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汇集20篇】

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6925

范文

1000

数学测量教案反思 测量课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测量,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加深,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来我也试着想把毫米和分米这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完成的,但考虑课堂上的时间问题,因为毫米的学习学生对于进率关系的迁移是比较有难度的,和米、厘米结合起来也要花许多时间,所以两课时合并一课时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我在修改了<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后,重新设计<毫米的认识>这节课,并且在这节课的巩固练习中设计了涉及到各长度单位混合的题型。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长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如让学生在1分硬币上找1毫米、量电话卡银行卡的厚度,教室内是否存在1毫米等等,通过用手比划感知1毫米的实际大小。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在引入毫米时,教材安排 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厚度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紧接着,在下边的动手操作小组内合作测量物品时,每一次准确测量之前都安排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1、在教学的前端复习旧知时,时间过长,应该尽量缩短时间尽快进入主题。

2、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完整,因为事先自己在教学时没有强调也没有示范。此外自身在授课时语言表达也不是很完善,需要改进。每个段落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小结,在问问题时也有点累赘。

3、本节课在估测方面比较薄弱,应该也要仔细分析一下,还有在测量时用到的测量方法也得帮助学生复习一遍。

4、练习中从学生测量的错误情况来看:由于我没有强调5毫米这根刻度线的缘故,学生容易把这刻度线当成厘米刻度线,以至于把6、7、8、9毫米看成1、2、3、4毫米,试想如果我在介绍直尺,在直尺上认识毫米时就强调一下5毫米这根刻度线的作用和一些特殊长度的读法(倒着读,用几厘米减去几毫米 ),学生的掌握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些都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应该设想着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但本节课我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得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时甚至抢了学生的话。作业的反馈情况使我明白要想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得还课堂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 种树数学教案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两头植、两头都不植、封闭情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这三种情况。我选取的是第一课时两端种植,怎样才能让学生即能学会,还要学的轻松呢,我反复研读教材,两端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模型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我这节课重点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奇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同时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段数+1,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可引导通过“以小见大”数形结合来找规律加以验证,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规律:通过例题感知间隔,以例题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探讨对象,了解植树问题实质,多角度应用拓展。从而不失时机给学生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将来的后续学习积累更丰富实用的思想经验。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时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设立公交车站等等。让学生从中悟出植树问题的模型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学生已经自主地寻找到植树中前两种的规律后,我适时的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植树的情况呢?通过学生的举例,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整节课,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表现的很活跃。

1、把学生对于段数+1应做更多的探究,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这个知识点,只会运用,应再多加讨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

2、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完全放开,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期待日后调整改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我很尽心尽力,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新的教法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过程,总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参考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很多方法,为的是让这节课的遗憾能少一些。我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及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得到深度的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班数学认识颜色教案公开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529 字

+ 加入清单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感受色彩的美。

2.能熟练地区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感受寻找颜色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1.颜色标志牌(红、黄、蓝、绿)若干,未涂色的小花图片若干。

2.《认识颜色》的白板课件。

3.教师头饰、花姐姐头饰、裙子各一件。

一、认识颜色

1.教师带头饰扮色彩妈妈,邀请幼儿做颜色宝宝,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妈妈和宝宝的角色使幼儿感到亲切,以游戏的方法导人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1)请幼儿带上颜色标志牌,相互观察,并说一说自己是x色宝宝。

(颜色标牌帮助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幼儿在相互观察和讲述中分享经验,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则可从旁观察幼儿对颜色的认知情况。)

(2)玩游戏《妈妈宝宝抱一抱》,巩固对四种颜色的认识。玩法:教师唱"x色宝宝你在哪里?"戴相应颜色标志牌的幼儿边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妈妈抱一抱,边走向教师和教师互相抱一抱。

(和妈妈一起游戏总是非常愉快的,抱一抱的动作既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要,又帮助其明确每种颜色的名称。)

二、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观看白板课件

师:今天小熊亮亮来到野外郊游,当他爬呀爬呀,终于爬上山顶的时候看到了漂亮迷人的风景,心情特别好。(观看小熊坐在山坡上的白板)

师:那小朋友猜一下,小熊都看到了哪些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请小朋友来完整地回答完问题。

