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步骤与内容【最新20篇】

感恩,有时侯不需要昂贵精美的礼物,但一定要有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感恩,有时候不需要激情澎湃的话语,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感恩活动主题班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浏览

2236

范文

1000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小学语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小学,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一、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提高表达能力。

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活泼的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

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能力上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体裁、教学目标复习、思考、圈画

2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字、词、课文层次结构等)阅读、交流、思考

3创设问题: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小动物?(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朗读、个别发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各表现哪些方面朗读、交流、思考、自由发言

2组织质疑: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能否换位置来介绍?质疑、思考、发言

3学习评价: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个或者哪些方面?并请说明理由畅所欲言

4思维拓展:放准备好的一小节松鼠的影片,提出问题“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的特点外,你还认为它具有哪些特点?”欣赏、思考、自由发言

5组织讨论: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体会分组讨论、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供其他一些小动物图片,让学生介绍他们印象最深的方面讨论、发言

1.把刚才语文活动的发言整理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2.课后收集有关松鼠的其他方面的内容,结合课文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松鼠的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小学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 一年级人教版教案语文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春雨的色彩》

教学要求: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1)从句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下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用了不同动词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了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给大家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写作编辑。

2、诗歌赏析。

1、课外活动两周。

2、课内活动一课时。(成果展示)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了解中华诗词,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中华诗词,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造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联手做一做,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欣赏活动,内容是每组同学用powerpoint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一首古诗词,并且用解释和赏析,每节课由一名同学演示并欣赏这首古诗词,以作为积累和储备。以诗词编辑与诗歌朗诵为主,可以让个别有特长的同学参与诸如诗意书画,音乐与舞蹈。之后每个同学写一篇“古诗苑漫步”,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

一、课外活动阶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动计划,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任务。

2、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3、通过各种渠道,查询相关资料:

a、可上网看“中华诗词”有关内容:网址:htt

b、诗词编辑:每个同学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个演示文稿,选一首古诗词,其中有作家简介,作品背景,解释赏析、评价等。

c、分类编排:可按诗歌体裁: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咏志,咏物,咏史,感怀,田园,边塞,山水,送别,思乡,友谊等。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朝代:古诗和现代诗d。找出以古诗词为词的歌曲。第二周:诗词编辑,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进一步修改。诗歌朗诵,在小组热身、准备。 作文上交,选出佳作。

二、课内活动阶段(成果展示)主持人:(由班级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来组织活动,自己准备开场白。)(找出班级干部同学担当评委)

1、古诗词的编辑:把这一段时间课前五分钟同学们收集的和以前所学过古诗词的整理出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按着内容、体裁、流派、朝代等编辑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意策划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评分。

2、诗词的欣赏:诗配画,画配诗、为诗谱曲,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内容、作品的选择画与诗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进行评分。

3、古诗词的朗诵:自己选择音乐来配音,朗诵一首或几首诗歌。活动评价: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分。

1、由评委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若得一等奖的小组,其成员在本次活动中的成绩都是5分,其中由小组长视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酌情加分减分,给小组长更多的权利,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及促进其他同学活动的积极性。此次成绩算做期末考核的一个部分。

2、把学生在活动中收集的资料整理成册,把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甚至校外杂志以肯定其成绩,报请学校进行专门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美术《艳丽的大公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美术,教研,设计,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技能:

体会冷暖色搭配的美感。增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欣赏,分析等方法,感受冷暖色对比运用产生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创作色彩画的兴趣,享受绘画创作的乐趣,并学会运用色彩知识为生活服务。

了解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运用色彩的搭配塑造表现公鸡的形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创作特点鲜明、姿态生动、色彩艳丽的大公鸡

教师:色相环、图片、课件

学生:水彩笔、胶棒、剪刀等

(一)导入

1. 听声音猜一猜是哪位动物朋友?

2. 在美丽的农庄,生活着一群快乐的大公鸡。每天清晨,它们早早起床叫醒人们,非常勤劳。

3. 板书课题:艳丽的大公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公鸡的外形有哪些特征,姿态有什么特点?

外形 :

头顶——锯齿状的红鸡冠

眼睛——又小又圆

嘴——尖,下面有肉髯

翅膀——短

尾巴——长而蓬松

腿——细而有力

脚趾——尖

姿态 :

昂首挺胸 引吭高歌 威风凛凛 展翅欲飞

2.出示大公鸡它艳丽吗?怎样让它艳丽起来?

3.巩固冷色知识

出示:冷色涂色的公鸡(冰冰)

(1)请同学们找一找,公鸡的羽毛运用了哪些颜色?(蓝,绿,紫)

(2)如果我们将蓝色与绿色调和,可以出现什么颜色?将蓝色与紫色调和可以出现什么颜色?

(3)想一想,这些颜色可以统称为什么颜色?(冷色)

出示:暖色涂色的公鸡(阳阳)

(1)请同学们找一找,公鸡的羽毛运用了哪些颜色?(红,橙,黄)

(2)如果我们将红色与黄色调和,可以出现什么颜色?将黄色与橙色调和可以出现什么颜色?

(3)想一想,这些颜色可以统称为什么颜色?(暖色)

4.出示色相环,找一找冷暖色

5.在色彩的世界有一种非常奇妙的现象,当一种颜色与其他颜色相比较时,它的冷暖感受有一种微妙的变化。例如:黄色是暖色,当它与任意一种冷色相比时,你会感觉它暖,但当它与橙色相比时,又显得冷。

6.出示农民画《金鸡展翅》感受农民画中的色彩应用,这幅画运用冷暖色搭配的方法绘制了一只色彩非常艳丽的大公鸡。说一说作品运用了哪些颜色?大公鸡整体色彩搭配有什么规律?

