副、怜、魔、杖”等6个生字。

2、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板着脸、亲热、愤怒、温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着急、生气、委屈、伤心、笑嘻嘻

1、师:做给同桌或周围的同学看。我看谁的表情做得好,谁对词语的理解最准确。

2、师:龇牙咧嘴挺难读的。老师查过字典这个词有两种意思。

①形容凶狠的样子。

②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谁能分别把这两种“龇牙咧嘴”表现出来。

3、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十分开心的游戏。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4、师:同学们,看到你们有这么丰富的表情,老师从心底里羡慕你们。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位朋友,因为只有一种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不少麻烦。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前都预习了吗?小木偶遇到了哪些不愉快的事?

生:汇报。

师:老师这里有个提示,你能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自言自语地说一说,待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

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 ),并在它的脸上添上了( )的表情。老木匠以为从此小木偶就会永远( );接着写了小木偶因为只有( )的表情,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 );最后在( )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 )。

师:说得多好啊。一篇课文读完,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本领。只有“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

师:“笑嘻嘻”在故事中出现了几次,划出有“笑嘻嘻”这个词语的句子。

①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②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③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④“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笑嘻嘻”刚好是童话的四个部分。同学们想不想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故事。下面我们按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去读一读这四个部分。你可以选择一部分练习,也可以选择全部。等会我们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朗读的结果。好不好?

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①汇报“老木匠和小木偶”这一部分

生:汇报朗读。

师:采访。朗读得多好啊。老师想采访一下老木匠。老木匠你好,你为什么要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一个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的愿望好不好?老木匠多么像?

②汇报“小木偶、小红狐、熊”这一部分。

师:朗读得多好啊。老师想问问熊警察。熊警察你为什么要把小木偶拎起来,扔出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练习说话:

我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我想:( )。于是我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师:老师还想问问可怜的小木偶,你为什么背包被小红狐抢了,还笑嘻嘻的?虽然你脸上是笑嘻嘻的,可你心里怎么样?如果老木匠给了你所有的表情,你当时应该露出怎样的表情才对呢?

练习说话:

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 )。

师:除了有表情以外,能还能不能加上一点动作,把自己伤心、难过、委屈表现得更强烈一些?

师:是啊,明明是自己的背包,被别人抢了包,还被警察误会,多么冤枉,多么委屈的日子。能笑得起来吗?

③汇报“小木偶和小白兔”、“小木偶和老婆婆”这两部分。

全班分角色朗读。作者、小木偶、小白兔、老婆婆四个角色。

师:如果小木偶拥有所有的表情,这两个笑嘻嘻应该换成什么表情才对呢?

2、师:好心的老木匠原本希望小木偶永远快快乐乐的?所以只给他刻了笑嘻嘻的表情,可是小木偶过上快乐的日子了吗?结果,小木偶在被熊警察误会的情况下,在自己头很疼的情况下,仍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可他内心一点也不快乐。小木偶最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3、重点研读上面这句话

①师:读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练习填空,加深理解

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有快乐的日子,还有( )、( )、( )的日子,所有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③ 师总结提升:是啊,生活就像五味瓶,里面装满了酸甜苦辣,怎么可能什么事都很顺利呢!当我们受到委屈,被别人怀疑,遭别人误解,生气、委屈时,想哭就哭,哭出来心情会好受些;当我们遇到不幸、挫折时,我们要能克服,要勇敢地去面对;当别人受委屈,遭误解时,我们要懂得关心别人。

(四)拓展延伸,续编故事,引向课外

1、师:老师觉得这个故事的题目还不是最好的,如果让你给这个童话故事换个题目,你打算用什么题目?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2、出示拓展材料:《小木偶的故事》发表于20xx年,原题为《木偶的眼泪·外二篇》,后来入选《20xx中国年度最佳童话》,改名为《小木偶的故事》,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

3、续写练习: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续编故事。

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以后,他告别了蓝鼻子小女巫,向熊警察走去。

小木偶拿着要回的背包,脸上露出了笑嘻嘻的神情。

4、布置课外选做作业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阅读《小木偶的故事》后面两个故事《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或者阅读吕丽娜的童话《小木偶山米》。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

小木偶的故事

着急、生气、委屈

痛苦

笑嘻嘻 伤心

……

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叶圣陶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我在执教《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时,始终把学习语言,训练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不论是课始的看词语做表情,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几次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是最后的紧扣课文的语言训练和续写练习等,都紧紧抓住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核心展开阅读教学。整节课始终以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展开教学。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如果语文课上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尽管新课程倡导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倡导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提出应该让课堂向不确定性开放。但我们并不否定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引导者,事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流程作出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时间是一个此长彼短的定量,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主线必须简明。教师必须从一篇课文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串成一条简明的教学主线。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中,我从看词语做表情巧妙引出“笑嘻嘻” ;然后由“笑嘻嘻”一词带出四个句子,从四个句子扩展到故事的四个部分;再通过组织学生对故事四个部分的分角色朗读引出对课文蕴含道理的感悟;最后,以练习写话,想象小木偶怎样要回背包,露出“笑嘻嘻”的神情作为课的结尾。设计匠心,教学环环相扣。

