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教学设计(经典20篇)

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希望你喜欢。

浏览

2004

范文

1000

篇1:下找春天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1、谈话,并打开课件,内容:这是一个的春天

2、师问: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怎么样的?

生答:春天是温暖的,春天是五彩斑斓的,等等。

3、在作者眼里,春天又是怎么样的?

1、自由快速读。

2、生反馈:春天是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等。(书本句子)

3、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生反馈:春天真香啊!春天真舒服啊!等等。

4、再读课文,在盲童安静的眼里,春天是怎么样的?

1、自由读,春天是怎么样的?(对安静来说)

2、师范读重点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地方。”

生闭眼感受:春天是怎么样的?

生反馈:春天,蝴蝶摸在手中,感到痒痒的,软软的,等等。

3、感情朗读。

4、安静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1、自由读,要求体会安静的心情。

2、学生反馈:多姿多彩,等。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a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到了他内心多姿多彩的世界。

4、如何理解多姿多彩?

生答:安静可以用心触摸蝴蝶。安静可用心感受等等。

5、师总结:安静的眼睛失眠了,但是他的心是充实的。她热爱生命。等等。

1、读最后一段。体会感情。

2、课件展示重点句子,谈感受。

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1、课件:这是一个春天?

2、现在你感觉春天多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3、师生合作读(有感受的地方,生一起跟师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王教学设计导入 老王教学设计两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2、感悟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重点: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朗读体悟、换位体验、人物对话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称一个人“老王”往往包含什么意思?那“王老”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任务分配:一二三组做第一题,四五六组做第二题。

学习方法:读完后先迅速搜集下信息,再小组交流,完善

1、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2、老王的善良有表现在哪里?

展示要求:

1、各组自愿当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另外一组在书上勾画。

2、对答案不完善、有异议的,每位学生可做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与老王对话,深入了解老王形象

假设同学们是老王,我是杨绛,我常坐你的三轮车,闲谈之中,我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就文章中老王的实际回答我,好吗?

1、咱北京蹬三轮的都是有组织的,你怎么单干呀?

2、你的生意咋样?

3、那儿(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是你家吗?你还有没有啥亲人?

我们在闲谈之中,我们干感受到老王是一个生活艰辛的人,他考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给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孤、老、病、残,生活异常艰辛。可是,他却又金子般的心,善良、老实、淳朴憨厚。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老实、憨厚、讲诚信→善

弃、孤、残、病、惨→苦

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第二课时

出示课堂目标:

1、是从朴素诙谐的语言感受深沉的情感;

2、是让学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关爱普通人,尤为是孤老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一、导入

老王苦,老王善,他老实,憨厚。作者从知道老王“不知得了什么病”起到偶尔听到老王去世,作者很不安。面对老王很惭愧。在回想老王时,对老王的肖像进行描写,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从肖像描写中感受杨绛语言特色

“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1、找

2、读

3、品(抓住重点词语,入“骷髅、白骨、棺材、死人”

4、说(老忘给你的感受)

5、师小结:

我们平时尊敬一个人,感激一个人,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描写他,他的形象就会美化起来。这是常用的方法。杨绛不一样,他把老王面貌写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其目的是什么?

6、语言欣赏

(融入课后第二题)

(1)、找句子品味语言诙谐的特点。

(2)、找句子品其简朴沉着,情谊深。

三、角色互换感受善良

假如一二三组学生是杨绛,四五六组学生是老王。老师是旁人。你们的善良感动了我,今天,有些问题想问问你们:

老王:你生活如此艰辛,为什么还一心帮助别人,香油,鸡蛋是很好的营养品,你身体本来不好,自己吃了,会有益健康的?

杨绛:你们生活在荒唐动乱的年代,你们的学术被称作‘反动学术’,你们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生活过的也不容易,你反而老王始终放心不下,你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四、课堂争鸣:怀念老王

想一想:

“但不知为什么,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我为什么而不安?

说一说:

师总结:

文章最后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愧怍自己作为相对幸运者对不幸的老王缺少了解,缺少关心,对他的高贵品性,甚至年感觉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还是他死后才有的。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吗?你平时和他们接触吗?你像作者做这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作业

设计身边:“老王”的专访活动

访谈要求:

1、了解“老王”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

2、能体现它的品格。

3、访谈时可有自己的感受或评论。

4、用文字把专访内容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2课时

造型*表现

冰箱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很熟悉的东西。在利用纸盒子改造冰箱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认真地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然后利用食品包装纸来做成冰箱里的食物。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

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

交流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

(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苏果”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

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冰箱请大家“享用”自己冰箱里的“食物”。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表现出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2、是否大胆想象,做出、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

3、是否能在作业中合理利用各种包装纸盒、食品宣传资料等。

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钢琴,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

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电脑桌……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家电。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但愿将来有一天,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语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蔽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币晌剩浩普酆诺囊馑迹为什么用“落”?c备惺埽何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薄…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r你着急了。

r你在为大树担心。

r你体会得真好。

r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

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1)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a蓖迹捍遄永铮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b闭饣兀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

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博客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282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之后进行的。教材先给出了量这一思路,继而让学生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观点。在活动过程中,先通过“画一画、量一量”,产生初步的发现和猜想,再“拼一拼、折一折”,引导学生对已有猜想进行验证,经历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的的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和思想。

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魔术导入:把长方形的纸剪两刀,怎样拼成一个三角形?