(这幅作品运用了红、绿、橙、蓝、黄……

色彩搭配规律:主体部分是冷暖色穿插搭配,内部以冷色为主,外侧以暖色为主。)

7.学生作品欣赏,启发创意

(三)艺术实践

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大胆地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五)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包含美育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的故事。文章紧紧围绕达·芬奇学画画,老师先让他画鸡蛋这件事展开记叙,重点记叙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白板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1、学会本课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认“鸡蛋”。同学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细心的你一定认识“鸡蛋”两个字。

鸣蚕鸡蛋

2、写“鸡蛋”。学习本课中两个生字。

3、画“鸡蛋”。现在我们不但会认“鸡蛋”两个字,还能正确书写。如果老

师让你画“鸡蛋”,你会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生各自发表意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达芬奇。

有个叫达芬奇的人,他认为画鸡蛋很容易。谁是达芬奇?读了这段文字,你就会有所了解。(白板出示)

五百多年以前,有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预设:

生1:“五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2:“意大利”是告诉我们国籍。

生3:“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的身份。

这段文字按“时间——国籍——身份”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你能不按这样的顺序,也介绍介绍达芬奇吗?

过渡:了解了达芬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画鸡蛋的呢?

2、读文,认字。

(1)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力争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文。

(4)检查词语,并仿写。

画得不耐烦画得熟练画得又快又像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我们应该从达芬奇画鸡蛋这件事中知道什么道理呢?学文后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内容概括得更完整。

3、学习达芬奇画鸡蛋的过程

(1)白板出示“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得(xxxxxx)”。①理解“不耐烦”。

②找出“不耐烦”的具体表现,指导朗读。③扮演达芬奇,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这就错了。”

(2)实物演示,得出结论。

(3)老师为什么总让他画鸡蛋?找一找,读一读。

①指导朗读,突出“准确,熟练”。②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白板出示“达芬奇听从老师的教导,(xxxx)画鸡蛋”。

想象、补充句子:,他在用心地画鸡蛋。(课件出示)

三、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要从基础学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事件+道理的方法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小学课文桥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中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中的表达特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道理

预学案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识记6个生字。

放肆 揪出 瞪了一眼 搀扶 祭奠

2.结合工具书并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咆哮 放肆 呻吟 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祭奠 跌跌撞撞

3.流利朗读5遍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改字。

4.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5.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探究的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

1.读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2.读课文,找到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情。

师生共学:

1.小组汇报找到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总结: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创设情境,用赞美老汉。

此时此刻,看着伤心欲绝的老汉的妻子,你想如何安慰她?

推荐阅读:

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情,让我们怀着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去阅读《语文精品读物》中的《一碗牛肉面》,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一片深情。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

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透过生活中小事体现你们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设计,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一、导入:

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

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安全教育总结

新学期开学以来,为提高年级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

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教案设计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中学,设计,全文共 2085 字

+ 加入清单

1.诵读谜语诗,认识“六、七”等5个生字,会写“八、十”2个字。(重点)

2.区分3组形近字。学习运用加减识字法和图文对照识字法识记生字。(重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等4个字,引导学生掌握“从上到下”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重点)

4.诵读、积累古诗《咏鹅》。

5.引导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养成亲子阅读的良好习惯,创造更加温馨的阅读氛围。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

2.田字格磁力贴。

“六、七、八、九、十”字卡。

2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这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二、趣味活动,识字写字

1.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这首谜语诗。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谜语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3.小组交流: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这首诗的谜底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中有10个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后利用课件交流识字。

(1)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自己。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生字,并组成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6.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书写“八”“十”。

(1)每个生字由几笔组成?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过渡: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按顺序两两手拉手。)

2.小组交流:每对汉字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开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2)“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3)“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6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掌握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老师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这位老师的书写顺序。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小结并板书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小结并板书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调整坐姿,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端正,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谜语诗,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齐背)这节课我们还会学到一首古诗哟,快来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诵读古诗

1.教师播放古代私塾里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再次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古诗《咏鹅》所描写的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三、亲子阅读

1.过渡: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遍。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样说?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2.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语文争吵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092 字

+ 加入清单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事情的前因后果。

4.初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小问题。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词、正确书写生字词。

2.弄懂“我”和克莱谛之间争吵事情的经过。

3.认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包容的美好品质。

1.预习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正确流利。

2.不理解的字、词和有关知识可以通过百范文、词典解决。

3.生字、新词卡片。或者问题小条幅。(有条件的可屏幕出示课件:句段、

问题或者字词等,详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

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时是欢乐的歌,有时却是一丝丝

烦恼。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们,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那么,

你与同学有过争吵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争吵》。谁来读一读课题?

──《争吵》(板书课题或屏幕出示)。(生读,再教大家一起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生可能: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

样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

难读的字、句子多读几遍,别忘记了给自然段标序号。

2.感知了课文,读通了字句,接下来,我们把要认的生字放进这些词语里

来认读。请你和同桌互相来读一读,如果读错了就请你给他纠错。然后抽生读:

(板书或屏幕出示词)

嫉妒 服侍 承认 缘故 原谅 防御

戒尺 高尚 胳膊肘 瞟 骂 哼

3、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然后你读读,再大家读。

4、哪些词语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生说要提醒注意的字音。)

5、大家把这些词语再来读一读吧。

三、再读课文,学习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如果按照上学、放学、回家的时间顺序,那么写上学部分应该是哪几个自然段呢?(抽生答:第1——8自然段。)那么放学后又是哪几个自然段呢?(抽生答:第9——13自然段。)那最后一段呢?(抽生答:第14自然段,写家里发生的事。)