崔峦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指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做到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化的环节,简便的方法。在执教《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时,我充分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环节安排上,从词到句再到段,非常明了;在组织过程中,我始终以读为手段,以读为目标,通过小组分角色的自由练读、表演朗读,通过文本意义感悟后的朗读来理解不同角色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气的变化。如小木偶见小红狐撒谎并诬赖它后,对熊警察说“那是我的,我的,我的”时,让学生读出急切申辩的语气,来表现出小木偶的气愤;朗读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老婆婆时,读出伤心和无奈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班狼和小兔教案设计意图 狼和小兔故事语言教案中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小班幼儿情感外露,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活动的特点:(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我选择了这个音乐游戏。

小班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兔子和狼》这个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的嬉戏中,反复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使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让幼儿玩中乐、玩中学。

1、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的、低沉、

2、能用动作表现兔和狼的音乐形象。

3、乐于参与音乐游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1、背景:草、花、蘑菇等若干

2、大灰狼头饰三个、小兔头饰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1、幼儿随《小鸟飞》音乐进人活动场地。

2、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

(1)师:今天来了两位动物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灰狼。就藏在这两段音乐里。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放音乐a、b)

师:你觉得前面的音乐是快快的、跳跳的,还是低低的、慢慢的?那你觉得是那个小动物呢?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出示小兔)

(2)感受兔子的音乐:

师:小兔子一蹦一跳真可爱,让我们听着音乐,学小兔跳吧!

师:后面的音乐低低的、慢慢的你觉得是哪只小动物呢?(出示大灰狼)

(3)感受狼的音乐:

师:大灰狼是怎么样的啊?(凶狠、可怕…)(启发幼儿跟着音乐做出狼凶狠的样子)

本次的教研活动,我选择的是小班音乐游戏《狼和小兔》。在活动中,我通过小兔和狼的故事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欣赏音乐时,引导孩子们分辨小兔和狼的不同音乐形象,学习小兔跳及采蘑菇的动作,以及大灰狼凶狠的形象。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游戏场景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达到了活动目标。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问题启发性不强,语言不够简炼,对孩子的回答和反应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没有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2、游戏要求不够清晰,每次游戏结束后应该小结,并对孩子提出下次游戏时更高的要求。

3、教师没有完全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去,活动时的过渡环节缺少艺术性语言。

在活动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班语言教案设计:我要讲故事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大班语言教案设计:我要讲故事大班语言教案设计:我要讲故事

1、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萌发对故事的兴趣。

2、能认真倾听老师及同班及其它同学讲故事,并且自己积极参与讲故事中。

3、学习理解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

4、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

连环画若干(与幼儿组数相等)、图片、背景音乐、奖品

1、分组:将幼儿按人数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个讲故事的代表。

2、编号:将每组幼儿按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确定他们讲故事的次序。

3、出示图片,调动幼儿积极性。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好听的故事,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讲故事,一起表演故事,你们愿意吗

——感知连环画中的故事

4、拿出第一组连环画(龟兔赛跑),放开背景音乐,让第一组的代表幼儿按自己对连环画的理解讲述画中的故事。讲完后,由本组幼儿做出补充。——教师将故事再梳理,讲故事完整化。——用动作理解、体验动词的动态。

5、进一步巩固故事,让其他组的幼儿再讲一遍。

——鼓励幼儿创新的讲故事,鼓励幼儿讲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6、再由第二组幼儿讲故事。

1、评价

2、总结

请幼儿课后把故事的情节简单地用图画表达出来,然后制作成小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附故事:

1、《龟兔赛跑》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的步子爬的慢,但是他笑了,说总有一天他会和她赛跑,并且赢他。“快点”,兔子说,“你很快会看到我是跑的多么的快。”他们打算马上就开始比赛。乌龟拼命的爬,一刻都不停止,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他说他先打个盹,然后很快的可以追上乌龟。同时乌龟坚持爬行,当兔子醒来跑到的时候只能看着乌龟在他前面到达终点。

2、《小猴子掰玉米》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班狼和小兔教案设计意图 狼和小兔故事语言教案中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1、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能用动作表现兔和狼的音乐形象。

2、乐于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课件《音乐欣赏小兔和狼》。

1、兴趣导入

(1)点击小兔图片,提问:是谁呀?它是怎么来的?(学一学小兔)

(2)点击大灰狼图片,提问:是谁呀?它是怎么来的?(学一学大灰狼)

2、欣赏感知:(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放音乐a、b)

(1)师:你觉得前面的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那你觉得是哪个小动物呢?(出示小兔)

(2)感受兔子的音乐:

小兔子一蹦一跳真可爱,让我们听着音乐,学小兔跳吧!

