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理课后教学反思(汇集20篇)

教学反思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反思,供大家参考。

浏览

3087

范文

399

伯牙绝弦 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课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789 字

+ 加入清单

《伯牙绝弦》是一篇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课文。文言文初次被编入小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个新的名词,这张陌生的“脸”会让孩子欣赏和热爱吗?我有点疑惑。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十分难得了。怎样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去徜徉,去读知音,品知音,悟知音,从而领悟到“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呢?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我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指导。不论是从词语生发还是句段入手感受知音难觅,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粱与津。”整堂课,我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

让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前积累的语言来说话,看似不经意的课前伏笔却在这里熠熠发光,令人折服。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学生入情入境,领会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

让学生想象:伯牙在断绝弦的时候,还断了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

让写一写安慰伯牙的话,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在这节课上,我把自己的情感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努力实现师生“共鸣”。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到滋润和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无为”境界。

最后,我播放了乐曲《高山流水》,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令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绝弦谢知音令人感伤,令人钦佩,这堂课上,努力营造的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还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

《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对于这篇文章,我觉得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

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伯牙为何绝弦?他为谁绝弦?然后找出文中说伯牙绝弦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再去思考:俞伯牙与子期地位相去甚远,他为何为了一个樵夫而“绝弦”?初步感受知音情深。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带着这个疑问深入文本,感知文本,体会他们的互相理解,心有灵犀,从中感受知音情怀。

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琴弦’吗?这时学生很迅速地反映到:“绝的也是心弦”!”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同时也感受到了知音之死对伯牙的震撼,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知音情深!

“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首先要读通、读顺,然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抓住“初读——理解——朗读——再理解——再朗读”的基本方法,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从而感受文言文的结构特点,感知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蛾泰

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理解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但就文本而言,让学生体会到那种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或许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对文本进行了补充,给学生讲述了伯牙作为宫廷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难求,感受“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从中也为下文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作铺垫,让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讲求师生合作的同时,是否也该重视生生间的合作,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生生互动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学中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从与他不同的观点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第二,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尽管我给了学生停顿符号学生也注意到了停顿。但这篇课文中有两处停顿难点:“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延长、停顿一下,颇有音乐美。如果我能及时地给学生以范读,相信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这种美,表现这种音乐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积累、诵读文言文的兴趣。

第三,在教学中,我觉得我的教学语言的精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有的导语的设计还不够细致、到位,影响了课的精彩。

当然,在教学文言文字词上,是否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对于虚词、实词的理解是否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70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三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地理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仪,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好切入口,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与老师亲近,愿意与老师交流。

要提高地理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地理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地理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地理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地理,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地理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地理课是远远不够的,地理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地理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地理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地理,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此题较为灵活,应多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99%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报告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全文共 1393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 学、 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12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 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笔记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685 字

+ 加入清单

要成为一名地理教育专家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

①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广泛多样的问题;

②理解关于地理学教学方法的不同思想体系和基本原理;

③理解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中地理教与学的多种方法;④制定有效的课程安排,以讲授特定国家或地区地理学的技能;

⑤评价地理教育各方面有效性的能力,包括课程计划、教学方法、课程单元和教学资料,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的诊断和评估;

⑥激励积极生活态度的各种方法。

通过继续教育、个人的研究和阅读以及与同事的讨论,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是贯穿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全过程的有意识的主动行为。

地理教育专家具有归纳处理下列信息的能力:①构建地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则;②地理学者通常在考察一个地区环境问题时提出并解答问题的决策过程;③进行地理考察所具备的自然、社会和认知科学范畴的知识与技能;④影响人们进行地理考察并影响其最终评价结论的感知觉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广泛内容。这种熟练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通过在地理学和教育学这两个领域进行有意识的研究学习、并掌握二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而获得的。同时,获得这种能力,必须兼有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并加以改进、以适应地理教学研究,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例如:将政治学的有关概念引入地理教育,用于解释环境冲突问题以及将心理学中关于感知研究的理论方法用于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获得作为地理教育专家所应掌握的知识,包括具备熟练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这能够从教师的行为中得到反映。这种平稳、流畅而有效的行为,体现在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下列关键问题:

①教学中所要描述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②这种现象分布在特定地区的什么地方?