2、我们分三部分来读课文。第一部分谁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谁和谁争吵?他俩为什么吵架?(抽生读第1——8自然段。)

a、随机指导读句。(例: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课文在写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知道吗?(抽生答)

c、把两个问题答案连起来说。(可用关联词连起来说)(答案可能:因为克莱谛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所以,我和克莱谛发生了争吵。)相机板书或屏幕出示:

弄脏

克莱谛—— “我”的本子

报复、弄脏}争吵

“我”————克莱谛的本子

3、后来这两人又是怎么和好了呢?(抽生继续读第9——13自然段。)然后让生说出答案。(可能说课文原句也好:克莱谛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他的好朋友,我答应了。)相机板书或屏幕出示:

弄脏

克莱谛—— “我”的本子 克莱谛原谅了我

报复、弄脏}争吵——————和好

“我”————克莱谛的本子

过渡:是的,好朋友握手言和,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那回到了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谁来说说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抽生说)(可能答案:爸爸批评了我。)相机板书或屏幕出示:

弄脏

克莱谛—— “我”的本子 克莱谛原谅了我 爸爸

报复、弄脏}争吵——————和好————教育我 “我”————克莱谛的本子

5、那谁能把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是怎么和好的,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在一块儿完整地来说一说呢?

a、自己先准备一下,可参考板书或者屏幕上的事件过程,然后想好了来说。(抽生可能答案:克莱谛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于是,我和克莱谛发生了争吵。后来,克莱谛原谅了我,我们又和好了。回家后,爸爸教育了我。)

b、说得怎么样?评一评。(抽生评)

四、学习生字词

过渡:了解了课文事情的经过,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3页,看看田子格上的生字,再到文中去找一找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把它们用横线画一画,再来读一读。(生文中找字画词。)

1、找到了吗?看看是不是这些词:(板书或屏幕出示:)

石匠 抄写 墨水 肩上 毕竟 既然 戒尺承认 缘故 愤怒 缩回 骂 替 扛

2、齐读词语。

3、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缘”的右上两笔是撇折、横撇。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既”的右边第二笔是竖折。

“戒”,里面是横、撇、竖。

4、把生字词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争吵》一文的前因后果,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不应该为一点小事就发生争吵,而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爱,相互宽容,做文明有礼的好学生、好朋友。

板书(或屏幕):

15、争吵

弄脏

克莱谛—— “我”的本子 克莱谛原谅了我 爸爸

报复、弄脏 }争吵——————和好————教育我 “我”————克莱谛的本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语文麦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乡村生活的欢快。

课件。

1、观看盛夏田园风光。

2、说说感受。

3、你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出示课题),理解:麦哨——它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它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你们想知道它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2、读后交流:

⑴ 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⑵ 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

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

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老师指导朗读。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1、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2、点名谈谈感受。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文言文片段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小学,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1、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师:刚才xx同学根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把课文非常完整地复述了一遍。(教师指着板书说。)

细心的同学们肯定会发现,整篇文章围绕着(生略)。对!围绕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展开的。

那么,这位我们全家人盼望、等待已久的叔叔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略)

师:哦,有的同学说他是个正直的人,好心的人;可也有的同学说他是坏蛋、流氓、无赖,有什么依据么?xx你说。

(生:略)

师:好,你真会发现。因为叔叔决定还钱,买别墅给我们,还要和我们过好日子,所以他是个正直的、好心的、有良心的、有办法的人。总而言之,他是我们家的(生略)嗯,救星和希望(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那为什么还说他是流氓、坏蛋、无赖呢?xx你说。

(生略)

师:大家同意吗?我们说于勒叔叔是流氓、坏蛋、无赖是因为他年轻时好吃懒做、挥霍财产,最关键的是他——?

(生略)

师:哦,你反应真快!是他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财产。这致使我们家陷入了困境,这才是关键!所以他简直是我们家的恐怖(教师边说边板书)。

后来呢?我们在船上相遇后,情形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叔叔在父母口中又成了怎样的人了?

(生略)

师:这个好心人一下子又成了“这个小子”、“那个家伙”、“那个讨饭的”、“贼”,当希望破灭时这个“救星”又成了“恐怖”、“灾星”。(板书)

(二)追究根源

师:为什么菲利普夫妇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略)

师:因为叔叔的贫穷和富有!(教师边说边板书)。你说得真好,老师想奖励你,那就请你上来把这两个字写出来吧!

师:好,大家看黑板。(教师边画边说)当叔叔贫穷时,他是我们家的恐怖,父亲甚至把他打发到美洲去;而当他发财了,他又成了我们的希望;最后当我们发现叔叔是*卖牡蛎为生的穷光蛋时,我们离开了他。

同学们,这条曲线除了表示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还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

(生略)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它还告诉我们于勒叔叔坎坷曲折的一生,其实这就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师:于勒叔叔的种种遭遇,菲利普夫妇的不同态度,其幕后肯定有一样东西操纵着,那是什么呢?我先不说,大家一看就明白。(教师板画)哦,有的同学猜到了,是——金钱!大家说对吗?

看到这东西时,你们想说什么呢?

(a生略)

师:好,请坐。是金钱使菲利普夫妇像变色龙一样地变化着他们的态度……xx你说。

(b生略)

师:哦,他说是金钱使其乐融融的手足情深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很好,请坐!中国也有这么一句俗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教师边说边写)

那么有钱不好么?xx你说。

(c生略)

师:嗯,确实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很实用,还可带动经济发展。真有经济学家的头脑!xx,你还有什么想法?