2、你知道三角形的那些知识?(复习)

3、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师:我们在猜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一个直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钝角,就能断定他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个锐角,就判断不出来是哪种三角形。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创设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数学化的情境。有的孩子认为一个三角形中可能会有两个钝角,还有的提出等边三角形中可能会有直角,这两个问题显现出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学生用已经学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释“不能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这样引入问题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内角、内角和

师:我们现在研究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它的内角,以后到了初中,还会接触三角形的外角。看老师手里的三角形,关于它的三个内角,除了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外,你还知道哪方面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的同学,可以把它写在本上。不知道的同学想一想,计量内角和的单位是度,可以估计一下,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有可能会是多少度,把你的猜想也写在本上。

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探究用哪些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2.确定研究范围(预设约3-5分)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这一个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

请你想个办法吧!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哪几类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来渗透研究问题要全面,也就是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3.动手操作实践(预设约8-10分)

同桌组成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把每个角标上序号。老师提出要求:先试着研究自己的三角形,然后再共同研究小组里其他同学的三角形,看看各种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一样的。(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在小组中讨论问题)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设计学具的时候,想了几个不同的方案,最后决定课前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工合作制作各种不同的三角形,课上就让学生就用自己制作的三角形,通过独立探究和组内交流,实现对多种方法的体验和感悟。)

4.汇报交流(预设约15-20分)

(1)测量的方法

学生汇报量的方法,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

师小结:直接量的方法挺好,虽然测量有误差,不准,但我们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2)剪拼的方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能想到这个方法不简单,拼成的看起来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和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了一起,拼成了一个大角,角的两条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呢?看起来挺象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有时会差一点点,谁还有别的方法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

(3)折拼的方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解决的问题。

这三种方法都不错,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有误差,不太有说服力。想一想,你还能不能借助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想办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4)演绎推理的方法

(借助学过的长方形,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师小结: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由于操作出现的误差,非常准确的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

学生用的方法会非常多,怎样对这些方法进行引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方法的思维水平不应该是平行的:直接测量的方法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用加法求和;拼角求和法,也就是间接剪拼和折拼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拼成一个特殊角,也就是平角来解决问题;而演绎推理,即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为一,或把长方形一分为二,成为两个三角形,这是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一种批判的思维。前两种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能使我们确定研究的范围只能是180度左右,而不可能是其他任意猜想的度数。最后一种方法具有演绎推理的色彩,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后,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原来长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36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2=180°,这种方法从科学证明的角度阐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它有严密性和精确性。基于以上的想法,我觉得在课上不能停留在学生对方法的描述上,而应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程度从低到高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向全班同学推荐这种分的方法,大家一起来做一做,不要求全体都掌握,就想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在经历量和拼之后,逐渐会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得到集中,集中为分的方法,最后将四边形一分为二,五边形一分为三,六边形一分为四……,又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

5.验证猜想

请学生把刚才研究的三角形举起来,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类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那就可以说,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这个结论和课前刚才知道的或猜的一样吗?

(在很多同学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领悟有了猜测还要去验证,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求实精神。)

6.解释课前问题

用内角和的知识解释课前的问题,为什么在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三、拓展应用,深化创新

1.介绍科学家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的资料)

师:帕斯卡为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以后学习的知识中,也有很多是帕斯卡发现和验证的,他12岁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们同学还没到12岁,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发现。

2.四边形内角和及多边形内角和(幻灯片)

你打算用哪种方法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把这个新问题转化归结为求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上,渗透化归的数学学习方法。)

3.总结

我们把四边形一分为二,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四边形内角和,那么五边形、六边形……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狮子与鹿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图画展示播放录音(欢快的音乐声起):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看,谁向我们走来了?(贴出一只鹿)——(小鹿姐姐)。

2、你们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教师: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后,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教师模仿说出),贴出句子“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学生朗读句子,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

(三)深读课文

a、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

1、再读“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1)学生读句子。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

(4)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是这只漂亮的小鹿,来到池边喝水,突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来,谁快来夸夸自己。即指导读“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点拨过程中,师引导学生紧抓“多么……多么……”来体会鹿的自我欣赏。