③这种现象、模式或关系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是什么?

④怎样改善这种环境形势或问题?

对地理问题进行这样的逻辑处理,将增进教学的流畅性和有效性。遵循这种方法,将改进那种仅仅复述数据资料、事实材料以及对地理环境进行一般性描述的地理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决策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所有这些推理分析的方法,都强调引导地理质疑。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熟练地确定学习研究和解答某些地理问题所应具备的特定的视角,从而制定课程单元计划。例如:对于“城市是否是适于居住的好地方”这一问题,地理教师能够流畅地解答课程问题,因为他们能够组织教学信息并通过口头、文字、图表、数字和自然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这样的教师,能够决定什么时候更适于用文字描述、地图、会谈、统计数据表、野外考察活动、流行歌曲或曲线图等不同形式,将有关环境灾害的有效地理信息表达出来。

如上所述,地理教师通过强调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通过一组特殊的关键问题,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作出解答这些问题的决策过程,地理教师将适于根据学生的能力、技能以及居住地区的环境特征来安排教学活动。地理教师要通过下列途径以具备处理问题防止误解的“谋略”:获得(尤其是在野外考察活动中)管理的技能,对学生的能力、价值观念以及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的评估判断;学校工作中尤其是和课程发展与评价相关的合作计划的经验;通过与同行交流以及继续教育中获得的体验。关于“谋略”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有着不同的解释,进而影响具体的实践范畴。例如:有些国家提倡提问质疑的学习方法,而有些国家则未必这样同样的道理,使得地理教育中存在种种误解。一个国家所批评的可能是另一个国家所提倡的。

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地理教学,英国地理教师认为是一种建设性的构想,而在无法负担微机的有些国家则是不现实的。然而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已经意识到这类问题,并且对这类问题有其自己的解决方法。讨论地理教学运用遥感技术资料的问题时,一个非洲国家的地理教师对我说过:“现在我们没有教这类知识,因为这是一种新技术而学校无钱购买有关资料。然而我已经看到了这一新技术的价值及其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潜力。十余年后当我们有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遥感资料的时候,我将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国家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实现运用这一技术。”从而显示出其远见卓识。

地理教育专家能够从原始资料和相关问题中,剔除无意义的信息,触及地理教育的基本问题。需要他们考虑的基本问题包括:①地理学中哪些内容是必须学习的?②怎样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③怎样才能知道哪些内容是已经学过了的?④怎样才能使得哪些在地理课中学到或重新定义的概念、技能、原理或观念有实用价值?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地理教师和大多数教师一样,很容易在理论上泛泛而谈,同时却并没有搞清楚对地理教学来说,究竟是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要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地理教育专家则能够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模拟方法。专家们知道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缺点,能够评价现有的地理模拟方法并有能力设计出运用于地理教育的模拟方法。他们对这类问题的清醒认识以及对解决问题潜在方法的理解,使其成为地理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当然的指导者。

地理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有些问题与地理教学有关,有些问题则与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教育经验有关。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根据上述问题分类方法,将问题加以整理分类并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处理各类问题的方法,解决各种问题。对地理教师来说,有些问题则进一步涉及教学方法、课程计划、继续教育、技能培养和应用研究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明确他们的问题属于哪一范畴,并具有一系列方法去处理这些问题。例如:一位地理教师向专家请教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要解答这一问题,专家必须搞清楚学校的教学政策,学生的水平能力,他们已经具有的地理知识,可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关于地理教育的哲理态度以及学生对具体学习单元的感知认识等一系列问题,通常在获得这些相关信息后,专家才能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具体建议,并为实施应用这一教学风格,提出适宜的课程计划,以更确切地阐述有关建议。

