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步骤与内容汇集20篇

感恩,有时侯不需要昂贵精美的礼物,但一定要有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感恩,有时候不需要激情澎湃的话语,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感恩活动主题班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浏览

2231

范文

1000

小学二年级班会策划实施方案及内容 小学二年级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

二、教学目标:

了解飞鸟的基本特征和凤凰的来龙去脉。

参照凤凰或天国神鸟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象画出新的鸟形象。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鸟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参照凤凰或天国神鸟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象画出新的鸟形象画画。

四、 教学准备:卡纸。

五、教学设计

本课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与创作。可用设问导入——观察分析——欣赏学习——自主表现来完成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哪些鸟?能说说吗?称得上鸟王的是哪些呢?

观察分析。出示鸟类图片或播放鸟类的视频影象(音像市场有《人与自然》《探索》等光碟)。设问:大家说一说,所见之鸟都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学生说后教师小结:老鹰、秃鹫、孔雀、天鹅、白鹤等都是鸟中佼佼者,也可称王。共同的特征是:都是卵生的,有身、颈、头、脚、翅、尾巴,能飞能立,羽翼好看。之后渗入对自然环境中鸟的保护意识教育。

赏析学习。出示凤凰或神鸟的美术作品后教师设问:你认为这些画好看吗?为什么?它是不是自然界的鸟?艺术家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技法讲授。鸟的组构创作要求(集各类鸟的美丽与威猛等于一体)。

自主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将学习所获得的有关鸟王的知识信息及观察分析,经创意组合画出一副新的鸟王形象来。可以不受自然形态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小学,全文共 1927 字

+ 加入清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加我校组织的自行车比赛呢?

生:第一辆。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

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

师: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

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

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

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后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

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

[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学具的参与,学生用事实说明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第二小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

(说完,大家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肯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

(此时,第二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

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圆形。

(这时,教师转向第二组的同学并提问。)

师:如果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明,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如果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测量中也存在误差,数据不够精确,我们还要像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样,找到一个科学普遍的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吧!

(同学们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测量、填表、计算、观察等活动,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结合教材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确,再加上小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具、学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李老师就是利用教具学具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文明礼貌教案 小学文明礼仪课程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礼仪,适用行业岗位:小学,设计,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在情景创设中,学生体验实践,懂得接打电话的基本文明礼仪

2、在交流讨论中,分析事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

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谁接打过电话呀?你给谁打过?接过谁的电话吗?

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叔叔是怎样打电话的?看完后,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

生:思考、回答。

2、体验实践,感悟明理

(1)学生自主选择打电话的情境,体验实践

(2)全班交流展示,评价

(3)你在平时接打电话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进一步形成接打电话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规范。

(4)教师小结提升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在接打电话时,我们应该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接打电话中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处理。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还应注意声音不要过大,要到人少的地方,免得影响他人,也可以让对方听到。一定要注意:119、110、120等,这样特殊的电话不能随便打!

四、制定公约,全班交流

1、小组合作制定打电话文明公约。

2、全班交流。

3、师小结并出示(课件)接打电话的基本礼仪:

打电话的基本礼仪:

1、选择适当的时间。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避开吃饭或睡觉时间。

2、首先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必要时,应询问对方是否方便,在对方方便的情况下再开始交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小学,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1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ppt卡片

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新知探究

2.1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板书

例2解答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语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理解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一、认识扩大、缩小

出示书中练习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师:观察37×10=370。我们还可以说“把37扩大10倍后是370。”那37×100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把37扩大100倍后是3700。)

师:说得不错,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35×10=350,把35扩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扩大100倍后是3800。)

师:你能不能举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扩大2倍是50。25×4=100,把25扩大4倍是100。)

师:再看400÷10=40,试着说一下。(400÷10=40,把400缩小10倍是40。)

师: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缩小100倍后是4。)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500÷10=50,把500缩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缩小100倍后是5。)

师:能举出不同的例子吗?(120÷2=60,把120缩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缩小3倍是40。)

二、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两组算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科学备课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设计,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1.在游戏中,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3.在合作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感受玩磁铁的乐趣。