(d生略)

师:可算一语道破天机!钱很可爱,但我们不能成为钱的奴隶!

像菲利普夫妇这种崇拜金钱、金钱至上的思想就叫“拜金主义”。文中的“拜金主义者”还有谁?(生略)

师:小职员,你怎么看出来?

(生略)

师:你真细心!小职员和二姐结婚也是因为这个东西!(教师指着板书说)

是啊,连世间最圣洁的爱情也沾染上铜臭味儿,你们说这个社会不可悲吗?

我的叔叔于勒

盼遇富赞

恐怖希望恐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教案语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围魏救赵(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

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课件出示)孩子们,刚才我们说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5分钟)

(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部分内容要怎样描写?(详细)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按照提示用双竖线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田忌和孙膑先根据战势商议好乘虚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却直奔大梁,逼得庞涓只能放弃攻打邯郸,回护大梁。(交流)(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3---8)(9----12 佯攻襄凌、围魏救赵)(10分钟)

a、第二部分,齐国派谁出兵帮助赵国呢?起初他们各自是怎样打算的?他们最终商议,直接攻打哪里?孙膑是怎样说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3---8)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得不错,我想再请一个小组为我们快速的介绍一下这一过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这部分内容。(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b、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的进攻。而齐军主力却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9---12)如果我们用简单的话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就是(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3)故事结果: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请快速浏览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并归纳它的主要内容。(魏军感到桂凌时,进入齐军埋伏圈,庞涓只能率兵落荒而逃。)用简单的话就概括为: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本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有哪几个国家,(魏、赵、齐),谁攻打谁(魏国攻打赵国),魏国派出的是谁去攻打(魏国将军庞涓),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得个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就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田、孙商议,在佯攻襄凌的同时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在魏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时,在桂凌设伏,齐军大胜。

(1)分清故事主次。

(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词语。

(3)主要内容复述略详,次要内容简单带过。

(孩子们:通过复述故事我们知道起初魏军是一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可最后怎么就成了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残兵败将了呢?让我们下次课再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吧!) 作业设计:(4分钟)

摘抄本课的四字语。(完成课后选做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地震场面的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段,生读:

30万人,四分钟,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此强烈的对比,你该怎么读出它。

洛杉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幅画面却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出示课文主题画。

3、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在这对父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交流: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旁人的劝阻,经过38小时拼命地挖掘,终于在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释词的方法。

同桌互相生字新词,互相纠正。

2、指导书写:

矶:最后一笔像“飞”字的第一笔。

砸:注意笔顺。

颤:结构要紧凑谦让。

四、再读课文

默读。

在你有话想说的地方做上批注。

交流反馈。

六、总结

这是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中处处流淌着真情,父亲使你发出的感慨又何止这些呢,随着下节课的深入,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第二课时

一、走进父亲的内心

找出集中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第12段)

指名读。

学生反复朗读,读到你想说话了就停下来。

父亲总共挖了38小时,38小时整整一天半还多两个小时,文中这样排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哪些人阻挡过他?

孩子们的父母劝阻道:“……”

把父亲的念头读出来:“儿子在等着我。”

消防****挡住他:“……”

父亲的信念是:“儿子在等着我。”

警察走过来告诉这样做很危险,让他马上回家。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引读:“他埋着头挖了8小时,12小时……”

在这漫长的38小时艰难地挖掘中父亲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精神、身体)指名读。

3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还要在进行这样超强度的挖掘,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再读。

是什么让父亲如此的勇敢?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的坚强?又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执着。(坚定的信念父爱)

二、感受父爱的力量

1、品读描写语言的句子。

2、父亲挖到了,儿子还活着,阿曼达被困时与其他孩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阿曼达有一个活下来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和我在一起。

4、父亲对子女宽广深厚的爱,让儿子在困境中拥有希望,儿子的这种态度也影响着周围的孩子,他们都获救了!

三、体会父爱的伟大

如果让你给父爱作个比喻的话,你会说:父爱像……

四、拓展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坚定的信念儿子

父爱

如:山、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一年级语文《月亮的心愿》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180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举动。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月亮的心愿”和小女孩美好的心灵,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1. 初步感知课文“帘、女”等14个生字。

2. 2.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夏天夜晚的童话故事!(夏夜图课件)。谁愿意来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揭题《月亮的心愿》,大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嘘!月亮姐姐叫大家别出声,她想带大家去看看两位朋友。你们想知道她的心愿吗?

(二)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 ⑴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同桌同学帮助解决。

⑵ ⑵ 、用“----------------”画出你觉得最有爱心的句子。

⑶ ⑶ 、下面我们来听课文中的故事。谁愿意用几句话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初步感知,学习生字。1.同桌互读,互查。

(1)教师检查读生字

按序抽读生字:

lián nǚ bèi zhuāng qì lìng gù

帘 女 背 装 气 另 顾

bìng tài lèi yī qiāo lí hù

病 太 累 医 悄 离 户

领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2)按序将生字贴在黑板上,要求自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快。读后开展计时读字比赛。

(3)打乱生字后指名读。

(四)教师检查记生字

(1) (1) 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记?让学生看黑板上的生字找一找。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这些生字的

(2)其它难记的字,可在教师的帮助、启发下进行识记。

(2) (2) 教师小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五)巩固生字

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将结构相同的字分别放在一起,教学时依次出示给学生看,学生读后找出其中的秘密。读过生字,同座比赛组词,最后出示全部生字,让学生快速读,拍手读、比赛读。

(六)临结束前讨论:月亮姐姐的心愿是什么呢?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这个故事美吗?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大家认真听,看老师读得好吗?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读课文。

(1)个人自由读课文,自己评价。

(2)同位互相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4)教师总结

(二)细读讨论

1. 1. 同桌合作读读课文,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2. 2. 小组合作学习。读读议议:“月亮刚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为什么又想让明天下雨?”