地理教师应该能够在不同教育制度中的不同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工作。作为专家的地理教师,必须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他们应该掌握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制图能力的方法策略。作为专家的教师,已经具备多种教学技能,具备地理学和诸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当他们在所熟悉的环境中遇到突发问题或处于不熟悉的环境中,作为专家的教师们,能够运用他们内在的知识技能,适应新的形势,并且能够为寻求帮助的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的方法。这种顾问的角色,在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专家们能够为普通教师树立典范应付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培养地理教育中的专业知识

要成为一名地理教育专家,需要分三个阶段去培养地理教育的专业素养:

①认知阶段。通过教学指导或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学会在特定环境中必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②联想阶段。将在第一阶段中获得的体验加以实践直至能够准确、流畅和有效地加以运用;

③自主阶段。通过足够的实践,使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不加思考”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认知阶段,地理教师必须学会:讲授这门学科的适宜的方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应理解掌握的有关概念和技能;课程发展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知道教学中可运用资料的选择。这一阶段在教师职前教育培训时期就已经开始并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继续进行。显然,职前培训阶段,更主要的任务是构建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因而需要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承担特定的工作,包括大学毕业后的教育学习,各种在职工作的体验,大量正规的资料阅读和与同事进行非正式的讨论。这些工作对于专家来说,也并未中止而是恰恰相反,这一阶段将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完善他们对于地理教育的理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当地理教师将其所掌握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也就开始了联想阶段。这些实践经历包括:实际的地理教学活动,学校及地区的课程发展与规划活动等等。当他们可以讲授高年级课程时,他们的教育实践地位、准确性和熟练性就得以确认了。进而他们成为学校地理协调员,应邀领导在职培训工作,通过教学实践和参加多种课程发展计划工作其不断增强的工作有效性和流畅性得以体现出来。

当地理教师能够随时将其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之中,也就达到了自主阶段。在这一阶段,这些教师能够针对特定的地理学和教育问题,作出有效的决策。例如:如果一个教师,计划在一个工业区,组织一次实践考察活动,调查该地区经济发展惯性的影响,作为专家的教师,必须能够提出适当的中心问题以进行调查:如该地区工业发展历程、交通线路的变化、以及实施实地调查的有效方法(如制订访问调查安排表,影视录像资料和样本搜集等),以用于后继分析。一旦地理教师被确认达到了自主阶段,他们将成为普通教师的指导者,这种领导地位突出表现在应邀作学术会议发言报告、领导研讨会和研究小组工作等,这些形式实际上是在培养地理教育的潜在的专家。然而要达到自主阶段,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并获得多种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升和毫升课后反思 认识毫升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第19课《。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讲了赵州桥的三方面资料:雄伟、坚固、美观。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此刻了人们的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学这篇课文,很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又教一年级,打开教材第一感觉教材在更新,让我意识到我的教学理念也要更新,尽管自己教龄比较长但还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仍认真地备好每节课。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我进行了一些调整。

教材把《9加几》和《8、7、6加几》分为两课时教学。我认为合理的安排,精心的设计也能用一课时解决。

《20以内进位加法》主要是让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教材是这样安排的既提倡算法多样化又重点讲凑十法,在凑十法中既可以看大数拆小数,也可以看小数拆大数。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反而不知道怎样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怎么办呢?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9加4作为教学的重点,突破凑十法,看到9想到1,9和1凑成10,所以我们把4分成1和3。那4还可以分成2和2,什么数与4相加要把4分成2和2呢?学生前面对凑十法理解得比较透彻,马上想到了4和8相加时把4分成2和2.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6(6分成1和5)、()+6(6分成2和4)、()+6(6分成3和3)这三组算式中都是加6为什么为什么分成的数不同呢?他们分别与谁相加呢?为什么?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凑十法”。

