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班数学7以内的守恒教案(通用20篇)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中班数学7以内的守恒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4629

范文

1000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设计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明确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

1.(课本p28a13)填空:

(1)有三张参观卷,要在5人中确定3人去参观,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2)要从5件不同的礼物中选出3件分送3为同学,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选择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4)集合a有个 元素,集合b有 个元素,从两个集合中各取1个元素,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二、新课导学

探究新知(复习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处)

问题1: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

(1)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安排游览,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并确定这2个风景点的游览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应用示例

例1.从10个不同的文艺节目中选6个编成一个节目单,如果某女演员的独唱节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的位置上,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例2.7位同学站成一排,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

(1) 甲站在中间;

(2)甲、乙必须相邻;

(3)甲在乙的左边(但不一定相邻);

(4)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

(5)甲、乙、丙相邻;

(6)甲、乙不相邻;

(7)甲、乙、丙两两不相邻。

反馈练习

1. (课本p40a4)某学生邀请10位同学中的6位参加一项活动,其中两位同学要么都请,要么都不请,共有多少种邀请方法?

2.5男5女排成一排,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排法:(1)男女相间;(2)女生按指定顺序排列

3.马路上有12盏灯,为了节约用电,可以熄灭其中3盏灯,但两端的灯不能熄灭,也不能熄灭相邻的两盏灯,那么熄灯方法共有 种.

当堂检测

1.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高中数学研究性教案 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论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1815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它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为背景的。

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很多教师会发现他们必须用从未经历过的方式去教学。我在近年的尝试过程中觉得首先必须比较充分地理解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好“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及课后反馈与评估。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目的数学科学本身就来自于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形态、对人类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认识而抽象成人的思想及方法的一门学科。人类再用它来理解自然与社会、用它来解决自然社会的一些问题。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缺陷在于它常常使学生游离于自然与社会之外,机械地回答教科书上的问题。尤有甚者,解大量的数学习题并追求唯一正确答案,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而又繁杂。

研究性学习是想让学生回到自然与社会中来,让他们自己提出感兴趣的自然与社会问题。自己试图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供选择。让他们深深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

当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自然与社会中的一员,负起他们应负的责任。让他们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协作中学会做人。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的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以学生能了解而展开,否则不要选它为课题。

譬如最近我们在数列、数列极限的教学中学生选择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有《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研究》、《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等。教师在指导这些课题的展开中,必须先有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实例启发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把数列、极限、函数等数学知识以及有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与实例的事例结合好。能很快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选题时有活跃的思路去关心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选题符合上述选题原则。

三、课题展开的组织

课题展开的组织可能是研究性学习有否成效的关键。

一般我是以学生自愿结合5—6人一组为宜,但必须告诉他们,课题组必须有组长、副组长及报告执笔人。课题

展开必须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分工协作。考虑的因素是:自愿结合是为了兴趣相同,性格相投便於展开活动。确定组长及执笔人是为了加强当选人的责任性,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完成课题必须给出时间与时间表。一般以三周为宜,最好能选择有长假的阶段。我近次的活动就选择在国庆长假前一星期布置,节后一星期结束。要让他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同时活动时间表要让学生排出,让他们养成按计划工作的习惯。

四、数据的收集,处理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据收集,方案很多,如《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研究》、《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同学有的是从图书馆查到得的,有的是从网站查找,有的是从统计局的资料上查找到的。当然有时还可以由课题小组成员直接去调查,测算,甚至是做实验得到的。但有

一很重要的原则: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数据处理,一般应在这样的原则下处理:略作微小改动不影响事物的本来面貌。譬如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的处理:1995年为702元/平方米改为700元/平方米等我们认为在预测2000房改房价格的课题中不会影响结果的恰当性。

这是因为计算误差原理允许这样处理,还因为能适合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这里要注意真实是第一的,不要因为为了便于学生应用有关数学知识随意改动,意造数据;这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实事求是态度养成很重要一个环节。

如果得到的数据,用一般常用的数学方法很难研究问题,那么指导老师要帮他们调换数学方法。如这次《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课题组,他们得到的从1981年以来的人口统计数据,用数列的知识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指导老师就帮助他们,用描点作曲线,用研究曲线变化趋势的方法来完成课题的工作。如果遇到高中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我认为还是彻底放弃这个课题。

数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在选定的范围中规划出学生既感兴趣又能量化的问题。如在《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课题中对杭州空气质量的探讨中我们认为:工业燃烧产生的废气污染已基本不存在了。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日益增多的汽车尾气。而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感兴趣的应该是汽车的增长率与绿色环保汽车的增长率。我们认为降低非环保汽车增长率同时提高绿色环保汽车增长率是改善杭州市空气质量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1.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出示例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4.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 × 19= 292× 46= 109 × 37=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1.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1.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别计算选择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3.学生试着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选择的同学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本上。

交流计算的方法。

重点交流乘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试一试。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口算。

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只有牢牢搭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具进,才能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朵艺术之花才会永不凋谢。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1.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提出问题:估算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展示:说说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估算的。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试一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采用书中练一练的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数学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791 字

+ 加入清单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班数学课《认识钟表》教案游戏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钟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游戏,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意识。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6、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1、认识整时、半时,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 整时、半时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1、《在钟表店里》音乐磁带。

2、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情境。

3、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闹钟。

4、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

播放音乐《在钟表店里》,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游戏进入活动室(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教师指导幼儿观察这些钟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字、格子、针).