(3)感受狼的音乐:

师:后面的音乐你觉得是哪只动物呢?(出示大灰狼)

师:大灰狼是怎么样的啊?(凶狠、可怕…)

(4)完整欣赏音乐a段、b段。

3、游戏体验:小兔和狼。

(1)老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搭班老师做大灰狼。

(2)游戏若干遍(视幼儿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最新人教版《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新人,教研,设计,小学,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再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学生自学、思考

四、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集体汇报交流

五、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读了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好友那些你懂得地方

2、提出不懂得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海巴伯森林的故事

六、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度课文,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2、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读,想象一下,那时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如此情景你想说什么?

(3)、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看过还听过类似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事例吗?试着讲一讲

七、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八、作业:写写读了这片课文的感受,同学之间交流。

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不能违背生物界发展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中班女娲造人故事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内自读课文。

文章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像力的训练。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合作探究。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1、比较阅读:

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⑴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⑵ 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

⑶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⑷ 作者的评述;

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2、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这篇神话描写的重点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进入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听听大神女娲的心声,想像她造人的辛劳与执着,听听人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欢呼,感受我们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⑴ 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⑶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5、想像力的训练:

从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高超的想像力。可见,想像和幻想是神话创作的灵魂。

借助想像和幻想,对女娲造人的情景做另一番合理的推测。

贴近生活,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及古人比一比。

分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6、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学生谈一谈。

7、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吗?

学生议一议。

教师展示: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四、作业

1、参考老师提供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短文。

2、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五、感悟小结

同学们,无论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人类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班狼和小兔教案设计意图 狼和小兔故事语言教案中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1.熟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理解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2.尝试运用体自己的身体动作随乐创编、合拍表现小兔和狼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欣赏活动的乐趣。

】感知音乐作品中两段性质不同、节奏鲜明的旋律特点,理解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尝试跟随音乐的强弱节拍“自由探索、合拍表现”小兔子跳(欢快、跳跃)和大灰狼走路(缓慢、低沉)的音乐形象。

1.经验准备:幼儿曾经探索过“跳跳糖”的各种弹跳动作;幼儿之前并没有音乐欣赏的活动经验。

2.物质准备:“小兔和狼”mp3音乐;“小兔和狼”ppt课件;幼儿座位布置成半圆形。

一、完整欣赏音乐,感知乐曲中两种不同的快慢节奏。

1.无主题欣赏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又好玩的音乐,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你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听一听、认真想一想,这一段音乐什么地方很特别?什么地方很好玩?待会儿,请你介绍给大家,好吗?

2.主题欣赏音乐:这一段音乐讲了一个关于“小兔和狼”的音乐故事。请你们竖起小耳朵听一听,音乐中的小兔子在干什么呢?音乐中的大灰狼在干什么呢?

(环节说明:幼儿通过无主题欣赏、主题欣赏音乐的形式,感知并理解音乐作品中两段性质不同、节奏鲜明的旋律特点,从而将两段不同旋律和小兔子跳、大灰狼走路的音乐形象进行对应匹配。)

二、分段欣赏音乐,随乐创编和合拍表现小兔跳和狼走路。

1.随乐探索、合拍表现“小兔子”双脚蹦跳动作。

师:现在,请大家跟着第一段“小兔跳”的音乐,一起来扮演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请注意,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动作一定要跟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哦,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

2.随乐探索、合拍表现“大灰狼”凶狠走路的动作。

师:第二段音乐,讲的是“大灰狼走路”的音乐故事。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一起来扮演大灰狼凶狠走路的样子,好吗?请大家注意,大灰狼走路的时候,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定要跟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做,听明白了?准备好了,我们一起开始表演吧!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在模仿和表演大灰狼走路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能够大胆表现“大灰狼”凶狠的样子,并要求幼儿动作、眼神进行“整体表演”,尽量表现出“大灰狼”的音乐形象。)

三、观察音乐总图谱,理解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师:这一张音乐总图谱,你们能看懂吗?

(教师出示歌曲总图谱)

师:这是一张音乐总图谱,你们能看懂这一张音乐图谱吗?如果你看懂了,请你介绍一下?如果你没有看懂的,也请你指出来,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

师:这一张音乐图谱告诉我们,这一首“小兔和狼”的乐曲一共有3段,第1段讲的是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草地上玩的音乐故事,第2段讲的是大灰狼想要抓小兔子,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小兔子的音乐故事,第3段还是讲小兔子和兔妈妈继续在草地上玩的音乐故事。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借助“简易图谱”的形式,帮助小班幼儿感知并理解aba的乐句结构。)

四、师幼合作游戏,分角色随乐扮演“小兔跳、狼走路”。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玩这个“小兔和狼”的音乐游戏吧!第1段音乐,我来扮演兔妈妈,你们来扮演小兔子,妈妈带着宝宝到草地上去玩;第2段音乐,请x老师(配班老师)来扮演大灰狼,兔宝宝们蹲在草地上变成白色的大石头,一动也不能动哦,这样大灰狼就找不到小兔子了;第3段音乐,兔妈妈带着兔宝宝继续在草地上玩!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和配班教师分别扮演“兔妈妈、大灰狼”,帮助幼儿感知并理解“音乐游戏——小兔和狼”的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提升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尝试运用“小铃、蛙鸣器”这两种小乐器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乐曲的快慢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