我出了两组题进行练习。第一组是:9+29+39+49+59+69+79+89+9第二组是:8+38+48+58+68+78+8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的加数和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善于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迅速牢固的掌握9加几和8加几的得数。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这节课只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会了“凑十法”为学生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指明了一条路。如果学生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还需要课后加强练习。

2、这节课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对后进生还需要单独辅导,多加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地理教学反思集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独立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很好的运用地理知识。近年来,对于培养思维能力的课题研究,已经是智者见智。本人认为,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是能否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和初中地理会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以下仅为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想法和做法:

把握转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初二年级正处于中学过渡阶段,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大纲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都要经历一次转轨。由于很多学生经历了中考紧张复习的压力,升入高中后往往想趁机松口气。从学科的年级要求看,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仅流于低层次,再加上部分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视地理为“副科”,教师不重视,学生无兴趣,致使学生进入初中后基础差,底子薄,能力低。因此,高一年级应切实抓好教学转轨,把好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关。

把握转轨重在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非智力因素虽不能代替其它基本能力,但它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激素”。兴趣、爱好、意志、态度和课堂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兴趣、爱好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课堂教学首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当然人的心理活动决定要保持和发展兴趣是不易的,这就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多渠道变换思路,坚持教学得法的原则,用科学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由人组成,每日在课堂上与学生打交道,可以说有效的教学、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双方都心情舒畅,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在课堂上出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充分显露自已的才华,人格和仪表去吸引学生,不要把自已单纯看着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而做一位“教书匠”,这是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全文共 2339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中学地理学科还具有通过地图、地球仪、虚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等表现出来的“空间性”,所以学生感觉得很难。地理教学需要海量的各类资源,用以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若仅仅依靠课本和教师的空洞讲解,学生的感知是枯燥和单一的。课堂上由于缺乏必要生动的辅助资源,教师的课堂通常是满堂灌,把课本说完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就会丧失,一门本来很精彩的学科却变成了最难学的科目,从本校前几年调考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合格率仅为40%,优秀人数更是不足10%,广大地理教师也很困扰。信息技术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给广大师生的课堂带来了福音,通过电脑,资源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利用声音、光影,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看到世界各地的景观;通过动画演示,对于经纬线的原理、各种地形、气候的成因就有了生动形象的掌握,学生的印象也很深刻。记得在上《地球与地球仪》这课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ggle earth,课堂惊呼了,学生一下子就搞清楚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网、海陆分布,完成了课时计划,直到下课,学生还不让走。这若是在以前,可能需要三四课时的教师个人表演,空洞描述,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是很好。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直观展示,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立体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激发。

在教学中,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期望、发展潜力、学习风格、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十名学生面对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课、看同样的书、做同样的题。这种教学在满足了学习基本需要的同时,必然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充分的。地理同时也是一门探索学科,课堂的延展性也很强。由于资源丰富,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源,选择资源强化训练或是拓展提高,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吃不了的现状,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地理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的友好结合,也在改变着地理教师的工作方式。在实践中,若把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不难看出:过去,地理教师备课总要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现在,备课除了教材以外,还要花大量时间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制作;过去地理教师上课,凭的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演员或导演。而现在的地理教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充当学生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地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学习情境和进行指导。地理教师的行为将由单一的演示讲解,变为演示讲解、指导、引导、激励、组织等。