条形磁铁、u形磁铁若干,磁扣人手一个,磁铁玩具

一、探究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情境导入,激趣

师:小队员们,又到了我们一起“学科学,大闯关”的活动了,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别忘了我的口号是“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玩转磁铁,探索奥妙!”大家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游戏。

2.探究知道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磁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磁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

(1)磁铁的形状:方块磁铁、瓦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圆环磁铁、圆片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铁两端有蓝色,一端红色。

(3)磁铁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3.游戏:变身小磁铁

师:同学们很棒,请你们任选蓝色和红色小标志的两头,互相对碰会有什么现象?(同颜色的两端相斥,不同颜色的两端相吸。)

二、探究磁铁的应用

1.激趣

师:玩过了游戏,我们休息一下,进行我们的终极挑战。

2.学生探究,磁铁还可以吸引那些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3.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简介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语文麦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523 字

+ 加入清单

《麦哨》这篇文章很美,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以略教,让学生自学,积累词句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不懂处给予讲解、点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孩子们生活的快乐;二是感悟作者语言的优美。理解这篇课文,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麦哨”是什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什么?从课文看出是“呜卟呜卟的声音”,“这声音是欢快、柔美的”。教师可以介绍麦哨是用麦杆做的一种玩具吹出来,农村孩子经常玩的。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快乐自由的像征。这一点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需要结合全文去理解。课文几次写到了麦哨?两次。一是开头,二是结尾,这叫首尾呼应,应当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开头第二小节与结尾第八小节有几句话理解起来很难,如:“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和“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素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这两句话可以连起来看,什么是声音在“麦叶上掠过”,其实是跟风儿拂过麦叶。

读完全文,文章到处洋溢着快乐,充满着活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摘抄、读背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再让学生根据上面几篇课文学习写景文章的经验谈谈自己摘抄的句子写好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要谈谈好在哪些词语上。

文章第三段中写小朋友外貌的句子,联想是很有特色的,“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文章第四段写得很美,很值得背下来。当中运用了排比写出了田野的变化,特别是最后写出了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形像。写麦田的句子,作者用了拟人与比喻,要让学生去品一品词语,如:“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与新装”中“换上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中的“擎”,还有“犹如乐谱上的线条,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文章五、六小节写得是孩子玩耍的场面,让学生去读一读,谈谈感受。语言上最有味的是写吃“茅茅针”的这个片段,读起来让人身临起境,垂涎欲滴。

教学这篇文章要注重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比如“欢快、柔美、鹅黄嫩绿、真沁肺腑,此

起彼落”等,还有一些城里孩子不懂的词,如:绣花兜、彩头巾、麦穗、麦芒、茅茅针等。

本组课文导读中明确指出: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仔细阅读本组课文,发现本组的每篇课文中都有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而且各有特色,而《麦哨》一文中对田园景色的描绘很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景色描写最有特色的第4自然段,采用和《乡下人家》的对比学习,品读语言,积累语言并学习写法。另外,我在课堂中将展示自己的下水文,来提升学生对田园风景的进一步认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基础。另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着力体现方法地指导和运用,并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农村,有着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有过亲身体验劳动的感受;更有畅玩农家游戏的经历……今天借《麦哨》的契机,把平时积累的素材纷纷地亮了出来。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自主探究文本特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乡村生活,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阅读教学和阅读是不同的。阅读就是要读懂文章内容,而“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懂文章内容,而且还要了解文章内容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为阅读教学还要教学生去读——怎样去读,去写——怎样会写……尤其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于读懂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课教学我采用“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的双线齐进的教学方法,如品一杯茗茶,边品读,边揣摩,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原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近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平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5~9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 多

树 奇 鸟 闹

美丽 可爱

必做【同步达标】:

选做【创造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年级语文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在本课中,我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二年级,设计,全文共 300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我班小班化的特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做到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采用随文识字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阅读中反复多次与汉字见面,让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进而充分完成教学任务。