3、那对自己的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导读好“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指导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哎……太细了……”等处体会鹿对腿的抱怨。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齐读。

(2)谁来当小鹿读一读这句话,应带着怎样的表情读?(皱眉)。

b感悟鹿遇险的经过,深入体会腿的作用

4、理解: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差点儿送它的命,朗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5—6自然段)。

(2)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师小结:这叫有惊无险。大家体会得很好,不过,我还想提个建议,当大家读到,“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时,就在后面写上三个字“好险呀!”;读到“鹿使劲一扯,才把鹿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的时候,也写上三个字“好险呀!”咱们再把五六两段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再一次动员朗读:师再次引读,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四)思辩鹿是否该锯掉鹿角

师:经历了这次灾难之后,小鹿痛定思痛,幡然省悟,它想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同学们讨论一下该不该这样做呢?

(五)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 险些送命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力) 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 蜜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本节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只可爱的昆虫有关系——(板书:蜜蜂引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答)

师:谁能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那蜜蜂到底给谁引路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拼音将字词读准,语句读通顺。)

(生读课文)

二、评读

师:蜜蜂给谁引路啊?

(生答)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

师: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想读?

(指名生读课文)

课文读完后,其他生进行评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胡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你们想听吗?认真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后生作答)

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依据提纲自学第三段。

提纲:

(1)有感情地轮读第三自然段。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示:( )——( )——( )——( )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师:这说明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

4、学习第四段。

师:(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点两生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列宁怎么样?

(生答)

师:列宁所说的向导是谁?

(生答)

师:你们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练笔)

写一写你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 做出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雷电颂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

一层

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

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448 字

+ 加入清单

1、板书“匆”,读什么?什么意思?

2、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3、“匆”表示匆忙,“匆匆”表示非常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节奏也不一样。齐读课题:匆匆。

4、匆匆,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题为《匆匆》的文章是谁写的?(朱自清)

5、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尤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匆匆》就是朱自清先生在24岁时写下的一篇抒情散文。

6、预习过课文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时间、日子……)

7、课文只有短短的六百多字,“日子”一词出现了10次。文章中还有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两次,找一找。

(出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8、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学生齐读)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文章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情感。

(一)第一自然段。

1、我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

2、(生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教师插话)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能重新再来)

3、生继续读: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教师插话)我们的日子的特点是什么?(一去不复返)这句话中有个破折号,谁能把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再读得更进一层?

4、抒情散文往往就是诗歌,我们把这段话换成诗歌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5、自读,指名读,齐读,感受节奏感。

6、背诵。老师给一点提示,有信心背下来吗?(出示)

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是有人偷了他们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二)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我们也用诗歌的形式来呈现。(课件出示)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

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

而泪潸潸了。

2、指名读。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朱自清为什么头涔涔,并泪潸潸呢?

3、作者笔下的八千多日子,正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24年,作者为什么不用24年,却用八千多日子呢?(说明逝去的岁月多,更让人觉得惋惜)

4、奖励回答问题好的学生再读这段话。

(一)第三自然段。

1、八千多日子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不知不觉,匆匆而过,那如果是一个日子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2、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流过。请读一读这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

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3、你发现了什么?(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

4、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吧。(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5、有的同学可能说了,我们的日子不单单是这样过的,我们的日子也是这样过的——(出示课件,请学生补充完整)

读书的时候,日子;写作业的时候,日子;

唱歌时,日子;

弹琴时,日子。

6、读书、写作业、唱歌、弹琴,这样的事情多有意义呀,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偏要写起床、吃饭、睡觉等等这些看着很俗气的事情呢?(今年流行问“时间它去哪儿了”?用每天都做的这些事情,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习惯得不能再习惯的事,更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时间真的是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多么令人无奈,令人惋惜,令人惆怅,还有些淡淡的哀愁呢。

1、朱自清先生善于将同一句式进行反复吟咏,我们看第四自然段。师范读。

2、读书是需要去品,去悟的。这段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赤裸裸。意思一样吗?请大家用心品读这段话,一会儿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品读感悟,然后交流。(意思不一样。第一个赤裸裸来到世界,还是婴儿,什么也没带;第二个赤裸裸是指自己对社会毫无贡献地离去。)

4、想知道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社会背景吗?(课件出示)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

5、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怀?(不甘心虚度年华)

朱自清先生不甘心这样虚度年华,他想告诉世人,我们不要白白走这一遭!所以,他在文中反复地问——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生齐读)

所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生齐读)

6、朱自清先生深感生命的匆匆,时间的可贵,正是如此,他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再来看看写下这篇文章之后,他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7、带着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佩之情,再来用心品读他的散文名篇《匆匆》吧。(学生自读全文)