3. 3. 读1、2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4. 4. (出示图一)从图中能看出这些吗?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同学说一说月亮笑什么呢?

5. 5. (出示图二)看看月亮的表情与第一幅图中有什么不一样呢?月亮愁什么呢?右边的同学把你知道的告诉左边的同学。

下面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一读课文的3-7自然段。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小组讨论:珍珍想不想去郊游?为什么?珍珍的心愿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

朗读全文。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小女孩的心愿是什么?

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

(四)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学习:早去亮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3.评一评。

师:珍珍懂事,孝心让这夏夜更美,!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在眨着眼睛,这样夜色会更美更美。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

2.能正确书写“女、太、气”三个生字。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举动。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读生字

1.按序读卡片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教师读出一字,学生快速拿出卡片,并读出生字和反面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1)“女”字和女字旁在书写上的区别。

(2)“太”字是“竖撇”,写好“竖撇”,最主要的是要“先竖后撇”,就是先写竖,由竖中弯下写撇。

(3)“气”字要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写得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

2.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写,教师评价。

(三)疑读课文

读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课古诗二首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设计,全文共 2469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文12.古诗两首 小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六年级月光曲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六年级,全文共 5012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贝多芬及其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厚感情。

2、品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揣摩真挚的感情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初步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3、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感受音乐与语言的内在相通之处,感知真挚的感情是艺术的源泉。

《月光曲》音乐磁带,ppt投影片。

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音乐的圣殿,用心灵倾听,乘着音乐的翅膀,用想象把音符变成文字,将旋律转化成画面。

播放《月光曲》,请学生静静地欣赏。然后交流听音乐所想象到的情景。

预设1:学生自由发表听音想象到的画面,可以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也可是几句话。

预设2:如果学生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力,老师事先准备一段特别美妙的语言描述音乐呈现的画面,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享受语言与音乐的荟萃。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为“艺术的魅力“,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是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中,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画面,让音乐与语言没有界限,把音乐的感受与语言的发展结合起来,避免把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使语文学科产生错位,甚至丢失自我。

第一部分,出示第9自然段文字。

教材解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音乐是舒缓的】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稍有变化,总体是轻柔的】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旋律是跳跃的,曲调上有反复之处】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曲子快速而有力】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高昂、激荡,节奏感特别强。】皮革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天高云淡,月朗星稀,海在轻微地呼吸,一切都那么幽静,那么美好!渐渐地,月光照亮海面,唤醒了海水,海开始奔腾汹涌,纵情地舞蹈。一切都是那么光明而美好,这是一个自由宽阔的世界!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的魅力”,所以教学本课时用音乐作为熏染的载体,创设情境,在唯美的音乐旋律中展开学习,用最智慧的语言——音乐开启学生想象的天窗,推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直奔本课用语言再现《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使单元主题与语文学习实现零距离。

教学策略:

(一)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总结写了什么?皮鞋匠听贝多芬弹奏曲子的联想。

2、用四字词语概括画面:水平如镜(风平浪静)——微波粼粼——朗月穿云(月明星稀)——巨浪滔天(洪波涌起)——波涛汹涌(惊涛拍岸)

3、用感情朗读表现景象的变化,用声音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根是研究语言,任何时候都是不二的法门。学习的启程从读到思,明白内容层面的指向,首先弄懂写了什么,才可能进一步学习怎么表达的,步步为营,方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穿插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即运用自己的语言库存进行具有表现力的表达和概括,这也是在有效的训练是培养能力,在运用中实现能力的发展。

心中对语言有了感觉,用绘声绘色地朗读个性化塑造文本的内容,再现文本的情境,是语言学习独有的魅力。其实,学生的读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就是内化语言的过程,就是积淀语感的过程。

(二)用想象架设语言与音乐的桥梁,让优美的旋律流淌在心间。

1、借助皮鞋匠的想象,把每幅画面转化成自己能够感受的音乐,让音乐像小溪一样在心间流淌起来。(见第9自然段的括号内容)

2、连盲姑娘也仿佛乘着音乐的翅膀见到了她从来不曾见到过的美好的景象,更说明这是一首()的乐曲。(表现力极强,极具感染力,令人震撼,终生难忘,余音绕梁,美妙绝伦……)

3、欣赏《月光曲》,沉浸于音乐的意境之中,提升艺术品味。

【设计意图】随着学习的深入,让语言与音乐在高层面上相通相谐,应当是本文最大的优势。而连接二者的桥梁就是自由的想象。通过丰富而自由地想象,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进而把画面转化为旋律,这是艺术的提升,是语言的提升。

渗透衬托的写法,用双目失明的盲姑娘能够看见自己生平从未见过的大海的景象来有力地说明《月光曲》的表现力,这是作者写作的匠心。是读写不着痕迹的结合。

带着交流感悟再次欣赏这首世界名曲,相信每个孩子的感觉都会有所不同,这可能是音乐的启蒙,这可能是音乐的顿悟,这可能是音乐的引领,无论怎样,都是一次用音乐的灵泉对孩子们的洗礼。

(三)了解贝多芬,加深对音乐家艺术才能与人格魅力地双重折服之情。

1、自由汇报对贝多芬的了解。

2、出示(课后资料袋)贝多芬资料,提取信息。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恐龙》《命运》《田园》《合唱》。