师:原来小熊爬到了山顶看到了那么多颜色丰富的东西,这些五颜六色的东西把山顶装饰地非常漂亮。小朋友,你们看了开心吗?(幼:开心)

(背景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隐性教育环境,引导幼儿的思维由单一的颜色扩展到五彩的大自然当中,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红(黄、蓝、绿)色的,感知色彩的美。

(从观察颜色、找相同的颜色到讲述生活中各种物品的颜色,逐步深入,加深幼儿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认识。在讨论中幼儿的思维得到扩展,在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美的同时,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巩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观看白板第三张flash动画。

师:过了一会儿,四个小魔女飞过来对小熊说:我们想要和你一起玩游戏,好吗?小熊很爽快地答应了。

师:你们猜猜他们玩什么?(请小朋友简单回答)

2.观看第四张白板课件。

原来呀,他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四个小魔女要分别躲进他们身边的小花朵里藏起来,小熊闭上眼睛开始数数,数到15小熊就会去抓他们了。但是呀这些小花很小气,只允许和他长得相同颜色的小魔女躲进花朵里,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魔女们藏进花朵里吗?(幼:能)

师:那我就请小朋友上来帮助小魔女们分别躲进花朵里。(请小朋友上台来操作,老师在旁边指导用法)

3.观看第五个白板课件

师:游戏做完了,但是小魔女们和小熊的肚子却饿得咕咕叫了,于是他们便坐在草坪上吃起了小熊带来的食物。看,好多水果呀,五颜六色的。

师:那些水果是红(黄、蓝、绿)色的?(既巩固了颜色,有让小朋友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水果名字)

4.观看第六张白板课件。

师: 小熊和小魔女们都吃饱了,但是还剩下了许多的水果,不能浪费食物啊,所以要把他们打包带回家,但是小熊很爱护环境,他的包包都装满了刚刚吃东西扔出来的垃圾,装不下了,怎么办呢?

师: 于是小魔女想了个办法,说:我们都有各自的魔法袋子,但是我们的魔法袋子只能装跟我们袋子相同颜色的水果。小朋友,我们来帮小魔女们把水果装进他们各自的魔法袋子吧。(请小朋友上台来把水果装进袋子)

四、结束部分

1.花姐姐和小朋友共同表演(小花)。

2.幼儿和花姐姐一同外出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221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级23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主题情境图、小猴卡通、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合作,在理解平移旋转的基础上,用手势比划,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平移和旋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

2、展示时,我试图让学生的展示做到最精,所以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我选取了让学生口头展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对于重点、难点,我让学生重点展示、多种方法展示,每个组都进行展示,不同的组展示不同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在对重点资料的处理上,我选取了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相结合,学生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不至于使交流留于形式。

4、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展示时不够大胆、大方,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教师的评价不够多元化,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用心性。

针对以上不足,我会不断学习、探索,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扎实、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年级数学动手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钉子板,皮筋

1、辨认图形,说出名称

2、说一说上面图形的特点

1、出示钉子板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学过的图形

3、学生小组活动

4、试一试,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你能围出来吗?

5、小组活动: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2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摆3个呢?

2、用10跟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板书设计:拼组图形

课后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基础上,用函数的观点对它们重新进行分析。这不是简单的复习回顾,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整体中把握部分。其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函数图象,逐步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2)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象,并能把函数关系式或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通过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任导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愿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图象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1、学情分析

我现在所带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新的知识需要较长的理解过程,加上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的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单一知识点上。他们可能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很难将数与形结合起来,通过抽象归纳得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2、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我将采用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体验学习的快乐,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游戏引入。

游戏规则:准备好写有各种有理数的卡片若干张,每人每次从中抽取一张,用卡片上的数字乘以2再减去4,最后结果大于零的得1分,等于零的不得分,小于零的扣1分。10次以后,计算每人的得分总和,得分最高者获胜。

教师提问:

你希望抽到写有哪些数字的卡片?你希望哪些卡片被对方抽走?

在以上游戏中,若用x表示卡片上的数字,y表示计算的结果,你能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吗?