时光一去不复返,人生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日子留下了什么痕迹呢?我们的人生又该留下怎样的痕迹呢?我们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石拱桥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到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到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 蜜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⑵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 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⑶ 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⑵ 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⑶ 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⑷ 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1、指导写字:

⑴ 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⑵ 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⑶ 学生书写。

2、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1、抽读生字词卡片。

2、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⑴ 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⑵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⑶ 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⑷ 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⑸ 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⑴ 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⑵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⑶ 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⑷ 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⑸ 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⑴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⑵ 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⑶ 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2、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3、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1、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书写。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一等奖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及评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测量橡皮一个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分别用哪些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把这些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我们×州将建一座森林公园,面积约2000000平方米(让学生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导入:测量土地的面积时,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土地面积单位,它的名字叫“公顷”。

关于公顷,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1公顷有多大?它跟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顷?

1、算一算“公顷”。

课件演示:出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算一算,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就是1公顷。)

2、找一找“公顷”。

到教室中找一找1公顷:我们教师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两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00平方米,要有200个这样的教室,它的面积才是1公顷。能想像出吗?

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课件配音介绍:体育场、休闲广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在生活中,你还能在哪里找到1公顷?

3、用一用“公顷”。

尝试练习: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公顷?

1、公顷“信息发布会”

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总面积达3500000平方米,合( )公顷;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人所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合约( )平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国主义的毁坏。

读了这两题,你有什么感想?

2、开发商的广告

某市刚刚新建了一个小区。聪聪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区门口看见一则广告牌: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市绿化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5公顷,绿化面积为达5公顷。……

聪聪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聪聪估计了一下每幢楼的约长80米,宽约10米。请你跟聪聪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江苏省的面积约是10000000公顷,用公顷计量方便吗?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动物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物乐园教学目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认识新的部首“鸟字旁”。

2、了解“反犬旁”的字,初步学会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忆生字。

3、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美好品质。

“老”字的笔顺。

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

一、导入。

大家知道动物乐园是什么地方吗?动物乐园里都有哪些动物,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观察画面。

1、说一说,你在动物乐园里都找到什么动物了?

2、18页的动物与19页的动物在同一个乐园吗?为什么

三、学习生字生词。

图文对照认字

1、自由识字。

2、游戏:给动物发名片。将动物图片与字词卡片相搭配,并读一读。

脱离图片,读一读卡片上动物的名字。

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比较法学习:“猫”“狗”“狐”、“狸”“猪”“狮”都带有“反犬旁”;猫——苗、狸——里、狮——师读音相似,是形声字。

2、鸡:联想法学习,鸟长着大翅膀就是鸡。书写:注意左窄右宽,“又”要写得小一些。

3、“蛇”:联想法学习,蛇像一条长长的虫子。

4、“兔”:刀字头、书空笔顺。书写:不要将小兔的尾巴“点”丢掉。

5、“老”:数笔画的方式来学习。重点指导“老”字的笔顺。除了“老虎”,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四、游戏。

1、找朋友

2、比一比,写一写。

3、谁是动物专家: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表演一种动物,其他同学猜。猜对后找到黑板上的生字卡片读一读。

五、课后作业。

1、写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

2、找有关动物的成语及成语故事。

一、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在动物乐园认识了一些动物朋友,大家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说一说,你还知道动物乐园里居住着哪些动物?

二、处理课后题。

1、读一读

对生字的巩固练习。可运用幻灯课件做帮动物找名片的游戏进行练习。成语部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成语,以及课外找到的成语故事。

2、看图连一连

完成本课很容易。注意适当延伸出本课的动物或你喜欢的动物中哪些是食肉动物,哪些是食草动物。

3、讨论

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愉快地表达出来,教师适时指导和补充。从中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美好品质。

三、布置“综合学习活动”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1、活动来源于“小兔乖乖”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前期我们请班内家长带来了小兔,饲养在教室里。并且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谈话:认识小兔。故事、歌曲:小兔乖乖等活动。在区域里也让孩子们喂小兔吃草、捏小兔等等,透过活动,让孩子对小兔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爱兔子的情感。

2、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情景的方式导入:我做兔妈妈,孩子们做兔孩子。(妈妈和孩子的形式孩子在体育活动中一向开展这样的形式,孩子兴趣也很高。与孩子们一齐练习小兔双脚并拢跳的技能。在第二环节的游戏中,我透过层层递进的方法:

(1)天黑了,小兔回家,躲到三角形洞里。

(2)大灰狼来了,要抓躲在三角形洞里的兔子

(3)抓躲在红色方形洞里的小兔。三个游戏来到达层层递进的效果。既帮忙幼儿对图形的巩固认识,有发展幼儿听指令游戏的潜力。

小兔找山洞

1、在小兔找山洞的游戏中,巩固认识各种图形。

2、初步练习听指令进行游戏。

小兔、大灰狼头饰、地上画有各种图形、青草等

一、情景导入:

1、练习双脚并拢行进跳

(1)(老师戴兔子头饰)我是谁?妈妈戴你们到山上吃青草好吗?