【设计意图】课后的资料袋中的内容应当巧妙地为学习语文服务,为加深感悟服务。这里,在充分感受《月光曲》的震人心魄的魅力之后,进行作者简介,既是对学生音乐知识的石室,更是对贝多芬这位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的仰视,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从文本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更容易入脑入心。

有效的拓展链接是语文学习开放性的需要,我们要为语文学习减肥,但是适当的丰满与装饰必不可少,这是语文学习的特质。

第二部分,回溯上文,了解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这样一曲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可以说,是这个传说,让《月光曲》更加如梦似幻,是《月光曲》以及他的创作者贝多芬先生,使这个传说更加耐人寻味。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地敬仰和爱戴之情。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教学策略:

1、自主质疑,援疑引思。

这就是贝多芬亲自为穷苦的鞋匠兄妹弹奏的举世闻名的钢琴曲《月光曲》的一部分。听了大音乐家为穷兄妹演奏这件事,一定有问号冒了出来,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

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呢?

是因为盲姑娘兄妹特别幸运吗?

为什么弹了一曲之后,还要再弹一曲呢?

【设计意图】随着学习的进程,及时让学生的思维之火燃烧成熊熊的火炬,有待老师的点拨。给学生学习提问的机会与时间,学生的质疑能力才会日益提升。我们的语文学习有时候是老师的自作多情,自以为是,而恰恰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人的存在与他们那个情境之下的深切真实的感受。

2、默读课文2——8自然段,简单写写批注。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课堂之上的静思默想与小组间的交流不应当是形式的点缀,而是课堂特定时空之中学生不可重复的学习体验,是课前的预习所不能替代的。必需的是老师的引导与培养,不断提高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解读二种声音——钢琴声和谈话声。

①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时候,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他会想:这们一所简陋破旧的茅屋还有人弹奏我的曲子,真新鲜——好奇。

弹奏得断断续续,特别不熟练,糟蹋我的曲子呢——别扭。

在好奇心加上一点别扭的驱使下,他不由自主地向茅屋走去。于是又听到了谈话声。

【设计意图】与文中的人物心心相印,才能做文中人物的代言人,说出他们的心声,也就是文字背后的意味。这是与文本会晤必须的阅读心理。

②学生自选角色,朗读纯对话内容。(出示纯对话内容)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a、二个感叹号,说明盲姑娘感情强烈。为自己弹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特别渴望听到贝多芬自己的演奏。

b、盲姑娘是个特别爱音乐的人,听别人弹过几遍,自己就能大概弹奏,很了不起。

c、盲姑娘特别热爱音乐,听贝多芬自己演奏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太穷。”

a、爱音乐的人竟然因为穷困而不能满足自己听音乐的愿望,实在太不公平了。

b、哥哥对妹妹充满了歉疚、不安和痛楚。

c、穷困:住茅屋、旧钢琴、微弱的烛光、做皮鞋——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a、盲姑娘特别体谅哥哥,是个懂事的妹妹。

b、盲姑娘特别善解人意。

c、穷兄妹俩手足情深。一个谎称是随口说说,一个真心充满歉意。

预设1,由“随便说说”的理解逆推,追问到底是不是盲妹妹“随便说说的”?从而,深入语言文字之中,理解其中的蕴含的感情。

预设2,学生如果学习能力强,可以自己自由谈感悟,互相补充更正。

③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用充分的读拉动学生的思维,使感悟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也更加接近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含。兄妹俩的谈话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最初的原因,是兄妹俩的挚情真爱打动了贝多芬,也更能体现贝多芬是个为穷苦人演奏的伟大音乐家。

3、体会贝多芬的心情。

面对这样一位清秀却双目失明的姑娘,面对这样一位手足情深的同胞兄妹,面对如此酷爱音乐的盲姑娘,贝多芬再也抵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感动、冲动……)他又一次想起自己说过的话:

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设计意图】拓展贝多芬的名言就是解读他的心声,这样的丰厚文本是为感悟服务的,是感悟文本的另一扇窗子。

4、品读盲姑娘的语言。

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的表现,重点研读她的语言“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里又用二个感叹号表现盲姑娘听了贝多芬演奏后的激动之情。

②纯熟:很熟练。近义词:娴熟。深:感情表达得特别深厚,感染人。这是盲姑娘对贝多芬演奏发自内心的评价。

③您,您也说明聪明的盲姑娘由刚才高超的演奏和贝多芬正在此地演出推断出了事实,她的激动更无法表达。

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此时的贝多芬内心同样激动不已:他为盲姑娘不但热爱音乐而且这样懂得音乐而激动;他为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能遇上知音而激动;他为自己的音乐又一次为穷苦的盲姑娘兄妹带来幸福而激动。这万分的激动化作了一句话(齐读“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这万分的激动如汹涌的海浪撞击心扉,他的音乐灵感如泉水一样汩汩而出,于是他做了这个决定(齐读“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设计意图】咀嚼盲姑娘的话,体会贝多芬的情是此时学习的重点所在。正是由于盲姑娘听了大音乐家的演奏后的情不自禁,才有了贝多芬在这个偏僻的小镇遇上知音的喜出望外的莫名的兴奋。语言咂摸出味道了,感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教材解读:

课文第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应当一读再读,就像这首《月光曲》一样,值得一听再听。故事的结尾作为收束,给人以整体感,在学习的时候进行简略处理:兄妹俩的陶醉与贝多芬记录曲子。

教学策略:

①诵读第9自然段

月光如水,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穷兄妹俩幸福地站在贝多芬身旁,此情此景,给大音乐家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一首旷世佳作诞生了……