在农村中,学地理是个薄弱学科,没有专任教师,很多是由其它主要学科的教师兼任的,而由于地理教学专业性强,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一方面苦于没有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又由于是兼任,时间不允许教师潜下心来去做专业的研究。信息技术特别是远程教育工程给地理教师相关学科素养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地理教师通过专题站、远程学科培训,边教边学,不断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一批半路出家的地理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了。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让课堂更充满生机,教师更省事,学生学习也很轻松,但是对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笔者认为,要避免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资源演示很低方便,也很生动立体,但总是一种视觉的表面,如果学生不能有一些亲身的感受,对于知识的掌握仍然只停留在表层上。比如ggle earth在演示地球的形状及经纬网方面的确方便,但如果仅仅这样,学生对于地球仪及经纬网的掌握就不能落实到实物上,所以即使各种对于演示相关知识形象生动,但在这样的课程中,像实物地球仪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对于我们生活的现象予以阐述解释的内容,如气候的成因,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的特色等等。如若仅仅课堂上资源的讲授,不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学生对此的掌握也始终停留在字面上,同时也背离了地理这门学科与实践相结合特色。如等高线的理解,就应该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模型,去感知并形成同实物相结合的认知感受,这才有利于学生对此类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

很多教师认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就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实则不然。传统教学方式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如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等仍然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教学不可丢的传统。不能将资源的展示代替教师的讲解,不能为去用多媒体教学而用多媒体。有些地理教师为了省事,干脆就以放各类资源来代替课堂教学,还有的就是对资源不能整合,不整理,不加选择,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通通展示和应用,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形成较为混乱。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有力地推动了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要注重因势利导,注重与学科的知识契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好资源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地理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作为地理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观念,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而这些,也正是广大地理教师永恒探讨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理新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幽香,给人人生的启迪与感悟。对这篇课文我有着自己的的见解,我认为这篇课不仅仅是介绍的维吾尔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对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歌颂。因此,我决定我的教学从“热爱生活”入手去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让孩子们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维吾尔人的精神内涵!

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文中的四字词,帮助孩子们积累语言。同时也对一些读音容易错的字进行了校正,比如“馕”喜欢读成“lang”,“深邃”两个字平舌和翘舌搅在一起,学生也容易读错。

接着让学生扫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我让学生仔细朗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写出了维吾尔的什么特点?我让孩子们抓住“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去理解,孩子们体会出了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让孩子们拿起笔,边读边批注,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描写体会出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的学习很专注。

交流的时候我们重点交流了维吾尔对土地的热爱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孩子们谈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因此我问,“爱土地怎么就是爱生活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因为土地是维吾尔生存的基础,爱土地就是爱生活的家园,爱土地就是爱他们生活的环境,因此我觉得爱土地就是爱生活!接着,引导孩子们分析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最后我让孩子们思考,如果介绍家乡人的某个特点,你会抓住哪几个方面去描写?由于时间关系,没当堂让孩子们进行小练笔,只是作为课外作业,我觉得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我觉得在这个环节的写作指导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们应该有收获的。

小结的时候,我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维吾尔人,小伙子俊朗,姑娘漂亮,虽然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是,却怀着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地生活着。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孩子们,我们应该学习维吾尔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第一个班级的上课的时候,我的教学时间分配的不太合理,没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二个班级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重点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比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和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朝阳中心小学谢易君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1、本节课的开始,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成中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

3、童话故事穿插在整堂课中,增加了趣味性,也使整节课更加生动。

1、没有注意强化乘法的意义。如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在学生列式后可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求两个星期多说天,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算式是:2×7=14(天)。

2、没有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要引导学生叙述整个问题的完整性。本节课中未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教师教学反思地理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3613 字

+ 加入清单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用数学的精神来学习。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去挖掘、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的某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高中数学教学几点反思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两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③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④要把握教学课堂的气氛。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并在此基础之上自主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和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体育课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原地踏步走向齐不走的转换和“捉尾巴”的游戏。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正确齐步走的方法,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堂简单的队列队形课,看似很容易,但真正扣到细节问题却很难统一。例如:学生的基本站姿,能站好,但持久性较差。踏步变齐步的第一步步幅大小很难走齐,横排面的整齐就更难了。从这点上我就犯了层次性的错误,横队走人多且排面场不易走齐,如果采用纵队走就容易得多了。所以方法很重要,课前的准备工作,课的研究设计工作更为关键。在课堂常规的细节方面要求不够,如:蹲的姿势不统一,看示范,听要求不认真等。做第一个上肢游戏时,能够很好的带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使用器材后的放置却很随意,同时我也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这也是细节上忽略的问题。今后应该注意,从小做,从细抓,从严管。本节课最严重的一个失误就是在研究下肢游戏时,没有考虑使用何种教具更为合理、妥当。这是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以上的问题我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课上一一避免,认真上好每节课,力争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学到知识。