(2)小兔怎样跳?(个别、全体双脚并拢行进跳)

2、兔妈妈与兔宝宝跳着,来到场地上。

二、游戏(巩固双脚并拢行进跳)

1、兔妈妈和孩子一齐念“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吃饱肚子睡一觉。”当妈妈说到“天黑了,快快回家吧。”就躲到山洞里。

2、听妈妈的指令:到三角形洞里。

游戏后提问:你躲进什么样的山洞?这个山洞里一共有几只小兔?

3、躲开大灰狼,根据游戏指令躲进相应的山洞里。

(1)、大灰狼要抓躲在三角形洞里的兔子。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兔被大灰狼抓走了?

(2)、大灰狼要抓躲在红色方形洞里的小兔。

三、活动延伸:

战胜大灰狼回家。

规划

1、用已有经验介绍水果。

2、愿意在群众面前表达。

用已有经验介绍水果。

愿意在群众面前表达。

水果若干

一、组织教学。

二、利用幼儿吃水果餐的时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明白的水果。能够请幼儿每人轮流说一种水果,看看大家明白哪些水果。

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及原因。

1、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

2、你最不喜欢吃什么水果?

三、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操场上教学教案设计 操场上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75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1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认识两个偏旁:足字旁和提手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4、学会写4个生字:八、入、大、天。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画、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在操场上学生活动的情景。本课属于按事物规律识字一类,反映的是学校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也较感兴趣。教学时,可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来,教材又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看图说、再反复多种形式学习词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增强了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本课插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他体育活动,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或玩过这些体育活动,因此对这个内容比较感兴趣。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认读6个词语,识记14个生字,正确朗读儿歌。

牢记14个生字。

课件、字卡、词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小朋友,课间都爱在哪儿活动?(师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2、读题,注意读准平翘舌音。

3、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

二、指导看图,学习生字

1、老师这儿有一幅小朋友下课后在操场上体育锻炼的图画,(贴出挂图),仔细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参加什么体育活动?(生说一种活动,师出示这种活动名称的词卡,贴在黑板上。)

dǎ qiú bá hé pāi pí qiú

打 球 拔 河 拍 皮 球

tiào gāo pǎo bù tī zú qiú

跳 高 跑 步 踢 足 球

2、你能借助拼音读出这些活动的名称吗?(指名读、齐读)

有9个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大家愿意吗?(贴出生字卡)指导学生拼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4、怎样才能和这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呢?同桌互相讨论认清字形的好办法,并汇报。

5、读生字,找规律,认识足字旁和提手旁。

把提手旁的字放在一边,认识提手旁,读偏旁名称,说说提手旁跟什么有关系,并请学生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运动中识字,给提手旁的字组词并说话。(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跟手的动作有关的词呢?)

扌:打 拔 拍 ……

把足字旁的字放在一边,认识足字旁。(方法同上)

足:跳 跑 ……

6、出字谜,学生猜: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高)你会给小伙伴出字谜吗?(让学生积极动脑,快乐识字。)

7、练习说话:

(1)下课了,我在操场上 。

(2) 是我最喜爱的体育活动。

三、指导写字

1、比较“八”和“入”。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八”和“入”。

板书设计

dǎ qiú bá pāi tiào gāo pǎo bù zú

打 球 拔 拍 跳 高 跳 步 足

扌(提手旁):打 拔 拍…… 足(足字旁):跳 跳……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卡,指名给生字组词读。

2、齐读生字卡、词卡。

二、读儿歌,学生字

1、上节课我们看图了解了一些体育运动,并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儿歌,其中有一些生字宝宝藏在这首儿歌里,让我们一起读儿歌,找到它们,把它们圈出来。

2、(老师贴出字卡)请大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曲调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当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xiǎng kè zhēn shēn tǐ

响 课 真 身 体

3、你是怎么和它们交上朋友的?说说你识记字形的好办法。

响——复习口字旁,组词说话。

课——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复习三点水,组词说话。

真——不能少写一横,组词说话。

身——与“真”比较,撇要出头,组词。

体——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复习单人旁,组词说话。

4、做“接龙”游戏,分组说带足字旁、口字旁、三点水、提手旁的字。(学生说,老师写,看哪条龙接得最长。)

接龙游戏:说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看哪条龙接得最长。

足:

口:

氵:

扌:

5、生字宝宝又跑到儿歌里去和大家捉迷藏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自由借助拼音读儿歌,注意读正确。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高拔河拍皮球,

天天锻炼身体好。

6、指名读儿歌,师生评议。再指名读,比赛读,

7、齐读儿歌,注意读出欢快的语气。

8、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很多同学在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学生课后也多参加体育锻炼。