再次播放《月光奏鸣曲》,师生齐诵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对于语文学习而言,读永远是最有效的最本色的手段,是可以出神入化的学习策略。特别是此时此刻,因为有了以上的交流与感悟,其它的语言相比动情地诵读,显得苍白而画蛇添足。

②在音乐声中,指读第10自然段。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们大家都被陶醉了,深深地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而我们的音乐家也被自己的即兴创作陶醉了,他要抓住这灵感迸发的一瞬间,彻夜不眠,记录下了这首举世闻名的《月光曲》。

③总结填空。

课文学完了,我们应当由衷地感谢,感谢(音乐家贝多芬为我们奉献了这么美好圣洁的音乐;感谢音乐家这颗为穷苦人创作的爱心;感谢热爱音乐,懂事聪明的盲姑娘;感谢皮革匠与妹妹真挚的手足深情;感谢为我们编创这美妙传说的人们……)

【设计意图】总结填空是全面总结学习收获,所以有内容层面的,也有人文情感层面的,更多的是情感价值观层面的,这应当是学生了解贝多芬、了解贝多芬的音乐的一个起点,学生体味艺术的魅力和音乐的影响力,应当更多的是在课外这个广阔的世界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灾难

1、播放影片片断,感受灾难。

2、引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是怎样的一对父与子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2、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了不起?

3、小组研究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读书的方式,可以放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一边划一边读。自己思考后在小组研究。

4、汇报:

父亲的了不起:对儿子的承诺和责任感

儿子的了不起:对父亲的信赖对他人的关爱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

1、小结: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和爱让人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赖更让人感动,这强有力的话连接这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获救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这对父子的行为令在座的每个人都为之感动,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小组课件的教学设计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个基本点是指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知识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乐于交流,勇于探索。

3、情感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

(3)培养学生喜欢童话的情感。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夏夜的美。

自主、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万物复苏,春天就要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在夏天的夜晚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一去看看吧!

2、动画欣赏,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动画。

(2)故事中都出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在黑板贴小动物的图片。)这些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文。

自评: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而生动了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学一学,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一读,同桌读一读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领读(组词)

(4)抢读,看谁读得快。

4、朗读感悟

(1)刚才同学们读生字、读句子都很好,你们一定能把文章读得更好,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你喜欢故事中的哪能一个小动物?为什么?

(2)把你喜欢的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的话用笔画出来,再读读。

5、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对话

(1)喜欢读同一种小动物语言的同学齐读。

(2)指名读

(3)评价谁读得好?为什么?

6、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范读后三个自然段。

自评: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夏天的夜晚很美,文中小动物心灵也很美。我们同学画的夏夜美不美,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实物投影)

自评:出示课前布置学生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蓝色的树叶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680 字

+ 加入清单

蓝色树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重点,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学习本课时,要求会认“铅”、“盒”、“皱”等9个生字,会写“注”、“课”、“铅”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注意课文中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的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本课采用合作式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态,感悟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质。

3、 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重点和难点

紧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突破

对本课的拓展式学习,不必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批评和说教上,而要结合具体实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助人为乐的英雄事迹或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用实际的生活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也更深刻。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圈记生字,自学生字。

2、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学生自读,读通课文

1、 学生逐段读课文。

2、 教师指导朗读,如长句要注意停顿、断句。

(五)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七)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法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在课后的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这一扩展性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说理和评论,也可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八)呼应拓展,开放学习

趁学生在拓展学习中,兴致高昂,要学生给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真正做到“兴趣写话”。这个写话练习,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读、说、思、写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就更理解内容,学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学习伙伴的话题,实现由读话到说话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3.课后交流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文最后一段“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突破重点和难点后,根据学习小伙伴提出的问题,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浅议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音乐,教研,设计,全文共 5089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新课标指出:“音乐课要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本文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出现的误区;针对音乐学科教育的特征,并从音乐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作分析和探讨,旨在让学生能真正体验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得到艺术的熏陶。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误区、教学策略

音乐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形式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动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审美境界。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这份优美的情感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载着你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一切对音乐的感受都来自音乐欣赏。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

笔者是一线教师,常有机会观摩各级各类的音乐欣赏公开课,课上同学倾情投入,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意境中。然而在热热闹闹的背后存在着许多误区,出现了各种各样有背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的现象。一、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惯于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尽管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但是它是诉之于流动的音响中,依靠于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象。

1、肢体语言代替音乐的聆听。许多教师都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应当说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恰当地、合理地运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音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起到其积极的作用,相反,由于太注意表面的花架子,做秀成份太多,使音乐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技能展示课。表演的成份太多,让人看了不免产生滑稽之感。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欣赏课,内容是《动物狂欢节》中几个片断――《狮子王进行曲》和《大象》等。这位老师在准备这节课时,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准备了好多小奖品,做了好多狮王和大象面具,在让学生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上强模仿狮王和大象走路的样子。试问:这节课我们是要让学生学大象走路和狮子吼叫吗?如果都这样上课,那么要是让学生欣赏《水族馆》该怎么办呢?是否要到游泳池里去呢?