2、在识字教学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侧重的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字理识字,部件识字,比较识字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让教师评价占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学中,我力求达到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方面去评价每一们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创造尽情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掌握构字规律,指导写好“极”“肩”。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间大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你们知道都有谁吗?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还有一位特意从四川赶来的神秘嘉宾,他是谁呢?你们想知道吗?好!我们请他闪亮登场!(课件出示大熊猫的图片)他是谁呀?一起说(大熊猫)。

师:多可爱的大熊猫呀!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

(师随即出示“盼盼”词语卡片。)

请你读,读的正确,请你读,一起读。

老师告诉大家,大熊猫盼盼是1990年在我国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的吉祥物,它现在已经30多岁了,相当于人类的百岁老人呢。(“盼盼”贴到黑板上。)一起读。

师:它是哪个“盼”?

生:给“盼”字扩词。盼望、期盼、盼头、企盼、左顾右盼

师:你都盼望什么呢?

生:我盼望有一天去登长城。我盼望假期的到来。(指2个孩子)

对,盼望就是你在心底里最迫切的希望。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盼”字,(你们真会学习,想出这么多办法记这个盼字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顺口溜:“目光分散(字形),只因想念(字义。这个顺口溜从字形和字义帮我们记住了这个字。你看,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一起读

师:盼盼今天来到这,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它,他心里特别高兴,忍不住想和同学们说几句心里话。老师告诉大家,他说的话就在语文书的68页,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端好,老师带盼盼说它的心里话,你们要认真听,把每一个字音都要听准确,尤其是你们画出的生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那你知道吗?大熊猫要去干什么呀?

生:大熊猫要出国。(教师板书:大熊猫出国)我们写字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

1、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做大熊猫,读读课文吗?老师要问问你们,读课文首先要读的怎样?(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的正确、流利呢?还记得我们的要求吗?一起读一读: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一字一字读正确,一句一句读通顺,就按照这个读书的要求,开始读吧。看谁能做到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2、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请你们把书轻轻放下,这一课的生字相信你们都会读了,现在,同座的同学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读不对的,帮他纠正。

3、现在,生字宝宝跑到了生词里,你们有信心读好吗?(出示生词)我们来开火车读好吗?比比哪列火车声音响亮,字正腔圆,不拉长声。

4、生字宝宝脱掉了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吗?我们男女生来个赛读好不好?所有男孩子起立,男生先来读第一个字,然后女孩子接着读第二个字。我们比比看男孩子读得快,还是女孩子读得快

1、你们可真能干,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字,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方法呀?你们看,这些字是这节课要求我们掌握的一类字,现在,就由小组长带领你的组员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拿手的办法记住这些字的?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组最会学。(极、茸、肩、油、川)

2、检查交流字形:刚才我看见大家学得很热闹,你们都学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们。

(出示字卡极)告诉老师,这个极字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住它的?指生说。

老师告诉大家极是形声字,左边是木,右边是及,哪个及?他右边的笔顺可不好写了,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撇,横折折撇,捺。

(出示字卡“茸“),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耳朵上长草就是茸。

你能给它找个伙伴吗?毛茸茸、鹿茸、(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东北三宝之一。人参、貂皮鹿茸、大家看,出示“肩”的字卡,请你拍拍同桌的肩膀,和老师一起耸耸肩,大家看这个“肩”字,他是什么偏旁?户字旁。对,肩膀连接着我们的头和胳膊,上面的户字是肩膀和胳膊的象形,下面加了个月字,表示和身体有关系。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油”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大家看,有水便是油,有耳便是邮,有手便是抽,有木便是柚。

师:大家看这个川字,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的?

(多媒体出示“川”)

老师告诉大家,古代的人们观察了河流的样子创造了这个字,两侧的笔画表示河岸,中间是水流。

所以‘川’是个象形字,本义就是河流

老师在百范文的时候,发现川字除了有这个意思外,还有另外两个意思。大家看课件,这个川字有三个解释1、河流2、平地3、四川

我们判断一下每个词中的川是什么意思?

百川归海(许多江河都流入大河)一马平川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的平地)、山川、川菜、川流不息(行人车马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哎呀,你们可真棒,成了一个个识字的小能手。

大熊猫想请同学们帮它画一张肖像话,你们愿意吗?老师告诉大家,要想画好这张画,那我们可得好好来看看大熊猫长得什么样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有几句话,你觉得大熊猫长得怎么样?