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经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在领导小组第一次听完我课之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认为提得很对并虚心接受加以改正。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作为新教师我还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我会努力把我所有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教师课堂课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自己在教学过程有两点收获:

(1)在听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待老师把课文讲完了,有的学生还不会读课文,甚至不知道课文究竟写些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寻根到底就是学生课文听少了,读少了。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多听、多读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进行听读训练,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听和读的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听读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内容。

(2)在教学中,凭借教材,引导语言实践活动。要抓住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一切机会,以课文空间为“实践活动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这就为孩子大大开辟了创新的空间,学生也乐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想象。这不仅给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察一瓶水 教学反思 观察一瓶水课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1.课前精心准备,选取合适材料,让探究更有实效性。

观察一瓶水》这一课要求给学生每组准备同样的水、洗发液、木块。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在课前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同样的水、洗发液各一杯和一个木块,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纸巾和垃圾盒,以及实验需要用到的各种形状的空瓶子。这节课中我选择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很愿意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2.教学思路清晰,组织学生经历“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一一再找一找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最后发现总结出水、洗发液和木块这三种物体的特征”的学习活动过程。

比较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层次比较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尝试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大胆想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迎学上与短较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3.在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具体表现为:

(1)可以用眼晴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的方法进行观察。

(2)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所以不可以用尝的方法,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3)也交给学生正确的闻气味的方式。

(4)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便于总结出物体的特征。

4.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渗透环保教育。由于水的应用非常广泛,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厉害。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在不断减少,从而激发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

5.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课堂上,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运用感官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

(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多。

(2)在突破“水无固定形状”这一难点时,放手还不够。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自制力差,所以没有让他们自己准备不同形状的瓶子自己亲自倒一倒,要是让每个小组都尝试做一做,理解可能就会更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

(1)要尊重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意见或研究成果;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

(2)要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样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922 字

+ 加入清单

从20xx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已完成一届班主任和地理教学的任务。尽管想象中的课堂在头脑中已盘旋了许久,但是真的面对学生时,却依然感觉束手无策。三年来,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理论是对的,想法是好的,可要推广,的确困难重重,也让我产生了很多的困惑!

困惑一:为了努力近可能实现或是靠近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不扼杀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当中,添加了活动环节和问题讨论环节,这么一来学生们感觉课上得很开心,主动性发挥了。但是好像一节课下来,具体知识点很少落实,好像总在诗情画意,也没什么时间来落实,一旦考察下来,学生的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当前高考大棒的指挥下,教师怎么对付考试这一关?特别是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一学生及家长,不像初中学习时那样听话和那样踏实,长期这样的情况,大家能接受吗?

另外,想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讨论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带问题听课。高一刚开学几个星期还可以,越到后来越行不通。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时间给你预习,更谈不上讨论,再加上高一学生的作业量过多,每个学生的程度有差异,做作业的完成时间不一样,成绩好的学生也许有一点空余时间,但科目太多也不知道先预习哪一科好。你想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节约一点时间来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放弃这种做法。

困惑二:也许你在利用新的课堂教学,与你教平行班的其他老师可能用传统的地理教学,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你差,反而比你好,这样一来,学校的考试分析一出来,你都会感觉巨大的压力,不要说挨到高考成绩出来再去定论谁的做法对与错,就是单元或月考成绩一出来,你也许就要收敛自己的做法了。我想这恐怕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原因了,升学的压力摆在那里,谁也绕不过去啊!