2、 这两根表针有什么特点?(一根粗一根细)

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3、 你能指给大家看吗 ?(上台介绍时针、分针)

4、 钟面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师重点指导幼儿观察 3、6、9、12这几个数。

1、 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每人手里一只时针、分针都指向12的表)

2、 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中表的分针拨一圈,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3、 教师小结: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也就是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班数学区分左右教案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2220 字

+ 加入清单

区分左右是大班有关空间方位的内容,但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其意识、能力还不够强,尚处于探索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为了引导幼儿能清楚区分自己的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特设计了此活动。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3、在区分左右的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手势图人手一份。

一、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1、说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学得很好。你们有信心吗?

师:请举起手说:“我最棒!”

师:请把手举得高高的,想想你举的是哪一只手?

师: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

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靠近左手这边的是左边,靠近右手这边的就是右边。

2、说说身体上和身边的左右。

师: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呢?(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师:那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

3、听口令做游戏

师:哇,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左边和右边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和身体上的左右玩个游戏吧。

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脚,右手摸右脚;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二、在操作中区分左右。

师:“你们做得真好,这里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动作,它想请你们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上的手势是左手做出的还是右手做出,并将图片按左手、右手归类摆放。

1、出示手势图,辨别前四张。

师: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张是哪只手做出来的动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图片上的`手势动作来区分左右)

那老师就把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右边,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左边。

2、幼儿两人为一组,合作将手势图按左、右手归类摆放。

师:下面还有两排,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摆一摆。不过要先听清楚我的要求:“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将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在操作板的左边,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操作板的右边。摆好后马上面朝老师坐好,比比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验证

师: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们的正确性怎么样?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看一看你们做得对吗?做对了就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势图放进盘子里,后面的小朋友把它放到地上,然后面朝老师坐好。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一个人独自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1、听口令摆几何图形

(1)师:同样,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们听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给图形宝宝排排队。请后面的小朋友把地上的两块操作板和盒子拿上来,每人从盒子里拿一叠图形宝宝,把回形针放回盒子里。

要求:请在操作板的左边摆长方形,操作板的右边摆圆形,长方形的左边摆三角形,圆形的右边摆正方形。摆好的幼儿马上面朝老师坐好。

(2)集体验证

四、在游戏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那现在请小朋友将操作板转一下(180°),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操作板的左边有谁?操作板的右边有谁?三角形变到哪里去啦?为什么?(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2、游戏

师:现在我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形宝宝,每一组的四个人合作,按图上的队伍站好,听到我喊“立正”,就要马上站好,眼睛看着我。

“看看你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你是从左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从右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师随意问一两个幼儿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进行游戏。

(1)从左边开始数第二个小朋友蹲下,从右边开始数第一个小朋友往前走一步,从左边开始数第三个小朋友举起手,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小朋友向后走一步。

(2)现在请所有小朋友向后转,面对着客人老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五、联系实际,结束活动。

“正确认识左右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手上的图形当做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要转几个弯?每次分别是往哪个方向转弯的?

幼儿开着小汽车回活动室,自然、快乐地结束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我选择了这个游戏,并结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增设了摆几何图形、答题竞赛和游戏。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在模仿手势动作中区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过渡到对物体的左右位置及左右相对性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在不断游戏、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方位定向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相互调整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数学必修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设计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四年级,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

让学生学会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掌握简单表格的编辑操作。

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创新能力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难点

设计制作班级表格。

重点

掌握简单表格的编辑操作。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尝试探索、自评互评、展示作品。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观察班级课程表,引入课题。

1. 教师课件出示年级课程表。

2. 请同学们与班级课程表比较有何异同。

二、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让学生用刚才掌握的知识,去帮助班级制作一份表格。

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比较谈感受。

没完成的同学继续制作课程表。完成的同学老师再给加个小任务。你们的班主任老师对我说你们班级里贴在墙上的一些表格旧了,想重新打一张,你们谁能帮班级做点小事,打好这些表呢。

(班级表格任选一张完成,可以是班队干部表等等)

三、创新提高,制作年级课程表。

1. 请根据刚才的观察结果,为四年级作一个年级课程表。

2. 教师巡回指导学困生

四、展示成果,评价交流。

1. 开展自评互评活动,选出优秀作品作展示。

2. 展示有创新性的年级课程表。

3. 通过共享打印机打印优秀作品。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此知识?