2、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读给大家听一听,“我的样子可爱极了”,齐读。

拿出字卡,可爱极了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说,(非常可爱,十分可爱)贴板书

3、从哪能看出大熊猫可爱极了呢?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大熊猫哪里可爱呢?

4、(师出示“毛茸茸”词语,)大熊猫的身上毛茸茸的,那毛茸茸是什么感觉,你们知道吗?

师带来了一个毛绒玩具,老师请同学摸一摸,告诉大家什么感觉。

生1:“感觉非常柔软。”

生2:“身上毛茸茸的,非常好玩。”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是毛茸茸的?”

老师告诉大家,毛茸茸是个abb式的叠词,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叠词吗?听老师说,

大熊猫的身上是毛茸茸的。

下雨前的雷声是________。

我考试打了100分,心里_________。

天上的星星——

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

你还从哪儿看出大熊猫很可爱呢?我把油黑油黑换成很黑很黑,你们说行吗?不行,油是有光泽,很亮的意思,油黑油黑不但颜色黑,而且有光泽。油在这里起了很大作用。

油黑油黑也是个叠词,就是又黑又亮。

大熊猫的四肢和肩膀是油黑油黑。

晴朗的天空________。

秋天的田野________。

满山的枫叶________。

还从那里看出大熊猫可爱?大熊猫真的戴着一副大墨镜吗?把大熊猫黑黑的眼圈比作——————戴着一副大墨镜。哎呀,原来是比喻句呀,这样写就更突出了大熊猫的可爱。

师:现在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它的.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身上毛茸茸的,头和身子雪白雪白,四肢和肩膀油黑油黑,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黑耳朵,黑黑的眼圈就像戴着一副大墨镜。你觉得大熊猫可爱吗?那你们喜欢大熊猫吗?。那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大熊猫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指生读。

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了,回到家相信大家一定能画出一只可爱的大熊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对照插图,认识12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正确朗读韵文。

1、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12种动物的资料。

2、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去过野生动物园吗?说出一种你最难忘的野生动物?

集体交流,相机认读文中部分词语。

2、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6,走进野生动物的世界。

二、随文识字,看图说话

1、投影示图你看到了谁?热情地跟它们打打招呼?逐一读准12个词语

2、你对哪一种动物感兴趣?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话说完整,教师适时提供相关的动物链接,丰富学生说话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音、形、义。

狮:去偏旁组词,掌握形声字的一般特点;猴:区分“候”和“侯”的读音和字形区别;

猩:采用形声字识记的方法;

鹿:象形字,比”就像四腿等列的样子,鹿本意是“并足而立、比肩而立”;

斑:与“班“区别,进行组词练习:雀斑、白斑、色斑、斑纹、斑点;袋:积累部首是“衣”的字:装、裳。”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种动物(外形、特点、作用等),教师相机补充。

3、同桌互读词串,注意节奏。

4、指名读,以评促读。

三、游戏互动,理解运用。

1、给动物挂牌:小朋友真聪明,把动物名称读得这么正确。那么,你能把动物名称拖到对应的动物下面吗?

2、开展“拉拉手”游戏:你能把这些表示动物特点的词语与动物名称准确地搭配起来吗?(课件出示)

()仙鹤()袋鼠()狮子()猴子

()棕熊()猩猩()麋鹿()鹦鹉

笨拙的高雅的温顺的凶猛的聪明的跳跃的调皮的美丽的

先自由读读词语,再指名上前拖动词语,齐读。

3、不想欣赏一下真实的野生动物园的情景?

观察要仔细,发现哪种动物出现时,轻轻地喊出它的名字,还要注意观看它们在哪里干什么?

集体交流,指导学生把短句说具体。

4、小朋友,这些动物都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能把这些动物记在心里吗?