困惑三:学校生源不同会有分不同类型的班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班级,我们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鉴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就算在同一种类型的班级里,有的学生很愿意参与到活动和问题讨论中来,有的学生就很不适应,特别是一些从乡镇升学上来的学生,学习态度很好但却总是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有这样的情况,恐怕也得从大多数的学生情况考虑,多用传统的方法!

困惑四:在我们高中地理的课程安排中,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内容,自然地理这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关于地球的运动,大气运动这一部分,这些课程又安排在高一上学期的课程,学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就碰上了难题,不少学生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基础也不牢固,又严重影

响了以后的学习。加上此时尚未进行文理分科,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不强,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我这三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困惑的一些做法或想法: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以及个人的魅力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提高自我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除了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之外,积极主动听比别的老师的课也是很好的方法,可以开拓思路。另外,每周的备课组会议也是大家交流的好机会,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能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进行记录和总结,这对于教学的帮助很大。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把身边的于我们地理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我们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到我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这种方法不能过早实施,应在学生学习地理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能加以实施,同时也要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学生们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比如在我们学习影响工业和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部分时,学工业的区位因素,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把我们周边的工业园区的区位联系起来,分析它的区位因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时,也能体现学生的优势,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农作经验,将平常的生活经历与课堂结合起来,相信能有不错的效果。这样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体验学习过程和成功的乐趣。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我相信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让我们老师有个好心情,能够开心的上完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说,能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也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总之,这是我三年来的做法和想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尽最大的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个人魄力赢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虽然还有很多的困惑和难题没有解决,但是还是一直在探索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范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在日本的教学中,我多次用到地图,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比如,一开始讲日本的位置,一副缓慢缩放的世界地图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副地图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很简单就解决了日本地理位置这一个教学内容。再比如讲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一副“板快运动图”就立刻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得出了正确结论。老师只需要稍加点拨,配上动画,就立刻解决了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当然,也有地图运用不好的地方。讲日本海岸线曲折,拿一副普通的日本地图就要让同学们归纳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的确有些难度。其实,这一特点完全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沿日本轮廓勾画,他们一定会认为很难画。这时候老师再问,为什么很难画,因为线段弯曲,这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另外,在学生参与地图的运用方面也做的不够。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请学生在老师的地图上完成。如果是由某一同学来指示地图,那其他同学的关注度,参与度都会高出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简短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将传授地理知识,使学生到达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从而构成了过多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章节后面的活动资料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资料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为了到达教学目标,将超多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老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资料,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资料进行详细地讲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资料,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资料,使学生用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料是一个不错的选取。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形状”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前用纸折一个帆船,准备一个球,模拟船在球体上航行,平视球面上远航归来和去远航时船的桅杆、船身先后看见的顺序,然后再作一个比较,平视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纸船,看看二者的区别。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好认真记录,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状况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分析潜力、思维潜力以及沟通潜力,还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加深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动”的资料,将这部分资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任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潜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活动资料,这些活动资料具有必须的差异,有的活动资料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潜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活动”资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有的活动资料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活动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资料,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资料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难题及理解地理难点知识的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有助于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带给必须的指导作用,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潜力、分析潜力以及沟通潜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动”资料能够帮忙学生对所学资料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资料的印象,教师能够将这部分资料安排在课堂的最后,以便为学生带给充足的练习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教师能够将其与所教的资料结合,为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潜力。教师还能够将这些活动资料适时地穿插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提高自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一,教研,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月球之谜教学反思简短 月球课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之迷》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本文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性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收笔。《月球之谜》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贴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我讲解得很少,主要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也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小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以下几点是我对《月球之谜》的教学反思

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在撰写《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的时候,经过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推敲每一句话,设计了非常优美且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入新课程,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是一个神秘二独特的未知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的奥妙吧!优美且富有山洞里的语言很快地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使得这节课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着,我展示了几幅关于月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