2. 说一说自己制作出表格的感受

六、研究性作业:

你能做一个有自己照片的课程表吗?

学生分工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创新实践。

开展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数学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设计意图套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设计,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1629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课文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二、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技能目标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教学策略

1、本单元内容以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检验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够创造较为真实的模拟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卡片、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懒羊羊要去旅游,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它想同学们给它一些建议)

2、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设计意图】

以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喜羊羊创设情景,能迅速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探索计算方法

1、 出示例1:

故事情节:懒羊羊出发时给灰太郎看见了,于是灰太郎去追喜羊羊。

我们来看看灰太郎能不能追上懒羊羊。

出示:灰太郎骑自行车追,1小时约行16千米。

懒羊羊坐在特快列车上,1小时约行160千米。

师:同学们能追上吗?

(1)灰太郎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2)懒羊羊坐特快列车上,3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灰太郎马上回家,改坐飞机。(飞机每小时飞800千米)

灰太郎3小时可以飞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4)最后灰太郎抓住了懒羊羊。

2、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还是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中的人物,情节吸引学生进行枯燥的计算,目的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有趣。

另外,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迁移到新课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去。

(三)尝试练习。

1、懒羊羊给灰太郎抓住的消息传到喜羊羊那,于是喜羊羊马上出发去营救。它来到灰太郎的家。可是门锁着。要打开这把密码锁必须要同学们帮忙。同学们愿意吗?

出示p46做一做(密码就是这些题目的答案)

同学们完成后展示多煤体把灰太郎的房子门打开。

2、门开后经过花园,花园里的花朵挡住了喜羊羊的路,喜羊羊须要同学们帮忙。

p47练习六第1题(每算完一棵花,就倒下让路)

【设计意图】

有了上面例题的讲解和训练,也因为有了旧知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所以教师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兴趣方面做,让学生在计算学习、练习中减少枯燥的情绪。

(四)巩固新知

1、经过花园,前面就是关着懒羊羊的房间,在但是前面共有三个房间,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好吗?

(一起完成p47练习六第2、3题)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通过具体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知识得到一个升华。

(五)课堂作业

调查我们身边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体会三们数乘两位数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教学检测安排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题

九、相关练习

书本上练一练和练习六中相关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

灰太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208 字

+ 加入清单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科书第50页。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玩具等。

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教师给予鼓励。

[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

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

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通过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

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

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学生讨论

生:1.20元就是1元2角

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本子 0.50元 8角

墨水 3.00元 1元2角

书包 35.90元 9角

尺子 1.20元 5角

橡皮 0.90元 3元

铅笔 0.80元 35元9角

5.师:你们看,聪聪也来了。

(课件录音)聪聪:“听说有一些小朋友上不起学,我就拿着我的零花钱也来买一些文具,送给他们。”买一枝铅笔和一本本子用多少钱?一把尺子和一块橡皮呢?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8角+5角=13角=1元3角

1元2角+9角=21角=2元1角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为什么把20角换成2元?答案(略)

(课件录音)聪聪:我用10元去买墨水,该怎样呢?

生:10-3=7元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7.出示课题──简单的计算

(课件)小朋友们,你们想用手中的钱去买一些礼物,一起送给远方的小朋友吗?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让学生从已知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结

(课件)小朋友们,今天我跟你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可真棒!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知道了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教学中,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儿童喜爱的人物在屏幕上亮相,做到绘形绘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教师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三年级,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找规律数学活动教案 数学课找规律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规律的兴趣。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活动过程:

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3、教师出示课件

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

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 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结:

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给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三年级,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 种树数学教案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问题,而这个内容以前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植树问题中,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并且将这些知识能潜移默化的给大家以思考路线。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三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和环形(一端不栽)。教学过程中需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探究推理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同时使学生将这一数学问题拓展,感知到这是一种数学额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我这节课主要解决的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将问题探究推理的方式,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借助图形,利用一一对应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首先,设计层次分明。整节课设计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探索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人民大会堂前柱子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问题推理探究到新知识——植树问题。给与学生一个较大的数据,不能一眼就看出结果,但是能通过猜想假设,并运用一一对应的这种关系来得到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得到植数棵树比间隔数多一。可是在这其中就包含了对于植树这一类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通过简化的线段图来简化思考过程,淡化图形意识。毕竟对于10多岁的小孩子,他们的潜意识还是以完整的图形思维为主,为了培养他们简化思考过程。其次,联系生活进行拓展思维。当学生体验到植树问题,但如何去将这种模型推广化就值得思考!体验是学生从旧知向隐含的新知迁移的过程。设计中,虽然创设了情景,但一次的体验不能达到继续建构学习的水平。所以,这节课我多次向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而且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从植树、路队、楼房、锯木等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发学习兴趣,产生共鸣,激发探究欲望。