5、积累成语:你能说出一些关于动物名称的成语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681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

投影出示: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渲染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五、质疑问难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七、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马说 教学设计 韩愈马说主要内容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4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2、了解文体特征、领会深刻道理。

1、加强朗读训练,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重点难点:把握文意、理解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一比:谁说的含马的成语与诗句多。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看来大家积累的词语还不少,我们平时就可以这样子做读书笔记,让自己头脑中的词汇非常丰富。

可以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马是人类最为亲密的伴侣,与马有关的成语很多,与马有关的故事也非常多,比如说“伯乐相马”,谁听过这个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

若生不能讲,则教师简要讲解,有一位唐代的文学家,根据这一篇故事,写了一篇文章,叫做《马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简短的古文,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初读课文

1、只(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2、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流畅、沉稳。(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归纳有哪些重要的字词需要巩固。

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最好用小黑板展示)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明确: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

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深入探究。

思绪飞扬:如何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试借鉴文中语句回答。

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技法探究: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只是说“马”呢?

要了解作者寄寓的思想,我们可以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知人论世”。

相识作者、了解背景(知识链接----作者、作品介绍)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作《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提倡刚健质朴,言之有物。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后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思想对接:

a、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b、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读《马说》,我们读出了韩愈的无限委屈,请你跨越时空,给韩愈写封短信安慰他好吗?

学了此文,我们又多了一些关于马的知识,我们不妨将含有马的成语来一个大串联。我说上句,请大家接出有关马的四字短语。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路遥知马力,说话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缺点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时代大地上的千里马,朝着希望的前方高歌猛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口语交际教案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初中,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1、实物投影仪。

2、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家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乐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1、分组: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学生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⑴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⑵ 表达真情实感。

⑶ 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1、汇报提示:

⑴ 形式:

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⑵ 内容:

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2、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喜欢相同动物的学生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小学,全文共 2077 字

+ 加入清单

一棵大苹果树(能贴在黑板上);用吹塑纸做成的写有生字的10个大苹果(课文中要求认的10个字);

小黑板;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卡12个。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写好笔画“竖撇”;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揭示课题(2分钟)

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书。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

2.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18分钟)

读书展示会 是啊,“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个学习伙伴,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读书小组”。哪个小组想读就举手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4.小朋友,你们的最佳“读书小组”选出来了吗?请你们跟我们这儿的读书小组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好吗?

结苹果、摘苹果 黑板上贴出一棵苹果树,出示写有生字的大苹果。 同学们,你能读出这些苹果中的生字吗?你读准一个字,老师就挂上一个苹果。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结出的苹果最多。 你们看,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苹果。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摘苹果,请不摘果的小朋友负责评一评谁摘得又快又好。 送生字回家

1.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a.一位地( )( )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b.( )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本( )( )的书吗?

c.雨点留下的脚( ),叫雨( )。

d.把岩石书读懂,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 )藏。

2.小朋友,你能把苹果树上的生字送回到句子家中去吗?

3.生字回到了家,多高兴呀。我们来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

4.出示本课要写的字(二、三排),认读,组词。

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四)现在,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吧。

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互读互查。

小组自由展示读课文。

指名展示读课文。

认读生字。

根据老师说出的某个字的特征找出这个字并读出字音,如果正确就将苹果摘下。如:

力气很大──勘

山下有石──岩

厂里过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里一块玉──宝

练习填字。

练读句子。(指名读,集体读)

“印、陆”单耳旁和双耳旁的不同;

“刨”左宽右窄,“包”的最后一笔不能拖得太宽,不能超过竖中线;

“埋”左边是提土旁,不能写成“理”字。

齐读课文。

朗读感悟(10分钟)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写了几个字,还朗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场朗读竞赛,看看谁是今天的朗读小明星。今天的朗读竞赛,我们要评选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川川说的话,用“~~~”画出叔叔说的话。再练习读一读。 听你们读的这么有意思,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示范朗读。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开始朗读竞赛了。你们谁愿意做勤学好问的小川川呢?请上台来参加竞赛。(其他同学当叔叔,评选最佳川川) 面对小川川的提问,谁愿意当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为川川做出解答呢?也请你来参加竞赛吧。(其他同学当川川,评选最佳叔叔。) 现在,请我们的最佳组合来为我们做朗读展示。

6.采访评选出来的“朗读明星”:

请问川川:“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呀?你现在知道书字上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吗?(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川川已经弄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通过读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请问川川: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你准备怎样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呀?