设计游戏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游戏的内容便于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y=2x—4;

(2)通过游戏中得分、不得分、扣分规则的确定来建立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既有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又为本节课的引入创设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年级数学动手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每人准备一套七巧板、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七巧板王宫对外开放了,你们愿意随我一起去参观游玩吗?【演示课件“动手做(四)”】

小博士: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七巧板王宫,快随我来认识一下王宫的外观图吧、【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

小博士:这是一副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图形组成的、在七巧板王宫里,这七个图形就代表着七个不同的房间,里面充满了智慧和快乐,快随你们的老师一起去感受吧!

师:那就让我们先进入第一个房间吧,看看里面有什么奥妙?

1、看七巧板图,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5号图是_____,______号图是三角形、

2、七巧板是由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三角形、

3、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4、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小博士:小朋友,你们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吗?

〖设计目的:发散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借用问题为下一问题做铺垫、〗

1、你们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1课时

陈雪原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级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 操作法:通过操作人民币,初步感知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热民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1、观察情境图

2、提出数学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

从了解本班学生的存钱罐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由情境图回到现实中来,一本班同学的存钱罐为素材开展学习活动。

提出的问题:

你存了多少钱?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首先是策略问题,即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2、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相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3、夹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面值、正反面的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辨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生:给人民币分类。

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师:教师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4、认识乐园、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的活动,如:“1角兑换多少分?”“1元兑换多少角?”从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5、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展示学生的发现。在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及时组织自主练习,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旨在引导学生对2元及2元以上人民币进行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认识现在流通的不同面值、版别的`人民币及兑换人民币的题目,其中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是重点。练习时,教师仿照此题设计出更多的活动,尤其要重视“你还能怎样换”这个环节,提高联系的灵活性。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生:兑换人民币。

师:组织交流1元=10角,1角=10分。

师:引导解决“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生:解决问题后交流。

师: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生:自主练习

生:交流收获体会。

我的存钱罐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人民币的面值有:1分 2分 5分

1角 2角 5角

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地、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美丽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 道德美丽的冬天教案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环节1:冬天在哪里

视屏导入 1、《雪孩子》视频导入,由此告诉学生一年有四季,四季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引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三字经》

2、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观察冬季的花草树木、河流、小鸟、人们出行的衣着变化及寒风中手冷等现象,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全班再以“冬天在哪里,我去问......”师生对答的方式反馈给教师。锻炼他们交往、分享、表达能力。

环节2:不一样的冬天

情境体会

由此抛出问题“为什么冬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因为南北方温差大的原因,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伟大祖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板书:热爱。音乐伴奏,南北方图片出示欣赏)。相应的动植物、人们的衣着、活动以及心态都是有很大差异。

儿歌总结,体现出冬天的奇妙。(板书:奇妙)

环节3: 冬天里的游戏

小组比赛,游戏激趣

1.四人交流以小组竞赛方式说说“我”在冬天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因为......

这一话题可以让学生对冬天产生更强烈的喜爱之情。上周四的第一场大雪让大家期盼已久,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雪景美,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打陀螺、滑雪、贴窗花、吃冰糖葫芦等。(板书:美好)

2.冬天玩耍需要注意的事项,小组以开火车头方式判断对错。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意识到游戏虽好玩,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安全。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了简洁的板书形式。首先在导入的教学环节中板书课题,在第二环节以不同地方冬天对比形式板书奇妙、热爱,在第三环节通过玩耍,板书美好。

13、美丽的冬天

奇妙

美好

热爱

【教学反思】

1、要让思品课成为学生们喜欢的一门课。首先上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桥梁。

2、把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

3、教师应该要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能敏锐地捕捉思想教育信息,创造性地生成活动主题。本节课,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提炼教育活动主题。这种主题由于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自己体验的、感悟的,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课堂的上学生提得为什么也特别多,气氛也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 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思维导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1.让学生读一读三句话,再读一读伙伴的提示语,想想这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集体,了解“回”的几中解释。

(1)掉转。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3)量词,指事情、动作的次数。

(4)回族。

(5)曲折环绕。

4.读句子,选择“回”在句中的准确意思。

句1:“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2:“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3:“回”是量词,指事情的次数。