这节课虽然层次分明,联系实际,但问题仍然存在。一、学生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的逻辑理解性存在差异,无法将规律运用于求路长的问题。只有部分学生掌握,这恰恰说明学生能找规律不会用规律。也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的链接,我要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比如:得出规律时,可以说说“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间隔长”知识的扩散。二、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可以利用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

对于自身的学习还有待加强,对于知识的拓展,像“数学史上有个20棵树植树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要试着走出去,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数学公开课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案幼儿园中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四、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五、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根据数的位值原理,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把两个以上的小数按大小进行排序。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概括并掌握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无关,运用概括出的方法灵活、准确、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卡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简单的小数大小,一般不得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小数大小的,且小数部分仅限于两位小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解决措施 在情景设置上,通过实体的比较,创设两个身高明显的人在一起比较的情景,让学生在比较、判断、分析中落实教学目标;在探究的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发现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概述。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运动会图片

提问:哪组参赛人数比较多?哪组比较少?

你是怎么比较的?

回顾整数的大小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班数学倒计时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倒计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计算倒计时,了解"倒计时"的含义。

3.在寻找节日的过程中,产生对某个特殊日子的期盼之情。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1.黑板两块,一块黑板张贴"生活中的倒计时"版面,另一块黑板的一面呈现幼儿说的各种用到倒计时的图片,另一面呈现幼儿计算的倒计时牌。

2.有关"倒计时"的课件(如新闻联播、春节联欢晚会、交通信号灯、微波炉、火箭发射等的录像),有关倒计时的图片。

3.大日历图一张,节日小图片若干,记号笔、固体胶、小日历、操作牌人手一份。

4.建议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倒计时现象。

一、生活中的"倒计时"1.倒计时游戏入场。

师:我们来玩个找位子的游戏,老师说"54321",看谁能又快又轻地找到位子坐好。

师:你们真厉害,速度很快。我们再玩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数字,请你们倒着数,行吗?

师:8。

幼:7、6、5、4、3、2、1。

师:10。

幼:9、8、7、6、5、4、3、2、1。

师:倒数难不倒你们。

2.观看"春晚倒计时"视频,感受倒计时的作用和人们的喜悦之情。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人们是怎么数数的。(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师:他们是怎么数的?为什么春节联欢晚会时要倒着数?

师:你刚刚和主持人一起倒数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啊?

师(小结):刚才我们玩的游戏、看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倒着数时间的,叫倒计时。

3.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倒计时"。

师:你在哪里也看见过倒计时?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幼儿说到的各种用到倒计时的场景图片。)师(小结):看来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要用到倒计时。

4.观看"红绿灯倒计时"和"火箭发射倒计时"视频,说说其作用并通过模拟体会倒计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观看"红绿灯倒计时"视频。

师:红绿灯是怎样倒计时的?

师:没有这个倒计时会怎么样?

师:是啊,有倒计时我们就知道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过马路,这样才安全。还有,它告诉我们过马路时要走得快一点,但不能奔跑。

师(教师继续播放视频至倒计时5秒):红绿灯倒计时还剩5秒时能不能走?

师:时间不多了,只有抓紧时间快快走。当然,最安全的办法是等下一个绿灯再走,我们出行要注意安全。

师(小结):红绿灯的倒计时主要是提醒人们过马路一定要看红绿灯,安全出行。

(2)观看"火箭发射倒计时"视频。

师:火箭发射的时候是怎么数的?我们来看一看。

师:火箭发射的时候,最大是从多少开始数的?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考虑得很周到,这个倒计时与前面红绿灯的倒计时的方式有些不一样。

师:火箭发射为什么要倒计时?

师(小结):火箭发射倒计时可让科学家更充分地做好准备,也让宇航员做好最后的准备。

师:我们也来做火箭升空吧。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火箭在倒计时后做"升空"动作。)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倒计时,有的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有的让我们做好准备。

二、学习计算倒计时

1.了解5月份的节日和大家期盼的日子。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节日和期盼的日子也可以用倒计时来计算。我们来看看,5月份有哪些节日和我们期盼的日子。

(教师出示5月份的月历,带领幼儿了解5月份的众多节日。)师:5月1日是什么节?星期几?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师:5月4日是青年节,是青年人的节日。5月14日是什么节?星期几?

师: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今年正好是5月14日。

2.为劳动节计算倒计时,共同讨论、学习计算倒计时的方法。

师:日历上有这么多节日,我们选一个节日来做个倒计时牌吧。劳动节快到了,劳动人民肯定很期待,我们就做劳动节的倒计时牌吧。今天距离劳动节还有几天?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