请问地质勘探员叔叔,你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岩石书”的知识吗?

(大家快找一找,看看谁最先找到。)

大家读读我知道中的知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通顺、读懂。 指名两个读。

自由读课文。

练读人物对话。

听老师读。

展示朗读“川川”的话。

展示朗读“叔叔”的话。

生:当然可以。不过我告诉你们,不如你们自己从书中去找答案。

我找到了。就在课后的我知道里。

7.自由读我知道。

指 导写 字(10分钟)

(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字卡)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把哪些生字放在一起呢?请你摆一摆字卡,再说说你的想法。 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同桌互相讨论讨论,这些字的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我们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漂亮。你们发现了吗?今天要写的很多字当中,都出现了一个笔画“竖撇”。(边讲边范写,让学生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小朋友,你能把带有这个笔画的字写好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一练。

5.(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医生”,给这些字来看看病。

做课后“我会填”中的练习。(先写再说)

说清楚要求。

摆字卡并说明理由: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

“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但“厚”字上下都没有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练习书写。

当小医生,判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4970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

钓鱼放鱼启示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 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⑴ 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⑵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⑶ 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板书:

不容争辩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

(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1、听写生字词:

启示 抛(出去) 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 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 抉择 曾经 实践 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2、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

⑴ 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

⑵ 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1、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2、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1、提问: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

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⑴ 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⑵ 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⑶ 学生的真实起点:

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⑴ 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⑵ 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⑶ 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课文日月潭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课文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二年级,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日月潭》第二段)

学生默读这一段,找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这三句话,并齐读。

然后我出示下列填空题(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对日月潭的形状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师:把这里的“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生:“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弯的,如果删去“弯弯的”,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师:说得有道理。可是太阳总是圆的,为什么还要讲“圆圆的太阳”呢?你听老师把用上“圆圆的”和不用“圆圆的”这两句话读一读,你比较一下,哪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生:有“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师:而且,用上“圆圆的”,还能和“弯弯的”对应,读起来好听。下面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时,“圆圆的”“弯弯的”要读重音,最后一句(第4句)中的“日月潭”也要读重音。

课文的“思考·练习”第3题要求听写本段第2、第3句。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听写训练。这样学生刚学过的有关日月潭形状的文字就得到了巩固,同时日月潭的形状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下一步指导背诵。此外,课后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这一段,我用简笔画勾出了日月潭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看着图,我再用本段4句话中的一些词语给学生以提示,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一段的内容和文字,把课文流利地背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语文麦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73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4、检查自读效果。

(1) 词语检查。指名读,齐读。

应和 掠过 湖畔 衬衫 肚兜 晶莹 鹅黄 嫩绿 芽苞 初放

黑白 相间 裹脚 剥开 嚼碎 肺腑 此起 彼落 撩起 麦穗

(2)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朗读效果。

1、师:《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2、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找出关键词语。思考: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读一读首尾段,比较异同点。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欢快、柔美?

3、生汇报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引导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课件出示文中优美语句)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① 写了哪些农作物?

② 读一读,还有哪里让你觉得美?

③ 分号前后的三个分句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句子该如何读?读出韵律美,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 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把麦穗儿比作了什么?这样些让你感觉的到什么?)

⑸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1、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想想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四、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2、拓展阅读诗歌《麦哨》:

麦哨(诗)

春的原野

鼓起浑圆的唇

期待

麦秆的一头传出

悦耳的清脆

碧野之间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没,看天

浑然一体

一支悠扬的乐声

传来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我呼吸的节律

感触年少情怀

如歌

在青春的另一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帮

春天的少年和着麦哨

拌着亘古的声调

喜悦满眼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附: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 绿田 孩子

欢快 柔美 油菜 蚕豆 稻花 幸福的童年

翻跟头 竖蜻蜓 吹麦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小学,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爆竹的历史。

一、揭题、读题、设问。

二、预习课文(课前)。

预习要求;