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又浮想联翩的双眼,我知道,我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月球之谜》这节课每个环节的过渡语,都经过我仔细地推敲、反复的琢磨,使得整节课我的语言都是那样的优美,具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

比如:我用“千万年来,月球那特有的美丽使人类折服,人们梦想着早日登上月球,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自然的过渡到第二自然段,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在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月球景色十分奇异。

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吞没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心里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惊奇景色奇异、到产生疑问。我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课文介绍了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最后,我紧紧抓住孩子们探索月球奥秘的强烈心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长大了要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来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这时我再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这时,孩子们眼中闪动的是智慧的火花,迸发的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神秘而又遥远的月球,远离人们的生活,孩子们很难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特别是“环形山、月海……”这些概念十分抽象,现代化教育技术此时发挥了他的优势。优美的月光图片是那样具有魅力,引起他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借助环形山、月海等图片,把学生带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揭开了月球的面纱,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阿波罗”号探月车和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图片,激发了孩子们继续他所科学奥秘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厘米和米课后反思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802 字

+ 加入清单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建立表象

1、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展开。

量一量。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课桌的长,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量同一物体,而结果却不同?”使学生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但需要相同的测量工具,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就是1厘米。再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画一画。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1厘米的线段,再次直观感知1厘米。比一比。请每个学生拿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放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抽掉小正方体,左手手指不要动,看一看1厘米的长度,再比出1厘米,最后用直尺量一量或把小正方体塞进去验证一下,比的长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估一估。给学生提供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行估测,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记一记。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可以安排下面的活动。

看一看。直观感受1米的长度。量一量。量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比一比。两手把米尺拉直,手的位置不动,把米尺放掉,看看1米的长度。再把眼睛闭起来想想1米的长度,最后睁开眼睛,用手再次比画出1米的长度。排一排。排1米长的队伍,每两人间保持一脚的距离,看看大约排几个人。走一走。自然、均匀地走1米长的一段路,数数大约要走几步。

这样教学,把教材上“静止状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活动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新知的体验,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在估测中认识——形成概念

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让学生尝试利用自己肢体上的某些大约长是1厘米、1米的部位或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中的1厘米、1米来帮助记忆。如学生大拇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小指第二个关节的长大约是1厘米;二年级学生脚到胸口的距离大约是1米,记住这些“身体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或进行估测都大有益处。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估测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能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估测,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展示每个学生的独特想法,相互借鉴,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不是信口胡说。因此,估测一条线段长几厘米,一般不要让学生随便报出几厘米,而是要求他们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方法可以帮助估测。比如,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手指尖到手腕的距离大约是10厘米来和这一条线段比较,从而得出更加合理的结果。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如身体上的其他部位或周围的其他物品进行估计、测量,增加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机会外,还要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要把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估测与实际测量的误差,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三、在应用中拓展——理解概念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还应与实际测量紧密结合起来。测量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测量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可能会轻松顺利,但考虑到一些学生已经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然后交流、讨论,总结测量的方法。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对学生来说容易出现的错误有:从尺的一端开始量,而没有用直尺上的0刻度线与所量物体的一端(起点)对齐;不会灵活使用直尺,不知道直尺上任何一个刻度都可以作为测量物体长度的起点。另外,在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直尺的控制不够自如。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讲解,悉心指导,让学生切实掌握测量方法。把尺的边与物体的边靠近着平行摆放,而尺的0刻度线要对齐物体边的一端。学生在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可以丰富感性认识,又能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新学期校领导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硬任务来研究、尝试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学以来,为响应校领导的号召,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力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本人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完成而该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讲授。

其次,备课组老师要精心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导学案的优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互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导学案”的编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设计的自主探究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设计的检测题目太深,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就是因“导学案”中编制的题目太深,导致原计划用一课时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足足用了两课时。

另外,由于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