10、指导背诵儿歌。

三、拓展活动

1、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体育活动涂上你喜欢的颜色,书中没有的可以自己补上。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名称写在卡片上,和小伙伴一起读,并介绍玩法。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比较“大”和“天”。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生在田字格中书写,评议。

五、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练习说话。(自选)

板书设计

xiǎng kè zhēn shēn tǐ

响 课 真 身 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开学第一课语文教学设计 开学第一课语文课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53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该如何表现,课下该如何作业。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可教师

三、通过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教师的适时适当点评鼓舞学生的表现欲

四、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法”,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设想: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语言美、见识广、素养好、魅力大,拉近与学生距离,从而“拜倒”在语文学习上。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绿树成荫、幽雅美丽的颜中。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二、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说到名字,很有学问,也很有语文知识。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找几个学生说说。)(有两个学生说:黎庆怡是姑奶取的,希望天天开开心心,学有所成;黄荣康:荣宗耀祖,健健康康)

老师自我介绍:姓“陈”,以后叫我陈老师吧,“陈燮霞”的“陈”,知道她是谁吗?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苦练16年、曾面临两次退役打起背包准备回家最终却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为我们取得奥运首金的举重冠军,我和她的经历很相似,生于普通农民家庭,苦读16年后再次咬紧牙关读书三年取得硕士学位。(学生“哇”)

名字是:俭志,家里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勤俭节约而又有志向的人,好名字吧!但也是这个中性的名字,让我在大学第一天入学时在女生宿舍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网上可以找到两个“陈俭志”,一个是本人,另一个是男性,律师。呵呵,也算独一无二。)

老师的性格:我参加工作10年,在颜中教语文8年,其中5年教初三,可以问问你们的哥哥姐姐、邻居亲戚:陈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就说你们的语文老师是那个姓陈的、女的、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稍微有点胖的老师(学生笑),他们就知道是谁了。总的来说:你尊重我,我就充分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将会更不尊重你!我最不能容忍的三个行为:上课说话、趴台睡觉和不交作业。(此时已有黄耀志三次讲话,叫他站起来,他不站,走过去将他拉起来。)

三、教材介绍:

1、教材封面的色彩:一改我们小学教材的鲜艳色彩,整个封面显得典雅、清新而又厚重。寓意为我们已经告别了天真、幻想、好奇、活泼的五彩缤纷的童年,开始踏进理性、思索、追梦的少年。

2、教材封面的内容:上半部分为文言(小学的《两小儿辩日》就是文言文),这似乎在告诉着我们,这册书里展示了一部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下半部分的图案是什么?——两匹扬蹄的骏马。

有什么寓意?能想到一些关于马的成语吗?一马当先(比喻);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龙马精神(像龙状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马到成功……

3、寄语:每位同学都是一匹扬蹄的骏马,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徜徉,在这册书里,你们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这里有一生都在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以俯瞰超拔的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位科学家玛丽居里;有留连西湖美景、慨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泪洒他乡、悲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游子马致远……。这里面的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我们留连往返。

4、语文课学什么?为什么还要学语文?

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刚才我们用母语做了交流,一点儿障碍也没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

第一、听。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九年级教材有篇课文《杨修之死》(《三国演义》)里“曹操吃鸡肋”的故事:曹操和刘备打仗。凭借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两军对垒了很长时间,曹操的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想要再进兵,心里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想要收兵,又害怕被刘备的军队耻笑。心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厨师给他送来了一碗鸡汤,里面有鸡肋。这时候正好夏侯惇来问他夜间军营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曹操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做杨修,他听见这个口令,就叫人收拾行李,并且说:“听听今天晚上的号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很快要退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丢掉又可惜。就好比进攻不能胜利,退兵又觉得可耻,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早走吧!”

同样是两个字“鸡肋”,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注意训练自己“听”的能力,我们也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

(会“听”的同学刚刚应该已经记下了陈燮霞、鲁迅、玛丽居里、白居易、马致远!因为这是绝好的作文素材,能记起一些信息吗?指名学生提问)

第二、说。先讲一个故事《的与最坏的东西》:从前有一位国王,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的东西,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

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上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说,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好语文,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阅读课外的书籍;反过来说,课外书籍阅读得越多,我们的语文成绩就会更突出。中考占40分。

第四、写。“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学语文,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一种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同时作文在中考所占的分值有60分,半壁江山,想要有好的语文成绩,写作一定要重视。编班级作文集。

四、学习必须的工具和要求

1、一个作文摘抄本(必须硬皮本)、两个语文作业本(单行或双行,如果字迹潦草将换成田字格)、一个小测本、一叠作文稿纸、一个周记本

摘抄本用来摘抄和记作文笔记……

2、工具书:新华字典(科代表必须每天带在书包里)