1、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

2、思考课后习题2、3:(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思考)

(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2)说说爆竹的传说。

(3)爆竹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提出不懂的新词,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课文,交流预习题1。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第2节就写了爆竹名字的来历。

a、 自由读第2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锯成一段、保留竹节、受热、空气膨胀)

b、师提出复述要求及注意点。(熟读、抓住重点词句)

c、自由读前2节,准备复述。

d、指名复述。(要求是最基本的,不要太高。)

e、师生共同评议复述情况。

五、作业练习

1、填空:"爆竹"这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原来,最早的爆真的是用( )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竹筒,保留( ),把这样的竹筒放进( ),竹筒受热里面的( )发出"啪"的一声,从而成为爆竹。

2、百范文写带点字的意思。 震耳欲聋( )街头巷尾( )每逢佳节( )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2、3、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等奖 《陋室铭》教学设计内容介绍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1、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学习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手法。

2、翻译并背诵全文。

体会作者不爱慕荣利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生活情趣。

朗读法、点拨指导法

(一)激发导入

(二)简要了解作者及背景

(三)字词积累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拨朗读技巧。

(五)学生结合注释,正确的翻译课文。

1、自主翻译

2、合作交流

3、提问并适当点拨

方法:问题启示法

1、文章开头运用什么手法引出“陋室”?

2、作者从哪个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

3、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诸葛庐’和‘子云亭’呢?

4、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5、作者写陋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物 托物言志 志

高尚情操

陋室 安贫乐道

1、正确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

2、背诵全文 。

这是一堂文言文教学。我用了一课时,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教学任务完成,教学顺利。但是,今天改完基础训练册后发现,许多学生作业错误很多,字词翻译全班只有几个同学全对。问答题有几个没写的,中间对课文的内容掌握的也不够好。我认为这节课不太成功,原因有:

1、课文朗读少,课前预习不好。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性较差。所以以后设计问题要精,组织课堂能力要强。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多读课文,熟悉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二年级,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状况:由于学校地处偏僻的乡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小,对外面世界的接触比较少,面对现在新课改下的教科书,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感知阶段,阅读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理解能力较差。

教材分析:《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上册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流动的画》是坐在火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感到祖国美如画,这画是活生生的,流动的。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我”舍不得将手中的垃圾往窗外扔。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书写8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更加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树立起努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4.初步学习百范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美丽如画。

2.学习百范文。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百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流动的画,你们愿意看看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流动的画》

板书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己小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

3.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

2.学习第一段。

自读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再读后6句,齐读。

“山坡点点人家……”这句话后面是个什么标点?请你续编。

3.学习第二段,了解意思。

自读,你发现有一个新标点吗?在读这句话时应有停顿,表示“我”在思考和行动的转移。

“我”“忽然看见”了什么?

最后妈妈为什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小组讨论)

继续讨论:我们用什么实际行动做“懂事的娃娃”?

4.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自己先练习读课文。

请同桌听一听。

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评价。

三)学习生字

1.自己认读认字表中的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3.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4.给生字组词。

四)书写生字

1.大家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2.指导书写“道”“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书写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准备字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课文。

2.学习百范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课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评价。

4.拿出认字卡片,同桌互查。

二、学习百范文

1.把下面的字排到队伍中去。

①纱 ②祝 ③因 ④国 ⑤视 ⑥圆 ⑦降 ⑧组

经练 福神

除院 图团

2.当我们遇到生字时,要想认识它该怎么办?

可以通过读拼音认字;可以问他人;可以根据上下文去猜。

那么今天老师就再教一种认字方法:百范文

丁丁把百范文的方法编成了儿歌,便于大家学习,请大家打开书p19读一读儿歌。

冬冬百范文的方法则是“数、查、记”。

3.请你任意选择丁丁冬冬的一种方法进行学习百范文。

4.查一查,试一试:炉 烟 遥 瀑

5.谁还有百范文的好方法也可以介绍给大家。

三、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百范文的方法,

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强调祖国美丽如画,又要强调环保意识,这一点均在朗读中领会;还要组织好学生的交流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具体的方法,逐步达到能够熟练地百范文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