5.扩展练习。教师再举几个例子或让学生自己举例,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项内容。

“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九个生字。教学时可设计以下环节。

1.让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如:

灶:烧火做饭的用具,跟火有关。

铝锅:金属“铝”做的炊具。

漏勺:让食物留下,让汤或水从中漏掉的用具。

汤:跟水有关。

2.认读生字,指名说记字方法。

3.同桌互相检测识字情况。

4.识字展示。

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厨房的用具,看看是否都能说出用具的名称,再积累积累一些新词,学习新字,制作字卡、词卡,拿到班上展示。

“读读背背”是四类成语的积累。第一组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第二组是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第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成语,第四组是关于学习的成语。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让学生自读这些成语,边读边想成语的意思。

2.在小组内读成语,互相正音,并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分组比赛读成语。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成语。

(1)成语接龙比赛。

(2)猜成语:老师说意思让学生猜;同学互说互猜成语。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给出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可设计下面的情境。

情境一: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

1.观察图画内容,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是什么事。

2.根据图画内容,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

情境二:续编故事。

1.如果让你扮演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把故事编下去呢?

2.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情境三:交际表演。

1.选择较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把故事编完整。编时注意:

(1)小朋友如果真的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他该怎么办呢?(礼貌待人)

(2)小朋友如果不认识这位叔叔,他该怎么办呢?(自我保护)

2.各小组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合作续编的故事。

3.小组互相评价,评出最佳合作奖。

情境四:感悟故事。

1.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什么?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1)怎样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2)怎样对待陌生人?怎样自我保护?

口语交际之后,做“画画写写”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定,目的是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一是“填字游戏”的展示;一是谜语展示。可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的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

(一)填字游戏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补充完整。

2.让学生自己设计填字卡片。

3.分小组合作完成填字游戏。

4.填好后横向读一读词语,再竖着读一读填好的字(新世纪我能行),说说发现了什么。

(二)谜语展示

1.展示自己收集的谜语。

2.小组互猜谜语。

3.集体猜谜语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的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三角形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

(五)学具准备:

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111-112例题,112-113课堂活动

1、通过学习数据的分类汇总,噶没收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分类汇总统计表

3、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

4、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数据分类汇总的方法

一、激趣质疑

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活动项目

学生汇报

2、出示各种活动

3、出待统计的原始数据

小组统计并汇报

4、我们了解了我们小组最喜欢活动 的项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

二、尝试研究

1、引导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吗?

小组讨论汇报

完成 书 上统计表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3、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自主活动

1、跑步前后,我们的脉搏会变吗?

学生数脉搏

2、以小组为单位天统计表

3、组织学生跑步后数脉搏

4、观察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第106、107页例1,例2。

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让学生先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就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说明: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提问:题里再买几个同样的篮球说明什么一定?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题里两次篮球个数与总价对应数值各是多少?这两次对应数值的什么相等?你能根据对应数值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来解答吗?请大家自己试一试(启发弄清要设未知数x)。学生练习解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追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单一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

(3)小结:

提问:谁来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指出:先按题意列关系式判断成正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正比例关系里比值一定,也就是两次篮球个数与总价对应数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样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板书:效率时间=总量)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谁能仿照例l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知识来解答例2?请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后提问是怎样想的。效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一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修地下管道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4.小结解题思路。

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例1、例2的解题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指出: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追问:你认为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怎样来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1.做练一练。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出的等式不一样。指出:只有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2.做练习十三第1题。

先自己判断,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你还认识了些什么?

完成练习十三第2~6题的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邓稼先教案公开课 邓稼先教案板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2354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一、字音字义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远涉宰割模型含辛茹苦蓦地浩翰

2、给下列形近的字组词。

密桓型氢蓦

蜜恒形氮幕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提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1、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习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见解。

2、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阅读

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

外语课又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被叫了上去。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着一脸虚汗。

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对此,难道我们不觉得脸红,不觉得惭愧吗?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自己,说到“usa”这个单词时,兴奋地挥动着手臂,几乎是喊出了“usa”,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种激动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真切地表现在她的脸上。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受着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一方面,我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爱国思想比人家的要强,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这些让人感到无奈感到尴尬的事情又屡屡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区别,一种需要用心领悟,用心理解的区别。它使人明白细微之处见精神。

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句话中的“异样”表明什么?