3、课外书籍:《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4、每天要交的作业:字词抄写

5、每周要交的作业(周一):周记一篇(300—500字);c:摘抄一页;a、b:2页

6、每天上课前,先由一名同学讲新闻或者讲故事(女生讲新闻,男生讲故事)

7、课前:预备铃后科代表带读。

8、摸底成绩出来后将分学习小组。

要求:投入的课前:

预习五步法:一看:看课文前的预习提示,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后的“字词积累”。看完后,对课文有初步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了解作家作品的方法:名、时、地、评、作,“知人论世”。

二查:就是查工具书。弄清字音字形,弄清词或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看”和“查”是课前预习的起码要求。

三思:就是思考。要求依据提示、课文、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问题是否懂了、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

四批: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用铅笔),如不懂的地方用“?”,重点用“——”

五记:就是记笔记,在看、查、思、批的四个环节中作好笔记。

五、目标:

争做“五一居士”、一颗充满爱的心、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笔好文章

六、学习语文方法歌

学好语文贵坚持,长期积累入佳境。精泛结合是良方,多读才能得真谛。

课文其实是基础,烂熟于心须学精。作文关键是多写,日记叩开成功门。

演讲辩论需大胆,敢于开口自能言。活学活用多实践,,蟾宫折桂我当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实施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整体感知------重点突破-------感悟深化

2.教学重难点

这篇小说从少年的视角解读,主要写少年的成长,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成长,是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在逐步推动杜小康的成长,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主人公的成长心理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因此教学难点是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带分析,以想象促理解。

为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一)教法:朗读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延伸拓展法

(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

孤独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鸭子也渐渐长大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鸭群在暴风雨的夜晚失散了,杜小康说了这样一句话“还是分头去找吧”,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成熟勇敢有责任感,从容而冷静)反复品读这个句子,感受杜小康当时的心理。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天气状况吧!指名读第36段,感受暴风雨的可怕。同学们,在这样的天气你敢一个人出门吗?那么杜小康是否害怕呢?他是怎么做的?(读第38段、44段、48段,体会杜小康此时的“哭”)明确:经历暴风雨——不怕风雨,战胜孤独——坚强、成熟有责任心

⑷第四句话:“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受考验的杜小康父子二人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听,杜小康在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杜小康(激动、喜悦)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写?杜小康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只是因为他可以再上学了吗?明确:鸭子下蛋——激动、喜悦——长大了⑸初到芦荡时的杜小康还吵着要回家,而此时,他却能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勇敢担当责任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看看杜小康有什么样的变化。(屏显展示几组对比的句子,老师和学生合作读,交流体会)

教师小结:短短的四句话,让我们鲜明的感受到了一个男孩杜小康的成长,所以我们可以说,放鸭之旅,孤独之旅就是成长之旅。大家能结合他的经历说说,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长大吗?(独立、担当责任、能为父母分忧等)

四、读出自我,享受孤独

家道中落,年幼的杜小康在放鸭之旅中饱尝了物质生活的贫乏单调和精神生活的孤独痛苦之后,用稚嫩的双肩帮父亲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假如你是杜小康,回望旅程,你觉得杜小康会怎样看待在芦荡中放鸭的这段经历呢?(感谢磨难,感谢孤独)

屏显曹文轩的名言,与同学们分享属于自己的“孤独之旅”。

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进行环境描写的体会与品析,让学生阅读经典中感受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以景衬情的写作方法。

一、体会本文题目的妙处。

文题可以改为“放鸭之旅”或“成长的故事”吗?

二、走进芦荡,感受作者是怎样借景烘托人物心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歌曲:大鼓和小鼓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及图标四张。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雨巷》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424 字

+ 加入清单

1、反复吟诵,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体味诗歌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探究戴望舒的真实心境。

3、以读带品,以品促悟,初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的方法。

反复吟诵,培养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并描摹画面的能力。

把握中心意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使学生初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的方法。

读、品、悟

多媒体

诗歌教学中,讲得越多收效就越小。应着眼于“吟诵”,让学生先读,然后想象,再细细品味,最后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应触及学生的灵魂,而不是花絮,让语文回归课堂,让课堂回归心灵。

一、 引入:

在初中阶段,我们曾学过一首诗《我用残缺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戴望舒)

这首诗是戴望舒后期的代表作,体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诗风显得非常明朗。而他前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究竟不同在哪个地方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他前期的代表作品——《雨巷》。(课本23页)

二、 作者介绍

注释①,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诗人。他曾用笔,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心,感动过无数个孤独而忧郁的灵魂。1927年,年仅22岁的戴望舒创作了《雨巷》,在诗坛一举成名,并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同学们,你们想想,为什么单单一首诗就能让一个人“一夜成名”呢?这首诗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学完后你们自然明了。