2、语言描述代替音乐的遐想

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长篇大论用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领略每一道风景线,让学生自主地、情不自禁地融进音乐,全身心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喜欢音乐,在更多的自由空间里来想象、幻想。

在执教音乐欣赏课《黄土高坡》时,听了前两句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黄土高坡”“对,这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黄土高坡,一只只的安塞腰鼓敲打着黄土高坡的厚重和雄浑、一条条的红绸丝带舞动着黄土高坡的梦想和精魂,是兰花花永远的故乡,是信天游的摇篮。接下来我们要在音乐中领略它的美丽风景和它的音乐特点。” 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变味听赏型

“单一欣赏型”,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响资料,整堂音乐课用以音乐欣赏的单一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1、单调听赏型。在一节课中,老师让学生反复聆听一首乐曲,询问:“眼前看到了什么?心中想到了什么?”这种单一的课型缺少教学的艺术,课堂上缺乏互动性、趣味性、探索性,死气沉沉,更谈不上激活思维与激发情感,不符合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2、学术讲座型。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学术讲座课。重视了技能技巧的传授,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结果是学生可能知道一些音乐知识,却失去了音乐的形象。有的老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比较高,专业知识也比较精深,一味地分析伤口的结构、段落以及各种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把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分割得支离破碎,音乐的美感和整体的艺术效果已是荡然无存。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月光奏鸣曲》本身真正以哪些音乐要素、特征吸引耳朵?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的艺术价值又在哪里呢?似乎这些才是真正需要学生审美体验的东西。

当然,必要的讲解固不可少,关键是看教师的讲解是否会促进学生对作品增加美的感受。

三、山寺钟呜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流暄——偏离音乐教学的音乐性

1、糅合过度。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必须实现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性,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经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在音乐课中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都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

一位老师执教音乐欣赏课《游击队之歌》。上课时,教师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有关抗战时期的资料,然后,师生一起介绍讨论抗战时期的故事,日本人如何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如何受欺凌等等。接着老师打开电脑观看抗战时期的课件,看完后学生讨论并进行演说,离下课还有10分钟才进入歌曲欣赏,教师简单介绍了词曲作者就下课了。这样的上课方法,是对音乐课学科综合的正解还是曲解?是不是为了体现音乐的综合性而把音乐本质给丢了呢?

2、多媒体过度。在电子教育流行的今天,许多教师也“赶时髦”,经常通过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为了追求形象性,将之编成动画形式,再配上音乐播放。这样使音乐课件能深深地刺激学生的直观感觉。学生上课犹如看动画片一般,兴趣盎然。但是,这样的课件注意了刺激学生的视觉能力,无形中却扼杀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要知道,在音乐欣赏中,听才是主要方式,看只能作为辅助形式。试想,下课后,学生津津乐道的是刚才放过的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而说起音乐,学生连主旋律都记不住,这叫什么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著名作家王蒙说:“说老实话,我的音乐知识、音乐水准并不怎么样。但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要加强对音乐欣赏策略的研究,倡导“以音乐为本,从乐音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策略

一、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准确把握教材 1.挖掘教材

音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获得有效生成的客观条件。课前的预设是课上生成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教学的生成性有赖于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质量也源于预设的好坏。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尽可能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而且,预设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创意,都直接影响课堂上的生成是不是顺利。

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近”音乐教材、熟悉音乐作品,进而乐于倾听、喜爱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对于距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较远,学生感到较为陌生的音乐作品,教师在预设教材时,更加需要对这类音乐作品进行恰当、及时的点拨,以引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前对乐曲绞尽脑汁地进行充分预设,才能吸引学生对陌生乐曲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聆听和探究的音乐活动中来。

2.重组教材

欣赏教材是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音乐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突出音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与渗透,生成性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灵活进行重组,把单一学科的音乐知识与多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把同主题作品整合起来,同作者的作品整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生成多样化的音乐理解。

3.探究教材

在生成性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握有关音乐作品理论方面的知识,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动力,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入手,使音乐作品中涵盖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渗透在聆听、体验音乐之中,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理论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继而更积极地聆听和记忆音乐本体性的多种要素,生成多样化的精彩体验。

二、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悉心洞察学生

1、把握学生的欣赏水平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预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应以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要考虑到教案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应该全面预设教材,更应该充分预设学生,对学生现有的音乐理论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在课堂中仔细观察学生的音乐表现,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整体发展水平,以求在教学过程中作出正确决策,导向教学的生成性、精彩化。

2、洞悉学生的欣赏心理

在生成性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预设要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便是依据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来组织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欣赏教学中来,进而产生对音乐体验的五彩纷呈,导向开放性、动态化的生成式教学。

策略

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构建课堂意境 3663个字

策略四、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斗城湖——多种感官参与

1、“音画结合”开拓音乐视野

贝多芬说: “当我作曲时, 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 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 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 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 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 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 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把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写下来。

如欣赏乐曲《天鹅之死》中钢琴连续的琶音和舒展的大提琴旋律,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有些同学描绘出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缓缓游弋的天鹅是那样的忧郁、高雅,非常的生动形象。

无疑,绘画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画面感悟力,也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2、“听视结合”挖掘音乐内涵

“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 “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 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例如, 欣赏口笛演奏曲《苗岭的早晨》, 在听音乐时要求学生把他们听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到的用文字写出来, 可以是几句话, 也可以是一篇短文, 只要能表达出你对音乐的感受就行了。初听乐曲之后学生初步感受了口笛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反复一遍一遍的音乐过去后, 学生的既兴作文也出炉了。有一个同学这样写到“天亮了, 苗岭的景色依稀可辨, 小鸟在树上吱吱的歌唱, 人们从睡梦中醒来, 伴着小鸟的歌声开始了他们新的一天”。音乐的美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这说明他们已感受到了音乐表现。

总之,要想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欣赏教学的模式,积极构建自主、开放、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欣赏,感受到“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的乐趣,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参考文献:

① 《新版音乐教学论》

吴跃跃

湖南文艺出版社 ② 《音乐美学教程》

张前

上海音乐出版社 ③ 《音乐美学》

王次炤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基础》[美]爱德温 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11月第2版

《音乐教学法》 张芳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7月第1版

《教学思想录 中小学音乐卷》张肖虎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7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