(提示:“异样”是她发自内心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画地图”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画地图”是热爱自己祖国,了解自己祖国的一种体现。)

3、联系这篇文章,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学过文章后的体会。

(提示:重在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出实际感受,越具体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一年级家长会数学老师发言稿 小学一年级家长会数学老师发言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一年级,家长,教师,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家长

晚上好,因为孩子,很高兴今天我们聚会在这里。我是本班的数学老师――张老师。

接下来,我就针对我所任教的数学这门课程和大家进行交流:

在此,首先我要感谢各位家长一直以来对我的教学工作的支持。

总的来说,我们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比较基础,一年级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规范。有好习惯比有好成绩更重要。尤其是一年级,正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现在多花点精力放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以后不管孩子上几年级,需要我们操心的地方会越来越少。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规范的养成,光靠学校、老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由于现在实行零起点,所以一年级孩子回家几乎没有书面作业。孩子们的书面练习基本都在学校完成,如果家长希望巩固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可以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一定的口算练习,口算题参考开学发下来的口算磁带。

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要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保证孩子口算练习的时间,最好天天练,每天练习3-5分钟,效果肯定会很显著的。

比如,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势,书写工整,清楚,格式规范,认真读题审题,这些习惯是最基本的,也是每一个孩子必须具备的。

1、学具家长们都准备了,每天必须要带的是:直尺,垫板、铅笔、橡皮。所有的文具只要实用就行,切忌玩具化、高档化。另外,一年级孩子极易弄丢学习用品。针对这一点,家长可帮孩子在每件学习用品上均写好名字并及时查漏补缺。

2、监督孩子按时、专心完成作业。保质保量地按要求完成,要求要严格。如在写数字时不要纵容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写工整。

3、书本整理,准备一个网格状的文件袋,把所有的数学书本装进去,学生准备的时候就很快,也培养了孩子的整理能力。

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于动脑,独立思考的习惯。家长要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让他自己去发现或者猜测题目的意思,这非常有助于孩子养成爱动脑的习惯。

数学书或练习册上的题目,老师没有要求最好先不要让学生做,否则上课的时候做作业,他就没有事情做了。

总之,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今天我先说这么多,今后还会和大家常交流。也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还要和家长们介绍一下数学课堂评价和作业批改,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听课,作业按时完成等都有机会得到笑脸,当笑脸积满十个就可以换小奖品。作业如果全对并且字迹工整则得五角星,如果全对但自己潦草也只能得三角形,如果计算有错误,那也只能得三角形。如果作业本上有连续十个五角星也可以兑换小奖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2344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教材是组合型的情境图出现的,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

到充分的发挥。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导入、回忆法则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重视“说”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氛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计算大比拼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王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1、能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和准确认读10以内的数字。

2、能将物体的数量和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五颜六色的花朵许多。

2、贴有数字的筐子人手一个。

3、磁带《多愉快》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蜜蜂要过生日了,它想邀请我们去参加生日晚会,你们想去吗?(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送小蜜蜂什么生日礼物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我们大家一起去采花,送给小蜜蜂好不好?(幼儿回答)

二、认读数字。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小筐子,大家仔细看一看,小筐子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于肯定。

2、幼儿读自己筐子上的数字。

3、互读朋友筐子上的数字。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字,都是什么?

三、幼儿开始游戏(采花)

导语:小朋友们看,花园里开了这么多的花,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说)

提出要求:在采花时小朋友们要让花的数量与筐子的数字一样。

1、第一次采花。采花结束后,让幼儿说一说:"你采了几朵花?和筐子上的数字一样吗?自己数一数。"

2、幼儿互相检查一下看是否正确。

3、幼儿互换筐子再次采花并验证。

四、游戏:找朋友

1、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花,小蜜蜂一定非常高兴,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但在跳舞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音乐停了之后,你们要听老师的口令,按照老师说出的数字找朋友。

2、幼儿再次游戏。

3、先找朋友(人数够可邀请老师)再跳舞离开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