三、 初读体验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更多地是,要求同学们自己完成这首诗的学习。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两遍。第一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第二遍揣摩字与字之间的停顿、轻重音,用笔标注出来,并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句。(5分钟)

1、请两个同学轮流读诗。(一人一节)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再谈谈你读这一节的感受或者读这一节的时候,在朗读上应注意某些技巧,比如停顿、轻重音、读的时候头脑中想到什么画面。教师做诵读指导。

3、师:读诗要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把自己变成抒情主人公,才能融入诗的意境。也就是说要用自己的心去触摸诗人的灵魂。

四、 品读揣摩

(一) 师:刚才同学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把握到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忧伤。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这种忧伤的呢?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江南是雨的故乡,雨是江南的衣。江南的雨有了咸味,也就有了泪,泪水便汇集在悠长而寂寥的雨巷。巷中仅有的,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寻香回眸的凄凉。丁香花在枯萎中留下紫陌纤尘的回忆。)

明确: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丁香一样的姑娘

(二)为什么这些意象能表现忧伤的心情呢?

1、寂寥的雨巷:

营造出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气氛。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雨,给人以迷茫、潮湿、阴冷之感。巷,阴暗,狭窄,悠长。

“雨巷”这一典型的抒情意象,又加了“寂寥”二字修饰,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2、颓圮的篱墙 颓圮,坍塌、破败。颓圮的篱墙,显得荒凉冷落。

3、丁香一样的姑娘:

(1)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是什么样子的?

师:(多愁善感,凄婉动人,纯洁美丽,而又冷漠高傲。外表美、气质美、古典美、忧郁美)她就像不经意间降落凡尘的仙子!

(2)惆怅的姑娘为什么要用“丁香花”来形容呢?为什么不用“荷花”、“兰花”呢?

师:(展示丁香花图片)丁香花多为淡紫色或白色,娇小玲珑,淡雅芬芳,因为花形像结,所以又名“百结”。 有“百结”之称的丁香花放在心上叫什么结?(心结)

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所以才苦闷、忧愁。丁香开在暮春时间,而且极容易凋谢,诗人往往对着丁香伤春,因此丁香被称为诗中的愁品。(展示丁香的两句名句)

a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就像丁香的花蕾一样含苞不放,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b 南唐中主李景词中“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师:从以上的诗句可以看出,丁香历来都被当作什么的象征?(愁)戴望舒将这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的美发挥到极致,丁香的淡淡清香沁人心脾,丁香的淡淡忧愁摄人魂魄。

五、研读感悟

1、师:丁香美,丁香愁,但它只是一个陪衬,它陪衬谁呢?

2、讨论:如此美丽的丁香姑娘可能象征着什么?

a、恋人 1929 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的扉页上有两行诗句:

“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

在与《雨巷》同期发表的诗作中出现这样的诗句:

“怀着热望来相见,希冀从头细说,偏你冷冷无言;我只合踏着残叶/ 远去了,自家伤感。”

也可能因为感情的不顺利,才有飘渺愁怅的情愫,才有《雨巷》的情感基调。

b、知己 诗人在那狭巷中之所以徘徊彷徨, 实际上是在寻觅其生命的知音, 希冀能与她沟通交流, 并结伴走出令人绝望、无奈的境地, 摆脱孤独的羁绊, 重获新生。也就是说,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的诗人, 其实正怀着一颗愁苦孤单的心, 热切地期盼能偶遇知己。

c、诗人热切追求而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从火的高潮坠入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诗人心理现实的写照。

师总结:其实,恋人知己也好,理想也罢,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诗人为我们创造的一种朦胧的意境美。

六、结课

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总会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想起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20xx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雨巷被搬上了荧屏,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望海潮》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然后说说读后的感受。

2、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富庶而又美丽的繁华大都市。人们生活安定和美,一切显得极为和谐。

3、具体来说,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内容?请结合文本本身来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过渡)了解了词大概内容后,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跟着作者再次走进当年的杭州。

1、自古杭州皆繁荣,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

明确:“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这是上片描写的内容。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详细地分析一下上片。

解说:“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联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户口繁庶。“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怒涛”两句,钱塘江潮的澎湃与浩荡。“天堑”,愿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极写杭州的繁华。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市民家家戴着罗绮。只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出来。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富,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繁华和奢侈的一面,让我们在画面式的描写中领略了杭州美好的一面。

3、上片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荣和美丽。那么,下片围绕西湖,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请结合词本身来说说。

明确:“重湖”三句写了西湖与众不同的美丽景色,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如此美丽,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4、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结尾处词人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①问: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②这样的奉承之辞,有些评论家说,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它跟本文无关,你认为呢?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不是游离于主题之外,而恰恰相反,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因为本身这首词就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奉承。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首词的艺术性。对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